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七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5W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七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走不同腳印的小路,發展走、跑、跳的動作技能。

2.大膽探索不同腳印的不同走法,培養肢體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增強規則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體驗挑戰成功帶來的愉悦。

 活動準備

1.課件-赤腳感知不同的路

2.音樂:放你的小腳丫

3.不同腳印排列的小路。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生赤腳自由站立在用泡沫板拼成的方形場地上,複習小腳的結構,激發活動的願望。

2.隨音樂進行小腳熱身運動:

小腳走路好神氣(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小腳跟兒抬起來,腳尖輕輕來走路——長高了;

腳尖兒累了歇一歇,翹起腳尖腳跟走——變小丑;

小腳小腳真能幹(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二、展開

1.引導幼兒發揮想象,猜想出腳的不同部位能踩出的不同腳印。

教師:用小腳的不同部位走路,印在地上的小腳印就會不一樣,有的是整個小腳掌,有的是前腳掌,有的只是後腳掌。真是這樣的嗎?我們一起來驗證吧。

2.出示不同的全掌腳印小路,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多種方法走過小路。

(1)規整排列的全掌腳印小路

教師總結:這就是全腳掌走路時印在地上的小腳印,剛才小朋友們用不同的方法走過了這條全掌腳印小路,有的大步走,有的跳着走,有的跑着走,都很平穩。

3.不同腳印(前腳掌和後腳掌的腳印)的小路。

教師總結:這條小路上的小腳印,有的是用前腳掌走路留下的,有的是用後腳掌走路留下的,小朋友們用高人走的方法走過前腳掌腳印,用小丑走的方法走過後腳掌腳印。

4.組合腳印(全掌腳印、前腳掌腳印和後腳掌腳印)的小路。

教師總結:這條小路上有不同的小腳印,小朋友們看着小腳印的模樣變換不同的走路方法,一會兒走,一會兒跳,一會兒高人走,一會兒小丑走,一會兒快,一會兒慢。

5.遊戲:比一比,看誰快。

教師展示四組由四條小路組合而成的長長的路,幼兒站成四列縱隊,通過競賽的方式鞏固走、跑、跳的動作技能。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們用不同的方法、變換不同的動作,快速走完了不同腳印的小路,真是了不起!我們的小腳真的很能幹!

 三、結束

1.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和幼兒一起做放鬆活動

一起背靠着坐下來,伸直小腿——拍一拍;小手向後撐住地——動動小腳;小腳尖勾一勾,腳背伸直繃一繃,碰一碰;小腳一起向左轉一轉,向右再來轉一轉左擺右擺,一前一後,動一動,點點頭;慢慢收回小腿,敲一敲,捏一捏;摸摸小腳,撓撓腳底心兒,哈哈——小腳真可愛!

2.洗乾淨小腳,穿好鞋子,結束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1、樂意與別班的孩子交朋友,體驗交朋友的快樂.

2、嘗試有動作有節奏的念出自己和新朋友的名字。

活動準備:櫻桃、草莓、蘋果貼紙若干,活動前貼於孩子額頭。

動物胸卡若干活動前貼於孩子的胸前

孩子們已經會做“找個朋友”這個遊戲

學習過有節奏的念名字

場地佈置:把位子刻意得擺放成兩個兩個一組的愛心形

活動過程:

一、迎新朋友

——小一班的孩子歡迎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引導孩子們用各種方式打招呼,如“你們好!”、“HI”、“HELLO”等。

——請小客人入座,各班猜測對方所在的班級,相互用響亮、有節奏的聲音來講述。如:一方孩子説:“他們是**班的”,另一方馬上回答到:“對,我們是**班的”。

二、大家認識一下吧——你們想和我做朋友嗎?那我們怎樣可以成為朋友呢?你們知道我是什麼班的老師嗎?知道我叫什麼名字嗎?

——老師示範有動作有節奏的説出自己的班級和名字,如:“我是小一班的,我叫***”,並拍三次身體的不同部位。

——老師也想和你們做朋友,你們也來介紹一下自己,象小珠珠老師那樣用有動作有節奏的話來介紹,讓老師和其他的小朋友都認識你,好嗎?

——老師和孩子在一起,用誇張的動作重複模仿剛才介紹自己名字的幼兒,以表示關注和應答。

三、咱們交個朋友吧——你們想不想和別的班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啊?你會怎麼和他交朋友啊————音樂遊戲《找個朋友》,引導孩子們尋找和自己胸卡一樣的小朋友做朋友。如:佩帶小鴨胸卡的孩子去尋找同樣佩帶小鴨胸卡的孩子,找到後做一些友好的動作,如握手、擁抱、微笑等。和好朋友聊一聊,相互詢問對方的名字

——用配合動作有節奏的話語來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新朋友。如:他叫***,他是**班的,並做不同的身體動作

四、和新朋友做個遊戲——集體舞《幸福拍手歌》,引導孩子們根據胸卡上的動物特徵和新朋友合作做動作,由老師評比出哪組或哪對好朋友合作做得最好,讓他們進行有節奏有動作的介紹彼此,然後大家就模仿他們的動作。

五、活動的延伸:送請柬,交新朋友孩子根據老師提供的信封上的班級名稱及將要認識的新朋友的照片去各班尋找,然後請新朋友帶上胸卡,帶回活動室相互交談、遊戲。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雷劇是湛江特有的地方戲劇,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但在幼兒的生活中,它既陌生又神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設計這次活動,讓幼兒瞭解雷劇,感受雷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引導幼兒關注雷劇藝術,激發幼兒的民族情感。

活動目標:

1、瞭解雷劇藝術,知道雷劇是湛江地方傳統戲劇。

2、通過觀看課件、模仿動作、做遊戲等,瞭解雷劇的藝術特點。

3、培養幼兒對雷劇的興趣,激發熱愛家鄉民族文化的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瞭解雷劇的藝術,培養幼兒對雷劇的興趣,激發熱愛家鄉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視頻錄像、教學PPT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走台步進場,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剛才我們走的什麼步?你聽到什麼音樂?(雷劇)

二、初步感知了解雷劇藝術

(一)欣賞雷劇片段,介紹雷劇的行當劃分。

提問:雷劇表演中都有那些表演人物?你知道他們都叫什麼嗎?(幼兒討論、回答。教師放課件)

小結:在雷劇中扮演男性人物為生行,扮演女性人物為旦行,繪有臉譜的為淨行,扮演小丑式滑稽人物為醜行。這就是雷劇中的四大行當:生、旦、淨、醜。

(二)觀看課件,瞭解雷劇臉譜。

提問:為什麼雷劇演員的臉上畫上各種各樣的顏色呢?你們看,這裏的臉譜分別是什麼顏色的?

師:雷劇臉譜分為靜臉、黑白臉、小花臉、大花臉。大花臉包括:紅臉、黑臉、白臉、多色花臉四種類型。

(幼兒分別講述看到各色臉譜的不同感覺。)

靜臉——正面人物,黑白臉——勇敢剛毅,小花臉——忠奸兼有,

紅臉———忠勇,黑臉———正直,白臉———奸詐

小結:雷劇中臉譜上的用色是十分講究的,通過顏色、線條的變化可以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

(三)瞭解雷劇中的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1。提問;京劇中的生、旦、淨、醜都是怎樣表演的。(幼兒討論回答。請個別幼兒示範表演)

教師歸納雷劇表演中有唱腔、道白、表演、武打,這也被稱為雷劇的四大基本 功唱、念、做、打。

2、幼兒分段欣賞雷劇中的唱、念、做、打,幼兒嘗試學一學。

3、遊戲《辨認雷劇》。

播放雷劇和越劇、京劇、黃梅戲的不同片段,幼兒進行判斷、選擇。

三、瞭解雷劇的傳承

1、認識雷劇著名錶演藝術家林奮

觀看雷劇《梁紅玉掛帥》片段,欣賞雷劇著名錶演藝術家林奮的精彩表演。

小結:林奮是國家級演員,曾獲戲劇最高獎項:梅花獎,是著名的雷劇表演藝術家。

2、觀看雷劇學校青年演員的練功視頻

(幼兒説説觀後感)

小結:每一個雷劇演員,為了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台下都很努力刻苦練功,他們為了雷劇文化的傳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學習。

師:今天,我們認識瞭解了雷劇,你們喜歡雷劇嗎?為什麼?(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多方位的回答問題)

  四、遊戲:小小雷劇迷。

現在請我們小朋友也來當一回小小雷劇表演家,隨着音樂嘗試用動作表現。

活動總結

雷劇它是一個美麗的舞台藝術,是我們湛江特有的戲劇文化,它被列入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我們湛江的驕傲,作為湛江的小市民,我們要了解、熱愛它,宣傳它,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雷劇文化。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設計意圖與思路(教育理論依據):

最近我們正在開展"我自己"主題活動。在主題開展的前階段,孩子們通過"自畫像"瞭解了自己的特徵,從觀察、比較中也感覺到了:自己長得和別人不一樣,積累了許多關於自己、同伴特徵的經驗,同時,在區域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在合作遊戲的時候會有困難,在合作活動的過程中,關注自己過多,往往自己説出自己的意見就好了,不知道傾聽別人的意見,更不會統一意見,於是就不能很好的商量協作。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此次活動"迷迷轉",目的是讓孩子們在愉悦的遊戲中進一步體驗自己的獨特性、羣體的共同性。另一方面通過遊戲,在大班的初期掌握一些合作的方法,為將來的學習打基礎。

活動內容與要求:

1、知道"人羣中我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但也可以找到許多相同的地方。

2、運用按某一特徵進行歸類的方法學做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重點難點:

1、知道"人羣中我和別人長得不一樣,但也可以找到許多相同的地方。

2、運用按某一特徵進行歸類的方法學做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迷迷轉》課件一份;幼兒圍成圓圈的照片教學課時:一課時(30分鐘)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師:上次我們都畫了自畫像,自畫像中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在哪裏?(幼兒回答)師小結:原來我們每個人與別人都有許多長得不一樣的'地方,這樣大家才能區分出來你是誰了。

二、情景引入,觀看課件,

(一)瞭解"迷迷轉"遊戲的玩法與規則:

1、師:昨天我看見一羣小朋友在操場上做一個非常好玩的遊戲,你們想看嗎?

2、(播放錄像1:男孩子中間站)師提問:

這個遊戲叫什麼名字?

他們是怎麼玩的?他們邊在玩時邊嘴巴里還唸了怎樣的兒歌?

聽到説怎樣的一句話時才站在中間的?這句話是誰説的?

(老師提升:當聽到中間的小朋友説"女孩子中間"這句口令後,女孩子才站在中間。)

3、(播放錄像2:男孩子中間站)提問:這次我們聽到發口令者發了什麼樣的口令?(男孩子中間站)

4、(播放錄像3:背書包的中間站,口令先不説,幼兒猜好後再説)提問:猜猜這次發的是什麼口令?我們一起來問問她好嗎?(播放錄像驗證)師:原來發口令的小朋友找到了他們背書包這個相同的地方,然後才發了口令。

5、師:再來看看這一次,猜猜發口令者發的是什麼口令?

(播放錄像4:帶圍巾孩子的中間站,口令先不説,幼兒猜好後再驗證)你們知道她的口令是根據他們什麼相同的地方來發的?怎麼發?

找找他們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發口令的小朋友,你會發什麼口令?(出示幼兒圍成圓圈的照片)根據幼兒的口令大家一起來找找是哪幾個?

三、幼兒玩"迷迷轉"遊戲

1.幼兒互相協商(遊戲者與發口令者)然後遊戲引導幼兒尋找同伴相同的地方來發口令,而且口令儘量不一樣。

2.幼兒反覆進行遊戲,體驗同伴之間的相同處與不同之處。

四、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以後去操場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小百科:轉,物體圍繞一個點或一個軸做圓周運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

2、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知道危險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逃生。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請兩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設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小猴子和陌生人》

故事大意:一天,小猴子和媽媽去公園玩,幼兒學習網小猴子特別高興,一個陌生人走到它面前,説帶它去買火車俠,小猴子就跟着陌生人走了。結果陌生人把小猴子帶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小猴子再也回不了家了,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2、組織幼兒討論

(1)小猴子跟誰走了?

(2)什麼是陌生人?

(3)它怎麼會跟陌生人走的呢?

(4)結果怎樣了?

(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話?

(6)為什麼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

小結:陌生人裏有一些是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説好聽的話騙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情境練習:學習一些應對陌生人的方法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來,對某某幼兒説:“我是你媽媽的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了,讓我來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師提示:

(1)你認不認識她?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話?

(3)小朋友都來想一想:XX應該對這位陌生人説什麼?(讓幼兒練習)

情境二:表演“不上陌生人的當”。

教師提示:陌生人給你的東西能不能吃?為什麼不能吃?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為什麼不能?陌生人説帶你去好玩的地方能不能去?

4、活動結束。提醒幼兒在外不要離開集體或成人單獨活動,遇到陌生人時,不能輕信他們的話。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目標:

1、透過活動使幼兒明白拾到東西就應還給失主,並瞭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着急情緒,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準備:動物頭飾、情景表演

過程:

開始部分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這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讓幼兒瞭解小貓丟了東西着急、難過的情緒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後高興的情緒。

提問:1、小貓丟了什麼心裏怎樣樣(着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樣做的(他説了什麼)

羣眾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着見小貓這麼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2、討論,幫忙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狀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麼心裏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裏怎樣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樣做的心裏怎樣樣

3、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忙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忙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麼事,小動物們為什麼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裏怎樣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麼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裏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裏怎樣那怎樣辦呢我們一齊幫忙他們(請問,剛才你們在哪裏玩的)我們到走廊裏、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樣辦

(2)幼兒幫忙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後怎樣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后怎樣説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才我們幫忙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必須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裏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貌,笑一笑)

(5)提問:剛才你撿到了什麼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説了什麼話

4、幼兒討論:

(1)拾到了東西為什麼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着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樣辦呢

(三)結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體會與他人分享時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願意與他人分享。情感目標

培養與人分享快樂的情感,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相互幫助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

行為目標

實際參與合作,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教學難點:理解分享是種快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糖果、樹葉、葉貼畫、課件。

2、學生準備:一兩件自己最喜愛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唱歌激情,引言揭題

1、播放《幸福拍手歌》,師生共享。(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抓住學生心理特點,為營造快樂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做鋪墊,用快樂的歌聲調動學生快樂的情感,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2、引言揭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展開活動,分享快樂

(一)物質分享的快樂

活動一:我們班的“分享日”,分享活動,享受物的分享快樂。

1、分享活動建議:

a.你可以向別人介紹你的心愛之物,也可以把你的心愛之物借給同學。b.你可以與小組內的同學分享,也可以到其它組和其它同學分享。c.欣賞別人的物品請用心愛護。

2.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其中。

3.交流感受:在剛才的分享活動中,你們A覺得快樂嗎?為什麼這麼快樂呀?

(設計意圖:在快樂輕鬆的活動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分享的快樂。)

4.總結歸納:你有一個快樂,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

5.體驗昇華:將糖果獎給剛剛與人分享最多,給更多人帶來快樂的同學,讓他説説打算如何處理糖果。

(設計意圖:體驗分享,深化理解“你有一個快樂,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的意思)

活動二:我們共分享,迴歸生活,體驗肋人的快樂。

1.生活小故事。情境表演,感受分享就是獻出關愛。

(設計意圖:選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價值的內容讓學生情境表演,使學生認識到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而分享就是獻出關愛,幫助別人會讓自己覺得快樂。)

2.活動拓展:下雨天,同學們陸續回家了。一個同學站在校門口,焦急地望着天空。這時,小剛同學拿着傘剛要回家,小剛該怎麼辦?

情境ABC:小剛把傘借給那個同學,自己冒雨回家。

小剛讓這個同學在學校等他,他回家取傘給他。

小剛把這個同學送回家後再回家。麼樣的辦法幫助別人會更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道德智慧,用最好的辦法幫助別人,更好地與人分享,獲得更多的快樂。)

(二)智慧分享的快樂

活動一:大家的智慧多又多,感受合作的快樂

1、葉貼畫的遊戲規則:

思想碰碰車:a.先把自己的構思在小組內交流。

b.派一代表去別組學習,瞭解別組的做法

c.小組商量,選擇最佳言方案大家一起動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2.學生小組活動,老師指導。

3.交流彙報:遊戲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4、總結提升: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之後,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設計意圖:各小組自定一個主題,用樹葉創作葉貼畫,做完後進行成果展示,讓學生談做的過程中的感受,使學生意識到彼此在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

活動二:故事與思考,深化對分享的理解。

小品表演:盲人打手電筒

(設計意圖:用生動的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領會每一個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的分享,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

三、總結提高,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