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75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1、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對夜晚的感受,幼教大班綜合活動.夜晚。

2、能根據所看所想進行美術創作,學習刮畫。

3、體驗刮畫帶來的新體驗。活動所帶來的美好感受。

準備:

色卡 夜景圖 課件 音樂 塗滿色彩後又塗上黑色的卡紙

過程:

1、老師以詩歌的語言引出課題,引起幼兒注意。“太陽喝醉了酒,不小心撞到了山頭,就倒在山頭後面睡着了。於是,黑夜就出現了。”老師繼續引導幼兒思考:“小朋友,你們在晚上都做些什麼事呢?誰願意跟我們分享一下?

(評析:以詩歌的形式引入活動,幼兒們很感興趣,思維一下活躍起來,老師的提問沒有給幼兒加任何的限制,給幼兒創造了一個開闊的環境。)

2、請幼兒説説你的夜晚是如何過的,都做過哪些事?

幼A:晚上我和家裏人一起吃飯,看電視。

幼B: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到小區裏去散步。

幼C:晚上我跟鄰居家的小妹妹一起玩。

3、老師將幼兒對事件的講述過渡到幼兒對事件的感受上。“老師晚上也出去過,我覺得夜晚開心極了,我和幾個好朋友一起 去湖濱大道散步,我們聊天、做遊戲。”“那你們覺得夜晚是什麼樣的?”請幼兒説説自己對夜晚的感受。

幼A:我覺得夜晚是明亮的,我和媽媽看到街上的路燈很亮很亮。

幼B:我覺得夜晚是温柔的,我和爸爸媽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幼C:我覺得夜晚是害怕的,有大灰狼要出來。

(評析:由單純的講述事件轉為情感的表述,幼兒體驗到同一情境的不同感受。)

4、老師總結幼兒的發言。引入下一節,區域活動。

“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區域,請你們去區域裏看看,你看到夜晚的景色是什麼樣的?夜晚的人們都在幹什麼?”

5、幼兒分散活動。(電視區播放老師拍錄的商業街的夜晚,熙熙攘攘的人流、霓虹燈等。圖片區是不同的夜色圖。圖書區提供圖書。)

(評析:給幼兒提供了自由發現、交流、參與探索的機會,幼兒教案《幼教大班綜合活動.夜晚》。讓幼兒對夜晚有更直觀的感受。)

6、幼兒活動完後,請幼兒説一説,“你現在對夜晚的感覺是怎樣的?你在哪個區域看到了什麼?”

幼A:我在電視區看的,我覺得夜晚是五光十色的,街上的霓虹燈一閃一閃漂亮極了。

幼B:我也是在電視區看到街上的人都在逛街,我覺得夜晚是熱鬧的。

幼C:我覺得夜晚是傷心的,因為我在圖書區看到賣火柴的小女孩還在外面賣火柴。

幼D:我覺得夜晚是可愛的,我看到圖片區的路燈都亮起來了,好象小朋友明亮的眼睛。

(幼兒在活動後,明顯對夜有了更深的認識,語言豐富、思維開闊。)

7、欣賞詩歌。

老師“你們的眼睛真厲害,看到了這麼多的人和景,可是還有很多你們沒看到的。我們一起欣賞一首詩,聽聽小昆蟲的夜晚是怎麼過的,星星的夜晚是怎麼過的……”。(播放錄音)

《夜精靈》

太陽喝醉了酒,不小心撞到山頭,

就倒在山頭後面睡着了,

於是,黑夜就出現了。

夜——靜靜的、靜靜的,

風——輕輕的、輕輕的,

青蛙為這夜開了一場演唱會,

聽,還有小小的蟲在合奏。

星星們喜歡聽,都跑出來了,

一閃一亮、一亮一閃,搖搖頭、眨眨眼,

好象是好多頑皮的孩子在跳舞。

月亮媽媽又出來了,

她一路尋找頑皮的孩子,

一路不是放出温柔的亮光。

螢火蟲,提着小燈籠飛來飛去,

因為不知道要把燈籠放在哪裏,

所以到處亂跑,

這棵樹也不好,

那棵樹也不好。

夜色慢慢漲了起來,

天空中星光點點,

城市裏霓虹燦爛,

娃娃的歌聲飄蕩在窗前,

希望世界遠離戰亂。

夜晚眨着他黑色的眼睛,

像是一直尋找光明的小精靈,

讓這世界變成了飄渺、絢麗的銀河,

啊——這美麗的夜精靈。

8、老師提問,為美術活動鋪墊。

“這首詩美嗎?美在哪裏?”(老師準備好的塗好彩色並覆蓋黑色的卡紙,將幼兒説的用牙籤在紙上刮出,如螢火蟲、燈籠、星星等。只示範創作形式,不過多的刮出內容,以免影響幼兒的想象。)

(評析:幼兒們説美在螢火蟲的小燈籠上,老師就用牙籤在黑紙上刮出一個小燈籠,立刻一個五彩的燈籠出現了。幼兒們的好奇心大大加強,再聽説老師要讓

9、請幼兒一起創作刮畫,畫出自己心中的夜晚。(老師提示刮畫的方法,如需細線條用尖頭,粗線條用圓頭。手法有刮、掃、點等。)

10、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作畫。完成後將幼兒的畫貼在展板上,組成一幅大的夜景圖。

(評析:在評價幼兒作品中,沒有橫向的比較,沒有好壞之分。讓幼兒相互介紹、展示自己的作品,

使每個孩子都有成就感。)

活動評析:

在這個活動中,老師不是空洞的講述夜晚有什麼,夜晚是什麼樣的,而是從文學的角度出發,讓幼兒在感受文學的意境美的同時,進行繪畫創作。美育不單單是美術教育,更是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內容,知道出場人物

2、能夠大膽表述圖中的內容,説出自己的想法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活動準備】

袋鼠、蛇、章魚、刺蝟各一張,教學大書

【活動過程】

一、《生日歌》導入,引導幼兒閲讀封面,激發幼兒的閲讀興趣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

師:這是什麼歌?《生日歌》你們猜猜今天誰生日了?看這是誰?原來是袋鼠生日了,而且周圍還有什麼?是氣球,所以這本書就叫生日氣球,那袋鼠的生日會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引導幼兒逐頁閲讀故事大書,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出場人物第一頁:我們先來看看第一頁,這一頁有什麼?有袋鼠、小袋鼠、蛇、章魚、刺蝟,這些都是這本書的人物,你們覺得是袋鼠媽媽過生日還是小袋鼠過生日?(小袋鼠,因為它頭上戴着一個王冠)

第二頁:你們看圖上在有誰?這是袋鼠媽媽、刺蝟、蛇還有章魚,你們覺得這是在生日開始的時候還是生日結束的時候?你從哪裏看出來?生日之後,因為桌子上的.點心都吃了,生日蛋糕也吃了。那袋鼠媽媽在做什麼?在給這些來參加小袋鼠生日的小動物發氣球。誰來説説這幅圖在講什麼?袋鼠媽媽會把第一個氣球發給誰?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頁。

第三頁:袋鼠媽媽把第一個氣球發給誰啦?是一個什麼樣的氣球?蛇先生把氣球綁在哪裏?(發給小蛇一個藍色的氣球,它把氣球綁在尾巴上)你們覺得袋鼠媽媽和蛇先生會説什麼?刺蝟和章魚是什麼表情?(很開心)那誰來説説這幅圖在講什麼。接下來袋鼠媽媽會把氣球發給誰,我們來看看第四頁。

第四頁:袋鼠媽媽送給章魚什麼樣的氣球?為什麼要送這麼多的小氣球給章魚呢?(因為章魚的腳太多了。)那章魚説了什麼?(謝謝!我喜歡這些小氣球。)小蛇和章魚拿到了氣球,那還有誰沒拿到氣球?(刺蝟)這時候它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傷心、羨慕、着急、失落、)誰來説説這幅圖在講什麼。

第五頁:誰來説説這幅圖在講什麼?袋鼠媽媽給了刺蝟四個大氣球。

第六頁:小刺蝟拿到了氣球,心情又是怎樣的?(很高興、很開心的樣子。)袋鼠媽媽的表情是怎樣的?它為什麼會有這個表情?(因為它很擔心,它看到刺蝟快踩到氣球的線了)它會説什麼?(小心點兒)小袋鼠的動作是怎樣的?為什麼?(因為它很害怕)章魚會説什麼?小蛇又會説什麼呢?誰來説説這幅圖。你們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那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七頁。

第七頁:你們看發生什麼事了?(砰砰砰,氣球爆炸了)刺蝟的表情是什麼樣的?刺蝟會説什麼?(哎呦!好痛啊!)袋鼠媽媽的表情是怎樣的?(很着急的樣子)它會説什麼?(啊!小刺蝟,傷到你了沒有?)章魚和蛇先生又會説什麼?誰來説説這幅圖,刺蝟的氣球都破了,怎麼辦呢?我們來看看第八頁。

第八頁::小袋鼠做了什麼?刺蝟的表情是什麼樣呢?(很不好意思的樣子)袋鼠媽媽的表情是怎樣的?(很高興的、很開心的)誰來説説這幅圖,刺蝟收到小袋鼠的愛心氣球會説什麼?

第九頁:誰來説説這幅圖,你們喜歡小袋鼠嗎?為什麼?(因為它很有愛心,很善良。)底面:你們看這是誰呀?它是第幾個收到氣球的?刺蝟,第三個收到氣球。

三、通過書本人物的圖片,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師:剛才我們一起把書本閲讀了一遍,你們還記得袋鼠媽媽把第一個氣球送給誰了?是一個什麼樣的氣球?第二個氣球又送給誰,是什麼樣的?最後送給誰,是什麼樣的,發生了什麼事?(送給蛇先生一個藍色的氣球,送個章魚許多的小氣球,送個刺蝟四個大氣球,但是刺蝟不小心摔跤了,把氣球都弄破了,最後小袋鼠送個刺蝟一個愛心氣球)

四、師幼共同閲讀故事文字部分,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的作者是怎麼寫這本書的。

五、結束師:今天我們一起閲讀了《生日氣球》這本書,這麼有趣的故事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夠使他們想説、敢做、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我設計了這次中班創造性講述活動,通過讓幼兒看看、想想、講講,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自然界中奇特的花草植物,知道它們的奇特功能。

2。通過觀察畫面,感知有趣的植物,並大膽地講述植物的外形特徵。

3。激發進一步探究花草植物的願望,對花草有好奇心。

活動準備

ppt課件:《奇特的花草》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幼兒講述:我喜歡的花草

1。小朋友,老師非常喜歡百合花,顏色鮮豔,花朵美麗,聞起來清香味。

誰來告訴大家你喜歡什麼樣的花草呢?

2。幼兒講述最喜歡的花草,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進行補充。

二、感知奇特的花草,瞭解它們的特殊功能。

課件:奇特的花草

1。你們認識這些花草嗎?

(引導幼兒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

植物的名稱是什麼?

長在什麼地方?

它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2。觀察畫面,感知奇特的花草。

教師介紹這些奇特的花草的特殊功能:

(1)會捉蟲子的花草:毛氈苔,豬籠草。

豬籠草形狀像豬籠通過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補充營養所以為食蟲植物。

毛氈苔特別擅長於捕獵小蟲和蚊子,是肉食性植物

(2)世界上最大的花:大王花

一朵花有五個瓣,直徑可達1。5米 花瓣厚約1。4釐米,重達10千克。

(3)會動的花草:含羞草、向日葵

向日葵花序中部為兩性管狀花,棕色或紫色,結實,因花序隨太陽轉動而得名。

含羞草與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外界觸動時,葉柄下垂,小葉片合閉,故稱為含羞草

(4)長在水裏的花草:睡蓮、荷花

睡蓮是水生花卉中名貴花卉。外型與荷花相似,不同的是荷花的葉子和花挺出水面,而睡蓮的葉子和花浮在水面上。

(5)可以治病的花草:黃連、金銀花

金銀花能善清解血毒,用於各種熱性病,對咽喉腫痛等證,效果顯著。

(6)沙漠裏的植物: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指。

三、將師生共同收集花草資料佈置科學區域

進一步培養幼兒觀察植物的興趣,豐富幼兒關於花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多次探究驗證中探索感知力作用於蛋殼的凹面與凸面時出現的不同現象,發現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細觀察,會與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發現。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悦。

【活動準備】

1、《小雞出殼》掛圖;

2、雞蛋殼、削好的鉛筆、針筒、裝水的盆、托盤、積木、紙板若干;

3.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小雞出殼"引發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師:"雞姐姐和雞妹妹吵個不停,你們來評評理,到底是誰先啄破了蛋殼?"

二、第一次探索:戳雞蛋殼的凸面與凹面,哪個更容易破?

1、與幼兒共同設計實驗方法:

提問:我們來做個實驗吧,那要怎麼做能比較出誰先啄破蛋殼的呢?需要什麼材料?

什麼東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

2、幼兒用鉛筆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做自由落體,分別戳蛋殼的凸面、凹面,並記錄探究的結果。教師關注幼兒探究的過程與困難,鼓勵幼兒多次嘗試驗證。

3、結合幼兒記錄表,交流分享。

師:"小朋友們都發現蛋殼的凹面比較容易戳破,蛋殼的凸面要花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為什麼蛋殼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設置疑問:雞姐姐不服氣,我也用了同樣的力氣,為什麼啄不破蛋殼呢?

我用的力氣到底到哪裏去了呢?

2、教師出示針管,介紹操作的方法。

3、幼兒實驗,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流下的情況

4、交流分享探究的結果。

師:針管裏的水落在蛋殼凸面時就散開了,就像鉛筆戳在蛋殼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殼不容易破;當水落在蛋殼的凹面時,會集中在蛋殼裏,就像是力集中在蛋殼的中心,蛋殼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橋承載的重量更大嗎?

1、教師介紹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兒兩兩合作,分別用紙板搭兩座"橋"(一座平面橋、一座拱橋),然後輕輕地往上面擺放積木,比一比哪座橋承載的積木更多,並以小組記錄的方式記錄結果。

2、幼兒操作探究,教師引導幼兒更有效地進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結果。

3、結合記錄表分享交流:

哪座橋承受的積木多?有不同意見的嗎?

五、引發問題,拓展活動。

師:"拱形的力氣更大嗎?在我們的生活裏,人們在哪些地方運用到了拱形,請你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明天帶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吧。"

【活動反思】

《雞蛋裏的祕密》是一次科學活動,活動以故事“雞媽媽和她的寶寶”作為引子,讓幼兒產生探索的興趣。瞭解雞蛋的外形特徵和內部構造,願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本來是想把故事完整的説一遍,結果孩子們在講述中就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沒有嘴巴,沒有手,是一個怪物!我決定把故事一分為二,讓孩子們先討論,也是對已有經驗的一種表達。我問,這個寶寶是雞媽媽的孩子嗎?孩子回答後,我馬上接着説;雞蛋真神奇,它的裏面會鑽出小雞,我們來看看它的祕密吧!互動較為自然。

在讓幼兒摸摸感受蛋的外形時,滑滑的,涼涼的,後面的孩子都是照搬前面的幾個孩子,我沒有及時的引導幼兒用光溜溜,圓圓的,白的,黃的等詞語描述雞蛋的特徵。有幾個孩子觀察的很仔細:上面有一個個小的洞洞。通過雞蛋的圖片孩子們認識了蛋白,蛋黃和蛋清,我又給每一組都準備了一個打開的雞蛋,讓他們去觀察這三部分都在哪裏,蛋白在哪裏呀?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就上來了,我也給了孩子們自己去發現的機會,最後我總結了生雞蛋和熟雞蛋的不一樣的地方,雖然並沒有講的很深入但是也讓孩子們有了兩者不同區分的初步印象。

我想,在活動中為幼兒創設相應的教學環境,注意隨機教育,適當保留一些有難度的內容讓幼兒自己去嘗試、探索,這點很重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領會文學作品的情感和簡單寓意,知道美好的事物應該和大家共同分享。

2、學習邊看圖書邊學講故事。

3、嘗試運用多種技能製作各種“小屋”,發揮想象和創造能力,提高動手製作能力。

4、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教師利用柚子皮、泡沫板自制漂流屋。

2、音樂錄音帶、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貼絨掛圖(自繪)。

3、泡沫、小木片、雪糕盒、紙盒、礦泉水瓶、白乳膠、雙面膠、水彩筆、蠟筆、繪畫紙、剪刀、皺紋紙、及時貼、刻刀等材料。

活動過程

環節一:理解故事

1、出示水盆中的漂流屋,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小朋友快過來看看水裏漂來的是什麼呀?

幼:像個小房子;還有窗户呢?

幼:老師,這個小房子是誰做的?

幼:這麼小,誰住得進去呀?老師,這給誰住呀?

師:小朋友有這麼多的問題啊!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漂流屋》這個故事好嗎?聽完小朋友就知道了。

2、音樂聲中,教師邊演示貼絨掛圖邊完整講述故事。

師:原來,這個小房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什麼呢?

幼:漂流屋

師:漂流屋就是一種可以在水上漂來漂去的小屋子,大家喜歡這個故事嗎?你喜歡故事中哪些人物?為什麼喜歡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教師適當指導。

3、結合小圖書,幼兒學習邊看圖書邊學講故事。

師:小朋友翻開手中的小圖書,我們一起來邊看圖書邊學講故事好嗎?老師還有很多問題要讓小朋友們來思考呢?

提問(穿插於邊看邊學講故事中):是誰發現了漂流屋?青蛙有沒有獨佔了漂流屋?河邊的小動物分別用什麼做屋子?小動物們在漂流屋裏幹什麼?漂流屋原來的主人是誰?小兄妹發現漂流屋時心情怎麼樣?當看到漂流屋有了新主人他們心情又是怎樣的?

4、組織幼兒討論:

師:青蛙和光着腳丫的小兄妹有了美好的東西時他們是怎麼做的?

幼:小兄妹把漂亮的漂流屋送給小動物們。

幼:青蛙請朋友們一起住到漂亮的漂流屋裏。

師:對了,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大家以後要怎麼向他們學習呢?(教師指導幼兒講述)

環節二:製作漂流屋

5、組織幼兒在配樂朗讀的良好氣氛中嘗試製作漂流屋。

師: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漂流屋送給家人,朋友或是小動物呢?

幼:老師,我想送給您;我想送給小松鼠;我想送給爸爸可以嗎?……

師:大家可以自己製作,也可以找朋友商量以後合作來完成,使用剪刀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廢紙屑不亂扔,如果要使用刻刀,可以請老師幫忙。(幼兒動手製作時教師從旁指導協助完成)

6、欣賞作品,互贈作品。

活動點評:

本次活動中以柚皮製作的精美小屋出現,引起幼兒強烈的興趣。幼兒聽故事非常認真,積極思考。幼兒學習邊看圖邊學講故事中穿插的許多提問,讓幼兒更易理解故事內容,明白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

教師在活動中語言生動形象,自繪掛圖精美形象。對幼兒的回答適時地加以引導,使幼兒輕鬆學習,寓教於樂,掌握故事寓意。

小百科:漂流最初起源於愛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國的竹木筏,但那時候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和生存需要。漂流成為一項真正的户外運動,是在二戰之後才開始發展起來的,一些喜歡户外活動的人嘗試着把退役的充氣橡皮艇作為漂流工具,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水上漂流運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願意跟着老師一起進行10以內的唱數活動。

2.能按正確的順序唱數1-10。

3.能合着身體動作有節拍地唱數。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學具:小矮人指偶,卡紙製作的10步階梯。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小矮人上樓梯

1.老師操作紙偶講故事:

小矮人很想爬到高高的樓梯上去玩玩,看看上面有什麼。小矮人一邊爬樓梯一邊有節奏地唱數:12345,678910。小矮人爬到了10步高的樓梯上,他高興得跳呀跳,向小朋友們揮揮手。

2.請幼兒用手點桌子或身體某部位,老師操縱小紙偶,師生一起有節奏地學小矮人唱數,反覆唱數幾遍。

3.幼兒操縱小指偶玩上樓梯唱數遊戲。教師觀察幼兒唱數的情況,能否按正確的順序唱數,是否有節奏,手口能否配合一致等。對不能正確唱數的幼兒老師可操作教具同小朋友一塊玩遊戲,帶領幼兒唱數。

二、音樂遊戲:《十個小矮人》

1.請十個小朋友當小矮人。老師一邊唱一邊輕輕摸小朋友的頭。邊唱歌曲《十個小矮人》。

2.十個手指頭當做十個小矮人,一邊唱一邊伸出手指頭。

三、户外遊戲:小朋友上樓梯。

帶小朋友到教室外樓梯處,邊上樓梯邊唱數。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數前教育活動,目的在於讓幼兒熟悉10以內各數詞的順序。在幼兒學習點數之前,首先要學會按照順序念數詞,為幼兒正式學習數數打下基礎,這種唱數活動常常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比如:一邊走路、或者上樓梯,一邊和孩子念數詞;通過兒歌進行唱數練習,如《上山打老虎》等。當然,也可以組織一些典型的遊戲活動,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強化訓練。上面這個教學活動就是一個典型的唱數練習活動。在組織這個活動是要注意三點:

(1)趣味性。整個活動以遊戲的口吻貫穿,使活動充滿趣味,這樣才能激發兩歲多到三歲左右的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以動作伴唱數。在唱數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幼兒做各種不同的動作伴隨口頭唱數,這樣有利於幼兒從口頭數數逐步發展到按物點數。

(3)注意練習的密度。老師要少講,幼兒要多練,變換不同的形式,不斷地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