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合集10篇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9W 次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範文合集10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豐富幼兒有關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並運用到音樂活動中去。

2、能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地用動作表現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長的硬紙條、釘書器。歌曲《秋葉》的錄音帶。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户外欣賞秋季景象,感受秋風拂面、天高氣爽的宜人氣候,以及樹木花草的變化,培養幼兒熱愛秋天的情感。

2、觀察秋季樹葉的變化

①樹葉的顏色有什麼變化?

②颳風的時候樹葉怎麼樣?颳大風和刮小風樹葉有什麼不同?

③樹葉變黃以後怎麼樣?

④樹葉飄落到什麼地方?

3、帶幼兒拾落葉,做成頭飾(將樹葉用針書器釘在長紙條上,再圍成圓圈)帶在頭上。在製作頭飾過程中,播放歌曲《秋葉》的錄音,使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理解內容。鼓勵幼兒跟唱歌曲。

4、在此基礎上,啟發幼兒結合觀察活動扮成樹葉邊唱邊自由表演。

5、請不同水平的幼兒説説自己表演動作的內容。然後反覆進行表演。

活動建議:

1、此活動應結合認識秋季特徵進行,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理解歌曲內容、動作與大自然的關係,讓幼兒自己獲得知識經驗,自由地舞蹈。幼兒的任何動作都會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強求統一。教師要使不同水平的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要給以肯定。

2、這種活動還可以結合認識春季的柳條發芽,讓幼兒獲得有關知識經驗,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幼兒自由地進行表現楊柳的舞蹈。

3、4歲的幼兒可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觀察、撿落葉,教師幫助幼兒每人做一個頭飾。製做頭飾時,教師可自唱這首歌曲讓幼兒欣賞。第二次學唱歌曲和在歌曲音樂伴奏下,幼兒自由舞蹈。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儘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複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通過傾聽音樂感受搖籃曲輕柔、緩慢的旋律,引導幼兒用語言説出搖籃曲的性質,並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哄娃娃睡覺的情節。

二、教學準備:

創編一段舞蹈,音帶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複習歌曲:《小小的船》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二)欣賞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 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户人家的窗子裏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完整聽賞音樂) 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呢?

小結: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麼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麼會想到這些事的呢? 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 小結:你們説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容 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説話,每一段音樂裏都藏着一個優美又動聽的故事,那麼這段音樂裏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欣賞舞蹈和音樂) 提問:現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麼故事呢?你是怎麼知道的?(結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並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結: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容 教師語言:在幼兒園裏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 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裏怎麼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 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範 ) 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對娃娃的寶貝)

4、結束語: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牀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歌曲名稱,熟悉歌曲旋律。

2、願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歌唱活動,對歌曲活動感興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蘋果樹實物圖、蘋果實物及圖片。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相問好。

1、發聲練習:《我愛我的小動物》、《我愛我的幼兒園》

2、律動練習:《小雞叫、小貓叫、小鴨叫》、《我們大家做的好》《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二、導入活動。

1、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1)(出示蘋果樹圖)小朋友們看這是蘋果?(這是蘋果樹)蘋果樹上長着什麼?(蘋果樹上長着大大的蘋果)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蘋果歌》。(引導幼兒完整説一遍)

2、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1)小朋友們看樹上的蘋果是什麼顏色的?(紅色的)蘋果熟了嗎?(熟了)那老師把蘋果摘下來好嗎?教師邊有節奏地朗誦歌詞“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邊演示把“蘋果”一一摘下。

(2)教師邊朗誦“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樂,”邊把摘下的“蘋果”送給小朋友們,然後鼓勵幼兒做出吃蘋果的樣了。

三、教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範唱一遍。

2、幼兒跟着老師學唱歌曲。

3、幼兒跟着錄音一起唱。

四、結束。

全班幼兒一起表演《找個朋友》

活動反思: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在活動中充分挖掘它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並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小三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但是在此我還是要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整個活動層次遞進,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想象力,這個音樂活動也能讓幼兒很快了的進入情境當中,讓教學活動富於很強的生命力,發現很多樂趣,並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韻律與歌唱結合,歌聲與創編融合,創編與生活一體的快樂音樂課堂。

小百科:一般蘋果栽種後,於2-3年才開始結出果實。果實一般呈紅色,但需視乎品種而定。蘋果樹的果實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為人們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果實成長期之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則為137-168天。在一般情形下,栽種後蘋果可有15-50年壽命。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學習活動:

蘋果歌

活動目標:

1、願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歌唱活動,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2、學習簡單的仿編並演唱大家聽。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蘋果歌》

活動準備:

1、立體“蘋果樹”(製作成粘貼式,可隨時取放“蘋果”)及蘋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實物或圖片。

2、幼兒已對這些水果有初步的認識。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學唱歌曲

1、出示蘋果實物或圖片,引導幼兒討論:蘋果長在什麼地方?

2、出示立體蘋果樹,教師邊有節奏地朗誦歌詞“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邊演示把“蘋果”一一摘下。

3、教師邊朗誦“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活”,邊把摘下”的蘋果“送給想要的幼兒,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吃蘋果的樣子。

4、請個別幼兒摘“蘋果“。期於幼兒拍手念歌詞。

5、教師範唱,幼兒跟唱。

6、請幼兒輪流摘蘋果,教師與其餘幼兒為其配唱。

二、仿編歌曲

1、你還喜歡吃什麼水果?這種水果長在哪裏?

2、鼓勵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水果名稱編進歌曲中,唱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並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我們班幼兒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在此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

活動導入,隨着音樂伴奏進入活動室,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慾望和新鮮感,在音樂的伴隨下,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藉助圖片、動作的幫助孩子們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內容。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享受情節表演帶來的樂趣,體驗同伴互助與合作獲得的快樂。

2、能根據樂曲的結構、情緒、形象,創造性地用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

3、學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並表演律動。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活動前聽過《三個小和尚》的故事,理解"挑水"、"抬水"等動作。

3、活動前看過幼兒用書,瞭解了小和尚快樂、生氣、難受等不同的情緒。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三個小和尚不同的個性化動作。

(一)師幼共同回憶故事,並説出故事主要情節及人物情緒。

(二)啟發幼兒創造性地表現快樂、生氣、難受三種個性化表情與動作。

(三)教師選出同伴榜樣,讓幼兒相互影響、相互學習。

二、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和圖片,結合音樂結構和形象進行動作創編並表演。

(一)欣賞A段音樂,感受樂曲結構。

1.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1段,一個和尚挑水、玩水、喝水時快樂的動作和表情。

2.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2段,兩個和尚抬水喝、搶水、生氣的動作和表情。

3.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3段,三個和尚裝病不去挑水、沒水喝、難受的動作和表情。

4.幼兒聽A段音樂,完整地表演"三個和尚挑水、抬水、沒水喝"(A1、A2、A3)等動作。

(二)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小和尚們動腦筋、握手言和的動作(B段音樂)。

(三)教師通過提問啟發幼兒動腦筋想出各種取水的方法,來表現小和尚團結協作共同取水的情節,幼兒三人一組,用組合動作進行表現(A'段音樂)。

三、幼兒隨音樂根據故事情節完整、合拍地進行表演

(一)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完整地表演。

(二)幼兒集體創編結尾造型並進行表演。

(三)教師採取"退出"的`方法,讓幼兒完整地、主動地練習動作,享受表演的樂趣。

四、啟發幼兒思考教師:為什麼到最後三個和尚沒水喝?在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家應該怎麼做?

(懂得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將事情做好的道理)

活動延伸:

結合社會活動"我會交朋友",學習和朋友交往的簡單方法,體驗有朋友的快樂。

活動反思:

首先要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題材,歌曲遊戲《三個和尚》原本是學前班的內容,此曲簡單有趣、幼兒不管是唱還是念都能朗朗上口。本次活動,最大的優點在於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輕鬆,愉悦的活動氣氛,孩子們對這個活潑、歡快的音樂也很感興趣,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非常急切地表現出自己的感受。我也提供給了孩子自由表現的機會,就是根據歌詞進行歌表演,尊重了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較好地調動了其參與活動的積極和主動性,使其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而我為了更好體現出歌詞中的內容,在活動前,我準備了一根扁擔,一個小桶,讓幼兒利用道具大膽運用誇張、豐富的身體語言來表現自己。這樣幼兒才會學得輕鬆、有趣,也加深了幼兒對歌詞的理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穩定入院情緒。

2.2.學唱簡單的歌曲。

重點難點:

學唱簡單的歌曲。

活動準備:

《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活動過程:

一、邊哼歌曲,便伴隨歌曲做運動,吸引寶寶的注意。

二、朗誦歌詞請寶寶欣賞,並根據歌詞內容對寶寶進行提問。

師:歌裏都有誰啊他們為什麼這麼高興呀?

三、鼓勵寶寶跟着老師一起學唱歌,並示範一些簡單的動作。

1.鼓勵寶寶模仿簡單的動作。

2.針對個別情緒不穩定的寶寶,老師可以走近並帶動寶寶一起唱歌。

3.寶寶熟悉歌曲後,播放CD,請寶寶一起唱。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用肢體語言感受活潑歡快的音樂。

2、瞭解集體遊戲方法,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感受音樂的節奏、結構;在音樂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輪流的合作方法。

活動準備:

1、旅行舞音樂:《庫乞乞》mp3、導遊旗三面分別寫上數字“3”、“4”、“5”;大紙一張、記號筆一支;海邊遊玩和登山的照片。

2、幼兒14人,小椅子圍成半圓形。

活動過程:

1、説説快樂的旅行。

教師:“老師最喜歡出去旅遊了!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到過哪裏旅遊?那裏有些什麼好玩的地方?”

2、初步感受音樂,大家一起快樂地“庫乞乞”。

今天老師邀請你們參加我的音樂旅行團,旅行的時候有首動聽的曲子,仔 細聽——播放音樂《庫乞乞》——

教師:“你覺得什麼地方特別好玩呀?曲子裏有一種很特別的聲音,誰來學一學?”

請幼兒再次欣賞音樂引導幼兒注意裏面的“︱庫0︱庫0︱庫 乞︱乞-︱”,並帶着孩子一起念音樂裏的這個部分。

教師:“猜猜看,什麼是庫乞乞?”

教師:“旅行中玩得最開心的時候就會説︱庫0︱庫0︱庫 乞︱乞-︱”。

教師:你覺得旅遊的時候什麼事情讓你感到最開心!

引導幼兒交流、分享或者想象自己旅行時候的快樂時刻,重點引導幼兒交流在海邊遊玩、和爬山登上山頂時的快樂。

教師:“海邊遊玩真開心,就讓我們一起到海邊做三件快樂的事,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就一起説︱庫0︱庫0︱庫 乞︱乞-︱”。(具體的事情從孩子們的交流中來,如“玩水”、“堆沙”、“游泳”等,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大膽、快樂地表現。)

教師:“登山時,登得越高,看得越遠!登上山頂望一望,你看到了什麼?”(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圖片引導幼兒想象投入到登高望遠的情境中。)

教師:“登上山頂,看到美麗的景色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刻,讓我們大聲地説︱庫0︱庫0︱庫 乞︱乞-︱”。

3、通過圖譜和律動進一步感受音樂。

教師:現在就讓我們跟着音樂去旅行吧!先去海邊走一走,爬上高高的山,登上山頂啦!(播放音樂,教師隨着音樂繪圖譜。)

教師:“發現了嗎?音樂到哪裏我們開始上山?”(播放音樂,教師指圖譜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結構)。

教師:“一共要爬幾次才到山頂?”

引導幼兒坐着,用自己的兩隻手指當兩條腿,平放的膝蓋想象成海邊的平地,身體想象成高山,並找找山腳、山腰、山頂等位置。

層次1:教師和幼兒一起聽着音樂律動——A段“海邊走走”、B段“登山”、C段“庫乞乞”。

層次2:教師指圖譜,幼兒律動。

層次3:個別幼兒指圖譜,教師和幼兒律動。

層次4:請幼兒站起身大膽創編A、B兩段的動作,教師幫助幼兒配合音樂優化動作。

4、合作遊戲“快樂的旅行團”。

教師出示“導遊旗”。

教師:“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音樂旅行團,我是你們的導遊,今天我們遊覽的地點是海邊和高山,我們一起手拉手出發吧——”

層次1:教師當導遊領着孩子們一齊手拉手遊戲。

層次2:把導遊旗遞給個別幼兒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旗子上的數字找到相應的遊客人數組團;出示另外兩面導遊旗引導幼兒分別組團,在音樂聲中三個旅遊團一同出發。

層次3:教師提出問題——大家都想做導遊怎麼辦?引導幼兒用輪流的方法合作遊戲,並且明確在音樂進行到“庫乞乞”的時候進行輪換。三個旅遊團在音樂聲中游戲並輪換導遊的角色。

5、提出新的旅行點,延伸活動內容,幼兒聽音樂往外走。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音樂遊戲中感知樂曲AABBA曲式結構。

2、感應A段節奏,聽準特定音效。

【活動準備】毛毛蟲玩偶、磁帶。

【活動過程】

一、暖身活動——律動《母雞孵蛋》組織幼兒進活動室。

師:農場裏的雞媽媽要孵寶寶了,咱們一起去看看。(雞寶寶孵出來了,動動自己的小翅膀,好朋友抱一抱)

二、完整欣賞音樂,感知樂曲的內容與情緒。

導語:雞媽媽帶着雞寶寶到草地上吃蟲,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請大家仔細聽聽!

1、完整欣賞樂曲,初步感知樂曲的內容。老師配上簡單的肢體律動。

2、欣賞後提問:音樂裏有誰?發生了什麼事?

三、A段律動遊戲。

1、學習小雞吃蟲的肢體律動。

①練習啄的動作

師:小雞寶寶愛吃什麼?(蟲、米)它們是怎樣吃的?(創編吃的動作)

※老師統一動作,念語詞“小雞吃蟲”由慢到快進行肢體動作練習。

※配樂語詞練習“小雞吃蟲”律動。

②傳遞練習

師:雞寶寶們都喜歡吃蟲子,我們來學學小雞吃蟲。

老師示範,幼兒練習。(念語詞“小雞吃蟲”,慢到快)

念語詞“小雞吃蟲”,引導幼兒由慢到快玩傳遞遊戲(徒手)

師:雞媽媽抓了蟲子,大家一起分享吧

※道具+語詞玩傳遞遊戲

※配樂遊戲(2遍)

2、聽辨音樂,創編木頭人肢體造型

師:雞寶寶吃蟲好開心。可是,農場的後山住着一隻大老鷹,它最喜歡吃小雞。如果老鷹來了怎麼辦?(變各種“木頭人”)(不能動,否則就會被捉走)

※引導幼兒創編木頭造型。

※念語詞練習(聽辨“木頭人”遊戲的樂句)

師:小雞變幾次“木頭人”。(兩次)

※配樂遊戲

四、全曲律動遊戲。

1、全曲完整遊戲,幼兒扮小雞,老師扮老鷹。

小結,討論老鷹的神情和動作。

2、全曲遊戲

在B段中,教師扮演的老鷹可以給扮演小雞的幼兒撓癢癢,動了就被抓走。

3、全曲完整遊戲

師:老鷹一直抓不到小雞,它就想了一個辦法,藏在小雞羣裏頭等待時機。一會兒小雞第二次變“木頭人”時,誰拿到蟲蟲,它就是老鷹。

五、結束。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本次講課活動我組織的是一節中班音樂活動“表情歌”。為了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順利完成本次教學活動目標。首先,我用一段非常有趣的變臉視頻,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知道了表情的概念,同時也激起了幼兒的興趣。然後,我又利用“變臉娃娃”變魔術的遊戲形式來讓幼兒在玩耍中學習歌曲內容,在整個活動過程,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清晰明瞭。特別是我製作的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以及它的靈活運用。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除了準備充分之外,主要還是我抓住幼兒最喜愛的遊戲的年齡特點,巧妙利用“變臉娃娃”變魔術這一吸引幼兒的方式貫穿始終,活動中我告訴幼兒變臉娃娃也想和大家一起做“變臉”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其次,為了讓幼兒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人,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我引導幼兒根據觀察表情圖和感知音樂節奏,由幼兒自由表演、嘗試各種表情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現自己在不同心情時做什麼動作,使幼兒的各種感官得到運用的同時,幼兒的創造性也得到了發展。

但我也體會到了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就是我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所欠缺,缺乏激情,沒有激發出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導致在學唱歌曲環節中,課堂氣氛不夠熱烈。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同時也要加強幼兒對音樂的大膽表現能力的培養,提高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參與意識。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反覆感受歌曲,知道歌曲名稱,初步瞭解內容,喜歡唱歌。

2、通過大帶小的活動過程,體驗活動的樂趣,萌發愛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重點:知道歌曲名稱,初步瞭解內容。

活動難點:瞭解歌曲的內容。

活動準備:

1、大班幼兒事先排練好表演和節奏樂。

2、表現歌曲內容的掛圖一幅(小班教學掛圖上冊3號圖)。

3、木偶娃娃一個。

活動過程:

1、大班幼兒扮演小動物(小鴨、小狗),聽音樂表演小動物律動,在

教師的帶領下,啟發小班幼兒邊走邊學小動物的叫聲。

2、“我們跟着哥哥姐姐邊走邊學小鴨子叫,到幼兒園去玩嘍!”表演大膽跟着做的幼兒。

3、觀看哥哥姐姐做歌表演兩遍,感受音樂歡快的情緒。

(1)觀看第一遍表演後問:哥哥姐姐在做什麼?(唱歌、跳舞、做遊戲)

(2)觀看第二遍表演前提示:哥哥姐姐在幼兒園唱歌、跳舞、做遊戲,真快樂,我們邊看他們的表演邊給他們拍拍手吧!

4、感受歌曲的內容。

(1)教師邊演示木偶邊演唱兩遍歌曲。

我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我真喜歡我的幼兒園,我還會唱一首歌曲呢!名字就叫《我愛我的幼兒園》,你們聽聽,我們在幼兒園有些什麼高興的事。

(2)欣賞哥哥姐姐表演。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後出示相應的圖片,並唱出相應的歌詞。

誰愛我的幼兒園?(我愛我的幼兒園)幼兒園裏什麼多?(朋友多)哥哥姐姐在幹什麼?(又唱歌來又跳舞)大家一起怎麼樣?(真快樂)

(3)教師邊指點圖片邊唱。

(4)哥哥姐姐演唱,並用節奏樂伴奏。

5、跟着大班幼兒表演,進一步理解內容,體驗歡快的情緒。

(1)在歌曲伴奏下,哥哥姐姐帶幼兒隨意做動作,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2)跟隨哥哥姐姐邊唱邊表演。

6、在《我愛我的幼兒園》的音樂伴奏下,哥哥姐姐帶幼兒邊唱邊做動作歡快的走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