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錦集八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錦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2W 次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範文錦集八篇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1

目標

1、樂意參與環保小衞士的遊戲活動,積極與同伴配合。

2、發展爬、跳、平衡的技能。

準備:

1、沙包、多塊積木、平衡木等散放在活動場地上。

2、音樂磁帶、錄音機。

過程:

1、帶領幼兒聽音樂做準備活動。

2、組織幼兒環保小衞士遊戲。

●環保小衞士到各處檢查環境,看看場地上有哪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建議環保小衞士經常將場地收拾乾淨。建議把某些廢舊材料變廢為寶,做成體育用具進行體育鍛煉活動。

●環保小衞士表演自己變廢為寶的本領:兩手拿雪碧瓶(裝水的),穩穩地走過獨木橋;頂沙包走過獨木橋;用報紙捲成棒做棍操;用塑料瓶貼上彩紙做啞鈴操。

●組織幼兒玩綜合遊戲。將環保小衞士的活動組合起來,集體進行遊戲:大膽頂沙包走過獨木橋--跳過搭好的連續幾塊積木--有秩序的用積木搭成房子。

3、組織幼兒聽音樂做放鬆運動,表揚遊戲中積極、努力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歡出去旅遊,每次旅遊回來都希望把自己見到的、好玩的事情説給老師、小夥伴聽。結合孩子的需要和興趣,我班開展了“快樂的旅行”這一主題。隨着活動的不斷延伸,一次孩子們在進餐中竊竊私語,老師蹲下身仔細傾聽孩子的對話,才知道他們有一個新的“發現”:食物在肚子裏會“旅行”嗎?多有趣的問題呀!孩子們都關注着呢。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生活中有多種多樣的食物,孩子們總是吃不夠、説不完。為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食物的旅行”主題活動由此生成展開。為體現新課改精神,我以整合的觀念,目光短淺是讓幼兒在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的同時,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合作能力。為使活動真正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我注意靈活採用教法:首先設置問題情境(從孩子們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東西哪去了?”)觀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發現——食物在人體裏的消化過程)操作法(以孩子喜愛的操作形式展開——動手動腦拼圖、“構建”消化系統圖)等等。為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親手製作課件,使學習活動更為具體生動且有趣味性。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2、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和衞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講解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讓幼兒明白不良飲食習慣對胃的傷害。

難點:知道人體消化器官的順序及功能保護。

【活動準備】 (1)Flash課件《食物的旅行》以及相關的故事。

(2)音樂:《幸福拍手歌》

(3)人體消化系統圖,即時貼消化系統卡片圖,小蛋糕,小餅乾。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旅行吧?旅行的時候有沒有看到什麼有趣的事呢?

2、出示小蛋糕,“看,這是誰?”(小蛋糕)小蛋糕它也到了一個特殊的地方去旅行了,今天,小蛋糕也要把它的旅行故事講給大家聽,小朋友想聽嗎?

3、播放課件,講述故事《小蛋糕的旅行》。

故事:《小蛋糕的旅行》小朋友最喜歡吃小蛋糕了,小朋友把我放到嘴裏,嚼呀嚼,把我弄得癢癢的,一不留神,我就被吞了下去。不一會兒,我到了一條長長的管子裏,就像坐滑梯一樣,真好玩!還沒等我玩夠,就滑到了一個大袋子裏,這大袋子可神奇了,它會一邊分泌出一些液體,還一邊慢慢地蠕動,把我磨得呀越來越碎,越來越碎...被磨碎的我接着到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管子裏,像迷宮一樣,好不容易出了迷宮,我就到了一條皺巴巴的大管子裏,在這我的營養都被吸收掉了,最後我就被排出了體外。

4、聽完小蛋糕的故事,你知道小蛋糕它去了什麼地方旅行嗎?

二、觀看動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引導幼兒逐幅觀看Flash動畫課件

1、放第一段食物從口腔到食管的動畫。

提問:小蛋糕從哪裏進去?知道那叫什麼名字嗎?(口腔)它在我們的嘴巴里怎麼樣了?

(牙齒把食物嚼碎了,方便吞下去)

經過嘴巴後,小蛋糕被吞了下去,到了什麼地方?知道那長長的管子叫什麼嗎?(食管)

2、放第二段,瞭解胃的功能以及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提問:接着小蛋糕從長長的管子滑下去,到了一個在袋子裏,這個大袋子叫什麼名字呢?(胃)它有什麼作用呢?(教師小結)

3、放第三段,知道小腸的作用

提問:剛才小蛋糕的旅行經過了嘴巴、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裏呢?那條彎彎曲曲的是什麼呢?(小腸)它有什麼作用呢?

4、放第四段,理解大腸的用途

提問:小蛋糕又到了哪裏呢?這是什麼地方呢?

三、讓幼兒品嚐餅乾,想象食物進入各個器官,並排出旅行路線圖。

1、師:聽了小蛋糕的旅行故事,小餅乾羨慕極了,它也想到小朋友的身體裏去旅行,小朋友願意帶它去嗎?

把幼兒分成四個旅遊團,“小餅乾的旅行開始了!”

2、請各組小朋友品嚐餅乾,並根據提示把小餅乾旅行的順序排列出來

提示:(1)這是旅行的入口(口腔),在這裏給它拍張照吧!(出示口腔圖片)

(2)我們的牙齒先把小餅乾咬破,嚼碎了,吞下去,到了哪裏哪?(食管)

(3)食管這個細細的管子,把食物送到哪裏去了啊?(胃)胃裏有許多的消化液,小餅乾在這裏停留了很久,誰能找到小餅乾休息的胃呢?

(4)胃磨啊磨,把餅乾磨得更碎了,到了哪裏了?(小腸)小餅乾的營養大部分在這裏被吸收。

(5)小腸把小餅乾裏的營養都吸收了,然後到了哪裏?(大腸)大腸轉呀轉,把沒有用的殘渣都排出去了。

小餅乾的旅行也結束了,

3、評析每個小組的排列情況

四、結束部分,聽音樂做活動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聽了小蛋糕旅行的故事,也帶着小餅乾到我們的身體裏旅行了,你們的心情怎麼樣?

我們把食物吃下去以後,還需要做些輕微的活動幫助它們消化,現在請小朋友們輕輕起立,和老師一起做動作。(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讓幼兒跟隨音樂做律動。)

【教學反思】 本活動選取的內容接貼近幼兒的生活,深受孩子們的歡迎。活動的設計做到動靜結合,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層層深入,並把科學知識與健康、語言、藝術等領域內容進行有機地整合,給孩子開創了廣闊的學習空間。下面談談教學後的幾點體會。

一、優點: 1、運用課件輔助教學,優化教學過程。

為了讓孩子能更直觀、逼真、有系統地瞭解食物在人體內的旅行過程,以及食物進入消化器官後的消化情況,,我準備了活潑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積極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進行主動探索學習,讓幼兒看看、聽聽、説説,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掌握科學知識,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2、利用材料創設情境,體驗遊戲樂趣。

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已掌握了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瞭解各消化器官的名稱及作用,便設置了遊戲活動—“食物的旅行”。先請小朋友品嚐自己喜歡的食物——小蛋糕,讓小朋友體會小蛋糕到人體的各個消化器官中去旅行一次,然後讓幼兒合作拼一幅完整的消化系統圖這是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環節,既滿足了幼兒動手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合作能力,整個遊戲過程中幼兒熱情高漲,興趣濃厚,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在愉快的氛圍中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同時,在孩子們玩得意味猶盡時,教師及時地拋出新問題,使活動向更深層次發展,達到了活動目標。

二、存在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傾聽、觀察、捕捉幼兒的信息,並使之成為豐富和調節活動的資源,讓活動中的指導更具體、更有針對性,有待加強培養、訓練。此外,在活動中應給與孩子更多的拓展思維,還可以利用現場的資源,讓幼兒與更多的同伴或老師交流。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本學期一開始,我們發現經過一個月的假期,班上有幾位小朋友的變化很大,我們高興地對有的小朋友説:“恭喜你,你長胖了。”而對另一些孩子我們則皺皺眉頭説:“你怎麼又胖了,你怎麼又瘦了?”於是,到底是胖好還是瘦好成為近期孩子們關注的話題。

分析我班幼兒的身體成長狀況,就能發現存在許多”參差不齊”,有的很胖,有的很瘦。幼兒在飲食方面也存在挑食現象,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並且到了晚上或雙休日還喜歡以“自己的喜好”來填飽肚子,例如吃肯德基、麥當勞、飲料、冰淇淋等。家長也常因嬌慣而滿足幼兒的各種要求。

幼兒需要了解自身的的身體狀況、關注自己的成長、樹立自我保育意識。因此我預設了本次的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討論,意識到太胖和太瘦都對身體健康有影響。

2、學習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初步瞭解自身成長的需要,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行為有利於健康。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活動前根據“學前幼兒體重標準表”為本班幼兒測量體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表格各一,並根據幼兒體重情況製作三種顏色的圓點卡片,活動前發給幼兒;多媒體課件“來當營養師”;“健康棋”六套,各種食品的卡片若干(活動前請幼兒畫好)。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幼兒自由辯論幫助幼兒正確理解胖和瘦的概念。

活動難點:使幼兒瞭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行為有利於健康。

突破方法:利用不同顏色的圓點來表示幼兒的健康狀況,並請幼兒自己貼到相應的表格中使幼兒瞭解自身的健康狀況。通過集體討論、多媒體課件和“自助餐”的遊戲來幫助幼兒樹立自我保育意識。

活動過程

(一)大膽表達,各抒己見

幼兒將自己有關胖好還是瘦好的想法在集體中展示、擴散,表明自己的.觀點,並嘗試用實例説服同伴。

過程:幼兒各抒己見,運用實例説明自己的觀點。在幼兒的意見無法統一的情況下,教師出示“學前幼兒體重標準測量表”,知道胖瘦有一定的標準,太胖和太瘦都不健康。

(二)瞭解自身,對症下藥

(1)出示紅、綠、黃三種顏色的表格,請幼兒根據手中圓點的顏色尋找自己在表中的位置,(紅色表示偏瘦,黃色表示偏胖,綠色表示正常)從而瞭解自身以及本班幼兒成長的狀況。

(2)集體討論怎樣才能使自己既不胖也不瘦,身體更健康。

(3)“對症下藥”:運用多媒體課件“來當營養師”為不同情況的孩子“開處方”。

(三)分組遊戲活動,經驗梳理

(1)棋盤競賽:幼兒通過競賽性遊戲,在下棋過程中獲得有關健康生活的經驗。

(2)自助餐:幼兒根據自身情況為自己挑選一份營養合理的美餐。

活動延續

幼兒將已有的經驗運用到生活中去,關注自己的身體特點,堅持健康飲食和鍛鍊,並把有關的信息帶給身邊的朋友和家人。

繼續鼓勵幼兒蒐集資料,研究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專門設計的,還是比較適合幼兒的性格發展,整個活動中只有小輝不怎麼參與活動,主要是小輝有輕微的電視自閉症,儘管平日教學中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在語言交流中還是有一定的障礙。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基本的消防知識,學習火災中簡單的自救方法。

2、樹立防火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火災現場錄像帶、圖片、"緊急出口"、消防車聲音、"火警電話119"標誌,小毛巾、小臉盆等若干。

經驗準備:幼兒已積累了一些安全防火的知識經驗,知道自己家的住址。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錄像,瞭解火災的危害性。

1、錄像裏講了一件什麼事?發生火災會怎麼樣?

2、幼兒討論發言,教師小結。

小結:

a、大火能燒掉一座座房,讓人們無家可歸,燒掉一片片森林,讓動物也沒有家園。

b、大火能燒死人和動物。c、污染空氣。

(二)、討論預防火災發生的方法。

1、火災很可怕,那我們小朋友要怎麼做才會預防火災的發生?(幼兒自由講述)

2、師小結。

(1)小朋友不能隨便玩火。

(2)點蠟燭、蚊香時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3)不能隨便燃放煙花爆竹。

(4)不能玩未熄滅的煙頭,見了沒熄滅的煙頭應及時踩滅。

(5)不能隨便玩電、插頭、插坐等。

(三)、播放錄像,幫助幼兒瞭解火災自救的方法。

錄像一:垃圾筐着火了,怎麼辦?(用水潑、用腳踩、用石頭壓)。

錄像二:房子着火了,怎麼辦?

1、鼓勵幼兒積極回答問題,利用圖片形式記錄幼兒的回答。

2、引導幼兒思考上面的方法哪些小朋友能做。

(四)、逃生演習。

1、聽警報拉響起進行第一次消防逃生演習。

2、第二次消防演習。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食品袋上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要食用新鮮的食品。

2.瞭解幾種常見的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冷藏、冷凍、乾燥、罐裝等。

3.樂意參加調查實踐活動,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完成調查內容。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初步瞭解事物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教師組織幼兒觀察大家事先收集的食品外包裝。

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食品袋上有什麼?包裝上為什麼要註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教師小結:在購買食品時要注意看清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這樣可以保證我們吃上新鮮、衞生的食物。

2、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食品保存方法的調查。

教師激發幼兒的調查興趣。

教師:你知道怎樣才能讓食物保持新鮮呢?有哪些常見的方法?

教師出示調查表,和幼兒討論如何完成調查表。如:兩兩結伴,一個人記錄,一個人講述;學習用符號和圖畫來表示發現的內容;要專心完成任務,不能開小差等等。

教師引導幼兒兩兩結伴,一同到附近的超市中完成調查任務,並將自己的調查結果詳細地記錄在表格中。

1、幼兒整理、統計調查表。

2、教師請幼兒展示自己的調查表,並介紹自己調查的結果。

3、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將大家的調查結果展示在一張大的圖表上? 引導幼兒分頭進行統計,並邀請幾名幼兒記錄。

4、教師和幼兒一同完成統計表,並張貼在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健康,長大後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一個優秀的人才必須智力非凡、情操高尚、體格健壯,所以智力的發展、品德的培養、體格的鍛鍊成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三大核心問題。由此可見,健康教育被擺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於是,設計了此次活動《拔蘿蔔》。增強幼兒體質,使孩子將來能成為情操高尚、體魄健壯的有用人才。

活動目標:

1、能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熟悉角色的出場順序。

2、能認真觀看大班幼兒表演,並簡單模仿拔蘿蔔動作。

3、讓幼兒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並體驗獲得成功的歡快情感。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悦。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已熟悉拔蘿蔔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故事《拔蘿蔔》

(1)小朋友剛才聽到了什麼歌曲呀?(拔蘿蔔)

(2)這首歌曲裏面還藏着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聽吧!”

二、觀看貼絨教具演示故事情節,熟悉角色的出場順序

(1)老公公種了個大蘿蔔,他一個人拔的動嗎?

(2)老公公(……)叫誰來幫忙?(教師依次進行提問,並逐一出示貼絨教具。)

三、觀看大班幼兒表演,並討論表演情節

1、師:“小朋友們瞧,誰來了?”(老公公出場與幼兒問好。)

2、觀看錶演“拔蘿蔔”,看後提問:“怎麼才能把蘿蔔拔出來呀?”(大家一起拔)

3、師進行小結:大蘿蔔一個人拔不動要*大家一起用力拔才能拔出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內自由探索,充分發揮了幼兒做為活動主體的作用。我以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參與活動,增加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情趣。

不足之處:

活動過程中有混亂現象。在以後的活動中,應安排更加仔細,讓幼兒在活動中能收穫更多。

體育遊戲兼具運動功能和遊戲功能,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體育遊戲教育,不僅可以為幼兒感知世界積累經驗,促進心理健康打下良好基礎,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刺激幼兒大腦,促進大腦機能完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體育遊戲在幼兒成長中起着重要作用,對幼兒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7

設計背景

新年了,家裏來客人了,剛好爸爸媽媽不在家,只有自己在家看電視

活動目標

1.學會運用禮貌用語,知道簡單的待人接物。

2.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3.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禮貌用語以及簡單的待人接物禮儀

2、難點:如何正確使用禮貌用語,怎樣待人接物

活動過程

1.由教師向幼兒描述活動的情景以及活動要求,準備好道具:桌椅,茶杯;

2.選出兩名小朋友,一個扮演在家的小朋友,一個扮演客人;

3.客人來了,敲門,小朋友開門詢問來者(注意禮貌),把客人迎進來,請客人坐下,倒茶,然後打電話給父母,説明情況,請父母儘快回來。(老師在旁邊進行引導)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理解還不夠透徹。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進行簡單的禮儀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活動的設計參與面較小,在引導中國語急躁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活動過程中,師幼互動環節太少了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通過活動,基本上幼兒都能掌握簡單的禮儀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讓小朋友當主人,我來當客人,這樣既增加了師幼互動,又使得活動的開展有序。

小百科:客人,漢語詞彙,前來拜訪或作客的人。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8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各種各樣的害怕

“5.12”汶川大地震牽動了全社會人的心。最近,災後的心理輔導和治療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鏡頭中,許多原本活潑的孩子變得敏感而脆弱。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們的孩子在重重關愛下,經歷的挫折少,得到的呵護多。尤其是獨生子女,在心理髮展過程中對遇到的問題往往缺乏交流的對象,更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而校園安全月活動等又讓我們更多地關注到孩子的安全、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問題。本次活動提出了“害怕”這樣一個話題,讓幼兒通過理解害怕,訴説害怕和對付害怕,幫助幼兒正確面對自己的恐懼心理,並尋求一些適當的方法。臨近畢業,幼兒在進入小學後,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自己遇到的挫折和困難,這對幼兒終生髮展來説,將會是十分有益的經驗。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害怕,能面對自己的害怕,並大膽地講述。

2、初步瞭解一些對付害怕的好辦法。

3、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心健康。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PPT、大張的紙、各色花瓣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看議議:(理解人的害怕是有原因的)

放PPT:這是一位來自四川災區的小朋友,很長時間以來,都沒有人聽見她説過話。

重點提問:

周圍人説她是個小啞巴,你覺得呢?

(聽一聽她的心裏話:訴説自己的害怕。)

她為什麼不説話?她在害怕什麼?

小結:每個人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都會產生一些害怕的想法。

二、大膽訴説:(能勇敢地説出自己心裏的害怕)

過渡語: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就會有不一樣的害怕。

重點提問:

你有害怕的事情嗎?你最害怕的是什麼?為什麼?

(教師即時以簡筆畫記錄幼兒不同的害怕。)

小結:有的人害怕特別的東西,有的人害怕特別的事情。今天,我們把心裏N個害怕説了出來。

三、交流討論:(初步瞭解一些對付害怕的簡單方法)

過渡語:想不想把這些可惡的害怕對付掉?(恭喜你們,要知道,你們已經把自己心裏的害怕説了出來,這就是對付害怕的第一個好辦法。)

重點提問:

對於這麼多不一樣的害怕,你還有什麼好辦法嗎?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逐一提升,並用一片花瓣表示一種辦法:有些害怕,隨着你慢慢長大,就會慢慢消失;有些害怕……)

小結:相信你們的好辦法一定能夠讓自己變得慢慢勇敢起來,也能讓四川的小朋友慢慢地學會趕走自己的害怕,更快樂地成長。

四、拓展延伸:

對付害怕雖然有辦法,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勇敢地去嘗試。

出示“圖畫日記”:這本日記中,記錄了一個小朋友遇到的一些事情,有害怕的,也有快樂的、勇敢的。你們也可以去試一試,相信會幫助你更快更好地對付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