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小暑要做什麼

小暑要做什麼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1W 次

導語:每一個節氣都有相應的習俗,體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小暑節氣的`習俗,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小暑要做什麼

1、鬥蟋蟀之樂:《周書》上説:“小暑之日温風至,後五日蟋蟀居壁,後五日鷹乃學習。”温風其實是蒸騰的暑氣,它絲毫吹不動樹上的枝葉。“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蟋蟀古稱“促織”,人們在聽到蟋蟀的鳴叫後,常常會為辛勞的織女感傷。

2、曬書畫衣物:小暑適逢六月初六日“天貺節”。據史書記載,此節始於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貺”即“賜”,即天賜之節。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麪”之因,故稱天貺節。民間還有:曬書畫、衣物等習俗。傳説此日出曬後,去潮,去濕,防黴防蛀。故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説法。

3、“吃炒麪”與“進湯餅”:舊時有“六月六,吃炒麪”的習俗。這是古時六月伏日吃麪的演變。最遲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盛行。《荊楚歲時記》中載:“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辟惡”。這説明魏晉已後,六月伏日進湯餅,已明確為的是“辟惡”。

4、小暑嘗新:過去民間還有“小暑嘗新”習俗,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説“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説。諺曰“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5、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説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6、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