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關於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9W 次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在報紙上撕出洞洞,並添加想象變動物。

2.積極參與撕紙活動,大膽想象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3.樂於幫助別人,體驗洞洞變動物的樂趣。

【活動重點】沿洞洞的邊緣勾邊,並借形想象變成動物。

【活動難點】能夠想辦法將洞洞變大,如兩個洞洞找朋友。

【活動準備】

1.大張報紙長卷;黑、白水粉顏料、水粉筆、垃圾筐、刮畫。

2.PPT、繪本故事《報紙上的洞》。

3.輕快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有洞的報紙,談話導入。

提問:老師帶來了一張報紙,和你們平時見過的報紙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這個有洞洞的報紙有什麼用處呢?

2.依次播放故事圖片,引導幼兒討論。

提問:醜小兔在哪裏?它用有洞洞的報紙來做什麼?

我們也來做一張有洞洞的報紙送給醜小兔吧?

3.教師引導幼兒嘗試撕紙設計不一樣的洞洞。

(1)出示小工具,討論怎樣能撕出洞洞。

提問:你可以怎樣變出洞洞?除了小工具,還可以用我們身邊的什麼東西來使洞洞變得更大?

(2)教師示範兩個或幾個洞洞手拉手,可以變得更大。

4. 幼兒嘗試撕紙變洞洞。

5.播放PPT,感知不同動物的特徵。

6.洞洞變動物。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撕出的洞洞,找出各種動物。

(2)教師示範勾邊,添畫變動物。

(3)幼兒嘗試變動物 。

7.欣賞評價幼兒作品。

你找到洞洞裏藏着哪個動物?從哪裏看出是這個動物?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樹木是我們的好朋友,激發幼兒喜愛樹木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樹幹、帶有一小段樹幹樹枝和樹葉的上半棵大樹;

2、故事繪畫的紙、筆;撕貼的紙、糨糊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出示小熊)小熊想做什麼呢?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猜猜看小熊想畫什麼?

小熊為什麼要畫一棵大樹呢?老師來講一個故事。

二、聽“小熊畫大樹”的故事。

1、教師邊講故事,邊相應地出示大樹的各個組成結構:

粗粗的樹幹是大樹的身體,(什麼是大樹的身體?)長長的樹枝是大樹的手臂,(什麼是大叔的手臂?)樹上還有許多好看的`樹葉。

2、小熊發現:咦,大樹沒有腳,怎麼能站着呢?(個別幼兒想象回答)大樹説:“哈哈,我的腳長在地底下,樹根就是我的腳。”(大樹的腳是什麼?平時我們看得見嗎?)

3、提問:

大樹的身體是什麼?

大樹的手臂是什麼?

大樹的腳又是什麼?

你們喜歡大樹嗎?為什麼?

3、小結:有了大樹,小鳥就有地方築窩,松鼠才可以在大樹上竄上竄下忙個不停,夏天還可以在樹下乘涼。大樹可真好,我們都喜歡它。

三、畫大樹。

1、老師畫大樹(引導幼兒用動作輔助表達有關語句)

小朋友,老師做小熊,你們做大樹,畫出一棵棵的大樹。

什麼是大樹的身體?

什麼是大樹的手臂?

什麼是大樹的腳?

2、肢體語言。

(1)你們的身體做什麼?

你們的手臂做什麼?

你們的腳做什麼?

你們的手又可以做什麼?

(2)邊蹲下從根開始邊做動作,邊用“我們”來進行語言表達。

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它是那麼神氣!你們想不想畫一棵大樹?

3、幼兒畫大樹:

幼兒嘗試用繪畫、撕貼等方法畫一棵大樹。

四、大樹變森林。

這麼多的大樹在一起會變成什麼?(森林)你們喜歡嗎?

小朋友們可以在樹下做什麼呢?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線條的變化產生的美感,體驗活動的樂趣

2、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物質準備:

一副春天的公園圖,紙,筆等。配樂磁帶,結合季節開展此活動,帶幼兒到户外去春遊,瞭解春天的特徵。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激發興趣老師:春天來到了,公園裏是什麼樣子的?(調動原有經驗)

2、創意示範,感受怍品美(重點環節)老師邊講述邊範畫:(配樂)小線條也要到公園裏去散步,它走啊走,看到了小樹葉,它高興地轉了個圈,跳了個舞;他看到小花朵、小河、小草……小線條真高興啊。(給幼兒以美的藝術享受)提問:小線條看到了什麼?他們都藏在了畫的哪裏?為什麼?(引導幼兒將實物與線條組成的圖案相聯繫,充分發揮想象)提問:想—想小線條在公園裏還看到了什麼?

3、幼兒作畫,大膽表現(難點環節)老師給予適時、適宜的指導和幫助。

活動延伸:

作品分享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創意。

活動反思:

1、教具由繁化簡,整合有序。

一開始的教具做成了一本書,要一個變化就翻一頁,對於孩子來説想要借鑑前一段的內容,早已經翻閲過去,同時單純的進行示範,讓孩子等待的時間就變的長了些。所以經過修改把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進行留用拉長,把一開始孩子想到的不同線條留在圖片上,讓它成為示範的一部分,使得每一個孩子説出的線條都可以使用,給了孩子一定的暗示作用,更讓畫面更加豐富。

2、語言由粗到細,指向目標。

教師的指導語從一研中的無序慢慢改為一環扣一環的提問,教師提問的不斷完善,使得活動中孩子思維更有指向性,也更能表現活動的目標。

3、加入繪本元素,易於理解。

由一開始的單純欣賞線條,到後來的加入剪輯過的繪本,直觀的觀看線條的變化,孩子的感受是與之前完全不同的,他的表述有了一定的支撐,就更容易去理解抽象的各種線條是可以表述成各種美麗的景色的。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願意為媽媽製作心願卡,讓媽媽感受自己對她的愛;能大膽畫出圖案,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大小肌肉的協調。

重點:

製作心願卡,畫出媽媽喜愛的圖形。

難點:

幼兒自由發揮構思圖形。

材料與環境創設:

活動前瞭解媽媽的喜好,剪刀,紙,記號筆,蠟筆。

設計思路:

幼兒已經形成了一種關愛他人的情感,因此我在這個基礎上啟發幼兒製作賀卡。在幼兒製作卡片前讓他們自由討論説出媽媽的愛好,更深一步瞭解媽媽。在他們製作的時候給予適當的鼓勵並且讓他們發揮想象力畫出和同伴不同的圖形。做好以後讓他們進行評比,評出最漂亮獎、創造獎以及鼓勵獎。使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樂趣。回家以後送給媽媽並且對媽媽説一句祝賀的話,讓媽媽感受孩子對她們的愛,真正形成了家園互動。

活動流程:

出示卡片,引起興趣→講述媽媽的愛好→動手製作賀卡→幼兒交流,評比賀卡→回家送給媽媽

1、出示卡片,引起興趣

①幼兒仔細觀察卡片,説出圖片上畫了什麼東西。

②教師講述為什麼畫了那麼多的東西,引發都是媽媽喜歡的事物。

③啟發幼兒有製作賀卡的慾望。

2、講述媽媽的愛好

①幼兒聚手發言媽媽的愛好,並在黑板上畫下來。

②同伴之間相互討論,互相説出自己媽媽的愛好。

3、動手製作賀卡

①幼兒構思卡片的形狀,想一下自己想畫的圖形。

②構圖好後塗上顏色,並展示作品。

4、評比賀卡

①把做好的賀卡教給老師,貼在黑板上進行評比

②評出最漂亮獎、創造獎以及鼓勵獎,提升幼兒學習的興趣

5、回家送給媽媽

①讓幼兒回去送給媽媽,並送上一句祝福語

來園之後説一下媽媽收到卡片的心情,使活動延伸擴展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樂於探索和發現,願意嘗試操作活動。

2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3根據生活經驗,講述彈珠旅行的故事。

活動準備:

範畫一張,畫紙、彈珠、勺子、顏料、操作盒、抹布、襯衫盒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玻璃彈珠,讓幼兒去探索如何去玩。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好玩的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噢,是彈珠。

(2)彈珠可好玩了,你知道它可以怎麼玩嗎?(小朋友説)彈珠這麼好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彈珠,我們就來玩一玩,看看誰玩的方法多。

(3)總結:誰來説一説你是怎麼玩的?我一起學一學。

二、教師示範滾畫過程,並引導幼兒講述

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彈珠寶寶旅行的畫。看看畫上有什麼?(教師出示範畫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誰知道這條線像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後發散性思考。)你們説了這麼多,那我們來給彈珠寶寶編個旅行的故事吧。想想彈珠寶寶會來到哪裏旅行?還會來到哪裏旅行?它會看到什麼?還會看到什麼?(教師通過引導後講述彈珠寶寶旅行的故事。)例:一天,彈珠寶寶來到河邊,來到了田野裏。它看見了小草,看見了蝴蝶,看見了毛毛蟲。慢慢的它走累了,就回家休息了。你們喜歡彈珠寶寶的旅行嗎?我們帶着彈珠寶寶去旅行吧。

師:彈珠寶寶穿的是紅顏色的衣服,先用勺子輕輕的將彈珠寶寶放到盒子裏,再兩手放兩邊輕輕拿起盒子,彈珠寶寶開始旅行了。想想彈珠寶寶會來到哪裏?還會來到哪裏?你們剛才還説到哪裏了啊?它會看到什麼?還會看到什麼?(教師通過引導講述彈珠寶寶旅行的故事。)我們再帶彈珠寶寶去旅行一次吧。這一次,彈珠寶寶穿的是藍顏色的衣服。先用勺子輕輕的將彈珠寶寶放到盒子裏,再兩手放兩邊輕輕拿起盒子,彈珠寶寶開始旅行了。這一次的旅行,和上一次去的地點和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想想彈珠寶寶這一次會來到哪裏旅行?還會來到哪裏旅行?它會看到什麼?還會看到什麼?(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於第一次旅行不一樣的地點和看到的事物

三、幼兒自由滾畫,教師講解滾畫要求及巡迴指導幼兒滾畫。

1、師:你們想帶着彈珠寶寶去旅行嗎?旅行時一定要告訴彈珠寶寶它來到了哪裏,看到了什麼?現在我們彈珠寶寶去旅行吧。(教師巡迴指導幼兒講述及滾畫)

2、師:我們的彈珠寶寶旅行都結束了。誰願意來説説你的彈珠寶寶去哪裏旅行了,看到了什麼?

四、展示彈珠旅行的畫。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這篇幼兒園美術教學設計——《海底世界—手擺魚》,向幼兒介紹了深藍色的海水裏生長着各種各樣的魚類,還生長着各種門類的海洋生物,同時這篇幼兒園美術教學設計還告訴孩子們海底是一個充滿了神祕色彩的水下世界。

通過製作手擺魚,瞭解立體魚製作的基本方法,並設置海底世界情境,讓學生模仿魚兒在水中游動的各種動態變化。通過幼兒園美術教學設計——《海底世界—手擺魚》讓學生享受創造的樂趣,感受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設計:

1.設置海底世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手擺魚的製作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通過做遊戲“我是一條魚”,體驗創作帶來的樂趣。

課前準備:

用上一節課剪刻的魚形,並剪貼一些海底生物、植物裝飾教室。課前把美術室佈置成海底世界的情境,讓學生一進來就能被這情境所感染,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

教學過程:

1.播放歌曲《我是一條魚》,學生聽着音樂進教室,分四組坐好。

2.語言導入新課 師:歡迎各位小朋友來到我們的海洋世界!

3.播放海底世界錄像帶,欣賞海底世界裏各式各樣的魚兒。

師:海底世界是個美麗的家,魚兒在這裏自由自在地邀遊,快樂極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變成一條魚遨遊在我們教室裏的這個海底世界呢?

4.教師指導學生思考或小組討論如何變成一條魚?各小組發表意見後,大家評一評誰的想法妙。

5.出示手擺魚:(套上手錶演)我是一條美人魚,遊啊游到你們身邊來,小朋友,快快跟我到海洋世界裏來玩吧!孩子們這時熱情高漲, 巴不得馬上把手擺魚製作出來。

6.想一想,説一説,手擺魚是如何做成的?

7.教師講解制作方法:(示範製作過程)

①剪出兩張一樣大小的魚形,注意魚形比手掌大一些。(想一想為什麼?)

②把魚形四周粘合起來,注意留出魚尾部分。③給魚裝飾圖案。

8、學生製作手擺魚:

播放海底世界錄像,學生進行手擺魚製作。(強調黑板是海洋的入口處,漂亮的魚兒可順利進入海洋,不夠漂亮的老師將會請他再回去打扮打扮)

9.遊戲:

①手擺魚邀遊大海比賽,請四名先製作好手擺魚的學生,把魚套在手上,到大海里來一試身手, 比—比誰的魚兒長得美,誰的魚兒遊得好看,誰的魚兒遊得快。

②邀遊大海訓練,請小朋友把製作好的手擺魚套在手上,排好隊,跟着老師這條美人魚在淺海區裏學游水,強調遊時儘量模仿魚兒的各種動態。

③邀遊大海:讓學生在教室裏自由邀遊。強調注意紀律,在大海里邀遊時應注意靈活應變,避免與其他魚兒相撞。

合理的設計幼兒園美術教學設計對於幼兒園美術老師很重要,優秀的幼兒園美術教學設計可以引領我們在業務上更上一層樓,更加順利開展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