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7W 次

 【蘇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篇一】

蘇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

本文根據我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有關章節改寫而成。課文通過記敍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讚揚了孫悟空堅定不移、機智勇敢,善於識別敵人詭計的鬥爭精神。學生對這課文的內容較熟悉,也很感興趣,這節課我重在引導學生理解描寫“三打”打鬥中所用的詞句不同這一特色。讓學生自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打”,讀讀、圈圈、劃劃,説説為什麼喜歡這一打?在此基礎上感受白骨精的“三變”。再師生交流討論,老師及時點撥,指導朗讀。這樣的學習,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動口,在親身體驗中加以領悟、分析人物的特點

當學生在“三變”“三打”的交流中,在對語言的品味分析中感受了白骨精和孫悟空的特點後,學生憑藉原有經驗和本課所學,通過發現“三打”與“三變”的關係,對“反襯”寫法有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我還注意引導學生在研讀中品味語言、感悟語言,比如對“美貌”“八旬老婦人”“劈臉打來”“當頭一棒”“掄起一棒”等比較分析,再比如對“閃”“奪”等詞的準確理解,對發現名著的語言魅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蘇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篇二】

一、學人物描寫

書後第3題,是編者安排的體會動詞準確性的訓練。課上,我引導學生先學習動作描寫,再學習語言描寫。

學習動作描寫,解決書後習題,在這個過程中,我要求學生確定“經典動詞”,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加深印象,在自己的寫作中努力用好動詞。

讀“語言描寫”的一些句子,學生先動手劃一劃,然後齊讀。我特別讓學生數一數,文中有幾處語言描寫,學生答有11處。不少學生寫人物語言時,都喜歡寫“某某説”,那這篇文章中是怎麼處理的呢?比較之後,大家發現,有三處寫“説”,三處寫“道”,還有五處居然沒有用“説”也沒有用“道”。

我説:你們看,寫人物語言要怎麼寫呢?不同樣就行。

 二、品人物特點

經典,留給人的,永遠是餘音繞樑回味無窮。結合《補充習題》的習題,出示《三打白骨精》的原文,學生一讀,很容易理解。我追問:白骨精在師徒四人心中各是什麼樣的呢?這個問題,學生答得很順利。在豬八戒心裏,這是個秀色可餐的大美女:“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藥弄春晴。”學生在答習題時,寫道:“作者把白骨精寫得這麼美,才會更讓人憐愛,尤其是那好色的豬八戒。”雖然很直白,但我覺得説到點上了。在唐僧心裏,這是個平凡人家,好心人兒;在沙僧心裏,這是個普通之人;而在孫悟空眼裏,這就是個妖精,是個陰險狡詐的白骨精。

在討論“人以慈悲為懷”的理解時,學生也能從正反兩面看待問題。看來,真理越辯越明,人情冷暖,孩子們是最敏感的。

  三、講西遊故事

課前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西遊小故事,課上抽籤決定人選,上台講故事。

兩輪之中,第一輪的朱林星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她做了準備,講的是“猴王出世”這個故事,細節部分也講得清清楚楚。每當學生講完一個故事,我請其他學生補充他(她)沒有講到的細節,目的有二:一是培養他們注意傾聽的習慣;二是集思廣益,讓西遊故事在學生的腦中更清晰。

還別説,學生們挺愛聽故事的,雖然台上的同學講得不夠好,但台下的所有人都聽得津津有味。這樣的語文課,他們才愛上吧!

【蘇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篇三】

提起《西遊記》,可以説是家喻户曉。很早以前,民間就流傳着許多有關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西遊記》就是在民間傳説的基礎上,由明代小説家吳承恩創作出來的。在眾多的降妖除魔的故事中,《三打白骨精》可以説是膾炙人口的一篇。

《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圍繞“三打”就衍生了“三變”和“三責”。“三”在古文字中,很有意思。老子曾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白骨精愈是變化多端,就愈襯托出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同樣,唐僧愈是“責”的厲害,就愈是突出了孫悟空的“百折不回”的執着,“不屈不撓”的意志。這些“三”之外,還應該有豬八戒的“三挑”,一次又一次的挑唆,促使了唐僧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前些日子有幸在《小學語文教師》上觀看了薛法根老師和他的弟子沈玉芬的“辯課進校園”。最近,聽了X老師的教學,覺得他課堂語言風趣,於是就有了“辯課”的衝動。

第一次聽X老師上《三打白骨精》,覺得這節課的有一些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育的痕跡,但是因為是第一課時,於是後面的聊人物,便有了“走過場”的嫌疑,將主人公孫悟空“晾”在了一邊。

在本課的教學中,X老師濃墨重彩地教學了“三變”,將白骨精的詭計多端、不擇手段描摹得淋漓盡致:

師:當這個村姑出現在他們面前時,唐僧師徒四人的反應不一樣。這是一個怎樣的一個美貌村姑呢?(出示圖片)(我覺得此處的圖片出示反而削弱了文字的魅力。)

生: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

師:原文是這樣説的——(出示文字)

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請。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藥弄春晴。

師:有著名評論家在白骨精第一次變村姑的文字後面寫了一個“妙”字。就讓我們看看白骨精變化後的長相,妙在哪?

師:那眉毛妙在——生:“柳眉積翠黛”;師:那眼睛妙在——生:“杏眼閃銀星”;師:那身材妙在——生:“體似燕藏柳”;師:那音色妙在——生:“聲如鶯囀林”。

師:單看這變的長相,覺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計”,還妙在哪?(生談感受)

師:這一切,都是吳承恩寫得妙啊。把原著中對村姑“美貌”的具體描寫送到課文中,再讀讀,看這“美”的後面,藏着什麼?(學生用原著中對村姑美貌的描寫,替換課文中的“美貌”,再讀)(生:就是想吃唐僧肉,可見妖精有一顆狡猾貪婪而醜陋的心。)

師:真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原來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説的醜惡的內心。真是居心險惡啊。看看妖精的二變、三變(板書:三變)又妙在哪裏。

引導學生讀出第二變“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着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着走來。”(妙在哪裏?生談感受:白骨精變了老婦人裝的可憐)

師:是啊,中國有句古話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想《水滸中》的李逵要殺假李逵,假李逵説自己家裏還有80多歲的高堂老母,讓那麼暴烈的李逵的心頓時軟了下來。還妙在那些字詞?或短句?(生:妙在“年滿八旬的老婦人”,而且還“一步一聲”地哭着走過來。)

師:年滿八旬的老婦人,“一步一聲”地哭着走過來。這是怎樣的走?誰來表演一下?

師:誰再來讀讀,讓我們彷彿看到這位八旬老婦走路的樣子,聽到一步一哭的聲音。(指導朗讀強調“八旬”讀“一步一聲”時,拆開讀“一步”抽泣一下,“一聲”抽泣一下)(指導表演有些走過場。)

師:看着樣子,聽着哭聲,真夠可憐的。這樣的傷心可以説是(肝腸寸斷、悲痛欲絕、痛不欲生)然而你同情嗎?

(引導學生讀出“從山坡上‘閃’出一位八旬老婦人”理解“閃”字的含義)

師:看看,這哭裏面又藏着什麼?(藏着一把刀,一把看不見的吃人的刀)

師:白骨精甘心不甘心讓唐僧走呢?所以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次他又變成了什麼?

(生:又變成一個白髮老公公,假裝來找他的妻子和女兒)

師:原著中有這麼關鍵的一句,讀讀,看看妖精這一變,又妙在哪兒?

生:“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

(生談感受;這白髮老公公不是真心向善。我覺得這白骨精變這三個人是一家人,變得很巧妙。)

師:這不是佛家人的做法嗎?這樣的吃齋唸佛之人可經常唸叨——“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那這“善”裏又藏着什麼呢?

生:藏着想吃唐僧肉的罪大惡極的心。

師:那麼,連起來想想妖精變化的先後順序,這妖精還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呢?(生聊感受)

師:我看,這哪是變,分明是騙!所以,三變就是三騙!所以不是白骨妖,而是白骨精,這傢伙的的確確成“精”了(點題)。所以,不是唐僧無能,而是白骨精太狡猾。你們説,這樣“無心向善”的妖精該不該打?(生:該打,狠狠地打!)

以上是X老師在課堂上對白骨精的“三變”的教學,然後,他話鋒一轉,將“三打”提到了議事程上:

教師多媒體出示了孫悟空“三打”的句子:

①説着,就朝妖精劈臉一棒。

②悟空見又是那妖精變的,也不説話,當頭就是一棒。

③悟空掄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在提取了關鍵詞“劈臉一棒”“當頭一棒”“掄起一棒”之後,師問:這“三打”一樣嗎?你覺得打得越來越怎樣?有學生反應一次比一次打得快,一次比一次打得爽。然後避重就輕地談論“三打”的方式和力道,時間濃縮成五六分鐘,孫悟空的形象就大大削弱了。所以在後面的“聊人物”時,有很多同學居然説自己喜歡文中就亮了一下相的“豬八戒”,單從這一篇課文的目標來説,這樣的“三打”是失敗的。不由得想起了這樣的一句話:“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人處世上,要八戒更要悟空。”也許是因為八戒的身上有着更多的“豬性”,所以大家就覺得八戒的討喜。還是因為作者有意將他取名“巴結”,讓他在唐僧面前盡撿便宜事?(呵呵,這是題外話)。其實“三變”就是為了襯托“三打”:對手愈強,主人公才能愈精彩,這“三打”之中,孫悟空是愈打愈機智,愈打愈徹底,即使是遭到唐僧的二十幾遍的“緊箍咒”,他是拼着命地打。同樣,來自唐僧的責罰更是為了給我們一個堅定、機智、勇敢的孫悟空。

而同樣是“三打”,沈玉芬老師大概用了二分之一的時間,而薛法根老師則用了將近三分之二的筆墨來讓學生體驗孫悟空,讓孩子自己去發掘孫悟空。

師:如果你碰到這樣一個師父,第一次打死妖精,他念緊箍咒;第二次打死妖精的時候,他念了二十幾遍,你心裏怎麼想啊?

師:為什麼孫悟空受到師父的責罰還要打妖精,可以看出孫悟空有什麼個性?

師:你從孫悟空受了責罰還要打妖精,可以看出孫悟空有什麼性格?

這樣的三個問題着眼於學生閲讀文本後的個體感受,問題的答案精彩紛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孩子們都愛上了這個忠心耿耿、嫉惡如仇、機智多謀、矢志不移的孫悟空,肯定不會有孩子説:“我喜歡那個挑撥離間的豬八戒。”

特別是説到豬八戒的時候,薛老師説:“原文中讀豬八戒要特別當心,誰讀懂了豬八戒就讀懂了原文。”然後就豬八戒的“兩分銀子”,就“三”的故事進行牽引,這樣肯定會吸引着學生走進《西遊記》的世界,真是“我閲讀,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