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精選5篇)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精選5篇)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重點字詞,瞭解陶淵明其人其詩文。

2.能力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品田園之美,悟本性之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詩人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

[教學重點]

品味陶詩的語言

[教學難點]

領會詩中“拙”字的實質內涵

[教學方法]

朗讀、品讀、小組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

同學們,在《桃花源記》裏,武陵人一睹了桃花源優美的景象。這裏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這裏良田美池,雞犬相聞,民風淳樸%一派和平與安寧的景象。試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武陵人,你從桃花源出來你會幹什麼?

(預設)生:課文上説他又回去找,可是沒有找到;他會帶上自己的家人逃離到這個地方;他會按照那樣一個桃花源再建一個世外桃源。

師:其實陶淵明與他一樣,也想建立一個自己的桃花源。建在哪裏?

生:歸田園建。

追問: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看看他自建的桃花源,但它不叫桃花源,它叫什麼?

生:田園

追問:今天我們就一同步入他的《歸園田居》,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品一品。

[感知文本]

一、朗讀文本

(一)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文本,勾畫出不認識的字。

(二)教師示範朗讀,學生掃除文字讀音障礙。

(三)請學生齊讀文本。

過渡:文章和詩歌的標題就好比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説:“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

二、理清文章思路:

從標題來看,給我們傳達了哪些基本信息?

明確:歸田園居

追問:從這標題來看,我們應着重抓哪個字?歸。下面就讓我們圍繞“歸”字來理清文章的思路。那麼作者歸在哪裏?

明確:歸到田園;也就是告訴了我們他的歸之所(板書)

過渡:歸之所是哪幾句,同學們一起齊讀出來。

追問:除了講歸之所還講到了什麼呢?(請同學們看詩歌內容的前6句講的是什麼?)

明確:歸之因

追問:那麼除了剛才所歸納的:歸之所歸之因,還寫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一起來齊讀最後兩句:“户庭無塵雜....返自然”

明確:歸之情(趣)

追問:哪個字更好?“趣”字我覺得更好,情:只是當時的一種心情,而“趣”字把作者那種(在田園生活裏)樂在其中的感覺表達了出來,並且作者回歸到田園也是他人生的一種趣味、一種情趣。

板書:明確:(1-6)歸因;(7-16)歸所;(17-20)歸趣。

過渡:理清了文脈,下面就讓老師引領大家一起來了解詩人的歸之因。

[品讀文本]

一、瞭解“歸因”:

問:哪些詩句體現了歸因?

明確:前6句。

二、品讀關鍵詞

提問:詩歌前6句中哪些字詞表現了詩人辭官歸隱的原因?

三、品讀概括句:

(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追問:“俗”是什麼意思?“無適俗”是什麼意思?

明確:“俗”:世俗:為名為利,爭名奪利;汲汲於富貴,汲汲於名利。“天下之人,熙熙壤壤;為利而來,為利而往。”《史記》意思是説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無適俗”:不能、不會迎合世俗,保留自己的真性情。

小結:這兩句就是告訴我們陶淵明不僅本性真,品性高,而且十分嚮往田園生活。

(二)“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追問:這兩句詩我們應該抓哪兩個詞?為什麼?

明確:“誤”“三十年”

追問:表明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明確:對官場的厭惡,一個“誤”字,説明作者悔恨之情;三十年用誇張説法,表明時間之長,悔恨之深。

過渡:作者運用了一個比較貼切的比喻,將自己對官場的厭惡表達了出來。

(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追問:“羈鳥”是什麼鳥?池魚又是怎麼樣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自由,受到束縛。

追問:詩人用一個“戀”一個“思”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明確:正是作者嚮往田園自由、厭惡官場束縛,所以在這裏把作者急切想要回歸園田的心情表達了出來。

過渡:然而最具吸引力的還是其中的歸之所,下面我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賞析。

二、品味“歸所”:*(小組討論)

(一)本首詩歌選取了田園的哪些意象?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煙、狗(吠)、雞(鳴)

(二)單看這一個一個獨立的意象美嗎?

明確:不美!

追問:對,這不過是農村的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那為什麼在陶淵明的眼裏,一切平凡的事物都顯得那樣美好?

追問:正所謂:境由心生,詩人本人是性本愛丘山,一直嚮往、神往田園生活,所以,以我觀物則物皆着我之色彩。

(三)這些意象都有什麼樣的特徵?品讀景物所藴含的美。

下面我就將咱們班分為四大組,一起來品味意象的特徵,去發現景物所藴含的美。

1.方宅、草屋:住處空闊寬鬆。房屋雖簡陋,好在數量較多,不但夠自家人居住,就算有客人來,也寬鬆有餘。

2.榆柳、桃李:環境清幽美麗(春日繁花似錦,繽紛絢麗:夏日綠陰匝地,郁郁青青)

3.遠村、炊煙:氣氛安詳柔和(渺渺村莊,裊裊炊煙,朦朧迷茫,似幻似真)

4.狗吠、雞鳴:生活寧靜和平(能聽到深巷中的狗吠聲,可見鄉村的寧靜;雞在桑樹顛得意地鳴叫,可知生活的安定和平。“狗吠雞鳴”還給田園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小結:孤立地看這些景物雖然平常,但當它們組合在一起後便活靈活現地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寧靜平和、淳樸自然、美不勝收的田園畫卷。

過渡:然而詩人歸後的心情怎麼樣呢?我們一起齊讀最後四句詩。

三、感悟“歸趣”:

詩人歸後的心情怎麼樣呢?(“户庭無塵…反自然”)

明確:擺脱官場生活那種自由自在、輕鬆愉悦的心情。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閒適恬淡、寧靜幽美、自由自在。

[拓展延伸]

一、探究“拙”字的文字意藴

過渡:同學們我們在桃花源裏走了一圈,我們暢遊了桃源的一切美景,可是老師就有一個疑惑,詩人如此嚮往的地方,他卻説守拙歸園田。“拙”是什麼意思?

明確:拙有兩個義項,一個是“笨”;一個是自謙之詞。

追問:陶淵明真的笨嗎?不是,是自謙之説法,正所謂:大智若愚。

追問:我們怎麼來理解文中的這個“拙”字?

明確:作者這個“拙”表現在哪些方面?①從作者自身這個角度來説,他覺得自己“拙”在什麼地方?(提示:拙事,拙景(所追求的田園生活是一種笨拙的人生追求)),②從世俗的觀念這個角度來談“拙”

明確:①A:“拙事”:詩人曾因謀生餬口之需和“大濟蒼生”之志而誤入官場,如今感到悔恨交集。B:“拙景”:詩人追求的事物都是鄉村常見的普普通通的景物,如草屋、方宅…然而在作者眼裏越是簡單的事物,他反而越是滿足,從而越是感到快樂與幸福。②在封建時代,世俗之人大都以做官為榮,以做官為利,而陶淵明卻“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他有着不同於流俗的氣質情操,認為自己的本性無法與官場調和,所以作者毅然地選擇了一條與世俗追名逐利、士優而仕的觀念相違背的道路。選擇迴歸閒適恬淡、寧靜幽美、自由自在田園生活的,堅守本性的真我。③處在一個權力之爭劇烈的社會裏,正人君子是難以自處,如何不同流合污,就會被制度湮滅;在世人皆醉的時代,陶淵明無力迴天,面對污濁的現實,也不願自己的心為行役,詩人最終選擇走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

小結:陶淵明所堅守的“拙”,正所謂:“世人以之為拙,我卻以之為真”是他堅守本性的真我,守住自己人格的獨立和自由,更是堅守自己精神、心靈的棲息地,尋求自我的精神家園。從而徹底遠離官場,通過淡泊寧靜的田園生活讓自己的心靈、精神有了依靠,以至於不讓自己的心迷茫而喪失自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士大夫不能實現兼濟天下抱負的時候,也許“窮則獨善其身”便是他最好的歸宿。

二、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仿寫句子)

追問:那麼什麼是精神家園呢?

明確:“精神家園”我想應該就是理想的生活,力量的源泉,心靈的棲息地。

追問:那麼同學們你們想要構建一個什麼樣的精神家園呢?

提示:①同學們可以學習陶淵明用意象構建你的精神家園;或選擇補充完整下面的句子

②我的精神家園是(——),這裏有(——);當我(——),精神家園是(——)。

[課堂收束]

同學們,在那樣一個時代裏,陶淵明始終如一地堅持着本性的真我,堅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園,我在一則廣告詞中看到:“世界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酉陽,一個在你的心中”,是的,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桃花源,那便是我們心靈的棲息地,我們的精神家園。在老師的心中也有一個温暖的精神家園,今天作為新老師的我,之所以能站在這裏和大家交流學習,是因為在我的身後有一支團結而又強大的精神制藍團,是他們給予我信心與勇氣,所以他們便是老師的精神家園。然而,正處在懵懂走向成熟的你們更需要構建好、經營好你們的精神家園,並應保持認真的人生態度,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堅定地走下去。我相信:自由、快樂、幸福就在前方……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以“歸”為線索,背誦課文。

2、根據意象,描繪畫面,體會意境。

3、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體會田園生活的樂趣。

學情分析

重點難點

把握意象,感受意境,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歸園田居其一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曹操的《短歌行》,其中表現曹操博大胸襟和求賢若渴的心情的句子是哪句?

生: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危機局面層出不窮,曹操以他博大的胸襟,廣納賢才,機智出招,化解危機,在亂世中打出一片天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社會無比黑暗的魏晉時期,他放棄了不易得來的彭澤縣令,帶着與眾不同的清新和曠達,去尋回一方心靈的淨土。這個人是誰呢?

初中的時候我們學過他的作品,請同學們看圖猜句。

生:第一幅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

第二幅圖——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其三》)

第三幅圖——夾岸數百步,中無雜草,芳草悽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第四幅圖——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五柳先生傳》)

從所學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陶淵明不願過榮華富貴的達官生活,而是希望歸隱桃源,過着自耕自種、怡然自得的生活。今天我們進入《歸園田居》其一,來感受作者筆下的田園風光。

板書:歸園田居陶淵明

活動2【講授】分析課文

請個同學起來介紹一下陶淵明:PPT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注意節奏。

全班齊讀歸園田居

請同學們注意屏幕上紅色的字的讀音:羈、拙、蔭、曖曖、吠、樊

教師範讀

請同學們齊讀,讀出感情。

很好,這次讀得比上次讀得有感情多了。

一篇文章的標題就好比人的眼睛,所謂眉目傳情,那麼大家認為《歸園田居》這個標題主要是寫哪個字呢?

生:“歸”。

板書:歸

也就是説“歸”是題眼,讓我們以“歸”為線索,思考作者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在原文中找到相應的詞語或句子。現在把時間留給大家。

生起立討論。

搶答。

1、思考好了嗎?好,我們來看一下,作者從何而歸,請用原文告訴我。

生: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就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具體從何而歸?

生:塵網、樊籠。

那麼塵網和樊籠比喻什麼?

板書:塵網、樊籠——官場

生:官場

很好,那麼作者為什麼要用塵網、樊籠比喻官場?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生:作者對官場的厭惡。

2、為什麼而歸?找到原文中的詩句。

生: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誰來談一談?

生:羈鳥、池魚——自喻

板書:羈鳥、池魚——自喻

戀、思——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韻、性——

歸向何處?

用具體的詞語來説,回到哪裏去了?

生:園田

板書:園田

歸去如何?

生: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最能表現作者心情的句子是哪兩句?

生:就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愉悦、欣喜

板書:心情:愉悦、欣喜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一幅畫面讓作者心情如此愉快呢?我們一起來把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讀一下。朗讀。

生: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作者通過哪些意象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田園生活呢?

生: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煙、狗、深巷、雞、桑樹

意境:恬淡、和諧、寧靜、優美

活動3【活動】課堂活動

接下來的時間,請同學們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繪這幅田園生活圖,前三組的同學描寫“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後三組的同學描寫“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每組選取一個同學在黑板上完成,其餘同學在作業本上完成。

學生互評

教師補評

最後讓我們再次感受陶淵明歸隱田園後的樂趣,請大家圍繞“歸”這個字眼,反覆誦讀,爭取當堂能背誦。

請一個同學起來試着背誦全詩。

全班背誦

學生代表總結

教師總結

活動4【導入】佈置作業

作業:

1、默寫

2、面對困境,屈原選擇了投江,曹操卻鋭意進取,陶淵明選擇了歸隱,你如何看待他們的選擇,你是否贊同陶淵明的歸隱?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語言構建與運用:朗誦詩歌,學會用詩眼來解讀詩歌內容。

思維發展與提升:在詩意的想象中誦讀詩歌;通過反覆誦讀,把握詩人心情的轉變,提升詩歌鑑賞能力。

審美鑑賞與創造:通過對詩歌意象的解讀,把握作品的意境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體會田園生活的情趣,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和追求自由獨立的精神品格。

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想象與聯想來描摹詩歌畫面;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追求自由獨立的精神品格。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有人説,他是“百世田園之主”,有人説,他是“千古隱逸之宗”,大家説他是誰?(陶淵明)

初中,我們邂逅了從東晉時代款款而來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回顧他的作品,並背誦《飲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天就讓我們帶着一顆純淨的心走進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去領悟這其中的真意。

二、合作探究

1.解題

俗話説“眉目傳情”,但凡對於詩歌來説,題目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傳達或暗示許多信息,“歸園田居”這個標題的題眼是哪個字?

“歸”。

全文圍繞“歸”字來寫了哪幾個問題?作者又是如何來回答這些問題的?從詩中找到依據並加以解説。

解説的'時候可以從詩句中的關鍵字着手。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詩歌,思考這些問題。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

叫一生讀課文(糾正字音)。

全文圍繞“歸”字來寫了哪幾個問題?哪位同學來歸納一下。

小結: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

2.具體分析

(1)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

明確:官場生活。

(2)為何而歸?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與世俗官場生活不適應。“適俗”就是適應仕途中繁縟禮節的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勢之爭,詩人説自己缺乏應酬官場的氣質和情操,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寫自己流連山水喜愛田園,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一去三十年”(實應為“十三年”用誇大了的數字,説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羈鳥”、“池魚”比喻官場中的詩人,“舊林”、“故淵”比喻詩人久違的田園。運用對比和襯托,説明自己跟它們一樣早有想擺脱官場束縛,返歸田園的願望了,現在終於做到,並保持了自己的本來面目。表達了一種擺脱官場束縛的強烈願望。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守拙”,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歸園田是為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前八句,我們看到了詩人在出入、進退選擇上的一段經歷,看到了詩人內心的悔恨以及對官場的厭惡,讀得時候語速慢一些,一些表示作者情感的詞語可以重讀,比如説“愛、誤落、三十年、戀、思”等,請全班男同學朗讀這幾句詩歌。

(3)歸去如何?

“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作者情感:自由、安逸、喜悦、豁然開朗。

讓我們帶着歸家的欣喜齊讀這四句。全班齊讀。

(4)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找出詩中描寫田園景色的句子並指名朗讀。

A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有哪些?請找出詩歌中的意象。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B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對田園景色進行描寫的,採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明確:視覺(近遠結合),聽覺(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白描(描寫景物的時候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

同學們在寫景的時候也可以參照這種方法。

C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用手中的筆將其描寫出來或者用素描的形式勾勒出來。

學生展示。

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靈棲息之所。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後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麼幽雅美麗!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狗在幽深的巷子裏自在地吠叫,雞在桑樹枝頭得意地啼叫。整個鄉間呈現一派寧靜、和平的景象。

D你覺得陶淵明筆下的田園風光怎麼樣?

清幽、安定、和諧、寧靜(普通尋常)。

E為什麼看起來普通常見的鄉村風光,在陶淵明的眼中顯得那麼美好?

詩人熱愛農村生活、田園風光,尤其是在對官場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徹底逃離它之後,對於田園生活更增添了感情。從詩歌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覺到詩人內心的閒適、自在、喜悦。

這幾句朗讀時宜語調輕快,請全班女生齊讀。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如果你能穿越到陶淵明所處的時代,面對相同的處境,你會選擇“歸隱”還是“做官”?

背景鏈接:陶淵明的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到陶淵明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是,當時的東晉⑥的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陶淵明到29歲時才出仕,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不久又歸隱,後又時隱時仕。在41歲時,為彭澤縣令,在官八十餘日,逢郡裏督郵來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見,他歎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他便解職而歸,從此,他結束了仕隱不定的生活,堅決走向歸田的道路。

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陶淵明捨棄了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捨棄了功名利祿,得到了精神上的獨立和個性的自由。

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的追求,當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時候,會有煩惱和痛苦,你要做的不是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學會捨得。

四、課堂小結

1.引導學生按照內容、情感、技法三條線索歸納全詩,形成清晰的學習脈絡。

明確:內容:歸隱田園的原因;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歸隱後的心境;情感: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嚮往;技法:比喻、誇張、白描。

2.背誦詩歌:一生嘗試背誦;全班齊背。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解讀田園風光構成的意境。

2、解讀詩人歸田園前的心境,解讀詩人形像。

3、簡單瞭解陶詩的藝術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地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課時安排:

1個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在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同學們做一道選擇題:如果大家走入社會,有兩條道路給你們選擇——

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農民,平平淡淡。

同學們選擇哪條路呢?

大家的選擇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實我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滿煩瑣的人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捨去,又不斷地得到。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也曾經做過和大家同樣的選擇,但是不同的地方是,他選擇的是做農民。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寫于歸隱後一年。其中,還包含了他對自己棄官歸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學習陶淵明的舍與得。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

陶淵明先生的作品大多寫的是退隱後的生活,表現了農村的風物,農民勞動和生活,表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先生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在宋朝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三、析題:

文章和詩歌的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説:眉目傳情。那麼,“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着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請同學們看屏幕,我們這節課就要了解的幾個問題: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請大家將書翻到103頁。

四、讀

1、聽錄音,解決生字詞,理清大意。

2、全班齊讀。(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3、自由朗讀:

思考: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五、討論鑑賞:

1、從何而歸?

明確:官場。

詩人將官場説成“塵網”、“樊籠”,這些詞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的什麼態度?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2、為何而歸?

(1)本性愛田園。

(2)由於官場的黑暗,無自由,無法實現抱負,作者歸隱田園為獨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明確:“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池塘中的魚。這二者的特點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它們生活的環境,只會覺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説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繫田園的心情,以喚起人們對自由的嚮往。

3、歸向何處?

明確:園田。

找出描寫田園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描述。

明確:“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由學生自由發揮)

(參考:屋後榆柳樹影婆娑,濃陰覆地,習習清風平息心中焦慮。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喚起心中歡欣。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

·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遊公司的策劃或導遊,根據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樂陶陶農家遊”這項服務?

4、歸去如何?

明確:“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有“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神”之感。作者是在寫自己寧靜、閒適的生活狀態,和那種輕鬆、平和、喜悦之情。

六、詩中用了什麼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動靜結合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它要求畫家只用白線勾描,不着顏色,不加渲染地勾畫出物體的特徵。描寫景物採用白描法,是指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七、探究: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整首詩,聯繫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八、作業:

課文有四句經典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希望同學們能夠背出來。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設想

詩歌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鑑賞詩歌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這節課旨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學生、教師、文本間的對話,來實現對田園詩的把握。理清由“歸”字折射出的幾個問題: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從而深入體會陶淵明歸隱後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陶淵明其人及其文。

2.正確解讀詩歌意象,把握作品的意境,背誦《歸園田居(其一)》。

過程與方法

1.引導法,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學習。

2.通過討論,對詩歌意象進行解讀,把握作品的意境。

3.通過反覆誦讀,師生共同把握詩人心情的轉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體會田園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詩中意象的分析體會詩人歸隱田園的心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家園,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世外桃源”。這個代名詞緣自一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記》,在這篇美文中,作者虛構了一個景色優美、土地肥沃、和平安寧的社會。那麼這麼一個美好的理想世界的世界是源自於哪位大家之筆呢?沒錯,就是源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世外桃源的理想世界一經陶淵明筆下流出便成了人類文明共有的精神財富。由此可見,陶淵明以及他的作品對後世的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就一起再來欣賞他的作品,再次感受陶淵明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文學魅力。

二、知人論世

1、回顧初中所學習過的出自陶淵明筆下的詩文。

(《歸園田居其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2、通過圖片猜詩句的形式再次回顧所學詩文進入詩歌情景的學習。

(其三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飲酒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桃花源記的“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五柳先生傳的“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3、通過資料補充完整的形式將陶淵明的介紹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

東晉時期傑出的的詩人,他的詩情感真實,詩味醇厚,語言清新自然。他開創了田園詩,為古典詩歌開闢了新的意境,因此陶淵明被後人稱為田園詩人。(補充)同時陶淵明還有一個稱號,大家知道是什麼嗎?(隱逸詩人)一直在官僚與隱士的角色中徘徊,他29歲出仕,不久又回家了,五六年後又出來做官,但時間都不長,直到41歲時,他才擔任彭澤縣令,在任僅八十餘天,就辭官歸田,直到63歲去世,再也沒有出來做官了。試問:陶淵明歸隱後真的快樂嗎?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一首詩——《歸園田居》,一同追尋他的心路歷程。

三、誦讀指導

齊讀,糾字音,指導、提醒把握五言詩的節奏後再次誦讀。

(拙zhuō、蔭:Уìn)

四、文本解讀

1、疏通字詞(先請學生回答以下加粗、較為難以理解的字詞,老師再做補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適:適應,迎合;韻:氣質、本性;羈鳥:籠中鳥;拙:愚拙;蔭:遮蓋;曖曖:昏暗、模糊;依依:輕柔緩慢地上升;墟:村落;自然:既可理解為自然界又可理解為田園生活)

2、解題

俗話説:眉目傳情。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好比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它往往能傳達或者暗示許多有效信息。從題目當中我們看出此詩的詩眼是什麼?明確:“歸”

3、由題目可知“歸”字是詩眼,是明示的條件,但“歸”字之下還有許多暗含條件,而這些暗含條件向我們展示出了下面四個問題:

“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

問題:從何而歸?

明確:從塵網中歸,塵網指官場,污濁、混濁的官場。

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明確:此處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塵網與官場中有什麼相似的特點?

明確:比較束縛。(對人的本性具有約束作用)

詩句中還有其他詞可以反映他從官場中歸來的嗎?

明確:樊籠。

從這兩個比喻句中可看出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詩人將官場説成“塵網”、“樊籠”,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問題:“為何而歸”?

明確: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本性愛田園)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由於官場的黑暗,無自由)

(小結:作者直接表明自己的本性的同時用羈鳥、池魚指代自己,説明由於官場的黑暗、污濁、腐敗使得自己失去了自由的本性,無法實現抱負,作者歸隱田園為獨善其身。)

作者在官場當中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本性,所以使得作者對怎麼樣的生活?田園生活

作者嚮往的田園生活是怎樣的?作者歸向了何處?歸去如何?大家相互討論下,找出描寫歸後生活情境的句子並加以賞析(意象、手法、情感等)。

明確:歸向園田,詩人歸隱後是快樂自足的。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學生自由發揮)

藝術手法:遠近結合以動襯靜白描情景交融

幻燈片顯示:

愛丘山所見: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遠人村、墟里煙由近及遠

歸園田所聞:狗吠、雞鳴白描

以動襯靜

落塵網所感:無塵雜、有餘閒

情景交融

樊籠→自然

總結:全詩以追悔始,以慶幸終,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田園”“復得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的表達了對山林隱居生活的怡然陶醉之情。

4、拓展探究

問題預設:有人説陶淵明的歸隱是志趣高潔、潔身自好的,也有人認為他的歸隱是消極避世。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的隱逸道路?假如你是陶淵明,你會怎麼選擇呢?

總結:學習陶淵明對於今時今日的人們能來説我覺得最大的意義不在於他的選擇,而在於他的捨棄,他選擇了歸隱,也就捨棄了名利;選擇了歸隱,也就捨棄了富貴;他能在渾濁的現實中追求自己的原則;能在一塵不染的現實裏關照自己的本性;能夠“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能夠“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這一點,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需要足夠的勇氣,足夠對自己的真實,足夠獨立思考的精神,足夠獨立人格的支撐才能夠做到的。所以,無論時代怎麼改變,世事怎麼變遷,陶淵明和他文如其人的淳樸詩作都不會褪色,他一直是並永遠是永恆的經典。

5、佈置作業

1.默寫《歸園田居(其一)》。

2、以你們聰明及日常的積累為畫筆,豐富的想象為顏料將詩句中美好的田園風光描繪出來

附: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情由近及遠

仕——隱景以動襯靜

巧——拙交(動靜結合)

融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