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愧對南海觀音》讀後感範文大綱

《愧對南海觀音》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8W 次

母親虔誠地信佛,供奉觀音菩薩一輩子,就連她臨終的日子也巧合在觀音菩薩的生日。在我孩童時代,她經常給我講述“朝南海”、“拜觀音”的系列故事。她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到南海朝拜觀音。因而叮囑我若到了普陀山,一定要朝拜觀世音菩薩。為了卻母親的遺願,我這次出差浙江寧洶幀道登上了普陀山。

《愧對南海觀音》讀後感範文

普陀山位於舟山羣島的東南部.與寧波市隔海相望,面積11.8平方公里。在朋友的指引下,我們夜宿寧波北倉區大樹島酒店。懷着對觀音菩薩的敬仰,次日我們早起,迎着東海冉冉升起的旭日,欣賞彩霞映紅的天空,乘首班快艇登普陀山。

剛一上快艇落座,倉內電視機不斷滾動播放《觀音靈感歌》、《三世因果歌》等佛教影視曲目。這些通俗易懂曲目,加上低沉温婉江浙一帶採茶調與閩南語相配,讓人彷彿沉浸於佛祖普度眾生的精神世界。 約70分鐘,快艇停靠到了普陀山客運碼頭。還沒有登島進山門,幾撥拉客的“導遊”像蝗蟲圍了上來,搞得人大為不快。上岸登島又一道欄杆攔下你要交人島費120元沒商量。看來佛門難入,佛祖也無法阻止聖地的商品化,聖山也瀰漫着濃烈的銅臭味。 人得山門,我們找“國導公司”,請了位徐娘半老的貝女士當導遊。聽她講解,我對普陀山有了粗淺認識。 普陀山佛教始於唐末。有史記載,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鎔第三次來到中國求法,他從五台山請得一草觀音佛像回國,途經普陀山出海,因風浪受阻,佛像無法渡海,僧人和島民都認為觀音菩薩看中了此地不願東渡。還有一種説法,慧拷沒經五台山方丈許可,盜了一尊觀音佛像,偷運到普陀山準備東渡時,大慈大悲的觀音對他的盜竊行徑也十分惱怒,如是她顯露真身,呼風喚雨,推波逐浪,懲罰了慧鎔後留在了普陀山。這樣當地漁民就在觀音落地的地方修了一座名為“不肯去觀音院”,供奉觀音菩薩。

真正讓普陀山聞名據悉是兩個原因e一説,此觀音是佛祖釋迎牟尼開過光的,有靈氣;二説,觀音出生在普陀山,曾在此島扶貧濟困,傳佛講法,普度眾生。對這些説法我無從考究。我認為觀音菩薩只是我國人民塑造並神化或者説虛幻化的`精神寄託。不管現在人們是否認同這些觀點,歷代帝王將相認可了,中國的老百姓也就認同了,包括我母親她就虔誠地認為觀音出生在此。 從唐朝開始,歷代帝王都撥款屢建寺院,由此普陀山就與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一併成了全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被譽為“南海佛國”。普濟寺的觀音菩薩也就成了萬眾敬奉朝拜的佛祖之一。

到了普濟寺門前,了卻母親遺願的心情更強烈,我已做好了買幾蛀香或送—k一籃花去供奉觀音的打算,但商販攬客的咕喝聲,爭搶客源的吵鬧聲,再看價格高得驚人的系列敬佛供品,弄得敬香叩拜觀音的心境蕩然無存。 我想佛祖釋迎牟尼創造的佛教,最基本點是要人們積善行德。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也是告誡人們要善待他人,否則會遭因果報應。當觀音菩薩看到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這種爾虞我詐的場景,這商販貪婪元厭的行徑也會大為不爽。 信佛是人們的一種精神追求,拜佛是實現精神追求的一種形式。看來我只得用另一種方式敬佛拜佛了。即佛祖心中留,形式隨風過。我想只要心中有佛,佛會水存。

至此,我真崇拜我母親信佛、敬佛心情和做法。母親在世時,每逢初一、十五吃“花齋”,並經常到附近的廟裏去燒香敬佛。有時出門不便,也在自己陋室內供奉的觀音神完前燒上幾注香,化上幾張紙,磕上幾個頭,作上幾個揖,祈求佛祖保佑子孫幸福平安,保佑她來世美滿。

有時母親進城到我家小住幾日,也忘不了在涼台上燒香化紙敬佛c起初她還怕我這個“當官”的兒子反對,或造成什麼不良影響,往往趁我出差或睡覺後悄悄操作。事實上從她到我家第一次燒香敬佛我就清楚她的一些做法。 我雖不是佛教徒,但我對信佛的人是完全能理解的,並對其合法寺院的建

設和活動在權限範圍內給予很多支持,但對普陀山寺院前商販的做法十分反感。由此,我認為東方人創造佛祖,是為了求佛祖保佑,填滿慾望;西方人創造上帝,是為了在上帝面前仟悔自己,淨化心靈。 此次我千里迢迢朝南海,到了普陀山沒有跪拜觀音菩薩,我只能説聲,愧對大慈大悲的觀世音,也愧對我九泉之下的母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