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篇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8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篇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暮、吟、瑟”等7個生字,會寫“暮、吟、題”等13個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瞭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3.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題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②萬物都自己的優缺點。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教學重點

1.藉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

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1.理解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的關係。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①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②萬物都自己的優缺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瞭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3.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介紹詩人。

我們在低年級曾學過一首詩《草》,記得嗎?

(師生齊背《草》)

這首詩的詩人是誰?(白居易)

我們今天再來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課件出示2)

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課件出示3)(出示課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簡介)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暮、吟”(課件出示4)

2.學習會寫字

“暮、吟”(課件出示5)

指導書寫:“暮”的中間一橫要長一些;“吟”的最後一筆不是點。

3.理解題意

三、再讀詩文,探究詩意

1.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寫下這首詩,通過課前的預習,誰來説説題目的意思?(指名説題目的意思)

2.師:到底詩人吟了什麼詩,我們來聽聽看。(課件出示6)(生聽課件中範讀)

3.師:現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

(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

4.交流學習一、二兩句。(課件出示7)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麼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師生共同解答“殘陽”“鋪”“瑟瑟”等字。)

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

(指名説詩句的意思)

5.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過渡語:下因為江邊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覺已到夜晚。

6.指導學習三、四兩句。(課件出示8)

這兩句描寫了江邊的哪些景色?

詩人用了什麼方法來描寫露水和月亮?(板書:露水月亮)

把什麼比作什麼,又把什麼比作什麼。

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詩中還用哪個詞來形容?(可憐)

可憐是什麼意思?(可愛)(板書:景色美麗)

7.指導朗讀三、四兩句。

8.指導朗讀朗讀整首詩。

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奏,我們根據畫好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生有節奏地朗讀古詩)

四、配樂朗讀,昇華情感

1.指導配樂朗讀。(課件出示9)

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着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

(生配樂朗讀)

2.談感受。

師:如果此時你就是詩人,來到這深秋傍晚的江邊,領略到這安靜的、優美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

(指名説感受)

五、拓展延伸,積累語言。(課件出示10)

你能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做一首新詩,或畫一兩幅簡筆畫嗎?兩樣選擇一個來完成。

板書設計: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 月亮 景色 美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①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②萬物都自己的優缺點。

3.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知道,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是悠久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詩。

(板書:《題西林壁》)(課件出示12)

今天,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步驟嗎?(課件出示13)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多誦讀,悟詩情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緣、降、騷、遜、輸”(課件出示14)

“降”和“遜”是翹舌音。

2.學習生字

“題、側、峯、廬、緣、降、閣、費、須、遜、輸”

(課件出示15)

指導書寫:“側、峯、緣、降、輸”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費”是上下結構的字,上寬下窄。“緣”書寫時左上邊撇折和橫撇相接,下邊彎鈎在首撇上起筆,左邊兩撇中下撇要長。“費”書寫時上邊的弓字要寬扁、最下邊一橫要長,左邊是撇右邊是豎,貝字稍窄。

3.理解題意

三、學習古詩《題西林壁》

(一)解詩題,知作者

1.師:請結合課文的註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書寫在西林寺牆壁上的詩)

2.師:誰知道蘇軾的生平?(生交流蘇軾的資料。)(課件出示16)

(蘇軾,字子瞻,好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本文是蘇軾在被貶途中經過廬山時寫下的五首遊記詩之一。)

(二)抓字眼,明詩意

1.(師指名讀古詩)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

2.師:四人小組合作交流,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

3.師:誰來説説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

橫看成嶺側成峯:橫着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着看卻彷彿變成了一座山峯。(課件出示17)(教師板書:橫嶺側峯)(教師板書:變幻莫測)

4.師:你們能用橡皮泥捏出蘇軾描繪的這座山嗎?

遠近高低各(重讀)不同:向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看到的廬山景色都不相同。(課件出示18)(教師板書:遠近高低)(教師板書:千姿百態)

5.師:從這兩句詩中,你知道為什麼廬山在蘇軾的眼中,會有怎麼多種變化嗎?

(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教師板書:從不同角度觀察)

6.師:對,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在就面對着廬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説一句話嗎?

不識廬山真(重讀)面目:(識:認清)“我”沒有認清廬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緣身在此山中:只因為我站在廬山中。(課件出示19)

7.師:這一句裏有一個字很難寫,誰知道呢?(“緣”字)讓我們一起來疏通一下筆畫。

(三)多誦讀,悟詩情

多誦讀:

1.師: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要描寫廬山?(作者喜愛廬山)作者從多個角度,細緻地觀察了廬山,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可見他對廬山的奇麗景色流連忘返。你們説,你們能不能把作者那讚美之情用優美的嗓子朗讀出來?好,現在讓我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這首古詩。誰還記得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齊誦、輪誦、唱誦、表演讀、疊誦……)好,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2.四人小組表演

悟詩情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有感情地朗讀了《題西林壁》。但吳老師有一個地方卻怎麼也不能理解:作者為什麼説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經説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峯”了嗎?(因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峯是站在遠處看的,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則是身在廬山時看的。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一個全面地瞭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四)總結

師:《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讚美,更包含了“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學習古詩《雪梅》

(一)看圖片、賞雪梅(課件出示20)

同學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

來靜靜地欣賞。

師:你知道這是什麼花嗎?那你知道這種花在什麼時節開嗎?

生答:梅花

師:説得對!這是梅花,在冬天開放,很美麗。特別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歡。自古以來,人們把雪和梅作為報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卻爭執起來了,怎麼回事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雪梅》這首詩中去探個究竟。(教師板書:《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課件出示21)

(二)讀古詩、誦雪梅

1.藉助拼音,把這首詩讀正確。(課件出示22)

師:看到你們讀書的認真樣,真為你們高興。

2.認讀標拼音的字。

3.同桌互讀,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告訴他。

4.指名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注意讀得怎麼樣。

5.去掉拼音指名讀。

6.當小老師領讀。

7.聽老師讀,注意節奏。

8.自己讀,讀出節奏。

師:節奏感出來了,詩的韻味也就出來了。

9.男女生接讀。

10.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女生做迴音壁。

11.齊讀。

12.背讀。

13.領背。

(三)品詩句,悟道理。

師:詩會背了,詩的意思知道嗎?

1.藉助註釋,自己説一説詩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問題,一起解決。

3.和同桌説一説詩的意思。

4.一起説詩意。

師: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佔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這可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梅花雖然沒有雪花那樣晶瑩、潔白,但是雪花卻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指名説)

從後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點是:雪白梅香(教師板書:雪白梅香)。這首詩借雪梅的爭春,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教師板書: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讀到的;“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6.帶着理解再讀本詩。

(四)談雪梅、拓詩詞。

1.簡介詩人。(課件出示23)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盧鉞,是宋朝人。他非常喜愛梅花。

2.談雪梅的關係。

師:古往今來,有不少詩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寫。這是因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開放更顯示出不畏嚴寒的高尚品格。如我們所學過的《梅花》一詩。

3.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歡雪中的梅花,他曾寫下這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24)

4.總結。

師:孩子們,梅花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別的花都是春天開,它卻不一樣,越是寒冷,越是風欺雪壓,它就開得越精神,越秀氣。所以,它象徵着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它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還被稱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們向梅花一樣也能不畏嚴寒,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強不屈,好嗎?

五、作業(課件出示25)

1.背誦兩首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2.結合生活事例,説説你是怎麼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和“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兩句詩的意思。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 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中,感受並學習父親的執著和勤勞。

3、積累並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重點難點:

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中,感受並學習父親的執著和勤勞。 積累並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質疑課題

1、 同學們我們家家都有菜園?你能用自己的話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家的菜園嗎?(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鼓勵學生自主質疑課題,最後梳理問題: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

二、讀通課文 ,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練習讀正確,讀流利。疑難字詞可以請教學習工具或老師。

2、檢查認讀字詞:課件出示: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乾、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解釋詞語。(先指生説詞語的意思。再出示註釋)

4、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交流感悟

1、出示自學提示: 父親是在什麼情況下決定開墾菜園的?他又是怎樣開墾菜園的?勾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想想從這些詞句裏,你感受到了什麼?把你的感受簡單的寫在空白處。

2、感悟交流重點詞句,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忍不拔、對土地的

熱愛,帶着感受朗讀課文。 重點研讀:

(1) “父親堅毅地説:‘我們去開荒!’”(勤勞)

(2)“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勤勞、吃苦)

(3) “父親沒有氣餒,,,,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堅忍不拔)

(4)當我問能否長出豌豆,父親“信心十足地説:‘當然能!’”(對土地的信賴)

(5) “父親説:‘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對土地的保護、熱愛)

(6)拾糞肥田。“有時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親也要我跑到菜地裏去撒。”(為了肥土、對土地的熱愛)

3、 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談談你的理解。

引導歸納:

①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為菜園的基地。

②當暴雨沖走泥土後,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③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裏,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4、讀描寫父親的句子,想想從這些描寫可以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讀“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弱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説説這個比喻説明了我和父親對菜園是懷着怎樣的情感?這個情感可以從文中找出一個詞來表達,是哪一個詞。 (愛、精心伺候)

四、體會精神,拓展延伸

1、父親的菜園收穫的是什麼?收穫的僅僅是四季的蔬菜嗎?作者收穫了什麼?你呢?”(收穫的是一種人生精神:堅毅、勤勞、不畏艱辛、堅忍不拔、熱愛土地、熱愛勞動)你此時心裏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難、挫折不氣餒,永遠保持自信,什麼事情都能做成。)

2、在同大自然搏鬥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這位普通的農民以同樣的精神在荒涼的山坡上創造了一塊菜園。請你用自己的話誇誇這位父親。(如,您的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土,沒有肥,您都想辦法解決,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樣,不達目的不罷休,肯定會取得成功。您下定了決心就不辭勞苦地付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蹟)

3、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中描寫父親言行,體現不畏艱辛、堅忍不拔的句子。(課件出示)

五、總結全文,提煉方法

1、父親的精神令人欽佩,那麼作者是如何寫出父親的這種精神的?(總結歸納出本文的寫作方法:選取典型事例,具體描寫人物的言行。)

2、父親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偉大的精神,正是這種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蹟!讓我們帶着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再讀課題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抓住關鍵詞,感情朗讀詩歌,在讀中理解詩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3、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仿寫練習。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

2、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

3、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題目後面可以加什麼標點符號?讀一讀是個什麼句式?表示什麼意思?

2、説説你知道哪些規則?

師:是啊,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則,事事都有規則,正是有了這些規則,才保證了我們井然有序的生活。可是和諧之中,總有一些人不遵守規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二、初讀詩歌,解決疑問

1、自由朗讀詩歌,思考:這首詩寫了哪幾種不遵守規則的行為?

(隨便投餵動物食品、翻越欄杆橫穿馬路、隨便亂扔垃圾、插隊搶座)

2、小組合作解決讀書中遇到的疑問。

3、集體解決:界欄、滿不在乎、快捷。

4、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聽寫詞語,互相評改。

三、精讀詩歌,領悟詩意。

1、師:孟子曾説: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許多規則“明明白白”寫着,可為什麼有人不遵守?

2、同桌兩人結成學習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幾個小節讀讀,再設身處地地想想,他們為什麼不遵守規則,心裏是怎麼想的?

3、彙報交流

①隨便投餵動物食品:怎麼想的?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説説你瞭解到的關於隨意餵養動物造成的可怕後果。介紹自己朗讀的經驗,讀讀這個小節。

②翻越欄杆橫穿馬路:後果如何?

③隨便亂扔垃圾:破環環境,不利於資源回收。

④插隊搶座: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的感受。

4、師: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説: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於動物。那麼,對照文中的規則,坦誠地剖析剖析自己,哪些做得正確,哪些還需要改正? 生自由交流。

四、仿寫詩歌,檢測學習結

1、師:正如《釣魚的啟示》中曾講: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着很大的誘惑的時候。生活中,還有許多發生在你自己或你身邊人身上的不守規則的現象,你發現了嗎?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作品展示)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一個遵守規則的人必定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遵守規則的國家必定是一個文明的國家。讓我們從遵守身邊的一個個小規則做起,塑造自己完善的道德修養。只要我們每個人都邁出一小步,我們的社會將會前進一大步。

課後反思:

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所以在課堂上安排了一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設計了讓孩子小組合作解決難詞,聽寫詞語這一環節。課文的教學主要採用讓孩子逐節分析人物內心來進行教學,最後,在説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現象的基礎上來仿寫續編。

這節課為學習高效課堂以來的一節自我過關課,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改變,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讀、體會,自己解決問題,教師的語言引導十分精煉,也富有啟迪。

存在的問題:

1、沒有很好的設計教學環節,整個課堂不流暢,孩子的思維不是連貫的,因此課堂的氣氛並不熱烈。

2、教師的引沒有把握恰當,點撥不適時,總想代替孩子來思考、總結。

3、分析人物心理不宜過多,課前合作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沒有發揮出它的作用。

4、孩子的自主、交流、彙報能力需要加強培養。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一、學生分析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瑞雪圖》一文所描繪的美麗雪景是我所教的這些南方孩子不曾見到過的,如何讓他們通過閲讀作品與作者產生共鳴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品讀課文、課外延伸相結合,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使之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學要求

1、識記本課13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通過學文,感受雪後的美麗景象,體會瑞雪給人們帶來豐收的希望。

3、嘗試着給課文所描繪的圖景加上小標題。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優美片段。

三、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的脈絡,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後”的順序來展開描寫的。

2、品讀佳段,在讀中感悟,體會瑞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悦與希望。

四、教學難點

1、嘗試着給課文所描繪的圖景加上小標題。

2、學習作者有序地進行觀察、描寫的寫作特點。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雪景圖片,師邊解説)每到冬天,孩子們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場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而農民伯伯們更是滿心歡喜,因為瑞雪兆豐年呵!你們瞧,畫面上的孩子們玩得多開心啊!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幅美麗的《瑞雪圖》。(揭示課題並板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記敍的?

2、開火車分節朗讀課文,糾正讀音。

3、師:課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敍的?(指名回答)

4、請按照時間順序將課文分成四個部分。(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5、師:你能從文中找出關鍵字詞給這四部分內容分別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嗎?

6、學生自主閲讀、學習,嘗試概括。

7、四人小組交流討論,整合意見,確定小標題。

8、小組派代表回答,推選出加得既生動又貼切的小標題作為該部分內容的題目。

(三)檢查、交流預習情況,質疑、解疑

1、師:通過預習,我想同學們一定對這場瑞雪有獨特的感受,誰願意先來説一説?(學生用一兩句談談自己預習後的感受)

2、師:在預習中你遇到什麼問題需要大家幫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組中交流,簡單的問題可以由同組夥伴幫助解答,確實無法解答的再請老師幫忙。

(四)學習課文1、2節――下雪前

1、默讀課文1、2節,思考:下雪前天氣變化有什麼特點?

(出示表格,學生填提示:抓住關鍵字詞填寫)

時間小標題景物天氣特點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襲來,天氣驟變佈滿陰雲、寒風呼呼天氣變化快、冷

第一天夜裏下雪時:

第二天白天下雪後:

2、投影學生填寫的表格,講評。

3、品讀句子

A、連日來,暖和得如同三月陽春的氣候驟然變得冷起來了。

(“驟然”是什麼意思?你還可以用哪個詞語替換它?)

B、中午,凜冽的寒風颳起來了。寒風呼呼地颳了整整一個下午。

(從這個句子中的哪些詞語你看出這更來得猛,來得快?)

C、指導朗讀句子。

4、齊讀1、2自然段。

5、小結:我們通過“讀――思――寫――品”的方法學習了課文的1、2自然段。

在學習課文時,我們應該學會抓住關鍵字、詞來品讀課文,理解課文。(課件出示學法小結)

(五)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思考課後習題2。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本節課的學習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2自然段,誰能説説,下雪前天氣有什麼樣的變化?

(指名回答)

2、學習“下雪前”這部分內容,我們採用了什麼學習方法?

(複習學法,為下文的學習做準備)

(二)學習課文3~6自然段

學習課文第3節

1、學生根據“導讀卡”自學“下雪時”這部分內容。

導讀卡

(1)讀:默讀課文第3小節。

(2)思:這一段話寫了哪些景物?天氣有什麼特點?

(3)寫:根據上述問題填寫表格。

(4)品:找出你覺得描寫得特別好的句子讀一讀,説説這些句子中哪些字詞用得特別準確?

2、指名朗讀第三小節,彙總第二欄表格

時間小標題景物天氣特點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襲來,天氣驟變佈滿陰雲、寒風呼呼天氣變化快、冷

第一天夜裏下雪時大雪紛飛小雨、大雪飄降雪下得大、穩

第二天白天下雪後:

3、找出你覺得描寫得特別好的句子讀一讀,説説這些句子中哪些字詞用得特別準確?根據學生的理解引導品讀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風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雲密佈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飄降下來。(“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見雪下得很大)

B、夜裏,冬天的山村,萬籟俱寂,只聽到那大雪不斷降落的沙沙聲和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的咯吱聲。(你從這句話中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這場雪下得很大、很穩?)

4、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指名讀、小組競賽讀)

學習課文4、5節

1、默讀第4、5節,完成表格第三欄

時間小標題景物天氣特點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襲來,天氣驟變佈滿陰雲、寒風呼呼天氣變化快、冷

第一天夜裏下雪時大雪紛飛小雨、大雪飄降雪下得大、穩

第二天白天下雪後雪後美景,孩子玩樂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天放晴,太陽出來,雪停了]

2、與同桌合作流利地朗讀出第四自然段,挑選你覺得描寫得很美的句子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你為什麼喜歡這一句?你覺得這句話中哪些詞語用得巧妙?)

3、學生彙報學習結果,師播放雪後美景圖片,幫助理解“粉粧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雪末兒隨風飄揚”這些詞句,進一步感受“動”與“靜”相結合的雪後美麗景緻。

4、帶着自己的獨特感受美美地朗讀第四節。

5、播放雪後孩子玩樂的錄像,用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第五節。

6、配樂朗讀4、5小節,並完成課後填空題。

雪後的景色,先寫(),再寫人;先寫色彩,再寫();先寫靜,再寫();先寫(),再寫()。

(三)總結

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課件出示“瑞雪豐年圖”)

(四)佈置作業

1、觀察本地一次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學習本文作者按照時間順序觀察描繪景物的方法,為習作做準備。

2、積累ABB和AABB的疊詞。

3、背誦精彩片段。

(五)板書設計

瑞雪圖下雪前:烏雲密佈、寒風呼呼

下雪時:簌簌落落、大、穩

下雪後:粉粧玉砌

瑞雪兆豐年

原文

11月17日,氣象台發佈了強大的冷空氣即將南下的消息,第二下下下遼遠的西伯利亞地帶襲來的寒流,就侵入了膠東半島。

連日來,暖和得如同三月陽春的天氣,驟然變得冷起來了。一清早,天空佈滿了鉛色的陰雲。中午,凜冽的寒風颳起來了。寒風呼呼地颳了整整一個下午。黃昏時分,風停了,那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從半空中降落下來了。

這是入冬以來膠東半島上的第一場雪。這雪下得很大,也很穩。開始的時候,還伴着一陣小雨。不久,雨住了,風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彤雲密佈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飄將下來。一會兒,地面上就發白了。夜裏,冬天的山村,萬簌俱寂,只聽到那大雪不斷降落的沙沙聲和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的咯吱聲。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樹木、房屋,都籠罩上一層白茫茫的厚雪。極目遠眺,萬里江山變成衞個粉粧玉砌的世界。看近處,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一陣風吹來,樹木輕輕地搖晃着,那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落落地抖落下來。下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在清晨的陽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積雪足有一尺深。人在雪地上走着,腳下就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一羣羣孩子,在雪地裏堆雪人,擲雪球。那歡樂的叫喊聲、嘻鬧聲,把樹枝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

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

擴展閲讀

在結構上本文層次清楚,條理明確,重點突出,採用了聯想,誇張的手法,語言生動優美,情景交融。在教學中我採用瞭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脈絡,按照下雪前,下雪時,下雪後的順序學習全文。“以學生為主體”,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是朗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想象,體會本文的語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讀是一種古老的卻極富生命力的學習方法,也是品讀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語言生動優美,用朗讀去體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這堂課總得來説是較好得完成了教學任務的。整堂課各個環節的設置合理,上課環環相扣,每個環節之間的過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課的始終都保持着一種高昂的情緒,這種情緒一直帶領着學生從課堂的開始到結尾。這堂課我自己感覺最值得珍藏的一點便是學生的朗讀,從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讀書聲中,我們似乎已經可以體會到學生從誦讀中享受到了快樂。特別是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先讓學生默讀,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然後有感情的把這個句子讀出聲來,之後讀給你的小夥伴聽,接着指名讀他(她)喜歡的句子,一邊讀還一邊做朗讀指導。這個自然段的教學我引導學生運用了多種讀書的方法,從第一次讀到最後的一次讀,學生實際上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一個精讀的過程了。

當然,這堂課也讓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這些不足帶領着我進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師基本職業素質方面,我感覺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強,除了課前設計過的一些過渡語和敍述性語言外,其餘在課堂臨場發揮的語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夠美!這一點也直接牽扯到我對學生的評價語。所以,第二點便是評價語單調,對孩子沒有起到實際性的激勵或糾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全員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沒有體現出來。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這堂課讓我積累了不少寶貴的教學經驗,通過這堂課的反思與感悟,我想自己會在教學道路上前進一步的。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課型:新授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力訓練點:培養“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的閲讀習慣。

美育滲透點:領會“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藝術原則。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課堂以學生討論、釋疑為主。

預習佈置:

1. 查閲資料,瞭解有關維納斯的神話傳説及“斷臂維納斯”雕像的特徵。

通讀全文,瞭解大意,掌握字詞,並在文中劃出疑難語句。

教學過程

一、由插圖導入

關於維納斯與維納斯雕像。

羅浮宮的世界“三寶”:愛神“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雕像、《蒙娜麗莎》畫像,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米洛斯的維納斯》。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説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

《米洛斯的維納斯》是舉世聞名的古希臘後期的雕塑傑作。它是1820年在愛琴海南部的米洛島上的一個山洞裏發現的,長期以來它一直被認為是迄今被發現的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論觀者從何種角度看,都同樣獲得這種感受:莊重的嫵媚。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女神的兩臂雖已失去,卻讓人感到一種殘缺的美。曾經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斷了的兩隻手臂原來是什麼姿勢?是拿着金蘋果,是扶着戰神的盾?還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來的考據則較肯定地認為,她的一隻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愛的使者”丘比特。雖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測補塑了她的雙臂,但總覺不協調,還不如就讓她缺兩隻胳臂,因而以“斷臂美神”而聞名世界

二、檢查預習(見人教社教案226頁)

三、講析課文

(一)中心論點

本單元學習的是文化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

(提問:本文屬於那一種?第二類)那麼本文作者提出來的觀點是什麼?(請用文中的話作答)

答: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二)中心論點第一方面:為什麼必須失去雙臂?(請迅速在文中找出能證明這一觀點的重要語句。)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避、撼、喧”等8個生字(含有1個多音字),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蝴蝶的憐惜,體會作者對弱小生命的關愛之情。

3.體會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課文中的應用,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積累好詞佳句。

4.激發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去探索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雨中蝴蝶的擔憂與牽掛,體會作者對弱小生命的關愛之情。

教學難點

把握修辭在文中的應用,體會其表達效果;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蝴蝶的圖片,播放蝴蝶飛舞的視頻,激發學生對蝴蝶的美好想象。

導語:同學們,看到這些美麗的圖片和動畫,你們的腦海中出現了哪些詞語呢?

示例:五彩斑斕……蝴蝶的翅膀五彩斑斕,就像美麗的花園。

翩翩起舞……美麗的蝴蝶在陽光下翩翩起舞。

2.教師簡單總結,導入新課。

過渡:同學們説得不錯,從這兩個詞語中,老師能體會到你們對蝴蝶的喜愛。像你們一樣,很多人都喜歡蝴蝶。有人説,蝴蝶是會飛的花朵,是美麗的精靈。陽光下,我們迷戀於它們輕盈的舞姿、迷人的風采。可是當風雨來了,這些大自然的舞蹈家,又去向何處呢?它們的家在哪裏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燕志俊的散文《蝴蝶的家》,開始我們的探尋之旅。

3.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齊讀課題。(板書:蝴蝶的家)

明確:這個標題很形象。蝴蝶怎麼會有家呢?它們的家在哪裏?是什麼樣子的?這一連串問題吸引着學生閲讀課文,一探究竟。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及課文的相關知識。

燕志俊(1907—1982)又名燕遇明,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作家。出身於書香門第。五四運動後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熱愛文學,常在《小説月報》《新女性》《語絲》等雜誌上發表新詩、散文等,得到沈尹默和鄭振鐸的賞識。從事寫作50餘年,著作有中篇小説《苦女翻身記》,長詩《枯樹開花》,短詩《山鄉女兒》《碧葉集》等。

關於蝴蝶的詩詞名句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唐]李商隱《錦瑟》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唐]黃巢《題菊花》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南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2.聽音頻朗讀,一邊聽,一邊學習停頓和朗讀的語氣。注意自己讀不通的地方。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

4.檢測字詞預習情況。

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相機糾正,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會認的字:躲避(bì) 震撼(hàn) 喧(xuān)嚷 素(sù)潔 沾污(wū) 家雀(qiǎo)兒 炊煙(yān) 屋檐(yán)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標出段落序號,圈畫不懂的地方。

2.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層次,並説説每一層次的主要內容。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直抒胸臆,寫作者對蝴蝶的擔憂和關心之情。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寫“我”對蝴蝶的家一遍遍設問、猜想、找尋、否定,表現了“我”對蝴蝶命運的擔憂和關愛。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寫一個女孩兒對蝴蝶的家的美好猜想。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以苦尋無果收束全文,給人留下無盡遐想的空間。

3.指名學生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通過作者想象下雨時蝴蝶無處藏身而為蝴蝶擔心的事,表現了作者對蝴蝶的關愛,告訴我們要關愛弱小,關心需要幫助的小動物。

4.教師出示自讀要求,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閲讀要求:

(1)畫出文中表現作者為蝴蝶擔心的句子。

(2)畫出文中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的種種猜想。

(4)與同學交流討論,説説蝴蝶的家還可能在哪裏。

5.彙報展示,品析課文。

(1)我常想,下大雨的時候,青鳥、麻雀這些鳥都要躲避起來,蝴蝶怎麼辦呢?(如何理解“常想”一詞的表達效果?讀句子,拓展思維,説説作者還會想些什麼。)

明確:“常想”就是經常想,一次又一次地想,不止一次地想。可見作者對蝴蝶的着急、擔憂、關愛。

(2)天是那樣的低沉,雲是那樣的黑,雷、電、雨、風,吼叫着,震撼着,雨點密集地喧嚷着,風將銀色的雨幕斜掛起來,世界幾乎都被沖洗遍了,就連樹林內也黑壓壓的、水淋淋的,到處都是濕的。(這是一處什麼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預設:首先引導學生抓住句中的核心詞語“天、雲、雷、電、雨、風、樹林”等,可以很快確定這屬於自然環境描寫;然後講解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並結合語句具體分析。

明確:這是一處自然環境描寫,寫出了暴風雨掃蕩天地的情景,突出了環境的惡劣。這樣的天氣簡直是有意為難蝴蝶,為下文寫作者擔心蝴蝶無家可歸埋下了伏筆。

(3)讀第2自然段,説説蝴蝶有什麼特點,這樣的蝴蝶在暴風雨中可能會有怎樣的後果。

預設:找出第2自然段中描寫蝴蝶的一組排比句,提煉出其中的關鍵性詞語,概括蝴蝶的特點。蝴蝶在暴風雨中可能產生的後果則要藉助學生的想象,作者並未直接寫出,給了讀者思考的空間。

明確:蝴蝶的特點是輕盈、素潔、柔弱、無力。這樣輕盈素潔、柔弱無力的蝴蝶在那樣猛烈的暴風雨中可能會產生的後果有①雨點會把蝴蝶的翅膀打落,使它不能飛翔;所以作者説——它們的身體是那樣的輕盈,載不動一個水點;②泥點會把蝴蝶的彩粉弄髒,它不再聖潔美麗;所以作者説——它們身上的彩粉是那樣的素潔,一點兒水都不能玷污上的;③狂風暴雨會把蝴蝶吹落在泥濘中,直至死去,所以作者説——它們是那樣的柔弱,比一片樹葉還無力,怎麼禁得起這猛烈的風雨呢?④翅膀會被雨點打濕。⑤會被風吹得不知去向。⑥彩粉會被雨水沖刷,失去原有的美麗。⑦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無法飛起來。

(4)找出文中描寫作者為蝴蝶着急的句子,認真體會作者的心情。

明確:第2自然段末句——“想到這裏,我簡直沒法再想下去了,心裏是那樣着急。”第3自然段末句——“我真為蝴蝶着急了。”第4自然段末句——“我真為蝴蝶着急了。”“着急”一詞反覆出現,可見作者心情之急切,充分表現出作者對蝴蝶的關愛之情。

(5)第3、4自然段都描寫了作者在尋找蝴蝶的家,兩段中作者的心情有什麼不同嗎?

明確:第4自然段中作者的心情更加着急,對蝴蝶的擔憂越來越深。原因有①找了那麼多地方都找不到,就會越找越着急。②作者尋找得更細緻了,似乎就要找到了,可是仍舊沒有見到蝴蝶的家在哪裏,所以更加着急了。

(6)作者都為蝴蝶找了哪些家,哪些地方,勾畫出來,體會一下作者每一次猜想,每一次探尋後的心情怎樣。

6.深化理解課文,拓展思維。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裏?你有新的想法告訴作者嗎?

預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拓展思維空間,想一想蝴蝶可能落腳的地方,如崖壁的山洞裏、花瓣下等,合理即可。

四、拓展閲讀,賞析名段

過渡:暴風雨要來了,作者為柔弱的蝴蝶擔心,不知道它們棲息在哪裏,會不會受到暴風雨的摧殘。從作者動人的文字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那份擔憂、焦急,他對小生命的愛讓我們深受感動。現在,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李漢榮的《對一隻蝴蝶的關懷》,看看片段中的小朋友對蝴蝶抱着一種怎樣的情感。

1.出示課外閲讀片段,指名學生朗讀。

初夏的一個上午,我去河邊散步,看見河灣的岸邊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緊張專注,好像在討論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輕輕走近他們,才看見他們正在營救一隻在水面上盤旋掙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許翅膀受傷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過於沉重而無法飛行。小男孩將一枝柳條伸向水面,但柳條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條,解下自己的紅頭繩將兩根柳條接起來,終於夠着那隻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趕快爬上這小小“生命線”。小女孩急忙摘下頭上的蝴蝶形髮卡,系在柳條的一端,讓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這是你的同伴來搭救你了,你不認識我們,你總該認識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動幾下翅膀,緩緩地挨近這一隻“蝴蝶”,緩緩地爬上這隻“蝴蝶”結實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將柳條移向岸邊,蝴蝶終於上岸了,兩個孩子快樂得又説又笑起來。

我以為事情到此結束了,然而,兩個孩子又商量起了這隻蝴蝶今後的生活。他們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陽光下的草地上正開放着的一叢野薔薇花上,讓它一邊曬太陽,一邊汲取花蜜。但是,他們仍覺得這種安排不到家,他們擔心貪嘴的鳥啄食了這需要安靜療養的可憐蝴蝶,就採了幾片樹葉搭起一個簡易的綠色“避難所”,將蝴蝶護在裏面。他們相信,待它安靜休息一些時候,傷口癒合,體力恢復,它就能重新飛舞在春天的原野上。——李漢榮《對一隻蝴蝶的關懷》

2.教師出示要思考的問題,學生分組交流討論,推舉代表彙報。

(1)小男孩和小女孩是如何關懷一隻蝴蝶的?(用柳條營救花蝴蝶,幫助蝴蝶曬太陽、汲取花蜜,搭建“遇難所”保護蝴蝶)

(2)蝴蝶得救後,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心情怎樣?(高興、歡快)

(3)從小男孩和小女孩關懷蝴蝶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關愛弱小的生命,愛護生存環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多一點關愛,少一點淡漠,多一點善良,少一點算計;等等)

五、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並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動物也是我們人類的朋友,關愛它們,才能共創和諧家園。把這樣的觀念牢記在心,以悲憫的情懷去關注周圍的小動物,不僅是一個人高尚道德的體現,也能塑造我們美的靈魂。

小結:一節課時間雖短,但我們所學的內容十分豐富。同以前一樣,我們先從生字入手,瞭解了字音、字形,在此基礎上,分析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尤其是文中的一些關鍵語句,描寫生動,富有感染力。同學們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老師驚喜地看到了你們獨特的想法,非常不錯。同學能,值得表揚;同學不僅,還,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引導學生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

(2)引導學生交流本節課學到的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3)引導學生在課外蒐集關於關愛動物的名言。

關愛動物的名言

愛護動物,讓人類不孤單!

動物是人類親密的朋友,人類是動物信賴的夥伴。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請愛護動物。

關於動物的歇後語

?貓捉老鼠狗看門——本分事?飛蛾撲火——自取滅亡?鱷魚的眼淚——假慈悲

?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老鼠鑽在風箱裏——兩頭受氣?小老鼠上秤盤——自稱自

(4)引導學生改寫課文的形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蝴蝶的家

麻雀的家在屋檐下,

青鳥的家在大樹上,

蝴蝶呀蝴蝶,

下雨的時候,

你去了哪兒?

麥田、松林、老樹幹尋不見你的蹤跡,

花朵、石橋、屋宇下都不是你的家。

你輕盈的身體怎麼禁得住狂風的肆虐,

你素潔的雙翅怎麼受得了雨水的沖刷!

蝴蝶呀蝴蝶,柔弱的蝴蝶,

你是那麼讓人擔心,叫人牽掛……

親愛的蝴蝶,其實,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愛心為你編織成温馨的家,

不管電閃雷鳴,任憑風吹雨打,

不要害怕,快快回家!

六、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學習8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勁”),練習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結構,瞭解作者家鄉小橋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的優美景緻。

4.品味課文語言,體會作者懷念家鄉的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在閲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積累、感悟、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

領會“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的豐富含義。

教學準備

1.推薦誦讀王維的《歸嵩山作》一詩,瞭解詩意。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啟發,入情入景。

師:同學們,有這樣一位作家,他離開故鄉江南一別就是幾十年,每次與朋友談起江南,故鄉的'人、故鄉的景始終盤旋在他的腦海,尤其是家鄉的橋,於是他便提起筆來寫下一篇文章——《家鄉的橋》。

板書課題(學生跟着書寫):家鄉的橋。

二、自讀欣賞,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教師提出自讀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聯繫上下文想一想或參考認字表認識。

(2)讀讀想想:家鄉的橋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拿筆在相關的地方做上記號。

(3)聯繫全文思考:作者是帶着怎樣的心情來寫這篇文章的?

2.小組內交流自讀體會。

三、品味語言,積累運用。

1.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部分重點學習。

學習提示:(1)讀一讀這一段。

(2)想一想:這段主要講了什麼?

(3)説一説:你最喜歡哪些詞語?

2.圍繞“家鄉的橋”,學生交流印象最深、最喜歡的內容。

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自主彙報,隨着學生的彙報教師可以出示輔助課件,相機談話,指導朗讀、訓練朗讀、啟發思考。

如“橋名”一自然段:

(1)學生念橋名。

(2)教師引讀文中描寫橋名的語句。

(3)師:和唐詩有關的橋是什麼橋?(如意橋)

有誰知道王維的這首詩?出示王維的《歸嵩山作》。學生自讀。鼓勵學生課後找到這首詩學一學。

(4)出示橋的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學生欣賞不同字體的橋名,念橋名。

切斷課件畫面,認識字體:説一説你認識哪種字體?最喜歡哪種字體?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飄逸瀟灑、剛勁雄健等)指導讀出這兩種詞不同的感受來。指名讀,男女生賽讀。

(5)瞭解橋名中的故事:(師講震龍橋的故事)請你猜猜那些橋名裏面又含有什麼故事呢?

(6)同桌對讀,再一次整體感受、體會這一自然段。

……

其他部分的教學:

第三自然段:隨着學生的彙報出示相關資料,欣賞、想象家鄉小橋的造型;品讀課文語言,選擇感興趣的橋自己當導遊來介紹介紹。

第五自然段:彙報朗讀;交流討論;指導朗讀。

四、總結課文。

1.配樂齊讀全文。

2.歸納板書,梳理課文。

五、作業參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選你喜歡的幾個生字寫一寫。

3.蒐集資料,瞭解你家鄉的一處景觀。

第二課時

一、識字與寫字。

1.認讀詞卡、檢測識字。

重點指導“鑿”字的字形: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來記憶字形;積累“墓”的姐妹字,如:“幕、慕、募、暮”等。

2.寫字練習:“派”“婆”。

學生觀察,説一説寫的時候應注意什麼。

學生寫字,教師巡視,隨時評價,寫完做總結展評。

二、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檢測讀文情況。

檢測三級標準:正確→流利→有感情。

三、整體把握課文。

1.配音樂,男女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討論問題:作者是帶怎樣的心情來寫這篇文章的?

理解: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

3.創設情境,表達感受。

(1)你想對作者家鄉的橋説些什麼?

(2)説説自己家鄉的橋。

四、片段練習: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描寫自己家鄉一處景觀的話。

建議:可以根據你搜集的資料完成,描寫同一景觀的夥伴可以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篇,寫完後有針對性地講評總結。

五、再次齊讀課文,讀出熱愛之情。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認讀並理解部分詞語“呼風喚雨、依賴、農耕社會、騰雲駕霧、洞察、探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根據語言現象,進行語言、説話訓練,以達到積累的目的。

3、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語言簡潔與條理清楚的過程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瞭解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爺爺特意為我們四年級小朋友寫的《呼風喚雨的世紀》。

(1)解詞:看到“呼風喚雨”,你想到什麼?為什麼?

(2)世紀呢?一個世紀多少年嗎?我們現在幾世紀?剛剛過去的是20世紀。從1900——1999年。(你真了不起,知識面還真廣!)

想不想知道路甬祥爺爺寫了些什麼?趕緊讓我們打開課文讀一讀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把生字讀準確,讀不通順的或是比較拗口的地方標註一下,並且多讀幾遍。

2、反饋難讀的句子,在反饋的過程中讀詞並理解。(你覺得哪些句子第一次讀的時候比較拗口?)

(1)在20世紀一百年的時間裏,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那麼多奇蹟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

(2)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這句話到底該怎麼讀,聯繫上下文,讀讀第三自然段,自由讀,讀出不同的感受,讀出正確的理解。是的,達到了一百萬年以上的才是上百萬年!

指名讀,齊讀第四自然段,帶上筆畫畫哪些是發明,哪些是發現?你知道了嗎?什麼叫發明?什麼叫發現?

指導:長句難讀,但有些句子不長,它的標點特別,這樣的句子讀好了,有一種情感就會油然而生!

出示: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靠什麼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自由讀——學生問師答——交換讀——學生自問自答——讀出來了嗎?一種什麼情感?板書:設問

在反饋難讀的句子的過程中,把“引用”這一方法也帶過。

3、咱們差不多又把課文讀了一遍,路甬祥爺爺到底寫了些什麼內容?

其實大家表述的不外乎就是“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齊——指——指——指,有問題嗎?“為什麼説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三、精讀課文,感受內容。

快速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哪個地方最能體會到20世紀是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學生默讀,點畫文句。

預設一:

出示: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祕;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繫緊密的“地球村”。

1、自由讀。

2、再讀(以師生接讀的形式),20世紀人類登上——,潛入——,洞察——,探索——。

3、這麼一讀,你感受到了什麼?……再來讀一讀,把你們的感受帶進去!

4、你們還發現了什麼?(動詞)我們也用上一些動詞來説説20世紀的其他發現和發明。同桌討論一下。

5、繼續接讀,20世紀,……等,這個等裏還有什麼?預設:舉例

出示讀: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齊讀。

預設二:

出示: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出示)

1、導:是呀,這就是二十世紀,短短100年可以擁有那麼多的成就,真可以用——齊讀。

2、簡介:這句詩原是唐朝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一句,用來形容邊關下大雪後的景象的。齊讀。

3、為什麼這句詩被作者引用到課文中來了呢?學生説。

4、這是用了詩人的語言來描述,你能不能用咱們自己的話來描述?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形容。

預設三:

那你們有沒有發現,課文是寫20世紀的這個社會,卻寫了20世紀以前的社會,你們發現了嗎?這是為什麼?(對比)讀句子,20世紀前的社會是一個什麼社會?板書:農耕社會(耕)

1、農耕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2、交流拓展:

讀好文中句: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就直接讓學生接説沒有——沒有——沒有——

想象:孩子們,沒有這樣的東西,你的腦海裏會出現怎樣的畫面,老師給你句式想象:?在農耕社會裏,人們沒有(),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耕社會什麼都沒有,人們的生活多麼不方便)於是古人充滿了幻想,他們幻想有——

古代有哪些幻想變成了現實?千里眼——順風耳——騰雲駕霧——千里馬——嫦娥奔月

作為生長在二十一世紀裏的孩子,請你再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會怎麼讀?

四、寫話訓練。

20世紀的科學發明和發現真是奇蹟,讓人出乎意料。它讓我們的生活舒適和方便,連過去的王公貴族想也不敢想,那麼給我們帶來了哪些舒適和方便呢?這兒路甬祥爺爺沒有舉例子,我們來舉個例子説説,活學活用!老師這兒有一個小小的提示:當我看電視時,只需輕輕地按動遙控器,清晰的畫面就會展現在眼前;當我……

交流學生寫話。

小結:回顧20世紀的百年曆程,科學的確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神話,它為我們創造着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説: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課前我們提的那個問題你明白了嗎?

迴文第一自然段,再讀第一自然段。

(自豪地讀,驕傲地讀)

20世紀已經過去了,那就讓我們帶着憧憬,暢想21世紀吧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學會用書信體。

2、能按一定的順序,從不同的角度介紹自己的家鄉。

3、通過生動、細緻描寫,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學重點:

用書信體的格式,從不同角度介紹自己的家鄉。

教學難點:

通過生動、細緻描寫,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信封和紙)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信封和信紙)

2.今天的課我們不用簿,就用信紙和信封,怎麼樣?

二、讀懂例文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例文,看看跟平常的例文有什麼不同之處。

(1)指名説説。

(2)老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書信的書寫格式和第二人稱的形式。

2.請同學們自由輕聲地朗讀或默讀王磊同學寫給李陽同學的這封信,想一想,王磊從哪些方面介紹了自己的家鄉?

3.如果你是李陽,讀了好朋友的這封來信,你會有什麼想法?為什麼?文中的哪些描寫深深吸引了你?

(1)交流。

(2)列出介紹的提綱。

(3)學生分組彙報自己的想法。

三、説説家鄉

1.同學們,你瞭解自己的家鄉嗎?我們的家鄉也有許多獨特的魅力,能説説嗎?

(1)分小組交流蒐集的有關家鄉的資料。

(2)把各小組的資料進行整合,列出介紹提綱。

(3)分組具體介紹。

2.師生評議、補充。

3.學生在各小組內修改、完善提綱。

四、學生練寫

1.學生練寫草稿。

2.交流、評議、補充。

(1)小組互讀互評互助。

(2)分組交流,師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謄寫,裝進信封,寫好地址。

板書設計:

請到我的家鄉來

---給遠方朋友的一封信

教學反思:

學習讀書名言。

(1)自由讀讀,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指名朗讀,正音。

(3)討論:這兩句話都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別把什麼比作什麼?

(4)再讀句子,體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5)練習背誦名言。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的順序,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以及是怎樣用腳在爬的,啟發人們留心和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第七單元是第七冊教材的最後一個單元,訓練重點是“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斷”,除了要從讀到學寫,訓練圍繞一個意思寫片斷之外,還要複習鞏固本學期學到的讀和寫的基本功,使閲讀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擔負着學習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斷”的任務,因此在本組教材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方向。

①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②學習作者細緻觀察的方法,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③朗讀課文。

(2)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語表達的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熱愛生活,做個有心人。

3.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二、説教法

這篇課文內容具體,條理清楚,文字淺顯,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困難不大,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和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與具體的。教學時,注意圍繞“理解課文內容,抓住事物的特點寫”這一訓練重點,引導學生集中研究、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抓特點寫的,從中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地方,從中學習怎樣寫好片斷,突破本課教學難點。本教材採用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討論法等多種方法組合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留一定時間讓學生多思考、多討論,發展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

(1)填空練習用的小黑板。

(2)教學掛圖、幻燈片、爬山虎的實物。

三、説學法

1.引導學生預習好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初步瞭解課文。培養自學能力。

2.讓學生觀察掛圖中爬山虎腳的形狀,為理解爬山虎是怎樣憑藉腳向上爬的打下基礎。培養觀察能力。

3.教學中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主導學生的“聽、説、讀、寫”活動,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討論、交流、再通過老師提問檢查做出總結,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閲讀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師談話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的第一、二部分,現在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2.齊讀第一、二段,提問:

(1)作者看到的學校和家裏的爬山虎長得怎樣?從哪些詞可以看出?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

爬山虎滿是一大片

(2)課文第二段是從幾個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葉子的?出示掛圖,讓學生看圖回答,師相機板書:

3.導入新課,課文第二段圍繞葉子的特點寫得非常具體化,無論是葉子的顏色,還是靜態、動態都給以美的享受,現在我們來學習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把它寫具體的。

意圖:通過複習鞏固上節課的教學成果,同時也為理解後面的內容“怎樣寫爬山虎的腳“打下良好基礎。這樣的引入新課自然,同時也為學生指明瞭閲讀方向。

(二)講讀課文第三段

1.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1)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的?顏色怎樣?分別用“▲”、“______”“……”畫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詞。引導學生觀察掛圖,觀察實物,回答問題,師相機板書:

(2)從哪裏看出作者觀察很仔細,寫得很具體?

意圖:通過這一段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和動手、動腦、動口的實踐能力,通過實物的觀察,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課文內容,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好了這一段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爬山虎是怎樣用腳爬的。

2.女生朗讀第4自然段,用“△”標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動作的詞,並讓學生説説這些詞能隨意變動嗎?為什麼?學生討論後,指名學生回答,師板書:

教師出示實物,在黑板上演示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進一步講清“彎、拉、緊”的因果關係。由“直”到“彎”,縮短了距離,所以產生了拉力;由於產生了拉力,使它緊貼在牆上,這和上文的“鋪”相照應。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地向上爬的。

意圖:通過實物的演示,直觀感受對重點詞的理解,瞭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向上爬的,知道作者是怎樣把意思寫清楚的,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3.師讀第5自然段,學生思考:爬山虎的腳會有什麼變化呢?觸着牆的怎樣?沒觸着牆的怎樣?這説明爬山虎的生長與牆有什麼關係?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爬山虎的腳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後師相機板書:

意圖:通過聽讀思考,培養學生認真聽,積極思考的習慣,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弄清腳的細微變化。

4.質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請提出來,我們一起共同解決。

意圖:通過質疑,檢查教學效果。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小黑板,按課文內容填空

爬山虎的腳長_____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每根細絲象_______。細絲的顏色是_____。觸着牆的時候,細絲頭上就變成______,顏色也逐漸變成______。它的腳_______在牆上相當牢固。作者是從_______和_______兩個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腳的。

2.講評、讀一讀。

意圖:通過練習,鞏固本課教學成果,加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

(四)歸納總結。

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學生回答後板書:

整體→部分

2.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做了十分具體詳細的介紹的,為什麼要寫它生長的地方和葉子的特點呢?

3.學了這課你們從中受到什麼啟發?結合平日實際談談體會。

意圖:通過總結、談體會、感知全文、瞭解作者的觀察順序,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圍繞一個意思寫具體的方法,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留心和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後指定的段落。

2.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觀察一種植物,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注意觀察植物的葉、莖、花、果等。

意圖:鞏固課文重點內容,培養學生默記課文的能力,讀寫結合,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於實際。

五、板書展示

爬山虎的腳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3.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再續編一段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1.上一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麗畫卷,這節課我們來讀一首徐志摩筆下描寫花牛的詩。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二、學習詩歌

1.自讀感知。

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麼。

(提示:可以從詩中的關鍵字、詞、句中去體會,可以從整首詩的內容上去體會,可以從詩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從詩的思想上去感受)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讀,正音,認識生字。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花牛在草地裏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壓扁”“霸佔”“甩”“偷渡”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讀。

這首簡短的小詩,我們要邊讀邊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3.領悟寫法:

(1)默讀詩歌,説説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

(3)師小結:

A.每節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詩句起首——“花牛在草地裏坐”“花牛在草地裏眠”“花牛在草地裏走”“花牛在草地裏做夢”,用簡單明朗、輕快活潑、一詠三歎的詩句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結構一致)

B.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壓”“霸佔”“甩”“偷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和重複。

板書設計:

花牛歌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應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閲讀、表達能力在語言實踐中得到鍛鍊。為此在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品讀兩首詩歌,把握詩歌主旨。

二、加強詩歌朗讀訓練,在讀中感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多讀才能更好地領悟詩歌。教師要利用自讀、分組讀、男女生輪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讀詩,進而感悟理解詩歌。四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理解詩歌的方法,在教學中應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以讀促思,以讀帶悟,以讀傳情,為學生今後學習詩歌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通過品讀含義深刻的詩句,從中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讓學生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點:

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水鄉》。

誰願意説一説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水鄉哪些特有的景色?(學生彙報)

水鄉有這麼多我們生活在內陸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鄉遊玩,眼睛一定會看不過來的,所以作者説——“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學生齊讀)

二、感悟課文

這麼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處呢?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到四十一頁,自己輕聲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水鄉景色,畫下來,並説説為什麼喜歡,用筆在書上做好批註。

(學生讀——找——畫)

你們一定很想把自己心儀的水鄉景色和同學分享吧?老師給你這個機會,現在就在小組裏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畫的句子,並説一説為什麼喜歡。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彙報,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1、細雨像蠶絲那麼柔和,飄在臉上涼沁沁的,給人一種清新、舒適的感覺。(指名讀三人)

導語:“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江南的細雨給了我們如此美好的感覺,真是更加期待她的風景。

2、窗口開得很別緻,形狀像一把張開的摺扇;外面的景緻嵌在窗框裏,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扇面。船在前進,畫面在移動,有趣的是煙雨迷濛,使不斷變化的景色若隱若現,似真似幻。(指名讀——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導語: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水鄉的窗口是別緻的,風景一定愈加別緻。

3、綠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楊、桑園、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黃的菜花,翠綠的麥苗,彩霞般地紫雲英,奔跑的拖拉機。(指名讀一人——指導想象讀——指名讀兩人——想讀的一起讀)

導語:“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綠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分明在向我們訴説着江南人民的勤勞與質樸。

4、一座石拱橋,半圓的橋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輪圓月。一條罱泥船從圓月裏穿出來。一個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兒,正牽着兩條水牛在橋上經過。(指名讀一人——教師範讀——自由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配樂讀)

導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一座石拱橋,一輪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橋流水”的佳話。

5、那拖輪拖着一條、兩條、三條……一共十八條駁船,在煙雨迷濛中,像一條穿雲破霧的長龍。

三、總結品評

這麼多美麗的景色爭先恐後的躍入作者的眼簾,作者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鄉才能見到的別緻風景伴着細雨點點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懷,作者不由得發出讚美——“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順流而下,陶醉在沿途的江南風景裏,作者怎能不如痴如醉的讚譽——“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麼學習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的你想説些什麼呢?

(相機補充完板書)

板書設計:

水鄉

細雨柔和潤江南

窗口別緻嵌畫卷

田野村落情悠然

拱橋如月渡風情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好句。

2.瞭解歐陽海捨身救列車的經過,學習他奮不顧身排險,把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的崇高精神。

3.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

【學習重點】

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和“遇險排險”這部分的內容。

【學習難點】

體會歐陽海這種捨生忘死的英雄氣概

【學習準備】

收集有關歐陽海的資料,以及當代英雄的事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自己喜歡的名言嗎?都有哪些你自己喜歡的名言呢?

學生説自己喜歡的名言。

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了一句,請看(出示)——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而犧牲,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

看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感受

這是歐陽海在自己的日記中寫的一句樸實無華的話,也是他的人生寫照。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歐陽海。板書課題:“壯麗的青春”。

你對歐陽海有那些認識呢?説説你收集到的資料。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自學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同學們自己來讀懂,有信心嗎?你們準備怎麼讀懂?

學生説自己的方法,大家互相啟發。

請同學們讀閲讀提示,明確要求。

出示閲讀要求:

1.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詞,通過小組合作或者查字典的方式解決。

2.自由閲讀課文,想想課文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遇險 排險 犧牲)

3. 邊讀邊在你的頭腦裏想象作者所描繪的場面。

4. 找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抓住文章中人物的動作、神情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注意讀出自己的感受。

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弄懂課文內容中你遇到的問題,談談你的體會。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採取有感情的讀、説體會等方式彙報自己的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三、重點探究,體會感情

當時的情況“萬分危急”具體表現在哪裏?歐陽海是怎麼挺身而出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1. 出示有關句子:

情況萬分危急(出示有關句子:列車駛近了……死活不動……就要發生……越逼越近……)

你從那些字詞中瞭解到了情況的危急?讀讀,談談你的感受。

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感歎號所表達的感情。

2. 歐陽害挺身而出(出示有關句子:箭步飛身……搶……臉不變色……心不跳……推出……)

讀一讀,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讀到這裏,我想你一定被歐陽海的精神所感動,你有什麼要説的嗎?

學生説。再讀,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 一場慘禍就這樣避免了,可是我們的戰士歐陽海卻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讓我們來讀讀課文的最後四個自然段,注意把此時此刻的感受讀出來,讀出你對歐陽海的崇敬之情,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

假如你就站在旁邊,你會怎麼想?怎麼説?把你要説的話説一説。

交流、評價學生所説的內容。

現在就在歐陽海犧牲的地方有一尊他的塑像,要是你來寫塑像的介紹,你會怎麼寫?

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指導鼓勵。

四、總結拓展

1、在緊急關頭歐陽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勇氣來犧牲自己解救別人?你是怎麼認為的,你明白為什麼説是“壯麗的青春”?請你來談談。

學生談自己的認識,感受歐陽海那種捨生忘死的精神。

2、通過進一步學習課文,我們對歐陽海又有了新的認識,同學們,再讓我們來讀歐陽海的那句話——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而犧牲,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讀後,你又有什麼新的感受呢?請你説一説。

交流學生感受。

3、同學們,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而犧牲,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這是多麼樸實的一句話,讓我們飽含激情齊讀課文最後4個自然段。

學生齊讀課文最後4個自然段。

五、作業

1、 把英雄歐陽海、雷宏的故事講給他人聽。

2、 抄錄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瞭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描述的意境,體會詩人同情戍邊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瞭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描述的意境,體會詩人同情戍邊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激情: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裏,胸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讀詩,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彩;讀詩,能夠把我們帶入古代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現在,讓我們到古代多事的邊塞去看看吧!

2、課件播放:古代戰爭場景。學生在觀看錄像後自由談感受。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之後,談談對題目的理解。

[這樣學習開始有電教媒體創設情景,把學生帶入驚心動魄的古戰爭場面,並且利用音樂創設情景,從而為學生學習與創造提供一個良好的感知環境。]

二、創設情景,初步感知詩意

1、下面請大家自由讀詩,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學生自由讀詩)

2、檢查讀書情況。根據學生朗讀情況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把詩句讀正確、讀流利。

三、想象畫面,理解詩意

1、學生自由讀詩,邊讀邊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

2、教師進行學法指導:大家藉助工具書、課文的註釋、課前收集的資料,嘗試着理解一下詩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請你和小組等同學交流一下。

3、彙報交流: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學習成果,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張揚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的創新發展,激發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讀彙報,訴説詩意,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4、指導感情朗讀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採用學生自己練讀、指名朗讀、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面對一輪明月,他們可能會想些什麼呢?

2、學生展開想象,發表看法。

3、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讀出詩的韻味。

五、適當拓展,引申探究

1、師:一首《出塞》把我們帶到了古代淒涼悲愴的戰爭生活。其實,有許多詩人從不同的角度接觸到這個題材。課外,你收集到了哪些邊塞詩詞,能不能運用我們剛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讀你最喜歡的一首詩呢?

2、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交流自學成果。

4、全班交流彙報,注意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讀詩談體會、合作背詩、輪流背詩、詩配畫……不同的形式彙報。

5、小結:讀了這麼多首邊塞詩歌,大家有什麼感受?能不能選用自己最擅長的形式來談談呢?

六、教學小結,結束授課

1、師:網上有一位朋友讀了現代詩人席慕蓉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聲唱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番。

2、演示課件,結束授課。

【板書】 出塞

明 月

邊 關 家

對英雄的渴望

徵人 父母 妻子

孩子 對和平的嚮往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暮江吟》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讀詩句,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三、教學難點

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複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白居易、王維、李白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着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暮江吟》。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暮江吟》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的。詩中描寫了深秋的時候,從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達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題目的意思是:吟詠暮色降臨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詠,作詩。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題目的意思。

(2)教師範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①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指快要落山的太陽。鋪:展開,鋪展。這裏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陽的餘輝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紅(瑟瑟:這裏指碧綠色,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顏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綠色的,有一半是紅色的。)

③可憐九月初三夜(可憐:可愛的意思。九月初三:指農曆九月初三,這時已進入深秋季節。句意:九月初三,這深秋的夜晚多麼可愛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農曆初三晚上,是月牙開始出現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張彎彎的弓。寒露降臨,附着在樹葉和草叢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閃閃發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月牙彎彎像弓一樣。)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個"鋪"字,在文中有什麼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靜,夕陽的美麗。"鋪"在這裏是斜照的意思。)

②讀"可憐九月初三夜",體會"可憐"在這裏的意思。("可憐"一詞表達了詩人對九月初三這個深秋的夜晚的留戀、喜愛。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為喜愛,他才從黃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邊觀賞景色。)

③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麼?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徵,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寫出了江邊美麗的月夜景色。)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説説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奏和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