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5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精選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現小烏龜的明顯特徵。

2、激起幼兒對小動物好奇、喜歡的情感。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體會集體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烏龜、小盤子、飼料、地毯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烏龜,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看看小烏龜。

教師:小烏龜今天到我們班來做客,想和小朋友們交朋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烏龜吧。讓幼兒圍到小烏龜周圍,看看小烏龜是什麼樣子的。

2、摸摸小烏龜。

教師:小烏龜第一次到我們班做客,有點害羞,小朋友主動一些,來和小烏龜握握手吧。

鼓勵幼兒摸摸小烏龜,讓幼兒自由説出感覺,教師也可以提問,引導幼兒發現小烏龜的明顯特徵。

教師:小朋友,小烏龜累了,現在要休息一會兒,小朋友也回去休息一會兒吧!現在請小烏龜哥哥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

教師提問問題,請幼兒回答。

(1)小烏龜長什麼樣?(有殼、四條腿、頭、尾巴、殼上有花紋)

(2)摸小烏龜的殼有什麼感覺?豐富詞彙:硬硬的。

(3)摸小烏龜的手有什麼感覺?豐富詞彙:軟乎乎。

(4)和小烏龜握手時它有什麼反應?(縮進殼裏)

豐富詞彙:縮進去

我們不碰它時有什麼反應?

豐富詞彙:伸出來

(5)小朋友們,我們來學一學,縮進去,伸出來。

(6)為什麼縮進去?

哦!原來是有人或是小動物碰它,就立刻把頭和四肢縮進硬殼裏,烏龜身上堅硬的殼能很好地保護自己。

二、引導幼兒學學小烏龜爬、游泳的動作和喂喂小烏龜。

1、學學小烏龜爬。

教師:讓烏龜哥哥表演一下它的本領吧!(爬)

引導幼兒觀察並説出小烏龜是怎樣爬的,爬得怎樣?

一起學一學小烏龜爬,看誰爬得最像。

2、學學小烏龜游泳。

教師:小烏龜會在地上爬,它在水裏會怎麼樣呢?

引導幼兒觀察並説出小烏龜是怎樣游泳的?可以請膽量大的小朋友幫助老師拿小烏龜,輕輕放進水盆裏。

一起學一學小烏龜游泳,看誰遊得最像。

3、喂喂小烏龜。

教師:小烏龜和我們玩了這麼長時間,一定很餓,我們請它吃點東西吧?提問:你知道小烏龜愛吃什麼嗎?引導幼兒回答。(小魚、蝦、嫩葉、瓜皮)

三、分享快樂。

教師:小烏龜今天到我們班做客,和小朋友們交上了朋友,小烏龜真高興,小朋友也很高興,我們和小烏龜一起來去外面做遊戲吧!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烏龜的外形特徵,簡單瞭解烏龜的生活習性。

2、願意飼養小動物。

3、培養幼兒的愛心。

【活動準備】

1、小烏龜四隻分別養在四個魚缸裏。

2、適合學小烏龜爬的慢節奏的音樂。

3、喂小烏龜的食物:小魚、小蝦、碎肉等。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

教師説:身穿硬甲殼,四角慢慢爬,別人欺負它,快快躲回家。請幼兒猜一猜是什麼動物。(烏龜)

2、觀察小烏龜。

(1)教師組織幼兒分組觀察魚缸中的小烏龜,講一講:小烏龜的頭、腳、殼分別是什麼樣的?(重點觀察烏龜殼的花紋)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烏龜在水裏是怎樣遊的?啟發幼兒學學小烏龜遊。

3、探索活動

(1)將小烏龜放在地上,看一看小烏龜在地上是怎樣爬行的?(四肢很短,爬行很慢)

(2)用手碰碰小烏龜,看它會有什麼反應?(會把頭和四肢縮進殼裏,周圍沒有危險後再伸出來。)學學小烏龜縮頭縮腦的樣子。給烏龜翻個身,看它怎樣用頭頂地面使自己翻過來。

(3)喂喂小烏龜:教師出示準備好的食物,鼓勵幼兒喂小烏龜,看小烏龜是怎樣吞食的。

4、遊戲:學習小烏龜爬。

( 1 )師幼共同模仿小烏龜爬行的姿勢,一起學學烏龜爬。

(2)放音樂,幼兒聽音樂在活動室中自由模仿烏龜,兩手兩膝着地向前爬。教師用手觸摸小烏龜,被點到的幼兒要把手腳都藏到縮起的身體下。

【活動延伸】

將小烏龜放在自然角里,由老師和幼兒一起餵養和照顧它。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親近烏龜、發現烏龜的明顯特徵。

2、體驗模仿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隻烏龜

2、教師準備大烏龜

活動過程:

與烏龜一起玩,發現烏龜的明顯特徵。

幼兒人手一隻烏龜,親近烏龜。

在幼兒與烏龜親近的活動中,瞭解烏龜的特徵。

小結:烏龜都有短短的四隻腳,有可以伸縮的頭,有一條小尾巴,還有硬硬的龜殼,真可愛!

學學烏龜的本領,進一步瞭解烏龜。

烏龜媽媽在幹什麼? (爬)

扮演烏龜,和烏龜媽媽一起玩(幼兒背殼)。

(幼兒學爬)指令:慢慢爬、屁股翹翹的爬

聽到音樂(遇到敵人),學會將頭和腳都縮到殼裏去。

敵人走了,烏龜媽媽又爬了。

太陽出來了,烏龜媽媽要曬曬自己的肚子。(幼兒四腳朝天)

太陽下山了,烏龜媽媽回家了,它怎麼翻身的?

延伸活動

我們還能繼續打扮成小烏龜,做做遊戲;也可以用一些材料,幫助你做出小烏龜,你也可來試試;還可以喂喂小烏龜吃東西。

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將圖片製成好看的圖片。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小班的孩子剛剛入園不久,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着興趣與好奇,而對小動物的喜愛更在不言之中。自然角要開始投放小動物了,從什麼開始呢?我選擇了"小烏龜"。因為小烏龜性情十分温順,它既便於幼兒的觸摸、抓握可以引發幼兒的觀察興趣,又易於飼養,便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隨機和長期的觀察活動,那麼如何讓幼兒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中認識小烏龜,瞭解烏龜的生活特性,引發幼兒對小動物的關愛之情呢?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小烏龜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2、能細緻觀察小烏龜並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3、喜歡小烏龜,願意關心、愛護小烏龜。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

2、5只實物小烏龜。

活動過程:

一、請你快來幫幫我1、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師:老師在來幼兒園的路上,路過一條小河,在小河邊看到一樣東西,請小朋友快來幫我看看是什麼?

(課件1:小河邊草地上有一枚蛋。)

師:這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圓圓的,白白的)這會是一個什麼蛋呢?

(幼兒自由猜測:雞蛋、鴨蛋、鳥蛋、恐龍蛋、烏龜蛋、鱷魚蛋)

二、請你猜猜我是誰

1、設置遊戲,激發幼兒猜測師:到底是誰的蛋呢?彆着急,讓我們來問問它吧!

師:咚咚咚,咚咚咚,小小蛋兒把門開,讓我看看你是誰?(教師帶領幼兒做敲門狀。)'小蛋兒':想知道我是誰嗎?快跟我來做遊戲吧!

(課件2:小蛋兒講話)

2、演示課件,通過局部猜測初步瞭解烏龜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1)'小蛋兒':這是我的小尾巴,請你猜猜我是誰?

(課件3:小蛋兒露出小尾巴)師:它的尾巴是什麼樣子的?誰會有這樣的尾巴呢?

(恐龍、鱷魚、小烏龜、小蛇)

(2)'小蛋兒':這是我的爪子,快點猜猜我是誰?

(課件4:蛋兒露出四隻爪子)師:誰會有這樣的爪子和剛才那樣細細小小的尾巴呢?(鱷魚、小烏龜、恐龍)

(3)'小蛋兒':這是我的頭,這下你能猜出來了吧!

(播放課件5:蛋兒露出頭)

(4)'小蛋兒':這是我的背殼,這下你一定猜到我是誰了吧。

(課件6:蛋兒露出背殼)幼兒齊:小烏龜。

教師小結:小烏龜的本領可大了,它不僅能在地面上活動,還會在小河裏游泳呢!讓我們跟小烏龜問個好吧!

(播放課件7:烏龜在草地上爬、在小河裏游泳。)

三、請你看看我啥樣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實物烏龜,初步瞭解烏龜的外形特徵。

(1)教師出示實物烏龜師:看、小烏龜游到了我們活動室裏來了。它是一隻寵物龜,就像我們家裏養的小貓、小狗、小金魚一樣。它還很害羞、膽小呢,小朋友在和它做遊戲的時候一定要輕輕地!要關心愛護它。

(2)教師帶領幼兒自由觀察小烏龜。師:我們來看看小烏龜長什麼樣子。

(3)教師指導幼兒有序觀察小烏龜。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師:頭上有什麼?(有眼睛、嘴巴、還有兩個小鼻孔呢!)師:你還看到了什麼?(爪子)有幾個爪子呢?(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點數並確認)

師:烏龜的爪子可以用來幹什麼呢?(游泳、爬行)

師:讓我們學一學小烏龜游泳和爬行的樣子吧!(帶領幼兒模仿小烏龜游泳和爬行的樣子。)

師:尾巴是什麼樣子的?(細細小小的)

師:小烏龜的背殼在哪裏?(幼兒手指)背殼上有什麼?

(4)通過觸摸,感受烏龜背殼的堅硬。

師:背殼摸上去怎麼樣?(硬硬的、涼涼的。)我們一摸小烏龜的貝殼,小烏龜的頭怎麼了?原來小烏龜以為遇到敵人了,所以要把頭縮進去,這樣就能保護好自己了,小烏龜真能幹,我們一起學學小烏龜把頭縮進去的樣子。

四、請你説説我啥樣

1、集體談話,進一步瞭解小烏龜的外形特徵。

(1)設置遊戲情境。

師:小烏龜想跟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呢!它先躲起來,考考你們剛才看得仔不仔細?(教師把小烏龜放進事先準備好的小桶內。)

(2)集體談話師:小烏的頭上有什麼?(有眼睛、有鼻子、嘴巴。)

師:小烏龜身上都有些什麼?(有頭、背殼、爪子、尾巴。)

師:那小烏龜的背殼是什麼樣的?(硬硬的、還有花紋)

師:小烏龜有幾隻爪子?(四隻)

師:尾巴什麼樣?(細細長長的)

教師小結:小烏龜真的好可愛呀!它有一個硬硬的背殼,圓圓的頭、頭上有眼睛、鼻子、嘴巴、四隻爪子、一個細細小小的尾巴。

五、請你猜猜我吃啥

師:玩了半天,小烏龜的肚子有點餓了,你們知道小烏龜喜歡吃什麼嗎?

(幼兒遲疑)師:那你們喜歡吃什麼呢?(胡蘿蔔、肯德基、吃大肥肉)

教師:小烏龜也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他喜歡吃什麼呢?讓小烏龜自己告訴大家吧!

小烏龜:告訴你們吧!我特別喜歡吃一些小魚、小蝦、肉末這樣的葷食,有時候我還會吃一些水草、蔬菜這樣的素食呢!

(播放課件9:小烏龜説話)帶領幼兒模仿小烏龜吃東西的樣子。

師:小烏龜吃的好飽呀!正好冬天來了,你們覺得冷嗎?小烏龜也覺得好冷呀,它要爬到一個泥洞裏,不吃不喝睡上一大覺,開始冬眠了,等着春姑娘把他叫醒呢……讓我們輕輕地和小烏龜説再見,然後去小小便吧,不要吵醒小烏龜哦!

六、活動延伸:

1、將小烏龜投放到生物角進行長期飼養與觀察。

2、結合體育活動,鼓勵幼兒四腳着地學習烏龜爬。

3、結合美術活動,鼓勵幼兒用幾何圖形拼貼烏龜,表現對烏龜外形的認識。

活動反思:

對於科學探究活動,尤其是以動物為研究對象的,幼兒是比較喜歡的,同時利用課件的輔助,大大增加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期間,琅琅上口的兒歌以及動作模仿,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活動的內涵,賦予了活動予生機。不過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例如:導入環節"猜猜看這是一個什麼蛋?"由於幼兒缺乏這樣的經驗,因此他們的回答老是跑題,總是答不到點子上。如果直接問"猜猜看這個蛋裏會是什麼小動物?"這樣一來,應該能夠激發幼兒猜測的興趣和回答的多樣性。

同時,在分組觀察烏龜時,我創設的理想中的教學氛圍應該是一起觀察,然後邊觀察邊討論的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可是事實上幼兒都自顧自的看,不跟着我有序地觀察,也不根據我的問題去尋找答案。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在課前幼兒沒有看過小烏龜,因此第一次看到時,對烏龜的新鮮感牢牢地牽住了他們的注意力,有的幼兒則表現出了害怕的情緒,因此這樣一來,大大減弱了活動效果。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親近烏龜,發現烏龜的明顯特徵。

體驗模仿的樂趣。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認識小烏龜,對其有初步的瞭解;

(材料準備) PPT,烏龜若干,幼兒分組圍坐在桌邊

重點與難點:

學學烏龜的本領。

教學過程:

一、與烏龜一起玩

幼兒觀察自己桌上的小烏龜,親近烏龜。

瞭解烏龜的特徵。

小結:烏龜都有短短的四條腿,有可以伸縮的頭,有一條小尾巴,還有硬硬的龜殼,真可愛!

二、學學烏龜的本領

觀察大烏龜爬的樣子(PPT),問:龜媽媽在幹什麼?

扮演烏龜寶寶,龜媽媽一起出去玩(幼兒背殼)。

引導幼兒跟着音樂慢慢爬。

討論:遇到敵人怎麼辦?(學着將頭和腳縮到硬殼裏)

敵人走了,小烏龜又跟着媽媽往前爬。

太陽出來,和媽媽一起曬曬肚子(四腳朝天),真暖和。

太陽下山了,媽媽要回家了。她是怎麼翻身的?(脖子一頂,身子一扭)

重點與難點:學學烏龜的本領。

三、延續活動:來園活動時繼續觀察烏龜。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烏龜會跳舞的原因。

2、能通過動手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探究、發現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1、環境:一個適合探索影子的活動室。

2、教具:大手電筒、彩色的大烏龜、磁帶《森林狂想曲》。

3、學具:每人一個小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個彩色的紙烏龜、一張記錄表;水母、章魚、海馬等圖片若干;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探索興趣。

播放音樂,教師在手電筒、膠水和白紙的幫助下示範烏龜跳舞。

教師:“小烏龜跳得怎麼樣?”“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呢?”

二、探究質疑自主探究質疑,體驗發現樂趣。

(一)第一次嘗試。

1、教師引導、鼓勵幼兒在白紙、膠水、手電筒的幫助下進行大膽嘗試。

2、幫助幼兒發現小烏龜“跳舞”的祕密。

討論:“小朋友,你們的小烏龜‘跳舞’了嗎?”“小烏龜為什麼會‘跳舞’的呢?”為什麼有的不會跳呢?

3、展示“跳舞”與“不跳舞”的烏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探索其中的祕密。

4、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手電筒的光照在小烏龜上就出現了烏龜的影子,當小烏龜的頭,尾巴和腿都沒有塗膠水,並且都向上翹時手電筒動了,小烏龜的影子也跟着動了,看起來就好象烏龜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嘗試。

1、再次探索前的設疑:“小烏龜會跳哪些動作呢?”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演示記錄。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手電筒朝哪個方向動?,烏龜的影子會在哪裏動。

2、幼兒動手嘗試、探索發現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關係,並記錄結果。

3、幼兒做好記錄後,與其他幼兒交流。

4、展示幼兒的記錄,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歸納總結:當手電筒的光朝那方向,小烏龜的影子就朝那個方向。

5、隨音樂表演,從玩法上進行調整,體驗探索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對小動物比較感興趣,並且小烏龜這首兒歌簡單易唱,很適合小班小朋友。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小烏龜這首兒歌。

2、讓幼兒通過活動增加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讓幼兒能大膽的參與到活動中,並且大膽演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小烏龜這首歌曲,掌握旋律

難點:帶動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並且都樂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小烏龜,蛋糕,糖果(卡片) 小山背景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手指遊戲)大烏龜小烏龜

教師帶領幼兒複習大烏龜小烏龜的手指遊戲

師:我們的大烏龜小烏龜,今天要去爬山坡,我們看看他們都帶了什麼好嗎?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範唱

教師拿着小烏龜卡片,一步一步的爬山坡狀,邊爬教師邊範唱歌曲。

2、瞭解歌詞

教師範唱幾次後,

提問,我們的小烏龜在做什麼?

他們都帶上了什麼好吃的東西?

小烏龜爬山坡累了,他們發出什麼聲音?

3、學習歌曲

教師在幼兒對歌詞瞭解後,(小朋友們一起來和小烏龜一起爬山坡好嗎?)引導幼兒學習歌曲,每唱兩次,可以也獎勵幼兒蛋糕和糖果的方式,使幼兒繼續學習歌曲。

4、小遊戲(烏龜爬山坡)

待幼兒熟悉歌曲後,請小朋友扮演小烏龜,在教師身後轉圈狀爬坡。

三、結束部分

天黑了,小烏龜都要回家了,我們回家了吧。

教學反思

1、教具準備充分,很喜迎幼兒眼球

2、在開展活動時,還需要更加的誇張有激情

3、在後面遊戲時,注意幼兒安全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核桃殼、果凍殼創作小烏龜,表現出小烏龜不同的形態。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手工創作的興趣。

3、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核桃殼、果凍殼、剪刀、繪畫紙、水彩筆、棉籤人手一份,木膠每組一盆。

2、製作好的小烏龜三個,沙盤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材料,引題。

1、在你們的桌子上,有些什麼呀?這些核桃殼、果凍殼可以做什麼呢?(幼兒自由的回答)

2、看看老師把它變成了什麼。(出示範例)這些小烏龜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引導幼兒説出小烏龜的各種動態。

3、小結:只要我們動動腦、動動手,就能把這些核桃殼、果凍殼變成有趣的小烏龜,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二、教師講解示範。

1、把核桃殼或果凍殼蓋在彩紙上,沿着外殼的邊緣在紙上畫一個圓,然後在圓上添畫烏龜的頭、四肢和小小的尾巴。

2、剪下"烏龜"。

3、在核桃殼、果凍殼邊緣塗上木膠,粘在圓圈上。

4、最後用水彩筆裝飾烏龜殼。

三、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1、每位幼兒至少做一隻小烏龜,先做好的,還可以多做幾隻。

2、提醒幼兒畫圓時,一手按住核桃殼或果凍殼不能移動。

3、啟發幼兒用不同顏色裝飾烏龜殼。

4、提醒幼兒注意木膠用的不要太多。

5、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潔,做完後能自己收拾乾淨。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賞。

1、請幼兒將做好的烏龜送到"沙灘上"。

2、鼓勵幼兒相互欣賞,互相比較。

3、也可以讓幼兒帶着自己的小烏龜一起遊戲。

觀察操作材料,直接導入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重點講解示範了木膠的使用方法,因為這種形式的活動是幼兒第一次嘗試,教師適當的示範和講解能使幼兒掌握正確的操作方式,為幼兒順利操作做好鋪墊。

給幼兒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同時也加強了同伴間的交流,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反思:

1、活動中,我能為幼兒提供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主動學習,

2、整個過程,孩子們興趣濃厚,也比較投入,認真,都能認真的完成自己的作品。通過此活動掌握了剪、畫、粘貼等一定的技能技巧。

3、課後,他們興奮地把小烏龜放在一起相互比較,激烈的議論,而且也創造出很多玩法:搭烏龜橋,烏龜變隊行,烏龜賽跑等等,有一個小在烏龜的另一面也粘貼了一個果凍盒,做出了一個會轉動的小烏龜,為此,我就想把這個活動延伸到特色區域裏,讓幼兒的興趣得到延續,再一次的滿足幼兒的學習的慾望。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讓寶寶再次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在音樂中掌握一拍一動的勻速節拍。

2、手鼓的低沉聲可以形象的表現出小烏龜的行走,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讓寶寶可以感受強弱次強弱的節拍。

3、讓寶寶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樂器,在娛樂中來感受一拍一動的穩定節奏. 教學準備:手鼓、音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讓寶寶猜一猜),這個新朋友呀揹着硬硬的 殼,

走起路來慢吞吞,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寶寶:小烏龜。 教師:這隻小烏龜每天都在自己的家門口玩,爬爬這爬爬那,可是它覺得特別沒有意思。有一天,它接到了好朋友小金魚的電話,原來小金魚搬新家了,它邀請小烏龜去做客。(教師要演繹小金魚和小烏龜打電話的對話內容)可是小金魚的家太遠了,小烏龜走路又那麼慢,於是烏龜媽媽幫它想了一個好辦法,媽媽説:“小烏龜,你可以帶上吃的,這樣你就不會餓了,”於是小烏龜就背上面包和糖果,開始遠足了。(什麼叫“遠足”呀?就是不行去很遠的地方玩)在路上, 小烏龜要是餓了,它就把媽媽給帶的麪包和糖果拿出來吃了,可是路太遠了,小烏龜可真累呀,於是它想了一個好辦法,它要一邊説兒歌一邊鼓勵自己:“小小烏龜上山坡,嘿嘿呦,嘿嘿呦,帶着麪包和糖果,遠足樂悠悠。”一邊説兒歌一邊走,小烏龜很快就到了小金魚家,兩個朋友見了面可真高興呀。

二、聽音樂、學歌曲

兩個好朋友見了面之後啊,小烏龜説我要交我的好朋友一首歌曲,讓他跟我一起唱歌,

小朋友們,你也來學一學吧。孩子們,我們也來學一學吧。請小朋友們先聽一遍小烏龜是這樣練的。

第一遍:閉眼睛聽;

第二遍:小烏龜練完了,請我們小朋友一起來説一遍。

第三遍:請你的小手和你的小嘴巴一起來練兒歌吧。

(強調間奏的時候幼兒不要發出聲音。)

三、樂器伴奏

先跟下朋友們回顧一下之前學的樂器(響棒、三角鐵、木魚、雙向筒、單響筒)今天

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樂器:手鼓。我們現在先來給小烏龜伴奏。(1)聽一遍音樂,使用手鼓時,請寶寶拍打一拍一動的勻速節拍。再來一遍哦, (2)聽第二遍音樂使用手鼓時,請寶寶自己單獨使用。

四、律動 (邊放音樂邊進行)

現在啊,小烏龜要來跟我們小朋友們做朋友了,你準備好了嘛?(1)教寶寶學小烏

龜爬的動作; (2)寶寶趴在地上和教師一起學小烏龜行走; (3)手腳要跟隨音樂打出重拍。

五、結束。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烏龜是怎樣機智地對付狐狸的,感受故事中小烏龜的機智、勇敢

2、學習用語言、動作大膽地表現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能夠進行角色對白,儘量表現故事所藴含的幽默感

3、通過活動的進行,增加幼兒的社會常識

活動過程:

導入(實物導入)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了一隻既可愛又聰明的小動物,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想)請小朋友們睜大眼睛,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這隻小動物。

出示教具

師(小烏龜的口吻):小朋友們好,我是小烏龜,今天我想請大家一起看動畫片、聽故事,你們願意嗎?

師:在看動畫片之前,烏龜告訴老師它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它希望小朋友能認認真真地看動畫、聽故事,幫助烏龜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動畫片的名字是什麼?裏面有那些小動物?

狐狸看見青蛙心裏是怎麼想的?它吃到青蛙了嗎?為什麼? 烏龜和狐狸之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都聽清楚問題了嗎?好了,讓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聽故事吧。

(二)我來看一看、聽一聽(欣賞故事)

師播放課件/programs/view/hTc01G3C4Y8/,讓幼兒欣賞故事(邊放邊講故事)

故事聽完了我來考考你們

(1)動畫片的名字是什麼?裏面有哪些小動物?

(2)狐狸看見青蛙心裏是怎麼想的?它吃到青蛙了嗎?為什麼?

(3)烏龜和狐狸之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請小朋友舉手回答(及時的評價)

小朋友都聽得很認真很仔細,你們説小烏龜聰明嗎?(聰明)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要像小烏龜一樣機智、勇敢、愛動腦筋。

(三)我來説一説(看圖片,複述故事)

看第一、二、三、四幅圖,説説狐狸和烏龜發生了什麼事情? 看第四幅圖,狐狸想吃烏龜,烏龜怎麼辦?

看第五幅圖,引導幼兒討論:烏龜怕摔、怕火,為什麼還讓狐狸把他扔到天上、扔進火盆裏呢?(師:和你邊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表演一下它們的對話。)

看第六幅圖,引導幼兒討論:烏龜喜歡水,為什麼狐狸説要把它扔到水裏,它反而大哭求饒呢?你認為狐狸聽了烏龜的求饒會怎麼想?

看第七、八幅圖,引導幼兒看看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四)我來演一演(角色表演)

師:剛才我們又把故事回顧了一遍,烏龜用自己的智慧打敗了狐狸,你們心裏高不高興?(高興)可老師不高興,老師的動畫片沒有聲音了,小朋友們能不能幫幫老師給動畫片配上聲音啊。(好)那請小朋友們到我這裏來選你喜歡的頭飾吧。

(播放沒有聲音的動畫片/programs/view/hTc01G3C4Y8/,老師當敍述者,小朋友們進行對白)

(五)活動小結

小朋友們你們今天開心嗎?你們説小烏龜聰明嗎?為什麼説他很聰明?(因為小烏龜遇到問題、困難時很勇敢,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學習小烏龜的機智、勇敢、愛動腦筋。

(六)活動延伸

小朋友玩得很高興,小烏龜也很高興,它剛才告訴老師:它想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到户外去做龜兔賽跑的遊戲,你們想不想參加,那我們排好隊戴上頭飾去參加比賽吧。

烏龜教案

中班語言活動:烏龜背上的房子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作品的故事情節以及動物形象的特點,感受其中的幽默。

2.通過讓幼兒改編故事,培養幼兒愛動腦筋,大膽想像和創造的意識。

3.要求幼兒掌握象聲詞,並能正確地模擬聲響。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電腦、電視機各一台。“會動的房子”故事軟件,錄音機。

知識準備:課前豐富幼兒對自然界聲響的瞭解,使幼兒認識烏龜。

三、活動過程與方法

1.設置疑問,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見過會動的房子嗎?一般的房子是不會動的,可是今天老師講的這個故事裏房子是會動的。房子為什麼會動呢?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就知道了。

2.操作軟件“會動的房子”,請幼兒安靜地欣賞、傾聽故事。

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1)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

(2)小松鼠到過哪些地方?

(3)小松鼠在旅途中聽到過哪些聲音?

(4)房子為什麼會動呢?

4.幼兒仿編故事。

幼兒邊操作圖片,邊講述故事。

將仿編的故事講給同伴聽或相互合作講述。

推選代表在集體面前講述。

5.幼兒改編故事。

老師:小朋友的故事都講得很好聽,不過我還想讓小朋友動動腦圈筋,把小烏龜還會帶小松鼠到哪兒去,它們還會聽到什麼聲音,也編到故事裏去,行嗎?(請幼兒自由結伴講述)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繪畫“它們又去哪兒”。

健康:玩“烏龜爬”。

科學:“接近大自然”。

五、生活中滲透

帶幼兒到居民區、馬路旁、車站等地傾聽各種聲音。

六、環境中滲透

在語言區投放操作卡“會動的房子”供幼兒講述。

七、家庭中滲透

1.請家長帶幼兒去海洋館認識烏龜。

2.請家長配合幼兒園開展“接近大自然”活動,引導幼兒用語言表現各種聲響。

附教材:

會動的房子

小松鼠在樹頂上住膩了,於是決定在地面上重新建造一座房子。

在大樹底下,它發現了一塊大石頭,由七塊小石頭拼成,很硬,也很光滑。小松鼠説:“嘿,就在這上面造一座房子!”

房子終於造好了,忙了一天的小松鼠也累了,在新家裏睡着了。

“呼呼呼!”什麼聲音?小松鼠被吵醒了。推開一看,呀!自己在美麗的山腳下,小風吹奏起動聽的山歌。真奇怪,昨天還在樹下。今天卻來到了山溝下。可小松鼠又一想:沒關係,山溝下

也挺好的,有動聽的山歌作伴。

第二天,又傳來“嘩嘩譁”的聲音。小松鼠推開窗一看。呀!又來到了大海邊,浪花發出歡快的歌聲。小松鼠這下可樂了,“我的房子會動,我的房子會動!”現在,小松鼠又有浪花聲作伴。

第三天,小松鼠想,今天我來到哪兒啦!推開窗一看,呀!眼前是一片大草原,馬兒在噠噠地奔跑。小松鼠禁不住在房子裏手舞足蹈。

突然,傳來一個聲音,“小松鼠呀,快別亂動。”咦,是誰呢?是這塊硬硬的大石頭?“小松鼠你真粗心,把房子蓋在我的背上,我馱着你走過了許多地方。”小松鼠低頭一看,原來是烏龜,那硬硬的大石頭竟然是烏龜的背。小松鼠慚愧得臉都紅了,趕緊説:“你,你累壞了吧?”烏龜説:“不,這下我們倆可以作伴了。”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11

設計意圖:

我們經常為孩子們趴在地上,在地上玩哭惱,可是小班的孩子,就算是你多次強調也不會影響他們在地上爬來爬去的興致。爬不僅能鍛鍊孩子四肢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還能提高他們的平衡能力。為了進一步開發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反覆進行爬的練習,我設計了小烏龜爬迷宮、運糧食的活動。此次活動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增加了敲擊小玲的遊戲環節,並在爬迷宮的過程中增加了輔助材料,提高了活動難度,使幼兒更加感興趣,在快樂的遊戲中達到了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幫助幼兒通過遊戲練習雙手雙膝着地爬。

活動準備:

爬行墊、圈、彩虹橋、沙包、輪胎、塑料板、梅花樁、佈置小動物的家、畫迷宮。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我是烏龜媽媽,小朋友們是烏龜寶寶,告訴老師我們最大的本領是什麼?(爬。)小小烏龜們在草地上爬一爬吧,讓烏龜媽媽看一看誰的本領大吧。

二、四散爬

1、小烏龜在場地上四散爬,教師進行觀察(觀察幼兒出汗情況,爬的動作是否正確,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在爬的過程中敲擊小玲(掌握節奏時快時慢),幼兒根據所聽到的鈴聲節奏練習快慢爬,提高幼兒爬得興趣。

3、“小烏龜快快回來休息一會兒吧”幼兒集中坐在場地上休息,幼兒做一小段放鬆活動。

三、爬迷宮

“在草地上有一個大迷宮,我們一起到迷宮裏去爬一爬好嗎?這個迷宮在四個面上有四個比較大的門,我們要從這幾扇門裏爬進去,還要從不同的門裏爬出來哦”。

1、請幼兒自己爬迷宮,教師進行觀察知道。(觀察幼兒出汗情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在迷宮中逐漸添加輪胎、塑料板、梅花樁等輔助材料,請幼兒努力克服困難,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和遊戲的難度。

遊戲結束後,和幼兒一起進行放鬆遊戲。

四、送糧食

“小烏龜,有許多好朋友來找你們了”。

1、“是誰在找我們可愛的烏龜寶寶呀?(教師介紹迷宮裏邊四所小房子的小花貓、大公雞、小白兔和小山羊。)他們來找大家幫個忙。原來他們的家裏沒有吃的東西了,在迷宮外邊的森林裏有許多的糧食,他們請小烏龜們幫忙將這些食物運到他們的家裏去,大家願意嗎?”

2、給好朋友門送糧食。幼兒每次運一包糧食,運完後自己從迷宮裏爬出去,後邊的幼兒接替進行。(鼓勵幼兒堅強的完成任務。)

五、表揚孩子的表現

“小烏龜們,你們今天做了這麼多的好事,非常棒!媽媽請寶寶們吃糖吧。”(教師大齡幼兒做放鬆運動《吃糖果》),最後共同整理場地,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快樂玩耍更是孩子最好的禮物,在遊戲活動中幼兒可以做到自己主動的參與玩。在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一起扮演烏龜的角色,愉快的遊戲,達到了強身健體和愉悦身心的目的。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12

活動背景

隨着主題《可愛的動物》的進行,小朋友們對各種動物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動物們各自與眾不同的外形特徵,對孩子們特別有吸引力。

《綱要》中指出“活動應既符合現實的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既貼近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其經驗和視野。”“小烏龜”這一動物形象既為孩子們所熟悉喜愛,又有着鮮明的外形特徵,而且活動《小烏龜開店》恰恰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生活,且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易於理解,能讓孩子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特點,符合中班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學説故事中的對話。

2、能根據動物特徵大膽想象和表達,幫助小烏龜開店。

3、通過欣賞故事,讓幼兒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特長,並利用自己的特長為別人服務。

活動準備

電腦多媒體課件,烏龜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烏龜的頭飾)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嗎?(烏龜)聽説森林裏的許多小動物都開了店,什麼是開店?

2、師:原來開店就是把店裏的東西賣給別人。那你還見過什麼店呢?

3、小烏龜也想開一家店,可是,開什麼店好呢?小烏龜也沒有主意,還是讓我們和小烏龜一起去看看它的朋友們都開了什麼店吧。

二、觀看圖片,分段理解講述故事內容。

1、(欣賞圖片)小烏龜碰到的第一個朋友是誰啊?(河馬)

(1)河馬開的是什麼店?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河馬為什麼可以開氣球店?是不是和我們小朋友想得一樣呢?我們一起來問問河馬吧!(聽錄音)

(2)學説句子:我有大嘴巴,可以吹出最大的氣球,所以我開氣球店。

(3)師生互動表演烏龜和河馬的對話。

2、接下來小烏龜又去找他的第二個朋友,這個朋友有長長的鼻子……會是誰呢?(大象)

(1)大象開的是什麼店?它為什麼可以開花店呢? 我們看着圖片一起説一説。

(2)學説短句:我有長鼻子,可以給花澆水,所以我開花店。

3、小烏龜接着往前走,又遇到了一位朋友,這個朋友有一個大口袋……小朋友猜猜看是誰?(袋鼠)

(1)袋鼠會開什麼店?它又會怎麼説呢?

(2)學説短句:我有大口袋,可以把麪包裝進大口袋裏,走到哪裏都能賣,所以我開面包店。

三、根據角色特點,大膽編述故事情節。

小結:原來每一種動物都利用了他們的特長來開店。

可是這些小烏龜都沒有,它有什麼? (背殼)可以開什麼店呢? (幼兒相互猜測、討論)

四、完整感知,瞭解動物特徵。

1、小烏龜開店的事真有趣,讓我們一起再完整地聽一遍吧。(完整欣賞)

2、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小烏龜開店”。

3、師:森林裏還有許多動物想開店,瞧!有哪些動物?(出示各種動物圖片)想想它們會開些什麼店?(幼兒討論講述)小結:小動物們都用自己的特點開了各種各樣的店,那小朋友你們有沒有什麼特長呢?你的特長是什麼?

2 小烏龜開店教案:中班語言活動《小烏龜開店》二

活動目標

1、知道各種小動物自身的特點並且充分的發揮自身的特長去服務於別人。

2、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來設計自己的所行。

3、理解故事內容,根據故事的模式學會續編故事情節。

4、知道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明白要揚長避短的道理。

5、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長鼻子 長脖子 力氣大

重點難點

重點:對小動物各自特點的理解,並更夠根據特點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難點:幼兒在表達的完整性有一定的難度。

活動過程

師:“今天有兩件喜事。第一件喜事是今天來了這麼多的客人,跟客人一起打聲招呼。(客人好)我們一下子認識了這麼多大朋友。心裏怎樣?那第二件喜事是我聽説今天森林裏特別的熱鬧,我們也去湊個熱鬧。咱們一起去看看。好坐上我的小面的(幼兒齊唱歌曲《我是快樂的小司機》)待小朋友坐好後

一、設置情境,在鞭炮聲中鼓勵幼兒想象發生的各種事情。

師:“森林到了。”隨即放一段鞭炮聲

提問:小朋友,我們剛才聽到了什麼聲音?(我們聽到了鞭炮的聲音)

聽到鞭炮的聲音,你想森林中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和想象}讓幼兒用:“我想……可能是……的句式”來説一段完整的話。

二、聽錄音,知道放鞭炮的原因,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1、師“那森林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聽!

2、播放錄音:

“大家好啊!我是森林廣播站站長黑熊!今天我太高興了,雖然洪水沖走了我們可愛的家園,在困難面前我們選擇了堅強和獨立。

今天看到你們都根據自己身上的優點開了一個店,我真為你們高興啊!在你們今天開業這天,我黑熊衷心的祝大家---生意興隆快樂別人快樂自己。”

3、師:“小朋友,你們剛才聽到了什麼?”

4、在困難面前我們要選擇勇敢和堅強還有獨立和關愛。那麼小朋友,如果讓你開個店,你會開一個什麼店呢?還要告訴我為什麼呦!”

(鼓勵幼兒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説完整話。並及時的表揚)

三、引出小烏龜,幫助小烏龜為線索來猜測其他小動物都開的什麼店。

1、師:當小動物們都沉浸在歡樂中時,只有一隻小動物躲在石頭後面默默的哭泣。(老師掀開石頭。露出小烏龜。)小烏龜嗓子哭啞了,因為他不知道自己開一個什麼店好。這樣吧!我們帶着小烏龜一起去逛逛。

2、第一家店:看第一個掛圖:圖上畫的大象。提問:“小朋友猜測一下,大象會開什麼店呢?引導幼兒用:因為大象有 我想大象可能開一個 。然後根據幼兒的回答,掀開圖片。認識生字:長鼻子(知道是誰,根據氣特點來猜測,縮小猜測的範圍。)

3、第二家店:看到上面的生字:滑梯遊樂館。讓幼兒猜測誰開的並説出為什麼?並識字:長脖子(擴大猜測的範圍,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教師隨機應變。)

4、第三家店:舉重健身俱樂部:這是誰開的呢?為什麼呢?認識生字:力氣大(根據名稱來猜測森林中力氣比較大的動物,根據其優勢來開店。暗示根據揚長避短的道理。)

四、欣賞故事《小烏龜開店》。幫助小烏龜開店。

1、師:“森林中小動物們都熱熱鬧鬧的開起了一個店,只有小烏龜很難過,他不知道自己開一個什麼店好。於是,他去問大象。大象説:“我開浴池。我可以用我的長鼻子吸水,給小動物們洗澡。”他去問長頸鹿。長頸鹿説:“我開滑梯遊樂館,讓小動物坐在我的長脖子上打滑梯。他們會多麼快樂啊!”小烏龜去問河馬,河馬説:“我開舉重健身俱樂部。讓大家通過舉重來健身。讓身體更健康!”

2、小朋友你會講嗎?教師跟隨幼兒一起講訴故事。(整體訴説,不單指)

3、那我們快來幫小烏龜想想辦法,她開一個什麼店好呢?(幼兒暢所欲言)幼兒邊説老師來記錄:(游泳館、餅店、擀混沌皮店、龜蛋店。)老師神祕的説:“小烏龜採納了你們其中的意見。小烏龜店開張嘍! 放鞭炮”在鞭炮聲中把牌匾掛起來《小烏龜開店—餅店》

五、課間活動

來我們練練武術操,給小烏龜助威。

六、幫助其他小動物開店,進一步感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1、教師用拉式的教具依次出現小動物:青蛙、袋鼠、蜜蜂、小花貓、小狗。

2、學會創編故事:小烏龜不知道自己該開什麼店。他去問青蛙。青蛙説

七、教師小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缺點,我們有積極的發揮我們的優點去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快樂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這裏用一個成語來形容(舉起字卡:揚長避短)那麼你將成為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人。來給自己加油助威。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能在觀察烏龜的基礎上,用不同的線條畫出烏龜殼的花紋。

2.能選擇鮮豔的色彩進行繪畫,並大膽運用色彩搭配。

3、幼兒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創意繪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鍋蓋人手一個(作烏龜殼)。

2、各種色彩的漿糊若干份。

3、音樂:小烏龜;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觀察烏龜,激發興趣。

二、播放課件,積累經驗。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烏龜圖片,重點強調烏龜殼上不同的圖形花紋。

2、幼兒討論,建立運用線條裝飾繪畫的經驗。

三、教師引導,創意繪畫。

1、出示鍋蓋和漿糊顏料,瞭解新的繪畫材料。

2、結合兒歌,進行“玩色”遊戲。

3、個別幼兒嘗試新的繪畫方法和技巧。

4、集體創意繪畫,選擇鮮豔的色彩在鍋蓋上大膽勾畫線條圖案。

四、作品展示,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14

設計意圖:

《指南》領域目標1教育建議第二條指出:發展幼兒動作協調性和靈活性。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鑽爬、攀登、投擲、排球等活動。小班(3-4歲)的幼兒處於身體迅速發展的時期,動作發展又是其重要標誌。由於動作發展的需要,所以小班孩子特別好動。而幼兒對於動物都很感興趣,一説起動物,孩子們的臉上就露出燦爛的微笑,還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情不自禁的模仿起小動物來。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我設計了本次小班健康活動《加油小烏龜》,讓幼兒能在模仿動物中獲得身體協調發展。

活動目標:

1、學習手膝着地向前爬的動作。

2、能按照遊戲路線堅持爬到終點。

活動重點:

手膝能協調一致向前爬活動難點:

能按照遊戲路線堅持爬到終點。

活動準備:

小烏龜、地毯、書包、山洞、音樂、音箱活動過程:

一、音樂入場。

二、熱身運動

三、出示烏龜模仿烏龜爬行。

四、示範、講解爬行的動作要領。

五、遊戲

六、放鬆運動。

幼兒園小班《小烏龜》科學教案 篇15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活潑、幽默、詼諧的情趣

2、在樂曲聲中創造性地模仿烏龜各種各樣的身體動作,體驗烏龜滑稽可愛的動作所帶來的樂趣

3、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知識:豐富幼兒對烏龜的認識

2、材料:烏龜圖片、木魚、鈴鼓、動物頭飾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充分感受樂曲

1、音樂故事,完整欣賞

第一遍,教師以一段音樂故事引導幼兒欣賞音樂。

(海灘上剛剛孵化的小海龜,從殼裏探出腦袋,看見了大海,就向着大海爬區,去尋找自己的媽媽,小海龜要找到自己的媽媽可不是這麼容易的?他們詢問了許多大海里的動物,最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2、第二遍,教師與幼兒共同回顧故事的情節

體驗音樂歡快、活潑,體現小烏龜幽默、詼諧的情趣

(二)幼兒依據情節創編烏龜的身體動作,演繹快樂的烏龜

想象小烏龜的身體動作,快樂地表演

1、依據節奏,表演小烏龜的動作

(伸頭、爬行、翻身、拍水、划水、同手同腳)

2、教師用木魚敲出節奏,

幼兒依據節奏創編、表演

木魚 × ××│× 0│× ××│× 0 │

×× ×××│××× ×│×× ×××│××× ×│

鈴鼓 ×— — —│×— — —│×— — —│××— —│

要求:

跟着音樂的節奏和節拍,(慢)幼兒的動作應表現出小烏龜探頭探腦;走起路來慢悠悠、不慌不忙的樣子;(稍快)表現出烏龜快樂的情緒,動作也隨之加快

2、幼兒想象小海龜找媽媽發生的故事,教師整理幼兒説的故事編成歌詞,用歌曲唱出來。幼兒隨着音樂完整表演

幼兒創編故事情節,小海龜尋找媽媽不是那麼容易的,對着茫茫的大海,小海龜都發生了些什麼事?

教師同幼兒一起將創編的動作串聯起來,隨着音樂共同表演

幼兒可模仿

教師的表演,也可根據自己的感受自由地創造性地表演

(三)共同遊戲

介紹規則:教師或一名幼兒當烏龜的勁敵,幼兒當小烏龜。音樂響起,小烏龜向着大海爬行,此時海鳥背向烏龜;音樂停,海鳥轉身,小烏龜都不動(擺出各種樣子或縮進龜殼),若動了,則被淘汰,遊戲繼續,直至小烏龜爬進大海結束。遊戲重新開始。

教師參與,與幼兒一同遊戲,活動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