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6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認識,瞭解餈粑的製作過程

2、能與人合作,製作餈粑,體驗勞動的快樂。

3、初步瞭解春節的意義,萌發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1、讓幼兒瞭解餈粑的製作過程,還知道打餈粑是過春節的傳統美食

2、讓幼兒能與人合作完成製作餈粑,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製作過程的PPT、蒸熟了的糯米,紅糖,芝麻,盤子,木棍,小石槽

活動過程

(一)春節的習俗

1、師:馬上到春節了,我們家家户户都要準備新年的傳統食物,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2、幼:糖,臘魚,餅乾,臘肉,餃子

3、師:説得很不錯,我們還有一種傳統食物是用糯米做的,蒸一蒸,最後做成粑,白白的,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教師小結:説的很棒,它是我們的傳統食物,名字叫餈粑.

(二)談話,激發興趣

1、師:小朋友吃過餈粑嗎?

幼:吃過,很好吃。

2、師:你們還記得餈粑餈是什麼樣的嗎?

幼:軟軟的;黏黏的,,特別軟,粘牙….

3、師:看來小朋友很喜歡吃餈粑,説得很棒。誰知道餈粑是用什麼做的.?

幼:我奶奶説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麪粉做的,要搓圓…·

(三)説説餈粑的過程

現在,老師讓小朋友看一看餈粑到底用什麼做的,要用到哪些工具?

(瞭解麻餈的製作材料、工具及程序,觀看ppt)

1、師:剛才我們看了伯伯們的製作餈粑的方法,誰來説一説?

幼:先把米放在盆子裏,米里面有水..

2、師:説的很棒!這叫(浸米),還有那個小朋友知道浸米完了之後做什麼呢/

幼:洗米,還有把米放在大桶裏面用火蒸

3、師:觀察得真仔細,蒸好了之後,要放在哪裏?

幼:放在一個石頭做的大洞裏?

4、師:這個叫做石槽,把蒸好的糯米放在石槽裏,還要做什麼?

幼:幾個伯伯拿着棍子再裏面打

5、師:説得很好,兩個伯伯在打糯米,把糯米要打到看不到米,成了粘稠狀,才能拿出來。拿出來之後又要做什麼呢?

幼:撒了粉子,做成了一個大圓。

小結:小朋友們説得都很棒!現在老師把製作餈粑的過程説一下,先浸米,再洗米,再把米放在木桶裏面蒸,蒸熟了之後放在石槽裏面兩個伯伯在裏面用木棍打,打好了之後放到盆子裏,撒點粉子,再壓成一個大圓形,餈粑做好了。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餈粑辛好吃嗎?

幼:好吃!

師:但是做出這麼好吃的麻餈要付出很辛苦的勞動,你們剛才也看了伯伯們在搗米的時候流下的汗水,可見我們的糧食來的是多麼不容易!

我們不僅要愛惜糧食,而且要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四)製作餈粑

1、師:小朋友,我們觀看了製作餈粑的過程,現在我們也來做餈粑,讓我們跟着廚房阿姨一起來做吧!

2、幼兒嘗試把蒸熟的糯米放到小石槽裏,兩個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用木棍打,打好了之後把餈粑放到盤子裏,壓成圓形,可以加芝麻,紅糖。

(五)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和老師們一起品嚐餈粑。

活動總結

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打餈粑”是最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而“餈粑”是我們浠水的傳統特色美食,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特別濃厚,活動中都能積極的思考,在“打餈粑”的過程中讓小朋友們體驗到勞動的快樂,知道農民伯伯的不容易,我們要愛惜糧食。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知道時間的價值,初步樹立時間概念。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2、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1、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麼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

2、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隻時鐘,咱們來看看時鐘上都有些什麼?(數字、針)

3、每天三根針都在鐘面上不停地走着,那麼它們走多少就是一分鐘呢?

4、看到最細、最長,走得最快的針嗎?它叫秒針,秒針走一圈就是一分鐘。

5、現在我們就來看着秒針轉一圈,感受一下一分鐘到底有多長。

6、一分鐘過去了,孩子們,一分鐘時間長嗎?一分鐘其實是很短的,但是如果我們靜靜地等上一分鐘,一分鐘還是有點長的。

二、體驗:一分鐘能幹什麼?

(一)第一次遊戲

1、一分鐘時間,我們能幹些什麼呢?

2、一分鐘説長不長,説短也不短。我們一起來玩個“和時間賽跑”的遊戲吧。

3、介紹遊戲材料及玩法:桌子上有一些材料,有夾積木、穿珠子、串彩鏈,老師給你們一分鐘,你們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事,時間到就停下。

4、請你們把你完成的事記錄在表格裏。

5、一起交流自己在一分鐘裏做的事情。

6、同樣一分鐘,為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呢?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7、請同一組的幼兒上來比較記錄表。這些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不同,可他們結果為什麼不一樣?

結論:有的小朋友在做事時,光看別人,不抓緊時間做自己的事,所以自己完成的任務就少了。不管你做不做事,時間都會不停地走,這些小朋友就是讓時間跑掉了。

(二)第二次遊戲

1、你們還想玩一次嗎?

2、這次還是做和你剛才一樣的事,同樣給你一分鐘,看看這次結果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3、交流第二次遊戲結果。為什麼這一次比上一次完成的任務多呢?

總結:

同樣一分鐘,做事情的結果會不一樣。經常看別人,不專心做自己的事,自己就會越慢,所以我們做事情要抓緊時間。把事情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組織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幾天,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牀、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説説自己花費的時間。

3、選三名幼兒,把統計結果公佈在表格上,進行比較。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你覺得誰最棒?為什麼時間花的少就棒?

4、為什麼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麼大呢?

5、分析慢的幼兒的原因:XXX怎麼會花了這麼多時間呢?是做什麼事的時候太慢呢?怎樣才能快?

6、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7、與同伴比較,看誰最會抓緊時間。

五、總結

1、當我們成為一名小學生後,每天會有更多的任務和作業,都要自己安排時間,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2、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動作慢就會浪費很多時間,失去很多玩和遊戲的時間,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學會怎麼樣?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延伸活動:

在區角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規定時間內操作,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活動反思:

為了調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在知識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用課件時鐘幫助幼兒體驗一分鐘,使幼兒很直觀地看到了一分鐘的運轉,幫助幼兒認識一分鐘,這樣孩子對於一分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給老師在教學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同樣一分鐘為什麼結果會不一樣,從而體驗出一分鐘的長短,幼兒能明白在同一時間裏做的事情的快和慢會影響結果,熟練程度不一樣所有結果也會不一樣。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樣的事情,動作慢了,就會花很長時間,動作抓緊了,同樣一分鐘就會做很多事情。學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鐘。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報警電話

2.懂得自我保護。

3.培養生活實踐能力。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確立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難點:知道遇到危險時的正確方法。

三、活動準備

《自我保護》課件。

四、活動過程

觀看課件

1、(一)在外遇到陌生人怎麼辦?

(二)提問,啟發幼兒討論。

你剛才看到了什麼?

遇到陌生人怎麼辦?

2、(一)如何識別壞人?

(二)提問,啟發幼兒討論。

你剛才看到了什麼?

年齡大的'爺爺奶奶和阿姨會不會是壞人?

3、(一)遇到壞人怎麼辦?

(二)提問,啟發幼兒討論。

你剛才看到了什麼?

求救的時候喊什麼?

4、(一)不要隨便跟別人走

(二)提問,啟發幼兒討論。

你剛才看到了什麼?

當自己出去玩時候應該做些什麼?

5、(一)陌生人敲門怎麼辦?

(二)提問,啟發幼兒討論。

你剛才看到了什麼?

陌生人敲門應該怎麼回答?

4、(一)家中來了小偷怎麼辦

(二)提問,啟發幼兒討論。

你剛才看到了什麼?

別人叫跟他走應該怎麼回答?

6、(一)獨自在家時要注意什麼?

(二)提問,啟發幼兒討論。

你剛才看到了什麼?

陌生人打電話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7、帶領幼兒熟記自我保護口訣。

8、小結: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不但知道如何避開危險,還知道了如何保護自己。

五、活動延伸

幼兒回到家中,向爸爸媽媽講述自我保護的方式方法。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通過感知故事情節、畫面等,理解簡單的禁令標誌。

初步懂得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七隻小豬旅行故事的相關圖片,禁令標誌圖、禁令對應的生活情境圖。

紙面教具:打印禁止標誌牌,人手一套

經驗準備:幼兒初步瞭解生活中一些“禁止”的事

活動過程:

觀察圖片,讓幼兒瞭解禁令標誌。

1.激發幼兒興趣。

——有一羣小豬也要出去旅行啦,看,他們來嘍。有幾隻小豬呀?七隻小豬在旅行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出示圖片,請幼兒説一説發生故事,並嘗試引導幼兒看懂禁令標誌。

1)片斷一:摘花,瞭解禁止摘花標誌。

——第一站小豬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大花園。花園裏除了有花,還有一塊牌子。牌子上面提示了什麼?(禁止摘花)

——可是也許是花朵實在太美了,小豬們還是忍不住去摘花了。你們看,他們每人摘了一朵花,戴在了頭上,小豬變漂亮了,可是你們看,花園怎麼樣?(不漂亮了)

2)片斷二:過危橋,瞭解禁止通過此橋標誌。

——第二站,小豬們要通過一座橋,大家仔細看橋上的繩子和木頭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繩子都斷了,木頭可能也有點鬆動了,這是座危橋)在橋頭,有一塊牌子,是什麼意思呢?(禁止通過此橋。)

——小豬依舊沒有聽提示牌的話,一個一個過橋了。

——他們剛過橋,橋就斷了,小豬們差一點就危險了。

3)片斷三:鑽木桶,瞭解禁止進入標誌。

——這時,小豬們聞到了香味,跑到木桶旁邊一看,原來是甜甜的蜂蜜。可是,在木桶的`旁邊又豎了一塊牌子。什麼意思啊?(禁止進入木桶)

——可是蜂蜜太香了,太誘人了,七隻小豬還是沒有聽提示牌的,它們一個一個進了木桶。

——之後木桶咕嚕嚕嚕,滾到山坡下面去了。結果七隻小豬全都受傷了。

小結:禁令標誌都有一個圓再畫上紅紅的斜槓,這個斜槓就表示禁止,就是不可以。小豬們就是因為沒有遵守規則,所以就不斷地出現問題。

4)片段四:過馬路,瞭解禁止通行標誌。

——七隻受傷的小豬繼續往前走,他們來到了什麼地方?哦,一條又長又寬的馬路,小豬們要過馬路了。

——在馬路旁邊又有一塊提示牌,什麼意思?對,禁止穿行。寬寬的馬路肯定車輛特別多,隨便穿行有危險,那你們説小豬這一次會按提示牌上的去做嗎?那怎樣過馬路才安全的?聽了小朋友的建議,這一次,小豬按照了提示牌的要求,沒有亂穿馬路,它們看着紅綠燈,走着斑馬線,排着隊安全地快樂地回到了自己的家。看來啊我們只有遵守規則,才會安全又快樂!

播放圖片,組織幼兒進行遊戲《看誰舉得對》。

1.播放圖片,請幼兒根據圖片內容,舉起對應的禁令標誌。

2.引導幼兒瞭解禁止拋物、禁止觸摸、禁止攀爬、禁止游泳的標誌。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國人與外國人在膚色、外貌以及飲食習慣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2、知道中國很大,中國人很聰明,萌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3、通過對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觀察,提高幼兒的觀察力。

4、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5、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初步瞭解中國人與外國人在膚色、外貌以及飲食習慣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2、難點:知道中國很大,中國人很聰明,萌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PPT課件(不同膚色小朋友的圖片,世界地圖,中國地圖)。

活動過程:

1、尋找發現中國的位置。

(1)PPT出示世界地圖,以"中國娃娃住哪裏"為題,請在世界地圖上找找中國的位置。

(2)共同認識首都北京的位置以及地圖上的特殊標記。

(3)引導嘗試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某些外國小朋友居住的大致位置。

2、瞭解中國的語言文字。

(1)分別放一段漢語和英語錄音,請幼兒説説自己聽到了什麼,進一步感知中國的通用語言是普通話。

(2)讓幼兒觀察PPT圖片上的文字,進一步感知中國的語言文字是漢字。

3、感受祖國真大。

(1)在世界地圖上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大小,知道中國很大。

(2)欣賞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活動延伸:

讓幼兒根據自己收集的信息大膽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瞭解的中國最有名的人物、風光或事件。

活動反思

運用了各國小朋友的.照片進行對比,一目瞭然,充分感受到中國娃娃和其他國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處,從而揭示課題——我是中國娃。這樣能把握兒童的心理,創設情境激趣,為幼兒興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礎。

儘管活動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可是隻要我能清楚地看到這些問題,並在今後的教學中通過不斷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進,就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6

【教材分析】

交警、環衞工人、快通員等勞動者,常常出現在幼兒的生活中,並且曾經直接為幼兒的冬日生活提供過服務。隨若寒條的到來,早上牀的幼兒漸漸增多。户外活動時,好多幼兒也縮手縮腳。為了解幼兒在冬季日常生活中怕冷、畏寒的情況,帶領幼兒去采詩身邊在寒風中工作的人們,看看他們真實的勞動場景,瞭解他們為了讓大家有個温的條天面在寒風中堅守工作崗位,辛苦勞動。本活動通過採訪、觀看視頻等方式,引導幼兒萌發尊重交警、環衞工人、快遞員等的想法,培養幼兒不怕冷的精神

【活動目標】

1.嘗試採訪交響、環衞工人、快遞員等在寒風中工作的人們,瞭解他們的工作。

2.能説出寒風中仍在工作的人的辛苦,能用符號、圖畫等形式記錄下來。

3.前發對寒風中工作的人的崇敬之情,懂得尊重他們的勞動。

【活動準備】

1.警帽,掃帚、箕1套,快遞包惠,冬日寒風中工作的人的視頻,自制班調查表,水彩筆若干盒,幼兒區域活動中自制的禮物,“幼兒學習材料”擁抱冬天》。

2.意請一位特殊職業的家長或者社區裏的工作人員來班級做客。

【活動建議】

1.請幼兒觀察警帽、掃帚、簸箕和快遞包裹,猜一猜勞動者的職業,激發幼兒對特殊的客人(交警、環衞工人、快遞員)的興趣。

2.現場採訪客人,瞭解他們的工作內容。

(1)採訪主題:在寒冷的冬天,交警(環衞工人、快遞員)是怎樣工作的?

(2)鼓勵幼兒現場採訪交警(或者環衞工人、快遞員),瞭解他們工作的

個方面。例如:“交警叔叔,這麼冷的天,你們都在幹什麼?在寒風中要站多長時間?”

(3)引導幼兒交流採訪的收穫,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在調查表中。

(4)結合幼兒的記錄和分享進行小結:這是在寒風中工作的.人,非常辛苦,也非常了不起。 3.請幼兒觀看視頻,激發幼兒對寒風中工作的人的崇敬之情。

(1)播放3段視頻:交警在風雪中指揮車輛,環衞工人在凌晨時清掃馬路,快遞員在大

風中騎着車子送包裹。

(2)請幼兒談談自己的想法、感受.瞭解寒風中工作的人的辛苦和不易。提問:哪個時刻特別讓你感動?

(3)鼓勵幼兒進一步採訪。

提問:風雪刮在身上、打在臉上有什麼感覺?怎麼辦呢?

小結:為了大家的安全、為了我們生活的方便、為了讓我們的環境更美麗,他們不管多麼冷的天氣,哪怕是副風、下雪都在工作

(5)教育幼兒尊重他們的勞動,如愛護環境、遵守交通規則、主動打招呼等。 4.請幼兒將自己在區域中製作的禮物送給在寒風中工作的人,用一句話表達自己對他們的尊敬之情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如鄰居、親威等,看看還有哪些職業是需要在寒風中工作的。請幼兒閲讀《擁抱冬天)第8-9頂,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在寒風中工作的人。

中班奏樂遊戲:山蘭竹筒樂公開課視頻+PPT課件教案音樂大班親子韻律《小黑魚》優質課視頻+教案PPT課件音樂下載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瞭解順昌寶山人民的民居、服飾、民族活動、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2.知道我們順昌寶山的人民是勤勞、智慧、能歌善舞。

3、增進家園合作,密切家園聯繫。

4、引導幼兒認識蔬菜,讓幼兒知道常見蔬菜的名稱並能説出他們的作用。

5、讓幼兒瞭解常見蔬菜的營養價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於身體建康成長。

活動準備:

順昌的寶山民族風俗資料、關於寶山民族風俗的幻燈片等

活動過程:

1、感知欣賞:

(1)幼兒選擇觀看幻燈片、圖書。

順昌居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中畲族人口最多,居第二位,其餘民族多數是建國後,因工作、婚嫁等原因遷入。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漢族人口23675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97.15%;少數民族有畲族、苗族、回族、壯族、侗族、布依族、瑤族、土家族、黎族、蒙古族、藏族、彝族、白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土族,總人口6945人,佔2.85%。其中畲族人口6385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1%。

(2)幼兒交流看到順昌寶山。

寶山之所謂"寶",不僅因為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禪寺以及國內罕見的元代仿木石構建築風格和"大聖文化"之實物佐證,而且還有豐富的名貴動植物資源。每年5月,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宛如飛霞佈滿山谷,芳菲浪漫;每年深秋,透過秋陽遍賞銀杏黃葉點點,耳畔萬畝松濤,讓人忘了登山的疲勞。

2、討論交流:

(1)你喜歡寶山嗎?為什麼?

(2)自由交流寶山的特點。

(3)個別交流

3、情感遷移:

長大了你想到什麼地方去看看?

活動反思:

這幾年因工作需要,讀了一些好書。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完善着我對教育教學的感受和思考。做完4年班主任後,我有一個心得:“教育是永遠的虔誠的愛。”那時,我第一次當班主任,小有經驗又一腔熱血,贏得家長和同事的認可。自此我篤信,耐心、恆心能感化、磨練孩子的品行,一切便可隨之展開。因而,在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是一種悲壯的堅守》時,我再一次得到印證:教育需要唐.吉坷德精神。唐吉珂德的'真正精神,便是毫不懷疑的信仰和永不放棄的追求。在讀完美國老師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後,我領略到美國人的理性之光,雷夫老師對學生的愛,不僅真摯,而且愛的理智、愛的堅持。他為學生做的任何事,有準則、有規劃,有執行力、有意志力。他在道德的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並行不悖中力行自己的教育理念。運動,看電影,旅遊,戲劇,搖滾這些教學組織形式閒散的活動在雷夫老師的精心設計下,無一不是兼具培養學生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和品格養成的目標。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8

【教材分析】

交換玩具”是幼兒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幼兒具備初步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什麼方式進行玩具交換?”、“交換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對幼兒來説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本次活動以交換玩具為切入點,將禮貌、協商、請求、推薦、守信等交往技能巧妙地融入其中,通過組織幼兒將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向同伴介紹、與朋友分享,為幼兒搭建實踐的平台,使幼兒的交往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高。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玩具交換活動,掌握禮貌、協商、請求、推薦、守信等交往技能。

2.能用恰當的語言推薦自己的玩具,大膽運用繪畫、符號與同伴共同製作《玩具交換協議書》。

3.體驗成功交換的樂趣,初步培養遵守規則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幼兒準備用來交換的玩具,總結該玩具的特點、功能。

2.《玩具交換協議書》,記號筆,投影儀(黑板、磁鐵),“幼兒學習材料”《我長大了),輕柔舒緩的音樂。

【活動建議】

1.佈置“玩具展”,引發幼兒參與“玩具交換會”的興趣。

2.引導幼兒運用禮貌、協商、請求、推薦、守信等交往技能進行玩具交換,幫助幼兒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不成功的`原因。

(1)引導幼兒閲讀《我長大了》第 27 頁,學習介紹玩具、使用禮貌用語、與同伴協商等技能。

(2)請幼兒自由交流,進行玩具交換。提醒幼兒遵守規則:聽到音樂後,找到想與其交換玩具的夥伴,自由交流,進行玩具交換;音樂結束後,交換成功的夥伴坐到一起

(3)引導幼兒分享交換感受,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引導幼兒結合自身感受説説交換成功的方法和不成功的原因。提問:誰交換成功了?你們是怎樣交換成功的?誰沒有成功?為什麼?與幼兒交流、互動,幫助幼兒總結、提升有助於交換成功的交往技能,引導幼兒相互學習。

3.組織幼兒討論交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啟發幼兒想出解決辦法。

(1)提問:你們的玩具想交換多長時間?你需要同伴怎樣愛護你的玩具?這些要求怎麼才能讓雙方都記住並遵守?

(2)引導幼兒討論、理解《玩具交換協議書》的內容。

4.引導幼兒正式交換玩具並嘗試簽訂《玩具交換協議書》,幫助幼兒增強遵守規則的意識。

(1)幼兒討論、簽訂協議書,教師巡迴指導。

(2)幼兒交流、分享《玩具交換協議書》並承諾遵守約定。

5.交換活動結東,引導幼兒分享自己的感受,體驗交換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垃圾分類遊戲,激發其環保意識。

2.會將生活中常見的垃圾進行分類,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方法。

3.初步瞭解各類垃圾的循環再造。

重點難點重點:

會將生活中的垃圾進行分類。

難點:

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方法。

活動準備:

FLASH課件、PPT課件、iPad若干、自制體育器械。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動畫,提問:

1.地球媽媽為什麼哭?有什麼辦法能讓他健康起來?

2.教師小結:只有我們將垃圾分類投放到垃圾桶,他就會健康起來。

二、瞭解垃圾分類

1.鞏固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誌。

2.遷移幼兒的已有經驗,自由討論: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廚餘垃圾,哪些是有毒有害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

3.觀看PPT,説出生活中常見的垃圾。

4.教師小結:

(1)可回收垃圾是指回收後經過再加工可以成為生產原料再利用的物品。

(2)廚餘垃圾是指我們日常生活過程中產生的菜幫、菜葉、瓜果皮殼、剩飯剩菜、廢棄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3)有害垃圾指生活中的有毒有害物質。

(4)其他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三、遊戲:我給垃圾分分類

1.播放flash,點選畫面上的垃圾,分類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

2.幼兒自主操作ipad進行闖關遊戲。

四、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

1.我們為什麼要垃圾分類。

2.教師小結:因為垃圾拖到垃圾站,長時間堆放在外面,就會引來許多蚊蟲,還會發出難聞的.味道,嚴重污染我們的環境,最傳統的方法就是進行填埋,佔地面積大,如果全部填埋,不分類,可回收額也就不能用了。

五、瞭解垃圾循環再造的知識

1.可回收垃圾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可回收垃圾經過工廠加工能再次變成有用的物品。

2.廚餘垃圾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進行生化處理可以製成車用燃氣、市政燃氣;經過堆肥處理變成有機肥料。

六、活動延伸:變廢為寶。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利用FLASH課件教學,化靜為動,有效地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培養了幼兒的問題意識,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活動中,幼兒學習興趣濃厚,體驗了分類方法,很好的落實了教學目標。

本節課整個環節都是圍繞課件進行,從地球媽媽呼籲大家保護地球,到神奇龜告訴大家如何進行垃圾回收,垃圾回收後能怎麼再利用,到最後的鞏固垃圾分類的小遊戲,幼兒一直在歡快的動畫片中進行着活動,整節課下來,老師講的輕鬆,幼兒愉快的掌握新知,這些都有賴於課件對幼兒的吸引力。當然,在鞏固環節,幼兒對某些垃圾屬於哪一類不能肯定時,如果能夠利用交互的功能調出課件中向幼兒介紹垃圾分類時的圖像,那更有利於孩子對垃圾分類知識的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保護環境不是每個人隨口説説而已就可以做到的,我們要從自己開始,從幼兒園和自己家的周邊環境開始,將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分類,送回屬於它自己的家。從小培養幼兒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環保小衞士,為美化環境獻出一份微薄之力。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衞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服飾包含服裝與配飾。許多職業有專門的職業服飾,是這個職業的身份標識。而且這些職業服飾的設計與工作特點緊密相關。在生活中,孩子們對社會地位較高的職業如醫生、警察、飛行員比較嚮往,但對於一些看似平凡的職業不夠關注。因此,設計本次活動“最炫服飾‘秀’”,引導幼兒感受職業服飾與工作的關係,激發幼兒產生尊重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情感。

二、幼兒基礎分析:

通過訪談發現,大班下學期的幼兒都有自己職業理想,他們都向往光鮮、神聖的職業,如警察、明星、宇航員等,對於一些看似普通的職業如環衞工人等不夠關注。同時,大班幼兒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對於生活中常見的職業服飾有一定的認知經驗,如醫生的白大褂、警察的警服,對於其特點有一些粗淺的認知經驗,如消防服不怕火,但對於這些服飾設計的一些特殊細節不太關注。

三、活動目標:

1、瞭解醫生、警察、消防員、環衞工人職業服飾的特點,感知職業服飾的特殊設計源於工作需要。

2、嘗試為環衞工人設計更為安全、舒適、便利的職業服飾,萌發尊重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情感。

四、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PPT一份、操作圖5人一份、畫紙和畫筆每人一份、展板一塊。

2、幼兒經驗準備:對生活中常見職業的服飾有一些粗淺的認知經驗

五、活動過程:

(一)、猜圖遊戲,引出服飾

1、局部出示廚師服圖片,引發幼兒猜測

提問:這有一張圖,猜猜這是什麼職業的服裝呢?説説你的理由。

過渡:看來,有很多職業的服裝都是白色的,那這究竟是什麼職業的服裝呢?

2、完整出示廚師服圖片,引發幼兒關注服飾與職業間的關係

提問:你從哪裏看出來的?為什麼要給廚師設計廚師帽呢?

小結:原來廚師的服飾主要是從衞生的角度來設計的。

(二)、為喜歡的職業服飾點贊,感受服飾與工作間緊密相連的關係

過渡:還有哪些職業?他們的服飾是什麼樣的呢?

1、拿出操作紙,提出操作要求:看一看,這些服飾分別是什麼樣的?想一想,這樣的設計對他們的工作有什麼幫助呢?還可以為設計得很棒的服飾點個贊哦!

2、幼兒小組討論並點贊,教師巡迴觀察、抓取資源

3、幼兒集體交流分享

組織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們給誰的服飾點贊最多?

篤行至美 和樂共進●資源一:為警察的服飾點贊最多(重點交流警服、警帽上的特殊標誌)

組織語:你們一定覺得警察的服飾設計得很棒吧!請點讚的小朋友説説理由。

小結:穿上這身警服、戴上警帽,我們就知道他們是中國警察。你們有困難都可以找他們。

●資源二:為消防服點贊最多(重點交流消防服的特殊設計)

(出示消防員服飾的PPT)提問:消防服有什麼特點?

小結:消防員的工作很危險。功能齊全的`消防服,既能保護消防員,還能方便他們展開救援。

●資源三:為白大褂點贊最多(重點了解白大褂的來歷與口袋的作用)

(出示白大褂PPT)

提問1:為什麼醫生的衣服要設計成白色的?(播放視頻,拓展幼兒經驗)

小結:原來白大褂是從健康衞生的方面來考慮的。

提問2:白大褂上有什麼?為什麼要設計口袋呢?

小結:這些口袋可以放筆、聽診器等,醫生穿上白大褂就可以更好地為病人服務了。

●資源四:為環衞工人的環衞服點贊最少或沒有點贊

提問:誒,你們給環衞工人的服飾點贊最少,這是為什麼呀?

(出示環衞服PPT)提問:那環衞工人的服裝是什麼樣的啊?

小結:橘色的環衞服非常醒目,再加上反光條,行人和司機遠遠地就能看到環衞工人,這樣就可以保障他們的安全了。

(三)、視頻引思,鼓勵幼兒為環衞工人設計更合適的服飾

1、 播放視頻,引發幼兒思考

過渡:環衞工人是怎樣工作的呢?環衞服能給他們的工作帶來方便嗎?我們來看一段視頻。

提問:看完視頻,你有什麼感受?為什麼他要在頭上頂個盒子工作?

小結:環衞工人的工作真的很辛苦,經常烈日暴曬、風吹雨打。

2、幼兒自主為環衞工人進行職業服飾設計

提問:我們可以設計怎樣的服飾,讓他們在工作時,安全、舒適又方便呢?

組織語:我相信其他小朋友也有許多獨特的想法,那現在就去桌子上把你們的想法畫下來吧!

3、展示評價,集體交流設計想法

提問:誰來介紹你的設計?你設計的服飾有什麼功能?

小結:孩子們,你們很有愛心,也非常有創意,環衞工人看到你們的設計,一定會很高興的,謝謝你們。相信你們的設計總有一天會變成現實的。

(四)、梳理提升,萌發尊重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情感

總結:孩子們,每種職業都是值得尊重的。回去後,還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為更多職業的人們設計更合適的服飾,讓他們更好地工作。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瞭解鬧元宵的活動之一:劃旱船,豐富幼兒我國民俗文化的知識。

2、學習劃旱船的表演方法,培養幼兒的表演興趣。

3、鍛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舊蛋糕盒兩個,大小適合幼兒套在身上當“船”,一米長的小棍兩根當“槳”;鉛筆、剪刀、電光紙若干。

2、鼓一,鈸一副。

幼兒情況分析:

元宵節幼兒看鬧元宵已經積累了一些感官經驗,這次活動讓幼兒自己製作旱船、親自學習劃旱船,大家一定會很感興趣。注意兩人之間的合作,正確、安全地使用剪刀。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鬧元宵的隊伍裏都有哪些表演?請你來學一學好嗎?(唐僧師徒、鑼鼓、扭秧歌、趕毛驢、大頭娃娃、踩高蹺、划船……)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見聞並模仿。

2、當幼兒模仿劃旱船時,給幼兒套上舊蛋糕盒當船,用木棍當槳,激發幼兒的表演興趣。

3、我們的旱船還不夠漂亮,我們一起來設計、打扮一下,然後再來表演。

(1)先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裝飾,老師在黑板上畫出簡圖。

(2)討論:怎樣用電光紙剪出“流蘇”?剪到紙的'一半,不能剪到頭;間隔要均勻才漂亮。

(3)討論:怎樣才能剪得均勻?用鉛筆先畫出線條(錯誤控制線),沿着線條剪。

(4)兩人結合,分工合作,一個畫,一個剪。提醒幼兒注意安全,正確使用鉛筆和剪刀。

(5)幼兒剪好後,教師協助沿“船”邊貼好,同時裝飾一下船槳。

4、教師示範怎樣划船,怎樣“坐船”,講解表演時應注意的問題,如兩人眼神的交流,路線要走曲線,“坐船”人緊跟划船人,身體自然、協調地動作等。

5、請幼兒分組表演,加上鑼鼓伴奏。對幼兒表演中的問題及時糾正。

6、評出“最佳划船手”,最佳“坐船人”。

延伸活動:

1、將自制旱船和船槳放在區角,供幼兒繼續練習。

2、增加秧歌、大頭娃娃等表演內容,讓幼兒模仿鬧元宵。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12

【活動設計】

林畲是茶的故鄉,產量大,栽培。生產歷史悠久,具有下火。明目。降脂等的特點,很適合現代人的生活要求,在福建省享有盛名。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瞭解家鄉特產的用處,從而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家鄉人民的情感,併為自己是清流人而感到驕傲。自豪。

【活動目標】

1、瞭解茶在生活中的用處,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粗淺的茶文化。

2、知道林畲是茶的故鄉,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家鄉人民的情感。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説完整話的好習慣。

4、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以圓桌布置成小茶室。各色茶葉,杯子,碟子,水,林畲茶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交談,生活中父母的愛好,許多幼兒表示父母愛喝茶。

二、幼兒分組進行情感感知:

聽音樂進入小茶室:“這是什麼地方?有些什麼?”

三、體驗瞭解:

1、觀看了解各種茶葉:“聞聞桌上各種茶葉的香味,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數一數桌上有幾種茶?”

2、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茶葉的'種類,形狀。

3、觀看林畲茶場的圖片,讓幼兒知道我們林畲鄉是茶的故鄉,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家鄉人民的情感。

四、泡茶-聞茶-觀茶:

1、教師泡茶,幼兒觀察各種茶葉的變化。(顏色。形狀)

2、請幼兒品嚐茶:“茶的味道怎樣?”

3、瞭解各種茶葉的功用。

4、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茶葉的功用。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小百科:茶,植物學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鋭,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花白色,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無毛,宿存;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釐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回憶、講講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經歷,體會自己已經長大。

2.樂意表達自己對老師、幼兒園的一份情感,體驗共同生活中的師生情、同伴情。

活動準備

小班時候幼兒的照片,雞心(簽名)、愛的密碼卡片、幼兒的簽名本。

活動過程

1、一起看照片,幫助幼兒回憶自己初來幼兒園的情景。

2、説説我的前後表現?哪些地方我進步了,長大了?

3、對幼兒的回答,老師以即興創編詩歌幫助幼兒進行總結。

4、引導幼兒説説你最不捨得幼兒園的什麼?

5、在次基礎上,引導幼兒試着想老師説説心裏話。

6、老師也要送一件禮物給你們――愛的密碼

(1)製作一個大雞心展現在幼兒面前,裏面放置一些色紙(上面寫有"我愛你","祝你進步"……等字樣)

(2)旁邊放有長放形的.色紙,色紙上各有紅、黃、藍的小圓點,表示三個字、四個字等等含義

7、幼兒每人一本簽名本,邀請同伴,老師簽名。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在以後的日子裏也可請其他班的弟弟、妹妹和阿姨去簽名。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寶貝是一個特別的,讓人快樂的東西。

2、在欣賞和學習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貝。

3、體驗尋找到寶貝的快樂,懂得珍惜。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PPT《我的寶貝》。

2、勾線筆、開心娃娃和愛心卡。

3、熟悉歌曲張啟輝《親親寶貝》第一段童聲説唱。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引出課題。(3分鐘)

1、欣賞歌曲説唱。

教師:小朋友們,我先請你們聽一段説唱《親親寶貝》。

2、談話引出話題。

教師:好聽嗎?你們説説什麼是寶貝?你的寶貝又是什麼呢?

(二)欣賞PPT《我的寶貝》中故事《彩虹的盡頭》,理解寶貝的內涵。(10分鐘)

1、欣賞故事後提問。

教師:故事中松鼠的寶貝是什麼?鴨媽媽的寶貝是什麼?兔爺爺的寶貝是什麼?最後獾和狐狸有沒有找到寶貝?它們的寶貝是什麼?

2、討論:寶貝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

3、教師小結。

教師:寶貝是一些很特別的東西,有的是親情,有的是友情,有的是食物,有的是美好的回憶,但是它會讓你變得非常非常開心和快樂的!

(三)遷移經驗,體驗找到寶貝的樂趣。(15分鐘)

1、自由交流,個別交流。

教師:現在請你們仔細想一想,你們的寶貝是什麼?請和好朋友説一説。

2、在笑臉和愛心卡後面畫出自己的寶貝。

3、交流歸納。

教師:找到自己的寶貝,開心嗎?你的寶貝是什麼?(親情,請相應的孩子舉起看一看)

4、組織討論。

教師:怎麼樣對待自己的寶貝呢?

(四)教師總結。(2分鐘)

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覺得寶貝的東西,寶貝們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快樂,我們一定要珍惜它!現在就讓我們把畫出來的寶貝摟在懷裏,一起來説唱吧。

你們都是老師的寶貝,希望你們永遠是快樂寶貝,也祝願寶貝快樂!謝謝!

活動延伸:

家園活動:回家後瞭解家長心中的寶貝都是什麼,關愛自己的寶貝。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我將重點放在理解寶貝的含義上面,因此,為了讓小朋友們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寶貝”,在活動的開始,我就自己先介紹了一下我自己的“寶貝”。

我的“寶貝”是我的杯子,因為這是某個小朋友在教師節的時候送我的小禮物,而且這個杯子不僅外觀長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它很實用!平時上課嘴巴幹了,喉嚨痛了,都可以用上這個杯子。有了這個杯子,我的喉嚨再也不會痛了,而且用的時候心裏也暖暖的,所以,它是我的`“寶貝”。

聽了我的介紹,小朋友們也都迫不及待地説開了。張詩涵説“我的寶貝是一個娃娃”,馬晨緊接着説“我的寶貝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奧特曼”……我發現,孩子們還是不瞭解,什麼才是真正的“寶貝”,他們對寶貝的理解的都不夠。

我告訴他們,“寶貝”是自己很喜歡,很愛惜的東西,叫它“寶貝”是有原因的。

這時候,金悦麒把他的“寶貝”拿了出來,他的寶貝是在他生日的時候,老師畫的一個小蛋糕,上面還有全班小朋友的指紋。他説這是他很愛惜的寶貝,是老師和小朋友們送給他的禮物。

為了讓孩子們對寶貝有進一步的理解,我接着説道“金悦麒的寶貝才是真正的寶貝,因為這是獨一無二的,是老師和小朋友們親手做好送給他的,而且他很愛惜這個寶貝,這才是真正的寶貝!”

最後,這個活動那麼貴在熱鬧的討論聲中結束了,每一個小朋友都想向大家展示他的寶貝。為了讓幼兒進一步展示自己的寶貝,我將時間進行了適當的演唱,在展示環節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不僅培養了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也讓幼兒更明確了自己的寶貝!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15

設計意圖

傘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常用到的生活用品,借本次活動讓幼兒知道父母是自己的保護傘他們一直都陪伴在我們的身邊,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包容我們愛護並保護我們不受傷害。讓幼兒能深刻體會到父母無私的愛。體會出父母的深情關愛、細心呵護,耐心教導,就是對我們的愛。從細節中發現愛,學會觀察生活,並懂得珍惜父母給予的愛。相信孩子們通過本次活動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會感恩父母!

活動目標

一、情感目標:讓幼兒知道父母是自己的保護傘,感受父母無私的愛

二、知識目標:認識各種各樣的傘,並瞭解不同的傘的用途

三、技能目標: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感受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難點:引導幼兒瞭解父母就像雨傘一樣保護我們,並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

重點:讓孩子瞭解並認識各種各樣的傘,知道不同的傘有不同的用途。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學習。

活動準備

1.雨傘2.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各位小朋友們,下午好!

今天我們班來了這麼多客人老師,我們一起給老師們打個招呼吧,説聲老師下午好。

一、活動導入認識傘

(1)播放歌曲《大雨小雨》幼兒跟老師一起做律動,嘩啦嘩啦,下雨了怎麼辦?用什麼擋雨呢,(雨傘)那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一把漂亮的雨傘,小朋友們想不想看一看?(想)

(2)拿出雨傘,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問小朋友們知道傘面是什麼材料製作的嗎?以及瞭解傘的用途。

(3)小朋友們除了我們平時日常生活見到雨傘,你們還見過哪些傘呢?(請幼兒自由回答),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傘,需要小朋友的小眼睛去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一定要認真仔細觀察哦,你們才能發現!

二、播放教學課件

(1)展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瞭解不同種類的傘及它的用途.

——油紙傘:古時候人用的傘,現在多用於收藏、裝飾、道具等。

——舞台傘:用於舞台表演的道具,比較輕便漂亮。

——寶寶傘:比較小巧,上面有好看的卡通裝飾,方便小朋友使用。

——滑翔傘:是現在流行的一種飛行運動,人們想自由翱翔於天空,於是就發明了這種滑翔傘。滑翔傘就像風箏一樣,在空中滑翔。

——降落傘:是從飛機上降落時用的,主要用於飛機失事時拯救飛行員的性命,讓人或物體從高空安全降落到地面。它還是一種航空運動,比如空中跳傘。

(2)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傘小朋友們都記住了嗎?回顧教學課件再請個別幼兒説出傘的名稱及出現的地方和用途看是否有錯誤,出現錯誤時小朋友們可以一起糾正。

三、保護傘

(1)其實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傘”,看看這幅圖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下雨了小動物有沒有被淋到?他們的傘分別是什麼?和幼兒一起觀察圖片看一看每個動物的保護傘是什麼?(幼兒可以自由回答)老師再引導幼兒瞭解各個動物的保護傘是什麼。

(2)其實我們身邊也有保護傘那麼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你們的保護傘是誰嗎?引導幼兒認真看一看和想一想(幼兒可自由回答)

老師小結:我們的保護傘是爸爸媽媽,他們一直都陪伴在我們的身邊,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包容我們愛護並保護我們不受傷害。(讓幼兒能深刻體會到父母無私的愛)

(3)請幼兒討論一下舉例説明;為什麼爸爸媽媽是小朋友們的保護傘。聯繫生活讓幼兒講述或與同伴分享平時生活中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四.延伸:

請幼兒回家後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拿拖鞋,洗洗腳,捶捶背,感恩父母你們辛苦了!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老師引導、看、想、説、論、學等多種方式參與活動,情緒、言談舉止中均可看出積極主動性很高,並特別的感興趣。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預期的目標也較順利地達到了。不知不覺幼兒就從中學到了許多新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