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1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6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1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

--展示學生平時的古詩積累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説説)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説説你看到了什麼嗎?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範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彙報。

4、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問題:什麼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麼意思?(想要做什麼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麼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裏迴盪。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説説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裏迴盪。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説説)

2、説説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麼?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範寫"黃"、"童"

六、課後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第二課時

一、看圖揭題,導入。

1、出示課文插圖問:這是什麼?

2、小池美嗎?美在哪裏?(指導看圖,用自己的話説説)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同桌合作,試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字音。

3、指名兩人組朗讀彙報。

三、圖文對照,理解感悟。

1、看課文插圖,説説你覺得池塘怎樣?詩中是怎麼寫的?

引出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2.交流自學。課堂討論疑難詞句,通過投影重點講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湧出的那個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上面有什麼?詩中是怎麼寫的?

引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學生提問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

4、簡單講述詩意。

5、全班齊讀全詩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 教師範讀。

2. 學生練讀。(4人組內,一人朗讀古詩,其餘3人想象看到的畫面。組內交流)

3. 教師語言描述,激發學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陽光燦爛。我們來到一個幽靜的小池邊,只見水池中已經長出了一些嫩綠的荷葉,有的荷葉還沒有完全展開,只是露出一個尖尖的小角;池裏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動,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濃密的樹陰。這時候,飛來幾隻蜻蜓,有一隻飛累了,落在尖尖的荷葉上休息。這樣的景象,給你一種什麼感覺呢?

4. 引導學生帶着這種感覺朗讀。

5. 朗讀反饋。

6 .練習背誦。

五、學習生字。鞏固詞語。

1. 出示帶音節生字認讀。

2. 去掉音節認讀。

3. 小組合作,創造性認記字形。

4、認讀課後我會讀的詞語。

六、.總結全文。

七、課後拓展:

和夥伴們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 篇2

課前透視: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後,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贈劉景文》寫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鬥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於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於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於古詩的瞭解並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覆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信息資料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誦詩導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説説圖中都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了什麼?那麼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藉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後,啟發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台

初讀

1、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體感知,瞭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研讀

1、教師範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彙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想像古詩的畫面,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學生的閲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複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鍊、優美。)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範,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寫字訓練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於寫字。)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説説為什麼?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枯”和“榮”兩個生字,會寫“榮”、“枯”、“燒”這三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簡單表達古詩的大概意思;能背誦課文。

3、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一樣的不怕困難,頑強不屈。

教學重點:

1、生字的認識和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

2、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相結合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課階段,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上一課中剛剛講到《找春天》,而且我們大家也都各自找了一下春天,我發現啊,大家找到的春天都不一樣,都很有自己的特色。

在古代的唐朝,有一位詩人叫白居易,他找到了春天的草,並且作了一首詩《草》(出示課件),現在就讓老師帶大家到唐朝,看看白居易找到的春天的草是怎麼樣的好嗎?(學生的回答肯定異口同聲“好”。)那好,大家請看PPT(播放配樂詩朗誦)

(二)講授新課

1、初讀課文,注意字詞發音

好了,現在大家把語文課本翻到第5頁。我們剛才已經聽了配樂詩朗讀,那現在我想要聽聽我們的小朋友能讀得怎麼樣?所以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一下這首詩,但老師有個要求:在朗讀時,藉助課文的注音,自學生字,爭取把詩讀得既正確又通順。等一下老師會叫幾位同學來朗讀一下,看誰讀得更好。好,開始吧。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大家朗讀的時候,老師也仔細地觀察了一下大家,大家讀得都很棒。這樣吧,我先請幾個同學來讀一下,大家都來當一回小老師,看看這位同學有沒有什麼字發音不太標準。(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請三到四位學生朗讀,學生在讀音上可能犯的錯誤有平、翹舌音混淆,前後鼻音混淆。並請學生來糾正其發音上的錯誤。)

看來同學們都讀得不錯,學得也很好,剛才有同學已經指出了第二句詩中的“歲”是平舌音,“榮”是翹舌音(出示課件),確切地説“榮”在發音的時候我們的舌頭是向上捲起來的。下面大家跟老師來讀一遍,要注意老師是怎麼發音的。——歲(領讀),——歲(學生跟讀),——“榮”(領讀),“榮”(學生跟讀)。大家讀得很好,我們還有同學指出了剛才那位同學沒有注意翹舌音,看來同學們都很仔細,“燒”這個字是怎麼讀的呢?(課件)(請同學回答,如果學生沒有答對,那再請學生答,不超過四位學生。)這個字讀shāo,是翹舌音,剛才有幾位同學念成了sāo,這種讀法是錯的,還有一個字的讀法錯誤剛才也有同學們也發現了,“吹”(黑板板書),這個字也是翹舌音,讀chuī(黑板板書),下面這兩個字的讀音大家也跟着老師來讀兩遍,——“燒”(領讀),——“燒”(學生跟讀),——“吹”(領讀),——“吹”(學生跟度)(重複三遍)不過最後在這裏老師還要強調一下“野火燒不盡”的“盡”是前鼻音,而“春分吹又生”的“生”是後鼻音。

好了,那麼現在我們大家就來一起讀一下這首古詩,要注意剛才我們提出的發音注意點。

(學生齊讀古詩)

很好!很好!大家果然很厲害!但現在老師有個問題,第二句中有兩個“一”,它們是怎麼發音的呀?老師有點不明白了,又誰願意告訴我呢?(明確兩個“一”的讀音)

(請同學回答,大概請四到五位同學,如果沒有同學答對,那就只有再聽一遍錄音。)

對了,這位同學答得非常好,兩個“一”的發音是不同的,前一個讀yí,是陽平,也就是第二聲,而後一個讀yì,是去聲,也就是第四聲。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錄音朗誦。

既然我們已經認識了詩中的生字,那現在我們就要自己來朗讀一下了。我請同學們一位一位地來朗讀,看看哪個小朋友讀得準確、比較有感情,比較有特色。

(請五到六位學生朗讀課文)

2、品讀詩句,理解詩意

下面我們大家來一起把這首古詩讀一遍,老師也和大家一起讀。

(全班齊讀)

老師這裏有幾幅圖片,我們大家首先來看一下,然後再聯繫古詩,我們來討論一下這首古詩的內容是什麼,白居易詩人給我們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草的情景呢?(出示課件圖片)

大家可以藉助課文後面的註釋和有關的參考資料,試着説一説詩的意思。如果會説了,就可以和你們的搭檔交流一下;如果有什麼地方不懂也可以相互討論一下,解決不了的話等一下我們大家都一起來幫忙。聽明白了嗎?開始吧!(學生討論)

我看大家都討論地非常激烈,有些小組已經把問題都解決了,有些小組已經能夠説詩的意思了,還有些小組的問題提得有些難度,看來等一下需要大家一起來幫幫忙了!現在老師還要請幾位同學為大家朗讀一遍古詩,來檢查一下大家有沒有把剛才我們強調的重點記住。

(請四到五為學生起來朗讀古詩)

不錯,很好。(如果有讀音錯誤,及時指出)

剛才大家都已經討論了,如果還有什麼地方不理解的話,現在就提出來吧,我們一起來互相幫忙。

(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疑問)

既然已經解決了我們同學提出的問題,那我們就要來講講詩中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圖了。老師在把剛才的幾副圖再放一遍,大家開動腦筋,等一下我請同學回答。

(播放PPT,並請請學生分別講一下這四句詩的大概意思。然後請學生做總結。)

(原野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長,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它的根還在,來年春天,草兒又重新發芽生長。)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學生長出來了,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啊!小朋友,野火燒得這麼厲害,野草的莖和葉都被燒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風一吹,小草又齊刷刷地生長出來了。大家覺得這些小草怎麼樣?(引導説出小草生命力頑強)

你喜歡這些小草嗎?為什麼呢?(學生回答)

是的,小草有頑強的生命力。而寫這首詩的詩人白居易就是要讚美草的這種精神。那同學們説我們要不要學習小草的這種精神呢?

(學生回答“要”)

很好,我們要學習草頑強的精神,不怕挫折。那我們最後再來用讚美的語氣來朗讀一下這首詩。

(學生朗讀)

很好,我們已經一起學習了這首詩,現在老師想請大家用自己的話來説一下詩的大意,雖然我們剛才也講到了,但我更想知道大家是怎麼來理解這首詩的,大家可以講講這首詩,小草或是你剛才讀詩時想到的。

(請學生回答、交流思想)

3、練習背誦,完成練習

很好!老師聽出大家不同的想法了!有的同學為我們講述了小草的堅強的生命力,有的同學讚美了小草,也有同學説要學習草的這種頑強的精神!

現在我們來做個遊戲,好不好?(朗讀訓練:分男、女同學讀——個人讀——全班齊讀——跟着音樂讀)(好!)

4、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遊戲做完了,我們又要開動腦筋了,大家來看PPT,看哪位小朋友能夠站起來告訴我空格上應該填什麼,而且發音要準確喔!

(請部分學生背誦古詩)

看來大部分同學都已經會了我們都已經會了,那詩中的生字我們也都認識了,會寫了嗎?現在我要來考一考大家,請大家看PPT。(利用PPT出示生字)

這些字該怎麼寫呢?大家認為這些字可以用什麼辦法記住呢?我們來討論一下吧,四個人一個小組,每個同學都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同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等等我們在請同學到講台前來介紹自己組的方法,這樣好不好啊?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説出詩的大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兩首古詩。

重難點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通過朗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樂學善思辦法

組內賽讀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鞏固對詩詞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藉助情境,聽讀賞詩

1.播放課件。

2.師聲藉助情情並茂地誦讀詩文。

3.學生自由讀詩文。

要求:藉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確。

1.同桌互讀,看讀音是否準確,詩句是否通順。

2.指名讀,全班評議。

二、誦讀詩文,把握詩意

(一)學習古詩《雪》

1.指導讀詩,感知詩意

(1)簡介作者尤袤

(2)自由讀古詩,結合詩文的插圖,從字面上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3)圖文結合,多種方式反覆誦讀。

(4)同桌、小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詩內容。

(5)彙報學習情況

2.由畫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讀.全班齊讀.練習背誦

(2)結合背誦,啟發學生展開,引導學生説説作者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景象?

(二)學習古詩《江雪》

1.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2.誦讀詩文,把握詩意

(1)讀一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自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2)自由讀古詩,結合插圖,從字面上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嘗試練説、同桌互説、指名説)

(3)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3.細讀古詩,感悟詩情

(1)自由讀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2)指名帶動作、表情讀,從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説一説

通讀兩首古詩,邊讀邊結合插圖想象每首詩所描寫的畫面是什麼樣子的?(同桌互説,然後指名説)

三、延伸拓展,昇華情感

1.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完成書後的“自選佳句”。

2.課下蒐集關於雪的名句、名言,體會詩人的感情。

3.蒐集有關寫景的故事讀一讀。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部編本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編排了《古詩兩首》《霧在哪裏》《雪孩子》3篇課文。這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又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本單元課文側重於體現想象之美,教學重點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體驗”。教學中要循序漸進,體現指導的層次性。《古詩兩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感受山寺的高聳入雲、環境清幽和草原的蒼茫、高遠遼闊。教學中宜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與音像資料展開想象,以誦讀為主要方式,進行理解積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人用極度誇張的筆調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樓非常高。前兩行“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從視覺感受上寫出樓高,後兩行“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從聽覺上進一步烘托出樓高。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行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着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説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兩行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着的一致好評。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第一學段古詩教學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温儒敏教師談到古詩的教學,的辦法就是反覆誦讀,熟讀成誦。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不必在主題思想、意義價值、藝術手法等方面講太多。二年級的學生對詩歌語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學時力求做到:談化詩意,精析誦讀,多元教學,渲染意境。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每一次朗讀要達到什麼目的,教師要心中有數。朗讀的形式要多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的興趣。遇到不容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發揮示範作用。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指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基於教材內容、《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認識“宿、寺”等12個生字,會寫“危、敢”等8個字,理解“蒼蒼、茫茫”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等,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聳入雲和草原的高遠遼闊。

教學重難點:朗讀和背誦古詩,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

三、教學準備

生詞卡片、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有關草原的視頻及歌曲。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作者,讀懂課題。

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詩?2.創設情境,理解詩題。

李白愛到名山大川去遊覽。有一天,李白來到一座風景秀麗的大山。

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頂,天已經黑了。(板書:山)來不及下山了。可這麼晚了住在哪呢?正在為難,他發現眼前有一座寺廟。(板書:寺,學生識記“寺”字)他就住在了這山頂的寺廟裏。(板書: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李白非常高興,他站在寺廟的院子裏,望着滿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詩,詩題就是《夜宿山寺》。請你説説:“夜宿山寺”的意思。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故事為切入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和傾聽的意識。詩歌的題目平、翹舌音結合,讀起來有些拗口,在教學“宿、寺”兩個生字時,讀準字音與理解字義並舉,使學生讀準詩題,理解題目意思。】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練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師生合作,讀出這首五言詩的獨特節奏。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4.閉目輕聲讀古詩,想象畫面。

三、學習古詩,體會詩境。(一)學習第一、二行。

1.隨文溯源學習“危”

字,知道“危”的本義是表示人在山巔

或高崖,站在高處而恐懼。引申為恐懼,又引申為高。從而理解詩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樓”即“高樓”。

2.體會“樓高”。

(1)同桌合作學習,交流詩中哪些詞語寫了樓之高。

①高百尺。這是誇張的寫法,形容樓很高。結合李白其他詩句“白髮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並指導朗讀,將“高”字讀得響亮,突出“樓很高”的感覺。

②摘星辰。想象説話。

③指導朗讀。想象摘星辰的動作,加動作讀詩句。

④小結: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現出樓之高。這是多麼神奇的想象啊!有感情朗讀詩句。

(二)學習第三、四行。

1.教師引導:站在這麼美妙的地方,李白本來應該高聲吟誦一番,可是他卻?

出示三、四行,學習“驚、恐”,讀準後鼻音,理解字意後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2.指導朗讀。李白詩歌很浪漫的詩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宮,裏面住着很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怎麼讀才不會驚擾到他們呢?

“高聲語”“天上人”讀得輕一些、慢一些。

(三)採用多形式指導朗讀、背誦。

1.師生問答讀。

師:看這寺廟裏的高樓,多高啊!生:危樓高百尺。師:甚至高到什麼程度?生:手可摘星辰。

師:安靜的夜晚,繁星滿天,站在這樣的高樓上,詩人有什麼感受?

生:不敢高聲語。

師:為什麼?生:恐驚天上人。

2.師生承接讀。

師:危樓——生:高百尺,師:手可——生:摘星辰。

師:不敢——生:高聲語,師:恐驚——生:天上人。

3.師生合作,詩意與詩句對讀。

4.學生加動作表演讀,學生評價,師相機點評。

5.看課文插圖背誦。

6.播放古箏曲,入情入境想象畫面背誦。

【設計意圖:師生這樣合作讀雖簡單,但一直在變換形式,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保持了詩的整體性,又幫助學生在誦讀中進一步理解了詩意,同時引導學生感受詩本身藴含的音韻之美。】

五、小結。

在《夜宿山寺》這首詩中,李白通過眼中所見,大膽想象,把一座百尺高的宏偉建築展現在我們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摘星辰、不敢語、驚天人(板書)這些奇妙的想法讓這首詩與眾不同,情趣盎然。

六、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危、驚、敢”整體觀察。

2.出示“危”,看清結構(半包圍),強調第二筆是橫鈎,第五筆是橫折鈎。教師範寫後,學生觀察並書空。

3.出示“驚、敢”,通過比較,指導如何寫好“敢”字,教師範寫,學生觀察並書空。

4.運用規律,獨立練習寫字。看清位置,找準重點——名學筆順,練習臨寫——對照品評,二次臨寫。

5.反饋評價:展示優秀書寫,出示問題字例,糾正;學生再次連寫。設計意圖:師生寫字教學的設計從整體到個體,縣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講清注意點,抓住關鍵筆畫,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把字寫端正美觀。

七、拓展延伸。

誦讀王安石寫的《登飛來峯》: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作業:

1.背誦《夜宿山寺》,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危樓高百尺,恐驚天上人”的意思。

2.誦讀《登飛來峯》,一邊讀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

板書設計:夜宿山寺

百尺,摘星辰。樓高不敢語,驚天人。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走近草原。

1.播放視頻《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學生談感受。

2.我們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時期在敕勒川生活的是遊牧民族刺勒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簡單的27個字概括了我們用話語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播放大草原的風景,引導學生在圖中瞭解詩句的意思,讓學生的耳、腦、口、眼協調活動,從中感受到詩中所描寫大草原的美麗和遼闊無邊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從而進入詩歌的意境。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讀準平舌音“似、蒼”,特殊讀音“見”,指導“見”是出現、顯露的意思。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3.教師示範讀帶讀;師生合作讀。4.閉目輕聲讀古詩,想象畫面。三、想象畫面,誦讀詩句。

1.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詩句,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遼闊的天空,有很多圓頂的蒙古包。詩中哪幾行是描寫圖中的內容?

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學生自由地讀讀這四行詩,想想自己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結合課件瞭解“敕勒川,陰山”的位置,體會“穹廬、籠蓋”的意思。川指平地,敕勒川是這個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它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朗讀時,讓學生用手勢磨坊穹廬籠蓋四野的情景,體會大草原的遼闊。

2.詩人還看到了什麼呢?(課件出示:風吹來了,草叢裏露出許多的羊羣。)自由讀後兩行詩。

(1)出示相關圖片,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蒼蒼、茫茫”,誦讀體會。

天蒼蒼:天空藍藍的;白髮蒼蒼:頭髮拜拜的;松柏蒼蒼:松柏綠綠的。

野茫茫:原野沒有邊際;大海茫茫:大海無邊無際;雲海茫茫:雲霧濃厚看不清。

(2)反覆誦讀。

(3)出示:風吹草低見牛羊,學生閉目想象,用自己的話説説看到

的畫面,感受草原壯麗富饒的景色,體會牧民的自豪之情。

3.採用多形式指導朗讀、背誦。

(1)師生承接讀。

(2)師生合作,詩意與詩句對讀。

師: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生:敕勒川,陰山下,

師: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生: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師: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着綠色的波瀾,生:天蒼蒼,野茫茫,

師: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羣羣的牛羊時隱時現。生:風吹草低見牛羊。

(3)看課文插圖背誦。

(4)播放馬頭琴曲,入情入境想象畫面背誦。

【設計意圖: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意境美,這種意境美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課件的展示,師生誦讀時配以樂曲創設情境,通過多種方法、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陶冶情操,觸摸到古詩那悠遠、空靈的意境。】

四、延伸閲讀老舍寫的《草原》片段。

【設計意圖: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不夠,將名家老舍對草原的描寫鏈接誦讀,使《敕勒歌》的內涵豐厚起來。】

五、指導書寫“陰、似、野、蒼、忙、茫。

作業:

1.背誦《敕勒歌》,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思。

2.把自己對詩的理解畫成一幅簡筆畫,並把古詩抄寫在上面。

登飛來峯[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

層。

(詩意:飛來峯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説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

起。不怕層層

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峯頂。)

草原(節選)

老舍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外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鈎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X流,輕輕流入雲際。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略知詩意,背誦課文。

3、積累語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與生機。

教學重點:

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教學難點: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類型:

精讀課

教學準備:

①掛圖。

②觀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檢查課前準備:請幾個同學講講對小草的認識。

2、師歸納(板書課題:草)

二、師範讀《草》。

三、生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生讀帶局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畫出朗讀節奏。

2、再讀詩歌,瞭解大致意思。

3、小組且討論後彙報解決。

(1)理解“離離原上草”意思。

(2)“一歲一枯榮”出示春草、秋草圖(生講兩幅圖的不同)。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圖。

4、朗讀全詩。

六、背誦詩歌。

七、讀課本P7的詩。

八、講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説説怎樣記住它。

3、師範寫,生書寫。

4、講評。

十、作業:

背誦古詩《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複習、背誦《草》。

2、出示早春與晚春圖進行比較。

3、描繪春天的景色。

4、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用生字組詞。

3、朗讀帶有生字的詩句。

四、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讀詩,畫出節奏。

2、再讀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圖畫,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講詩意,師歸納。

5、小組表演詩歌。

6、表演後認識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讀詩歌。

8、背誦詩歌。

9、讀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圖,你能編個故事嗎?

五、寫字

1、指名認讀生字。

2、分析字形。

3、師範寫、生書寫。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佈置

八、板書設計

九、課後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象,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指導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傳達出對詩意的理解,對詩境的感悟。

3.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研究題意,自讀自學

1.出示課題。啟發學生從課題確定這首詩所寫的時間、地點和事情,並推想人物。教師隨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月亮、星星、山巒、寺廟;此時,只簡畫一座寺廟,沒有樓;為了顯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橫一筆雲。同時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釋義。

【畫簡筆畫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意境,教給學生據文想象的方法,為理解詩意奠定基礎。為了充分運用課文插圖,板畫構圖力求與插圖相仿。】

2.讓學生觀察板畫,再觀賞插圖,然後要求他們用一個詞來表達自己的感覺。教師在學生提出的詞中選取“高”,並板書。告訴學生: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李白寫自己夜宿山寺的親身感受;全詩四行詩句,都是圍繞着“高”來寫的。

3.教師:按照老師下面告訴大家的方法,自學這首詩。

(1)反覆朗讀全詩每行詩句(行行朗讀);

(2)認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後根據詩句的內容,想象出一幅圖畫(處處想象)。

【這是個反覆朗讀、步步深入的過程。教師要有目的地進行個別指導。初讀,思考字義,理解內容;再讀,邊讀邊想,前後聯繫,漸入意境,為進一步訓練表清朗讀打下基礎。切實抓住這一訓練,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交流切磋,誦讀求悟

1.教師:讓我們逐行研究,看詩句中哪些字表達“高”,哪些景象説明“高”。先看第一行。

學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師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實數。

教師:(出示“危樓”卡片)危樓是什麼樣的樓?“危”字怎麼解釋?

學生查《新華字典》,危:①險;②損害;③高。從三個義項中找出一個合適的解釋。

教師:詩人站在高山上寺廟裏的高樓中(教師給黑板畫的廟加層樓),眺望窗外,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學生:(想象後)高極了,

真高啊,

好像站到了天邊一樣……

師:第一行先寫樓高,這樣寫--

學生齊讀:“危樓高百尺”。

教師:要讀出樓的高。

學生提高嗓音朗讀。

教師:一味提高嗓音,只能聽見聲音,不能聽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讀得高些響些。教師示範,再試一試。

學生反覆練習朗讀。

教師:大家讀出了心裏對這個“高”字的感覺。

【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找感覺,就是引導他們展開想象,進入意境。】

2.教師:(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裏説是“日、月、星的總羣”,這裏指什麼?

生:指星,因為夜裏無“日”,而“月”不適用“摘”。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勢表示“手可摘星辰”。

【讓學生做動作,想象詩人站立處離天已近,體會詩人想象力很豐富,構思的巧妙。】

學生據詩意抬手摘星。

教師:想象一下,摘星辰時手臂的動作,身體的姿態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應該推窗伸臂,斜勢向天,這樣才能摘星辰。

教師:這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幻想,但是它卻能形象地表現出高,大家朗讀這句詩,想象詩人此時離天多近?

學生朗讀。

教師:摘星辰本是難事,但詩人此時覺得很容易,從詩句中的哪一個字體現出來?

學生:從“可”字體現出來的。

師:朗讀時要讀好這個“可”字。

學生朗讀強調“可”字。

教師:這樣可以表達出輕而易舉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説明樓的“高”。

3.指導第三、四行詩句。

學生:齊讀第三、四行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教師:這兩行詩句聯繫緊密。現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詩人之間距離多遠?

學生:相距咫尺。

教師:這也是詩人的幻想,但生動地表現了“高”;由此也可見詩人豐富奇特的想象。一齊來讀好這兩行詩句。體會一下該怎樣朗讀。

學生讀得很響亮。

教師:好,你讀得清楚,讀出了“高”的氣勢。

學生:高昂地讀。

教師:你也讀出了“高”的氣勢。再嘗試用低沉的語氣,(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驚動他人”的心情讀出來。

學生嘗試用低沉的語氣朗讀。進一步體會詩句表達的含義。

教師:好,讀得有感情,讀出了詩人的心情。現在同學們用上述兩種讀法各自練習朗讀,要讀出兩種不同的語氣,然後説説自己喜歡哪一種讀法,為什麼。

學生嘗試用兩種方法朗讀。

【這裏,用比較的方法指導朗讀,意在使學生懂得表清朗讀是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代作者説話,要讀出作者內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讀的基礎上,背誦、默寫全詩。

5.教師:行行朗讀、字字思考、處處想象是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後學習古詩時繼續使用,進一步掌握這種方法。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對詩句的感悟。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小黑板、課件、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古詩《贈劉景文》

教學過程:

一、誦詩導入

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聽?古詩為我們呈現美的意境,讓我們有美的享受。我們今天再來學習4.兩首古詩中的《贈劉景文》。(板書古詩題目)。齊讀課題。

二、學習古詩

(一)釋題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認識“首”字理字義。首:象形字。甲骨文作上面是頭髮和頭皮,下面是眼睛。本義是頭。引申為首領。順:首字筆畫表示啥?

眼目眉毛和頭髮;

人的頭部最首要,

首先首領就用它。

2.師簡介詩人“蘇軾”

(二)看圖説話

看圖,説説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三)初讀感知,瞭解古詩大意

1.自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夥伴體會讀,讀完後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後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麼?

(秋天,收穫的季節)

三、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中要求寫的生字,理解“枝記劉”的字理字義。

枝:形聲字。從木,支聲。本義指樹木的枝條。引申為長條形物品的量詞。

謎:看是一支木,撐開成大樹。

無它葉難長,有它樹不禿。

記:形聲字。從言,己聲。本義指用“言”記錄、記載。引申為不忘、思念。又指記載事物的書籍或文章。

順:自己言論動筆寫,這樣才能記真切。

劉:繁體為“劉”,形聲字。從金,從刀。留省聲。本義是殺,後用作姓。

謎:論文能寫文章,論武能揮大刀;

此字莫要猜斌,猜姓準能猜到。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後找小夥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範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

背誦古詩

教後體會:

《贈劉景文》是一首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教學這首古詩時,我把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體會詩人的情感作為教學的重點。

在學生讀通古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聯繫對題目的理解,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學生認真地讀古詩、思考,提出了幾個不懂的地方,如“擎雨蓋”“荷盡”“傲霜枝”。因為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所以我引導學生看圖、回憶夏季荷花盛開的樣子,體會荷花此時的生機勃勃,想象秋季荷花開敗的情景,藉助課前蒐集的“秋菊”圖理解“傲霜枝”,在師生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理解了幾個難懂的字、詞,通過字理分析,降低了詩句翻譯過程的難度,也加深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對詩人情感的感悟。接着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古詩,啟發學生邊讀邊思考:“詩中描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寫了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後認真地讀一讀,想想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閲讀是個性化解讀的過程,此教學環節給了學生空間。學生通過讀、思考,很快歸納出了詩句描寫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順着學生的回答,我這樣引導:想象景物所呈現的畫面,想象兩者的對比,你讀懂了什麼。學生的閲讀理解是有差異的,我們尊重他們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給學生充分讀、思考、想象、交流的時間,多數孩子對古詩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是一個收穫的季節這個層面,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再想想:詩人為什麼要描寫傲霜枝呢?陳一榮馬上站起來説:“我不明白”我就啟發他們,秋天有那些花不怕冷開得最茂盛呢?“菊花……”一個孩子站起來説:“詩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樣不怕寒冷,要堅強。”她的回答啟發了其他的孩子,好幾個孩子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説“像菊花一樣勇敢”,有的説“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們平時要努力。”説得真好!我為孩子有這樣的理解而開心。

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我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是對詩句的理解不是讓學生根據詞語意思進行組合,而是讓學生字理的分析,展開想象,在頭腦中浮現畫面,用自己習慣的語言方式表達,從整體的感受來理解,把握詩句所呈現的意境。

“首”這個字很抽象,學生難於記憶。根據小學生喜愛猜謎語、編順口溜的特點,利用朗朗上口的謎語,讓孩子們很快記住了“首”字。“枝記劉”都是形聲字,在教學時,也採用字理分析,猜謎語、編順口溜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一組字練習,從直觀的圖片到字詞練習,孩子們輕鬆地記住了。如:學“枝”引出“樹、林、牀、棋、橙”讓學生説説這些字的構字特點。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字:詠、粧、惜、荷、蜻、蜓;會

寫6個字:惜、柳、絲、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古詩的大致意思。

4、通過學習,初步體會漢語豐富的表現力,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教學重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採用朗讀感悟法,情景教學法。

預習作業:

朗讀古詩;查字典或資料先了解古詩大意。

教具準備:

課文課件、圖片、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藉助拼音讀古詩,把詩句讀流利。

2、識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漢字。

3、讀古詩,想:

a兩首古詩分別寫的什麼季節?

b結合插圖,分別説説圖上畫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讚美。

c細讀古詩,畫出不懂的詞語,和同桌交流,或請教老師,或查工具書。

d想象小池的美景,進一步瞭解詩句的意思。

e想象詩句的意思,試背誦。

二、質疑定向(小組長檢查)

三、自主合作探究《詠柳》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 篇10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麼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麼事?

3、藉助課文註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後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麼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麼放學回家後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麼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後還有什麼收穫?

(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裏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麼我們能不能帶着對家鄉的思念,懷着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不被相認的情景,那麼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着將《回鄉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採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佈置作業。(任選一題)

1. 為《回鄉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 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複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裏,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裏。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並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1.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

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説説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麼資料,瞭解了什麼知識?

2.自讀古詩,説説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説説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作者什麼感情?怎麼寫的?你從哪裏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閲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後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閲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後題奠定基礎。

(附課後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