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四篇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91W 次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四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綜合:

長大真好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初步認識小雞出殼的過程

2.嘗試雙手合作協調地沿着折線進行撕紙。

3.感受親人間的濃濃愛意。

活動準備:

ppt課件、雞媽媽的頭飾、生雞蛋、畫有折線的雞蛋紙片。

一、開始部分

1.導入

雞媽媽今天有件特別高興地事情。寶寶們你來猜一猜是什麼開心的事呢?

2.引出雞寶寶

雞媽媽的寶寶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兒進行猜測。

3.出示生雞蛋,一邊説兒歌一邊走下去讓幼兒體驗雞蛋的光滑,顏色,大小。。。)

兒歌:有趣有趣真有趣,雞媽媽的寶寶有點怪,沒有眼睛沒嘴巴,不會走呀不會跳。。。。反覆進行念)

二、基本部分

1.觀察雞寶寶

哇,原來是個大雞蛋呀,你們喜歡雞寶寶嗎?誰願意抱抱我的寶寶呢?點評雞爸爸雞媽媽是怎樣抱雞寶寶,請個別表演)

小結: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有的個大,有的個小

2.小雞出殼

A、媽媽要送給寶寶一個祝福,是什麼祝福呢?媽媽希望它快快的長大,越來越漂亮。

你希望你的雞寶寶怎麼樣呢?你想送給寶寶什麼祝福?

B、雞蛋一點點的裂開了,會怎麼樣呢?幼兒進行猜測。

3.觀看小雞出殼過程的課件

(播放課件)

4.示範撕蛋殼

我這裏也有一隻雞蛋,請你們幫幫忙,把小雞叫出來,我們一起把它叫出來。師撕蛋殼。兒歌:撕撕撕,我把蛋殼敲開來,小雞小雞快出來,我給你一起加加油。

三、結束部分

1.幼兒操作

我這兒有很多的蛋寶寶要請你們幫忙

2.師幼一起律動

3.離場

跟雞媽媽帶着小雞寶寶去草地上玩一玩,好不好?

兒歌:來來來,走走走,帶上你的小寶貝,抱一抱,親一親,還要説句好聽的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目標:

1.知道水果有多種吃法,嘗試用水果做沙拉。

2.體驗用多種水果組合在一起產生的美。

 準備:

1.幼兒有在家做過沙拉的經驗。

2.教師先切好一些水果丁,並備有洗淨的香蕉、蘋果、橘子等。

3.沙拉醬若干,裝在碗中,放上勺子。

4.幼兒每人一套餐具(碗、勺子)。

過程:

1.討論如何製作水果沙拉。

提問:你吃過的水果沙拉里有什麼水果?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味道?

瞭解做沙拉的一些準備工作,教師逐一出示所用材料和工具,説明注意事項。

 2.製作水果沙拉。

選擇自己所需的水果,能説一説自己都用了哪些水果。自己嘗試拌上沙拉醬。

完成後請同伴互相觀賞、品嚐。

建議:

1.教育幼兒注意安全,既不把刀對着別人,也不弄傷自己。

2.幼兒可以回家親自動手做,請家人品嚐。

評價:

1.親自動手試一試,積極性很高。

2.願意將自己製作的沙拉請同伴品嚐。

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水果串

 設計意圖:

小朋友愛吃水果,但吃水果也挑食,有的愛吃甜的,有的愛吃略帶酸味的,有的愛吃脆的,有的愛吃軟的……真是眾口難調。可是如果改變一下水果的吃法,讓幼兒親自制作一盤水果串,那情形就大不一樣了。通過《水果串》這一活動,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感受水果的不同特性,知道水果有多種吃法,不挑食,願意參與勞動。

 活動目標

1.嘗試與同伴共做水果串。

2.知道水果有多種吃法。

3.樂意與人分享食物。

 活動準備

蘋果、香蕉、橘子、梨、香腸、竹籤、菜板、塑料小刀、小抹布,串好的蘋果串,籃子。

 過程建議

1.找一找――活動室裏藏有許多好吃的水果,請小朋友找出來。

2.説一説――你們找到的是什麼水果?都是什麼顏色的?摸一摸、壓一壓有什麼感覺?聞一聞有什麼味道?

3.討論水果的吃法。小朋友找到的這些好看又好吃的水果,都能怎樣吃呢?(榨果汁、煮水、做罐頭、做水果沙拉)。

4.你們猜猜這串菠蘿香腸是怎麼做的?(啟發幼兒討論做法,把菠蘿切成小塊中間加上香腸串起來),如果想一下子嚐到不同種類水果的味道,這樣的果串怎麼做呀?(把多種水果切成小塊串在一起,還可以在中間加上香腸)。你喜歡做什麼樣的果串呢?

5.幼兒洗手,自己做果串。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竹籤很尖,串果串時怎樣才能不扎到手?

6.品嚐自己做的果串,説一説是什麼味道。

 延伸提示

建議幼兒回家把做果串的本領展示給爸爸媽媽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初步瞭解同種物體,由於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3、初步嘗試用不同聲音的套桶為樂曲伴奏。

4、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套桶娃娃,蠶豆、米、綠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樂,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讓套桶發出聲音。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們小朋友做遊戲。”教師搖動空套桶,“你們聽,怎麼沒聲音?”

1、教師設問:你有什麼辦法讓空套桶發出聲音?(在套桶裏裝上東西)

“我們一起動手讓套桶娃娃發出好聽的聲音,在你的套桶裏裝上一樣東西,蓋好,握握緊,搖一搖、聽一聽。”幼兒探索、操作。

2、集體探索:“你們的套桶娃娃發出聲音來了嗎?讓我聽聽。”(幼兒集體搖動套桶。)

“你的套桶為什麼會發出聲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麼?(個別回答)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我們來學一學。

(集體)這個聲音像什麼?

二、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讓幼兒嘗試換一種東西放在套桶中,搖一搖,聽一聽。“小朋友在套桶裏放了一種東西,你想不想再換另一種東西放在套桶裏,聽聽剛才的聲音和現在的聲音一樣嗎?”“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組你沒玩過的放在你的套桶裏,搖一搖、聽一聽。”

2、教師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讓幼兒比較前、後兩種聲音有什麼不同。“你第一次玩了什麼?這一次玩了什麼?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教師讓兩個幼兒比較,“你們倆的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集體討論,請三位幼兒示範。“小朋友,你們聽,他們的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一樣嗎?”“請你們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裏裝的是什麼?”讓幼兒猜測,“你們猜的對不對呢?”教師幫助個別幼兒把東西倒進透明瓶子裏讓幼兒驗證猜的是否正確。得出結論:不一樣的東西,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套桶裏發出不同的聲音。教師演示兩個裝有同種物體的,數量不同的套桶,讓幼兒比較。“你們既能聽出聲音來又能猜出來,你們真能幹。”“我這裏也有兩個套桶娃娃,你們聽一聽,他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套桶裏裝的是什麼?”(幼兒猜測後,打開讓幼兒驗證)兩次。

“為什麼一樣的東西,在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多、一個少)

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一個多,一個少,它們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四、集體用會響的套桶為樂曲伴奏。“小朋友的套桶娃娃發出這麼好聽的聲音,那我們來為樂曲《小手爬》伴奏。”(集體伴奏兩遍)

五、結束活動。

觀摩意見和建議: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成分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

建議提供給幼兒兩個套桶,讓幼兒同時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最好選擇聲音差別大一點的物品放在套桶裏。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秋天的景色以及秋天的畫面,感知彩色的樹葉在風中紛飛的景象。

2、學習兒歌,能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3、樂意到大自然中去,進一步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悠揚的音樂磁帶。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到幼兒園的大樹下(或幼兒園附近有落葉的地方),引導幼兒觀察秋天的落葉。

啟發幼兒看看周圍有什麼?秋天到了,樹上的樹葉變成什麼顏色了?秋風吹來了,樹上的樹葉又怎樣了?

2、帶領幼兒回到室內,讓幼兒説説自己看到的情景。

3、在幼兒觀察自然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讓幼兒欣賞畫面,進一步觀察秋天的樹葉,引導幼兒説説:畫面上的樹葉是什麼顏色的?秋風吹過,樹葉怎樣了?你覺得飄落的樹葉像什麼?教師朗誦兒歌,讓幼兒瞭解兒歌的內容,進一步感知秋葉的美麗。

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的內容:兒歌中説了些什麼?為什麼説紅樹葉、黃樹葉像蝴蝶?

4、與幼兒一起念兒歌,鼓勵幼兒有表情朗誦兒歌。

5、播放音樂,啟發幼兒想一想:假如你是小樹葉,聽了這首音樂你想做什麼?請個別幼兒上來做做樹葉飛舞的動作,大家學一學,再引導幼兒隨着音樂在教室裏自由自在地飛舞,充分感知、體驗樹葉在風中上下飛舞的情景。

兒歌:

片片飛來像蝴蝶,秋風吹,樹枝搖,

紅葉黃葉往下掉,紅樹葉,黃樹葉,

片片飛來像蝴蝶。

因為上週五帶寶寶去參觀秋天的田野時,已經順便引導寶寶到有落葉的地方觀察了各種樹木及秋天的落葉,所以今天沒有再特意帶寶寶觀察,只是引導寶寶進行了回憶。另外在活動中我用了紅黃兩片印畫樹葉作為教具,幫助寶寶理解蝴蝶。

活動反思:

也許是寶寶們親眼看見了落葉從樹上掉落的情景,記憶很深,能用比較合適的語言描述落葉的顏色、形狀及從樹上掉落的樣子。在學習兒歌時,因為我用了紅黃兩片印畫樹葉作為教具,根據兒歌內容作落葉掉落,擺蝴蝶狀,所以寶寶很快理解並學會了兒歌。在表演兒歌時,多數寶寶能較生動的模仿樹葉飄落,落葉像蝴蝶一樣飛舞的樣子。活動效果比預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