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彙總15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彙總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9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彙總15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能根據畫面信息進行描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嘗試提出問題,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3、理解故事情節,學習小鼴鼠遇到困難不害怕的品質。

活動準備:

PPT課件,KT板做成的黑洞,實物(蘿蔔土豆胡蘿蔔生薑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今天我要和你們一起來將故事,不過今天我們講的方法要和以前有點不一樣,不一樣在哪呢?我要請你們一邊看圖一邊做小老師,講給大家聽,你們敢試試嗎?

觀察圖片一,幼兒提問,幼兒回答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故事中的小主人翁——小鼴鼠,它的家在哪兒?

師:這幅圖中可能發生着一件什麼事情?把你看出來的事告訴大家。

師:這張圖片,你們有什麼想問的嗎?(教師重複並歸納幼兒的問題,並在紙上圖示記錄:沒有了家怎麼辦?)師:這個問題,誰能來回答?

觀察圖片二,幼兒提問,幼兒回答師:這張圖片告訴我們,小鼴鼠想到的是用什麼辦法來解決的師:小鼴鼠沒有了家,它想在地底下再挖一個洞作為自己的新家。(幼兒學做一起説)師:這張圖片,你們有什麼想問的嗎?(教師重複並歸納幼兒的問題,並在紙上圖示記錄:在挖洞過程中會碰到什麼?)

二、幼兒觀看PPT並進行描述幼兒討論在挖洞過程中會碰到什麼?

師:誰來説説小鼴鼠在挖洞過程中會碰到什麼?

觀察圖片三,幼兒練習描述師:一起看看小鼴鼠在挖地洞的過程中碰到了什麼?把你們看到的告訴大家,請你們看仔細了。

師:你們看到小鼴鼠碰到了什麼?它是怎麼想的?又會怎麼做?你能猜出來嗎?

師小結:小鼴鼠碰到了一個圓圓的,硬硬的'東西,它想這事什麼呀?於是用嘴巴咬了一口,原來是個香香的,甜甜的紅薯。(幼兒練習描述)觀察圖片四,幼兒練習描述師:小鼴鼠繼續出發了,它又會碰到什麼?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

師:這回他又是怎麼想的?又會怎麼做呢?你能猜出來嗎?

師小結:小鼴鼠碰到了一個尾巴小小的,細細地東西,它想這是什麼呀?於是用嘴巴咬了一口,原來是個香香的,脆脆的蘿蔔。(幼兒練習描述)師:小鼴鼠一直往前挖,接下來又會碰到什麼呢?這次我請小朋友來做小鼴鼠,也到洞裏,看看他能碰到什麼,然後請他説一説。

三、幼兒再次觀看PPT並進行描述師:小鼴鼠終於挖好了一條長長的洞,這時候它聽到隔壁也傳來了啪啦啪啦的聲音,請小朋友猜猜它會是誰?

出示圖片四師:這張圖告訴我們,小鼴鼠遇到了誰?它們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

四、播放PPT,師幼完整講述故事。

師:好了,讓我們再來完整的講一遍這個有趣的故事《小鼴鼠找家》

師:故事中小鼴鼠的家被水淹了,可是它在遇到這麼的困難時,並沒有害怕,而是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孩子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過許許多多的困難,你們是怎麼做的?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2

目標:

1、閲讀狐狸爸爸孵化雞兒子的有關情節,觀察角色的工作和表情,理解狐狸心情的巨大變化。

2、初步體驗關愛生命的幸福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

過程:

一、 激趣引發

1、認識狐狸笨笨,瞭解故事的起因

2、猜測故事可能出現的情節,引發閲讀的興趣。

二、 閲讀分享

1、閲讀多媒體圖書,瞭解狐狸找到鴨蛋後的心情。

提問:猜猜狐狸找到鴨蛋後會怎麼想?

看看説説狐狸笨笨的特殊日曆。

2、閲讀大圖書,瞭解狐狸爸爸孵化鴨兒子的經歷。

提問:看看狐狸爸爸是怎樣照料他的蛋寶寶的`。

3、閲讀多媒體圖書,感受鴨寶寶出殼後狐狸心情的變化。

提問:為什麼狐狸笨笨沒有一口吞下鴨寶寶?

接着,又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4、閲讀情景圖片,幫助幼兒瞭解狐狸爸爸與鴨兒子相處的情況。

提問:你們看到了些什麼?

看到了這些照片,你們的心情怎樣?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3

情況分析

《綱要》中明確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幼兒想説、敢説、有機會説,並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花臉虎的噴嚏》講述的是一隻生病的花臉虎,因為打噴嚏沒捂住嘴而傷害到了自己的同伴,小動物們關心、體諒並想辦法治癒了花臉虎打噴嚏的故事。此故事生動有趣,富有教育意義,我選擇了它作為此次教育活動的內容,精心為幼兒製作了PPT課件,把故事的情節一一分解,讓幼兒講述在前,教師總結在後,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及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讓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活動中,自主、快樂的學習。通過理解故事內容,讓幼兒養成打噴嚏要捂住嘴的良好個人衞生習慣,體驗了故事中小動物們互相關心、愛護的温馨氛圍。

活動內容

故事――《花臉虎的噴嚏》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學習按情節線索進行想象;

2、嘗試運用恰當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體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變化,感受互相關心、愛護的温馨氛圍。活動準備

PPT課件、紙巾教學過程

1、激趣設疑:“人什麼時候會打噴嚏?今天我們打噴嚏比賽,看誰的噴嚏最有威力。”幼兒人手一張紙巾,打噴嚏,感受噴嚏的威力。

2、出示PPT1,介紹故事主人公,點擊鼠標順序播放PPT,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花臉虎打了那麼有威力的噴嚏,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3、理解故事情節發展,嘗試按線索想象故事內容:(1)、引導幼兒講述故事第二段

出示PPT2,提問:“如果花臉虎和小熊一起划船時打個有威力的噴嚏會怎麼樣呢?”幼兒猜想後,點擊鼠標播放,驗證幼兒猜測,並感受“憋足了勁”的噴嚏;

出示PPT3,提問:“面對在摘果子的小猴子,花臉虎也忍不住打個有威力的噴嚏會怎麼樣呢?”幼兒猜想後,點擊鼠標播放,驗證幼兒猜測,讓幼兒自己嘗試打個有威力的噴嚏;

出示PPT4,提問:“樹上的小鳥會不會也受傷呢?”幼兒猜想後,點擊鼠標播放,驗證幼兒猜測,並體驗一個能把鳥窩發飛了的噴嚏。教師完整講述故事第二段。

(2)、出示PPT5,引導幼兒猜想故事第三段,“發生了這麼多事,夥伴們會怎麼想?為什麼?”“花臉虎會怎麼想?為什麼?”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播放PPT並完整講述故事第三段。

(3)、出示PPT6,體驗角色情感變化,“如果你是花臉虎的小夥伴,你會原諒花臉虎嗎?為什麼?”完整講述故事第四段,討論:“花臉虎的夥伴們會怎麼幫助花臉虎?”“花臉虎心裏會怎麼想?”“身邊的夥伴和家人生病了,我們該怎麼樣做呢?”引導幼兒感受互相關心、愛護的情感。

4、出示PPT7,介紹故事名稱,完整播放PPT8—13,完整傾聽故事。

活動反思

想像,是孩子的財富和特長,面對一個有威力的噴嚏,孩子們開始了無邊無際的猜想並樂此不彼。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準備的PPT文檔、教師的設問、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都很好圍繞教學目標開展,達到預定的活動目標。首先,打破以往的介紹故事名稱,講述故事,而是出現故事主人公,一開始就讓他們自己去想去猜測故事內容,“如果花臉虎打個有威力的噴嚏會發生什麼事呢?”,猜測只後,演示PPT,逐一出現故事的情節,讓幼兒自己去講故事自己去猜測故事,而後在得到驗證的同時,也讓他們親身體驗和感受“有威力的噴嚏”,這就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讓孩子在快樂的體驗中完成,動靜交替,打破以往我講你聽的語言教學模式。其次,讓幼兒在故事中,體驗角色情感的變化,“小動物們受傷了是怎樣的心情?”“花臉虎的噴嚏打傷了小動物,它心裏會怎麼想?”這兩個疑問,無疑讓幼兒體驗到了不同的角色。而接下去的提問,才是此次活動的中心思想:“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原諒花臉虎麼?”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任性、霸道、自私是現在小公主小王子的特點,當他們把自己當做小動物的時候,會不會原諒花臉虎呢?孩子們的答案大相徑庭,“我不原諒,它把感冒傳染給我,還讓我受傷了。”可大多數孩子的答案確實“我會,因為它生病了,它也不是故意的。”在換位思考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互相體諒,關心別人的良好品質。在此次活動中,孩子們能大膽想像並積極發言,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語言不夠完整和連貫,很多孩子也沒有積極參與活動,我想,除了孩子們怯生之外,我需要反省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語及面向個別幼兒兩方面是否做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爭取調動更多孩子的積極性,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4

活動目標:

1、理解內容簡單的圖畫。

2、能大聲講述圖畫中的內容。

3、養成先仔細觀察,後表達講述的習慣。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多媒體圖畫故事《太陽的顏色》、輕音樂一首、(綠色、紅色、黃色)紙片各若干張、三稜鏡一個

2、經驗準備:幼兒對顏色有一定的認知。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你們今天來上學的時候,有沒有看到太陽啊?"(幼兒回答)"那請每位小朋友説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太陽是什麼顏色呢?"(幼兒回答)"原來太陽有這麼多顏色啊,那太陽到底是什麼顏色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心目中的太陽是什麼顏色的吧。"

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講述。

1、出示圖畫1,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問:圖上有什麼?小兔在想什麼呢?(給幼兒主題提示,讓幼兒猜想。)

2、出示圖畫2,組織幼兒討論。

問:圖上有什麼?猜猜它們在幹什麼?樹葉是什麼顏色的呢?小鳥認為太陽是什麼顏色的呢?(讓幼兒透過綠色紙片看太陽,並説出看到的太陽的.顏色。)

3、出示圖畫3,組織幼兒討論。

問:圖上有什麼?猜猜它們在幹什麼?圖片上的花朵是什麼顏色的呢?小蜜蜂認為太陽是什麼顏色的呢?(教師步步引導,讓幼兒想象,並讓幼兒透過紅色紙片看太陽,然後説出看到的太陽的顏色。)

4、出示圖畫4,組織幼兒討論。

問:圖上有什麼?猜猜它們在幹什麼?圖片上的稻穗是什麼顏色的呢?小青蛙認為太陽是什麼顏色的呢?(教師步步引導,讓幼兒想象,並大膽回答,然後讓幼兒透過黃色紙片看太陽,並説出看到的太陽的顏色。)

5、出示圖畫5,組織幼兒討論。

問:圖上有什麼?猜猜它們在聊什麼呢?看看彩虹身上有哪幾種顏色啊?小兔現在知道太陽的顏色了嗎?(教師利用三稜鏡製造彩虹,讓幼兒欣賞。)

三、引導幼兒完整講述。

四、教師對幼兒的講述情況作評價,併為幼兒作完整的示範講述。

五、聽音樂,一起到户外尋找太陽的顏色。

活動延伸:

1、把《太陽的顏色》擴散到《樹葉的顏色》《花朵的顏色》等,幫助幼兒進行知識經驗的遷移。

2、讓幼兒回家後尋找太陽的顏色。

補:故事《太陽的顏色》來自於愛奇藝網嘟啦講故事。

活動反思:

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活動中,對周圍事物很感興趣,可自制力較差。幼兒不善於觀察,需成人正確引導,逐步培養其觀察能力。幼兒的邏輯能力較差,語言組織能力有待提高。通過“家園欄”,家長會向家長宣傳一些科學育兒的知識。真正做到家園共育。

讓“指南”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到學以致用。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掌握故事情節;體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的感受。

2、學説故事中的角色對話,知道太陽、小鳥、蜜蜂和青蛙快樂的原因。

3、能結合生活經驗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快樂。

重點難點

體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的`感受;能結合生活經驗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快樂。

活動過程

1、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故事的前半部分(開始至青蛙對話部分),知道太陽、小鳥、蜜蜂和青蛙快樂的原因。

(1)提問:小花籽出去找快樂時遇見了誰?太陽、小鳥、蜜蜂和青蛙都很快樂,他們為什麼快樂?

(2)引導幼兒討論:小花籽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的快樂?激發幼兒積極動腦思考,想出幫助小花籽尋找快樂的方法。

2、教師繼續邊演示課件邊講故事的後半部分,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小花籽找快樂的經過。提問:

(1)小花籽最後找到了快樂嗎?

(2)它是怎樣找到快樂的?

3、教師完整講故事,請幼兒進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內容。

4、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角色,幼兒學説故事中的對話,體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的感受。

5、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快樂。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你們快樂嗎?為什麼?”

6、啟發幼兒回家後把自己快樂的事情講給爸爸媽媽聽,或者畫下來,講給同伴聽,説一説自己為什麼快樂,與同伴共同分享。

7、引導幼兒隨《幸福拍手歌》音樂跳舞,表達快樂的心情。

活動延伸

教師可投放故事所需角色的頭飾,鼓勵幼兒在活動區中選擇角色進行表演,也可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小花籽找快樂》的基礎上創編故事情節,進一步體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的感受。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6

活動目標:

1、瞭解傘的多種功能。

2、理解兒歌的意思並能大方的表演。

3、鼓勵幼兒根據兒歌的模式創編歌詞。

活動準備:

1、兒歌《傘可以做什麼?》

2、各種漂亮"傘"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傘,啟發幼兒思考:傘可以用來做什麼?

1、下雨的時候遮雨。

2、出太陽的時候遮陽。

3、還可以用傘柄彎鈎取物品等。

二、請幼兒想象傘的特別作用。

展示螞蟻、小鳥、長頸鹿的圖片,讓幼兒想一想:如果螞蟻、小鳥、長頸鹿有一把遮陽的'傘,它們會把傘當做什麼呢?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大膽地表達。

三、編兒歌

小朋友們,老師把你們想象出來的結果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把你覺得有趣的地方告訴我好嗎?

四、活動結束

當幼兒熟悉兒歌的內容時,可以嘗試將先前想象的內容,替換兒歌原有的詞句,嘗試仿編兒歌。如:傘可以做什麼?鈎東西;傘可以做什麼?當鳥巢;傘可以做什麼?幫助螞蟻過小河……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7

教案目的:

1.引導幼兒專心地聽,感受作品中所表達不同情感-----樹媽媽和樹葉娃娃在一起的快樂情感和分離的悲傷情感。

2.能試着説説,演演,並用歌聲表現中情感。

教案准備:

圖片三張,錄音磁帶(秋日私語),樹葉娃娃頭飾。

教案過程:

流程:欣賞配樂------再次欣賞(配畫)-----師生雙向提問並學唱歌曲------表演。

(一)欣賞配樂

老師要給小朋友講個,的名稱就叫“樹媽媽和樹葉娃娃”,聽了這個名字,請你猜一猜裏可能講些什麼?

1.欣賞。

(1)提問:裏講了件什麼事情?(講了樹葉娃娃離開了樹媽媽,後來又回到樹媽媽身邊的事情)。

(2)請小朋友再聽一遍,聽完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

(二)再次欣賞。(老師邊講邊配畫)

1.幼兒自由提問。

老師,幼兒共同幫助解決幼兒提出的問題。

2.老師提問。

(1)夏天的時候,樹媽媽的.心情是怎麼樣的?為什麼?

(2)秋天到了,樹媽媽看到樹葉娃娃都飄走了,她的心情又怎麼樣?為什麼?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學會傾聽故事並思考問題。

2.知道正確的講衞生行為,養成愛乾淨的好習慣。

3.體驗聽故事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怪物中毒”這一情節,知道要做一個講衞生的好寶寶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故事視頻

2.玩偶一個

3.圖片(麪粉、鼻涕、臭雞蛋、爛葉子、蝸牛、髒指甲、牛糞、蜘蛛、蚯蚓、泥巴等)若干

活動過程:

導入:

1.教師出示玩偶,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客人,他叫魯弗斯,你們喜歡他嗎?那我們用掌聲歡迎他吧!

——他最喜歡做蛋糕了,他做了一個世界上最噁心的蛋糕!想不想知道他的蛋糕是什麼味道的?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展開:

1.教師播放PPT,請幼兒觀察

——看看魯弗斯的餐桌上都有些什麼?

——他的家裏乾淨嗎?

——你喜不喜歡這樣的家?

2.教師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3.教師提問

——他的蛋糕是用什麼東西做的?(出示圖片)

——蛋糕做成功了嗎?

——為什麼蛋糕會變成怪物?

——怪物為什麼不吃魯弗斯?(對了,因為魯弗斯太髒了,怪物吃了他會中毒)

——你們還敢和這麼髒的魯弗斯做朋友嗎?

——魯弗斯最後變的愛乾淨講衞生,再也不吃髒東西了。你們喜歡愛乾淨的`魯弗斯嗎?

4.教師播放視頻,幼兒欣賞

5.教師引導幼兒説出講衞生的行為,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魯弗斯已經改掉壞習慣變得講衞生了,小朋友們你們是講衞生的好寶寶嗎?

——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做才是講衞生的行為?

——對了,我們不能吃髒東西,要勤洗澡、愛刷牙、勤剪指甲,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做一個愛乾淨的好寶寶。

結束:

兒歌律動,結束活動

——小朋友,比比看,看看誰最講衞生,比小手,比臉蛋、比比衣服和腳丫,從小養成好習慣

活動延伸:

在一日活動中進行“誰最講衞生”的比賽,督促幼兒養成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幼兒在瞭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學習仿編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2、情緒情感目標:激發幼兒探索動物尾巴作用的興趣,增進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3 、行為習慣目標:引導幼兒恰當地運用禮貌用語,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小魚、老牛、燕子、小壁虎、壁虎媽媽頭飾若干。

2、《小壁虎借尾巴》的flash課件、白板課件。

經驗準備;

幼兒初步瞭解了動物尾巴的基本作用。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教師:那天咱們看到了一隻小壁虎,小朋友們還記得它嗎?它是怎麼爬的呀,來,咱們一塊學一學。(隨着背景音樂,教師與幼兒一起學着小壁虎的動作爬行進入活動室)。

2、引導幼兒看flash課件聽故事,啟發幼兒邊聽邊思考

聽完第一段故事後,教師提問。

師:張海龍告訴我,他那天看見一隻小壁虎的尾巴斷了,那你們説説,小壁虎的尾巴斷了,怎麼辦?(讓孩子們進行集體討論,然後説説他們給小壁虎想了什麼辦法)

師:今天我也看見一隻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咱們一起來看看它的.尾巴是怎麼弄斷的。(讓幼兒觀看flash課件的開始部分)小壁虎找小魚乾什麼呀?借到尾巴了嗎?它對小魚説了什麼,小魚是怎麼説的?(多請幾個幼兒説出自己聽到的話,全班小朋友集體説一遍)

3、引導幼兒仿編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對話

運用白板課件,請幼兒嘗試仿編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對話。

4、引導幼兒觀看小壁虎向小燕子借尾巴的課件

引導幼兒利用已有經驗,把學過的海燕尾巴的作用聯想遷移到燕子尾巴的作用上。

師:誰還記得前兩天咱們學過海燕的尾巴有什麼作用?那小朋友們看一看小燕子的尾巴和海燕的尾巴像不像啊?大家説一説小燕子的尾巴有什麼作用。小壁虎去向小燕子借尾巴,小燕子是怎麼説的?(接下來的提問方法與前兩部分相同)

師:小壁虎借到了尾巴了嗎?它傷心地回家了,咱們再看看它回到家媽媽對它説了什麼。

5、結束部分

請三位配課教師分別帶領三組幼兒,帶上頭飾,扮演小壁虎、小魚、老牛和小燕子表演故事,主班教師作為旁白。

6、延伸活動

(1)把頭飾放在表演區、幼兒活動區,指導幼兒進行排練表演。

(2)請幼兒和家長收集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自制圖書《尾巴的功能》家園合作,共同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0

活動背景:

我們生活周圍,有越來越多的各種標誌,它是社會繁榮和人性化的體現。瞭解一些簡單的標誌,可以積累生活經驗,增強孩子的生活能力。

當然,對生活中標誌的理解,還活躍了孩子的思維,豐富了孩子的表達手段,使孩子逐漸養成關注周圍生活的良好習慣。

對標誌的瞭解和認識,可以分類進行,如日常生活標記、建築設施標記、交通標記等。

內容與要求:

1、瞭解一些常用標記的含義,並嘗試自己設計標記。

2、對生活周圍的'標記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標記的錄像。

2、各種標記與實際事物的配對卡。

3、參觀過一些公共場所。

4、投影機。

過程與指導:

一、觀看各種標記的錄像

1、看錄像:你看到的是什麼?你在哪裏看到過?

2、討論:為什麼要有這些標記?

3、遊戲:玩卡片配對。

這些標記是什麼意思呢?(你認識這些標記嗎?)什麼地方才會有這種標記呢?請你幫一個標記找到它應該去的地方。

4、交流討論:説説你幫哪個標記找到了家?(使用投影機)

二、設計標記

1、瞭解設計任務。我們都知道,標記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這些標記有的是用圖形來表示,有的是用圖畫來表示,還有的用字母來表示,很有趣,讓我們一看就懂。

2、設計製作:為幼兒園的廁所設計標記。(老師及時表揚孩子中的表達方式,以促進孩子間的相互啟發)

3、交流分享:説説自己的設計。

4、標記展覽。

5、延伸。

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標記,請小朋友用心去發現(並把它記在本子上)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1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瞭解馬車、汽車、火車、飛機的基礎上,用語言講述這些交通工具的名稱及特點。

2、幼兒能根據聲音的不同説出相應的交通工具,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2、暢言語音機。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小朋友們你們今天是怎麼來到幼兒園的呢?幼:我是爸爸騎摩托車送來的;我是媽媽騎自行車送來的;我是爸爸開汽車送來的

師:小朋友剛才説的摩托車、自行車、汽車都是不同的交通工具,我們乘坐這些交通工具時都要注意安全哦!生活中還有許多其他的交通工具,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交通工具,我們一起來認識下他們好嗎?

(二)展開部分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猜猜老師帶來了什麼交通工具?1、播放馬跑錄音,讓幼兒猜一猜是什麼?

出示“馬車”的課件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描述馬車的特點。

小朋友們請看這是什麼?(這是馬車,馬車是馬拉的四輪車。模仿駕車時“得兒,駕:的動作和聲音。)

2、播放汽車開動時的錄音,讓幼兒猜一猜是什麼?

出示“汽車”的課件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描述汽車的特點。(這是汽車,汽車有四個輪子,跑的很快,幼兒模仿汽車的`動作和聲音,唔唔唔,嘀嘀嘀)

3、播放火車開動時的錄音,讓幼兒猜一猜是什麼?

出示“火車”的課件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描述火車的特點。(這是火車,火車有長長的身體,在鐵軌上奔跑。模仿火車的動作和聲音。轟隆隆,轟隆隆,嗚嗚嗚)

4、播放飛機起飛時的錄音,讓幼兒猜一猜是什麼?

出示“火車”的課件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描述飛機的特點。(這是飛機,飛機有一對“翅膀”,飛得很高。幼兒模仿飛機的動作和聲音。唔唔唔)5、教師通過“猜猜我是誰”的遊戲,鞏固幼兒對四種交通工具的掌握。(1)猜一猜

遊戲玩法:教師用暢言語音機播放交通工具的聲音,小朋友説出交通工具的名稱。(2)演一演

遊戲玩法:教師用暢言語音機播放交通工具的聲音,小朋友們一起來用動作和聲音來表演。(3)我來説,你來猜

遊戲玩法:教師説出交通工具的特點,請幼兒戴有相應頭飾的交通工具站起來表演。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咱們在教室裏玩了這麼久了,現在我們一起開着自己喜歡的交通工具去外面玩吧!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書的特徵,學習簡單分類,瞭解圖書與人們的關係。

2、喜愛圖書,並能用較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對書的感受及經驗。

活動準備:各類書籍、書架、模擬小圖書館。

活動過程:

一、找一找

1、帶領幼兒進入小小圖書館,引導幼兒每人選一本書。

提問:你選的是本什麼書?

2、大家選的書是不一樣的。但是圖書有許多一樣的地方,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

提問:

(1)書有封面,指給大家看

(2)書有封底嗎?找一找

(3)書內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在書的.角落裏的找找。

(這數字就書的頁碼)你手中的書有多少頁碼?翻到最後一頁就知道了。

教師小結:所有的書都有封面、封底和頁碼。

3、提問:為什麼書要有頁碼?

教師小結:書的頁碼從小到大,它告訴我們看書時,應該按照順序從第一頁開始,一頁一頁看。

二、看一看,找一找

1、小朋友按照頁碼的順序看人手中的書,書中有什麼?説件什麼事?

2、幼兒看書。

提問:

(1)這本書説件什麼事?

(2)你喜歡看這本書嗎?為什麼?

教師小結:書有各種各樣的內容。有的書是講故事的,有的書是教小朋友畫畫、折手工、做遊戲的,還有的書是告訴我們新知識的。

3、我們就把不同的書整理一下,這樣選書時就很方便了。

第一個書架放故事書。

每二個書架放折手工、畫畫、做遊戲的書。

4、幼兒分類整理圖書。

(教師隨機引導,特別關注能力較差的幼兒較差的幼兒操作過程。)

5、師小結:圖書整理得真整齊。第一個書架是小朋友愛看的故事書,第二個書架是畫畫、折手工、猜謎語、做遊戲的書,第三個書架上放着告訴小朋友新知識的書。

三、感知講述

1、朋友喜歡看書,爸爸媽媽也喜歡看書。現在我們就來告訴大家,平時爸爸媽媽喜愛看什麼書?為什麼喜歡看這本書?

2、幼兒説。(啟發幼兒這本書?爸爸為什麼喜歡看這本書?)

教師小結:原來,爸爸媽媽也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他們真了不起。看那麼多的書,能讓爸爸媽媽學到更多的知識。

3、你們猜猜,老師喜歡看什麼書?請你們選一本老師最喜歡看的書?

4、幼兒為老師選書。

提問:你為老師先選了一本什麼書?為什麼選這本書?

小朋友為老師選了這麼多的書,老師都喜歡。我要一本一本仔細地年看,等看完了,再把這書裏有趣的知識告訴大家。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3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活動,體驗唱歌表演的快樂。

2、理解歌曲內容,懂得同伴之間應該相互幫助。

3、在教師幫助下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歌曲CD(MP3格式)、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入室:聽二拍子的音樂,幼兒腳走交替步,按2/4拍節奏拍手入室

二、學習新歌。

——師:你的好朋友是誰?你會幫他做什麼?他會幫你做什麼?

——師:這有一首《好朋友》的音樂,你們聽聽這兩個好朋友會怎樣互相幫忙、互相關心?

——幼兒欣賞音樂。

——歌曲裏的兩個好朋友是怎麼互相幫助的?(教師清唱,幼兒回答)

——教師帶領幼兒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教師帶領幼兒唱歌。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唱歌。

——教師引導幼兒按樂句為歌曲配動作。

——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

三、遊戲《友誼之圈》。

——請幼兒站成兩個人數相等的同心圓,大家一起邊念指令“圓圈圓圈轉轉轉”邊圍繞圓圈行走(兩個圓按照不同方向旋轉),停下來後,兩個圓對應着的`幼兒手拉手錶演兒歌,演唱一遍後,遊戲繼續。

四、創編歌詞。

——教師提示幼兒,好朋友之間除了可以互相梳梳頭、扣鈕釦之外,還可以做什麼,把它加入到歌曲之中,進行表演。

活動應變

遊戲也可以在户外活動時進行。

活動延伸

在日常環節進行遊戲《友誼之圈》。

區角活動

1、語言區:將好朋友互相幫助的圖片貼在語言區,鼓勵幼兒根據圖片表述內容,進行歌詞的再創編。

2、表演區:投放《好朋友》音樂,鼓勵幼兒進行歌曲表演。

環境創設

收集幼兒相互幫助的照片,佈置主題牆“我會關心朋友”。

家園同步

1、家長幫助幼兒複習兒歌,仿編兒歌。

2、家長跟幼兒一起,按照歌曲旋律,創編“幸福家庭之歌”,體現家庭裏的互幫互助,團結互愛。

隨機教育

當幼兒自由活動時或者飯後等,引導幼兒複習兒歌,體會好朋友互幫互助的樂趣。

相關鏈接

可以和幼兒一起觀看芭比電影系列《三個火槍手》以及《瘋狂原始人》等,感受朋友間的互幫互助和家庭的團結互愛。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4

【活動目標】

1、瞭解花露水的用處,知道什麼時候要用花露水。

2、學念兒歌:花露水,感知夏天的季節特徵。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大膽參與討論。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花露水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説説——認識花露水

1、出示花露水,説説他們的名字和牌子

2、説説自己在什麼時候要用花露水?

3、用了花露水以後是什麼樣的感覺?

二、學學念念——學習兒歌:花露水

花露水,噴噴香,媽媽給我撒身上,我是一隻香香鳥,飛到哪兒哪兒香

小鼻子,聞一聞,恩!真香真香!(一起邊念兒歌邊相互聞聞身上的香味)

三、想想——花露水的安全使用

1、説説還有什麼時候也要用花露水

2、教育幼兒小心使用,不要弄到眼睛裏。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語:彎來繞去、筆直筆直。

2、初步瞭解彎繞的作用,以及彎繞的立交橋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利。

3、教育幼兒要學會互相協作,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故事磁帶。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活動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小朋友們都走過路,路是什麼樣的?原來有的地方路是彎的,也有的地方路是直的。你們覺得彎路好,還是直路好?

2、幼兒討論,老師巡迴傾聽,鼓勵幼兒大膽説説自己的想法。

3、小朋友有的説彎路好,有的説直路好。現在有兩個修路的人,一個叫彎彎,喜歡修彎路,一個叫直直,喜歡修直路,我們在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彎彎的路、直直的路》。

二、基本部分

引導幼兒欣賞故事

(一)、聽故事第一段至第十二段。

1、幼兒看幼兒活動材料,放錄音,欣賞故事第一段至第十二段。

2、聽了故事後,你現在喜歡彎來繞去的路還是筆直筆直的路?為什麼?

3、汽車從山腳開到山頂的路上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這樣呢?

4、彎彎來到城裏修了一條怎樣的.路?這次彎彎的路有沒有受到大家歡迎?為什麼?

(二)、討論。

1、直直修的筆直筆直的山路不受歡迎,彎彎在城裏修的彎來繞去的馬路也不受歡迎,這可怎麼辦呢?

2、請小朋友們幫助他們想辦法。幼兒討論後發言。

(三)、完整欣賞故事。

1、彎彎和直直真的想了個好辦法,讓我們聽一聽吧!

2、幼兒認真傾聽故事一遍。

3、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彎彎和直直想了什麼好辦法?有什麼好處?

4、幼兒回答後教師小結。

4、聽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三、結束部分

1、複習兒歌《學好樣》,要求幼兒有表情地表演兒歌。

2、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課後反思:

《彎彎的路直直的路》是一節語言活動,其重點在於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懂得彎路和直路各有不同的用處。這個故事用了彎彎和直直兩個有趣的人物造路引出故事,幼兒語言故事理解能力強,在聽故事過後能很快地理解故事內容。本活動的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分清彎路和直路所在位置,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樣修路?進而將彎路和直路聯繫在一起,想到彎路和直路連在一起的立交橋能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了彎路和直路的聯繫和用處,在陡的地方走彎路比較適合,在平的地方走直路更方便。城市立交橋是由彎路和直路連成的,是城市交通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整個過程的語言教育部分主要從幼兒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彎路和直路,以及見過的立交橋的直觀形態去引導幼兒進行想象和探索彎路和直路的聯繫和用處。活動結束了,但幼兒的思緒和情感並沒有結束,在社會中有很多機會讓幼兒去親身體驗真實的立交橋,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感知能力。

現實生活中,很多物體都以一定的形態呈現在小朋友的面前,彎和直就是富有變化的形態,比如:小朋友的中餐香蕉、笑臉上彎彎的眉毛、媽媽(媽媽食品)用過的毛線團、卷卷的頭髮;桌子、黑板、凳子和門窗的邊緣處處都是直的形態。這些都告訴小朋友,彎和直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看似簡單的直接形態,對小朋友來説,還不能去感知和探索到彎和直在生活裏真正的影響,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他們的想象讓他們在彎和直的世界裏發掘和體驗,用他們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創造一片彎彎直直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