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讀後感(通用5篇)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讀後感(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讀後感(通用5篇)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讀後感1

暑假酷熱,每天都閒在家裏。無聊時打開書櫥,偶然的在隱藏的角落找到了一本被遺忘很久的書,正是人大附中的王金戰老師撰寫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記得這本書還是幾年前學校裏發給每位老師人手一本的,只是我從來沒有好好的讀過。現在正好,可以讓我來打發漫長的時間。帶着這樣的心態,我翻開了第一頁。

剛打開這本書時,我就被王金戰老師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進一步讀下去,更為其教育理念所折服。

“一屆不如一屆”,常聽到身邊的同事這樣抱怨。如何讓孩子成才,怎樣才能造就英才?我相信,這是每個教育者都在深思的問題。王金戰老師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為我們指點了迷津。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才顯得極為重要,國家、社會、家庭賦予教育的期望在不斷增加,賦予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斷提高,對老師的水平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常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和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與制裁來實現。” “在教育中,如果我們能用心去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實的保障。”

讀了《英才是怎樣造就的》,在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於愛的教育的那種真切的期盼。是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愛心,教育方法就顯得處處靈驗,沒有愛,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會變得蒼白無力。蘇霍姆林斯基説:“有人問我:‘什麼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我將毫不猶豫的回答:傾注於兒童的愛。”夏丏尊先生曾把學校比作池,把學生比作池中魚,把師愛比作池中水。試想想吧,如果沒有師愛,學校就是無水之池,學生就是無水之魚。呵,無水之魚,其景何慘!愛的力量是偉大的。陽光之愛可以熔化冰雪,春風之愛可以萌發草木,雨露之愛可以滋潤禾苗……而師愛是偉大中之最偉大者。她與母愛、友愛一樣是人類最聖潔、最美好的感情。當教師以一顆赤子之心,以師愛的力量去教育他的學生時——對教師而言,“可以激發出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無窮的精力,教師對學生的愛必然使教師趨向學生,縮短他們和學生之間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這樣的教師什麼樣的教育任務不能完成呢?——對學生而言,他沐浴着師愛的陽光雨露,感受着師愛的似水柔情,必然“親其師,信其道”,什麼樣的教育不能奏效呢?

王金戰積25年當教師的經驗體會告訴我們: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是導師,應是慈母,應是朋友。給學生以導師般的厚愛——多一點教導和激勵,多一點嚴格和期待,多一點訓練和督促,多一點和召喚和鞭策;給學生以慈母般的仁愛——多一點信任和攙扶,多一點温暖和體貼,多一點呵護和愛憐,多一點表揚和鼓勵;給學生以朋友般的摯愛——多一點平等和尊重,多一點幫助和支持,多一點理解和關心,多一點肯定和讚賞。是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體罰、挖苦、歧視……只能使“正放異彩的”花朵加速“萎謝”。

“愛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麼”?不是的,王金戰老師的經驗説明,僅有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適當的懲罰。愛和懲罰才是一把雙刃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犯錯誤的孩子處以懲罰,能夠培養他們敢於擔當、勇於負責的品質,而這正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著名教育專家瑪莉琳·古特曼説過:“那些小時候過多的受到師長表揚的孩子,在他們步入生活後很可以會遭到更多的失望。”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種脆弱的不負責任的教育。

現代教育呼喚高明的懲罰,高明的懲罰,不是罰站、罰抄、罰打掃衞生、罰跑操場等等,更不是簡單粗暴的無視學生自尊人格的“出洋相”、“整人”。高明的懲罰者總是針對不同的時間、場合、錯誤程度以及違紀者個性特點等,機智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懲罰方式,並努力將懲罰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高明的懲罰,有時可能表現為風刀霜劍,有時它又會是極富人情味的。 比如,可以懲罰唱一支歌,在愉快的氛圍中,並沒有削弱懲罰教育的效果。懲罰犯錯誤的同學為班集體做一件好事,這更能激起學生向善、向美、向上的追求。

當然,無論是愛還是懲罰,前提首先應該是尊重。哲學家詹姆斯也曾説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 從教者的角度看,優秀者的可愛,使對他們的尊重就很容易兑現,但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處於弱勢的所謂“差生”的人格尊嚴更應維護。差生長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卻很容易使內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教育者決不能冷落、歧視“後進生”,而應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更大的關注。真正從內心接納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使學生感受到人與人的平等,以及被關注、被理解的温暖。

尊重、理解、愛、習慣、真誠等等這些是我們在這本書中常常欣賞到的詞彙。它讓我們對王老師充滿了敬仰和渴望,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努力,教育之路艱難而又充滿樂趣。當今的教育者怎樣才能做一個智者、仁者,培養英才,造就英才,更值得我們深深地思考。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讀後感2

學校有王金戰寫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這本書,我借來抓時間看完了,作為一名教師,感觸頗多,收穫頗多。 王金戰原來也是一名差生,正是因為老師一次一起和他共用化學資料,激發了他上進的激情,以至於到最後讀書如醉如痴,甚至在一個山洞裏點着蠟燭奮鬥,那年他如願考上了大學。尤其是令我佩服的是,當年他在山東青島的中學已經是教導主任而且小有名氣名人,毅然辭職到北京去打拼,那年他已經30多歲,拼到如今在教育界可以説家喻户曉,大名鼎鼎。這是何等的不容易呀,説明王老師是一個做事特別用心,敢於創新的人。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就告訴我們:優秀從心態開始。王金戰老師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當你驅車來到十字路口,恰好紅燈亮了,你可能會感到自己倒黴。但如果這樣想:綠燈亮時我第一個先走,你的心態也就平和了。這個例子很好的説明了心態的重要性,他還提到心態最關鍵的是自信。確實,一個自信的人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不會氣餒。俗語説失敗是成功之母,而能正確面對失敗的正是自信的心態。所以每一個老師第一個要教給學生的就是自信的心態,只有擁有自信才能面對挑戰獲得成功。王金戰老師就是一位擁有陽光心態的老師。他讓學生擁有樂觀的心態,同時,他也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充滿個性的老師,他是一位數學老師,卻能和學生對詩,他的學生同樣文采飛揚;他愛體育,他的學生同樣運動積極;因此他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優異,在各項課外活動中同樣優秀。可以説,王金戰老師自身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學生學習的榜樣。這種潛移化的影響是巨大的。 讀完這本書,我情不自禁的對我對女兒説,這本書大多講的都是高中學生的事,你參加完高考後,一定把這本書讀完。樸實、幽默、幹練、有能力有個性的王老師的印象在心中揮之不去。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讀後感3

在老師的鼓勵下,我決定翻一翻王金戰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這本書。當我讀到第一頁,我的整個身心都融入到書裏面了,我一下子喜歡上了這本書。

“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這是盧梭的一句名言,王金戰就是這樣的的老師。他不僅開導學生怎樣學習,而且還讓學生多跟父母溝通。這樣,不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升了,而且還讓學生與家長的關係漸漸融洽了。他把一個班55名學生帶入世界名校的有10人,帶入清華、北大的有37人,剩下的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貿易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名牌大學。這樣的老師,我打心裏敬佩他。

我多麼希望自己能成為人大附中的一員,更希望自己成為王金戰老師的學生,如果這樣的話,我會在名師的帶領下,向名牌大學、世界名校發起衝擊。估計將來一定會有好的發展。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我們首先要學會獨立,努力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不斷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不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勞逸結合,刻苦鑽研,勇敢拼搏。

一個好老師是他學生一生的榮幸。一個好老師也是一本書。王金戰老師的教育之道及行事方式,對於所有翻閲了這本書的人來説都不無裨益。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讀後感4

英國的史美爾斯説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今有幸拜讀了王金戰老師的教育著作《英才是怎樣造就的》,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道理,很佩服王金戰老師的教育理念,從書中我看到的是一位擁有陽光心態的老師。他讓學生擁有樂觀的心態。同時,他也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充滿個性的老師,他是一位數學老師,卻能和學生對詩,他的學生同樣文采飛揚;他愛體育,他的學生同樣運動積極;因此他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優異,在各項課外活動中同樣優秀。可以説,王金戰老師自身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學生學習的榜樣。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是值得我們注意的:王老師在驕傲地列舉了他的北大清華入學率後,還特別告知,我們取得這樣的成績並不是靠加班加點,不是靠增加學生的負擔得來的.同時他的觀點尖鋭卻不避諱:不去鑽研和挖掘學生的潛能,而一味地擠佔學生的時間,這是對教育的犯罪!使我領略到了在中學裏幾乎絕跡的“快樂學習法”在王老師的升學經驗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是那麼地讓人興奮給人啟發,同時又顯得那麼彌足珍貴!.

從書中我領略到的是一位與學生真誠交流的老師。於是,他有與學生交流溝通的習慣。針對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不同問題,他適時地與學生溝通。有的學生感情上有了波動,他像朋友一樣客觀的引導;有的學生學習方法上有了困惑,他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尋找適合的辦法;有的學生和家長之間有了矛盾,他成為一個很好的中間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瞭解每個孩子,才能發現哪棵苗是西紅柿、哪棵苗是蘋果,既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正如王金戰老師説:你不能讓西紅柿苗子結出蘋果來,西紅柿就讓它結西紅柿,蘋果就讓它結蘋果,每個成果都有其價值,沿着你的強項成長,每個學生都是最優秀的!

讀《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的確是收益非淺,反思、借鑑是我今後必須要做的.。我要像王金戰老師那樣,用智慧和愛去經營教育這份高尚、燦爛而不乏詩意的事業,使之成為美麗的教育!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讀後感5

在《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一書中,王金戰老師以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用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一串串讓人咋舌的高考數據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成功結合的範例。看完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做教師也可以這樣富有挑戰性,創造性、成就感。看多了書店裏暢銷的《哈佛女孩》《劍橋男孩》之類的書,給人大概的印象也許只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偶然個例。而《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一書,是一個培養出了無數成功學生的老師寫給期待成功的老師、家長、學生的一本書。因此,教師都該拜讀,開卷定當有益。王金戰老師絕不是嫁接理論的大師,他長期奮戰在最具殘酷性和競爭壓力的高考一線,但他似乎真有種點石成金的神奇!王金戰老師是站在成功學的高地上俯瞰當今的教育,教我們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師,如何培養一名優秀的學生。

他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桃李滿天下的芬芳,還有活躍在各行各業具備發展潛力的人,更有一個教育家不斷摸索、實踐的成功軌跡。王金戰老師的教育視線無疑是長遠的,他真正關注的是學生的個體生命,將手中現有的“頑石”雕刻成器,而不是一律要求他們成玉。在這本書中王老師把自己的教育經歷、情感體驗與形象的成功法則結合,並融進自己獨特的思考,用流暢的筆觸娓娓道來。閲讀其中自有一分儒雅的氣韻和質樸的親切感,完全沒有高深莫測的説教意味。如果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同高尚的人談話,那麼讀這本書就像是跟一位名師談心。這本書既有王金戰老師做思想工作的成功案例,還有他的學生們的學習經驗總結,以及他的工作反思和心路歷程的描述。有一則事實讀後讓人感觸頗深。

20xx年“五一”節,山東沂水一中的一個班搞20年校慶。我帶這個班三年,從1982年到1985年畢業。班上同學老是給我打電話,一個勁兒讓我回去。當時我想趕回去,又有些猶豫。為什麼?我就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這幫學生。那時我剛帶班不久,年輕氣盛,有時控制不住情緒,也不太在乎學生的心理感受,不大考慮他們個人的想法,只想把這個班抓好。雖然,這個班學生在各個方面也挺好,可我那時對學生的心理需求還是有所忽略。通過上面這個小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王金戰老師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獨有的嚴謹、科學、坦誠的自省精神。王老師能在二十多年後抱着這種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和學生,固然需要一種胸襟,而最主要的是他揣着一種春風化雨的赤誠,一種憧憬成功的心態。如果説成功源於心態,那麼教師是否也應該有這麼一種優秀的心態?答案是肯定的。在王老師的工作方式中,管理學生沒有粗暴和無禮;在他的目光中,學生沒有差生和失敗;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沒有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長。他啟示我們做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有寬容和理解、自信和激勵、愛心和坦誠的心態,這就是成功心態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