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有關《青銅葵花》的讀後感範文大綱

有關《青銅葵花》的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81W 次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是我們劉老師推薦的,書的名字叫《青銅葵花》,這本書的內容是這樣的:

有關《青銅葵花》的讀後感範文

葵花是一個大城市的女孩,可是她的媽媽在她三歲的時候死了,爸爸就把她帶到大麥地的幹校生活,可是她爸爸也死了,是剩下葵花一個人。於是大麥地的青銅一家就收留了她。很快,葵花就融入了這個大家庭。青銅媽媽對葵花的愛甚至超出了隊青銅的愛,可是,啞巴青銅就這樣還把葵花當做自己唯一最好的妹妹。他們一起經歷了三月黃,逃離了龍捲風……發生了不少驚天動地感人肺腑的故事。

突然有一天,一個消息流傳了出來:城裏人要接她回去。大麥地的所有人都不讓她去。但是因為大麥地的人嘴巴辯不過城裏的人,他們只好極不情願的把葵花交給城裏人了。因為青銅思念葵花到了極點,他叫出了“葵花”兩個字——啞巴的他變得會説話了。

這本書很感人,我媽的同事也拿着本書去看,結果看得淚如泉湧。俗話説,兄弟如手足。書中的青銅和葵花雖然不是一個媽生的,也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親密無間情同手足,能互相幫助。不像某一些人,他們不把兄弟當兄弟,不把朋友當朋友,只把所有的人當工具來利用,然後再給兩顆糖打發走,沒有真情可言。

讀了這本書,我看到了兄弟之情的偉大,有時勝過母愛。任何動物不一樣,人是有感情的,會思考的。可是,如果我們連這一點兄弟之情也沒有,我們還是人嗎?那我們就只是動物。

與其説是親子共讀這本書,不如説找了個機會在喧囂的午後安靜的享受着這純美文學的愜意。每當此時,總是讓我們在疲於奔命中停下腳步,去聆聽和感受心靈深處的某種觸動。

青銅和葵花應該是我們同時代或比我們稍長一些的人物,在災難降臨時,沒有選擇放棄和抱怨,而是單純快樂的從苦難中發現了屬於他們的幸福。即便是“壞小子”嘎魚,依仗着家境的“優越”,可愛的使着他的小壞點子,讓我不禁懷念那個沒有大惡大善的,空氣中沒有化學顆粒的年代。

當明晃晃的烈日炙烤着大地時,我們在空調房裏進行着我們的一切活動,這是每個人每天並不奇怪的生活,孩子很少有機會去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艱辛,他們還嚷嚷着“沒人玩,好無聊,沒意思……”。當我們放下堆積案頭的工作,抽出時間帶孩子去領略大自然的風光,或將他們的童心放縱於遊樂場時,往往因為一個一兩塊錢的小玩具沒有滿足他,生氣、吵鬧是常有的事。我常很無奈,這些孩子是怎麼了?他們為什麼感受不到父母給予他們的幸福快樂呢?

我告訴他我小時候,我的爸爸給我買的第一個只有九英寸的電風扇,我是多麼興奮,我每晚在小風扇下寫作業覺得我又快樂又神氣……。兒子露出一臉的不屑:“我兒子以後用了更高級更涼快的東西,我也會跟他説我小時候家裏只有空調。”想想他説的也不無道理。確實在我小的時候父母跟我説過他們種南瓜吃野菜的經歷,我也只是無動於衷的在聽故事。時代的'進步,對於苦難的理解是不可複製的,每個年代有它自己的烙印。幼年時承受的苦難,就像是接種的疫苗,讓他可以坦然笑對成長途中遭遇的波波折折。我在感慨我們的孩子太幸福了,為人父母以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孩子製造快樂的天堂,又擔憂着他們缺失了對苦難的理解和承受能力的培養。

我應該是很早就有了對“苦難、挫折”的需求,希望孩子在苦難和挫折中增強體質,增強免疫力,也應了現代人們提出的窮養男孩和挫折教育的理論,以至於暑假未到,我就張羅着讓兒子去我單位附近的小店送外賣。大家質問我我是不是後媽。在一片譁然和質問中計劃擱淺。

我是個最笨拙的家長,看到了孩子的一堆問題,卻顯得束手無策,用天暢媽媽的話説只能是“靜待花開”了。但我知道只有苦甜參半的生活才能發現甜的滋味。

讀完這本書,好比喝了烏龍茶,入口苦澀,回味卻有絲絲綿甜。

我看了兒子寫的讀後感,雖有些誇張和言過其詞,但總算是第一次沒有別人的幫助下,自己看到了本中表達的深厚的兄妹感情,也算不易。所以沒有加工和篡改,原原本本呈現在這,尊重詹同學的原作了。

愛情不是一種虛榮,要拿出來在眾人面前炫耀;愛情不是一件美麗的衣裳,要穿在外面給大家欣賞;愛情不是一項任務,要對親朋好友有個交待。21時49分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