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關於教育教學的格言

關於教育教學的格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教育不能改變受教育者生命的長度,但能挖掘受教育者生命的深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教育教學的格言,歡迎閱讀!

關於教育教學的格言

一、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劉勰

二、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孔子

三、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蘇霍姆林斯基

五、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爲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陶行知

六、課堂教學要引領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維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

七、“沒有一條寓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智力發展”。——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

八、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陶行知

九、我覺得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具體體現。——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

十、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十一、“美能激智,美能發辭,美能怡情,美能育德。美對兒童發展產生的全方位的功能是無可非議的”。——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

十二、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滿足於僅僅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善於傾聽言辭背後的思緒和性情、慾望和需求,並加以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週一貫

十三、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來,建築起“人格長城”來。由私德的健全,而擴大公德的效用,來爲集體謀利益。

十四、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陶行知

十五、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杜蘭特

十六、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十七、想自立,想進步,就須膽量放大,將試驗精神,向那未發明的新理貫射過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礙,不怕失敗,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奧妙新理,一個個的發現出來。

十八、農不重師,則農必破產;工不重師,則工必粗陋;國民不重師,則國必不能富強;人類不重師,則世界不得太平。

十九、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蘇霍姆林斯基

二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語文課程標準》

二十一、真情的交融,使師與生雙方都同時感受教與學的無窮的趣味與自身的無法估量的潛力,使教學活動進入師生對話、充滿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

二十二、因爲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陶行知

二十三、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二十四、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爲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爲一個專家。——愛因斯坦

二十五、教師與學生課堂溝通的紐帶和橋樑是師生之間的相互傾聽與對話,而關鍵在教師的耐心傾聽。——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週一貫

二十六、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愛因斯坦

二十七、手和腦在一塊兒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

二十八、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二十九、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爲‘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爲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三十、教育是立國之本。

三十一、審美感受的愉悅,影響着兒童的想象、聯想、情感及行爲動作。因此一切教學活動中,美,無處不顯示出一種積極的驅動,無處不產生對兒童智慧的啓迪,對兒童心靈的潤澤。—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

三十二、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蘇霍姆林斯基

三十三、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着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陶行知

三十四、要發展學生的情思,教師必須具有真摯的感情,教師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體會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學生。——天津師大教授田本娜

三十五、真情交融不僅僅表現在師與生之間,而且表現在師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教材——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樑便是老師的情感,教材蘊含的情感是靠老師去傳遞、去觸發,從而使學生受到薰陶、感染的。——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

三十六、鄉村師範之主旨在造就農夫身手、科學頭腦、改造社會精神的教師。

三十七、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三十八、活的鄉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長五穀。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衛。他要叫鄉村變爲西天樂園,村民都變爲快樂的活神仙。

三十九、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瀰漫於宇宙,洗盪於乾坤,普及衆生,人人有得呼吸。

四十、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

四十一、所謂健全人格須包括:一、私德爲立身之本,公德爲服務社會國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識技能。三、強健活潑之體格。四、優美和樂之感情。

四十二、犯了過錯的人應當受到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應受懲罰,並非因爲他們犯了錯……而是爲的要使日後不去再犯。——誇美紐斯

四十三、在教師手裏操着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着民族和人類的命運。——陶行知

四十四、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盟。——陶行知

四十五、人生就是辦一件大事來,做一件大事去。

四十六、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纔有健康的行爲。——烏申斯基

四十七、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陶行知

四十八、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爲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爲中心的教科書。——陶行知

四十九、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長大了成爲普通的.人居多,因此,老師不必刻意去追求要使學生“怎麼怎麼發展”,而必須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是小草就讓它裝飾大地,是參天大樹就讓它成棟樑之材。——門肯

五十、只有先讓學生喜歡你,學生纔會喜歡你上的課。

拓展:教育教學的內涵

教育是價值關涉活動,教育改革是人們按照自己價值標準促使教育從實然到應然的轉變過程。

好的教育是人們在觀念上對理想教育的體現,也是人們教育實踐上的目標追求;既有現實的超越性,也有實現的可能性。好的教育不是帶情緒化的個性判斷,而是代表公共利益的理性抉擇。反思當前我們認爲的“好的教育”,實有一些澄清的必要。有先進教育理念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當前教育改革中,各種教育理論紛呈出現,生命教育、創造教育、閒暇教育、賞識教育、超越教育等,以及完全由西方引入的人本主義、建構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等,各種新概念、新名詞陸續涌現。被冠以各種新名稱的教育改革實驗在各地紛紛興起。

誠然,全新的理論活躍了廣大教育工作者對當前教育弊端的反思,豐富了他們的理論視野,也切實從教育實踐層面上推進了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但是,當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是否就是最適合的教育理念?從西方引入的教育話語能否解決我們自己的教育現實問題?任何教育理論都有其適用的針對性和侷限性,縱觀教育史上各種教育思潮和流派,沒有哪個稱得上是普適有效和絕對正確的。

自赫爾巴特創立獨立的“科學教育學”以來,各種理論派別繽紛呈現,各種思想流派輪番上場,從自然主義到傳統教育學派,從進步主義到要素主義,從結構主義到後現代主義,世界教育理論發展經歷了一個躁動的發展進程。但是,教育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事而異,因人而異。因此照搬別人的理論,帶來的只會是實踐運用上的“不適症”。我們的教育思想,應該根植於自身的傳統與現實。

西方的話語可以給我們以啓發,但絕不能作爲我們現代教育理念創生的基礎。最先進的教育理念不一定帶來好的教育(實際上也不存在所謂最先進的教育理論,只有適合於某個時期、地域的合適的教育理論),而是具有最適合的教育思想催生出好的教育實踐。現代信息技術化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整個人類世界,也引發了教育的革命。信息化教育帶來全新的教育觀念,形成了新的學習理念,如教育對象的開放性,教育內容的豐富性,教育空間的拓展性,教育手段的多樣性。現代信息技術甚至被稱爲是通向教育現代化大門的制高點。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各地中小學紛紛追求教育的信息技術化,把信息技術看作是對傳統教育的徹底革命,爲信息技術教育高唱凱歌,把它當作衡量一所學校質量的關鍵標準。誠然,教育信息技術是教育現代化的技術保障,對提高教育效率、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有現代信息技術支撐的教育是否就是好的教育呢?其實道理並非這樣簡單。現代信息技術在給人類帶來進步的同時,也給人類發展帶來許多負面的因素。信息技術引入教育,帶來許多不期而至的問題,如網絡、電腦是教育的手段還是教育的替代品?在網絡課面前,教師是否消亡了?模擬時空課堂可以代替傳統的真實課堂嗎?事實上,網絡、電腦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能成爲其替代品。擁有“氣派大樓”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當今,在我國先富裕起來的一些地區,甚至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的地區,校園建得大氣、樓蓋得氣派的學校並不少見,建“大樓”,引“名師”,花費上億元打造一所學校也不是鮮有的現象。但是,置身經過精雕細琢的充斥鋼鐵、玻璃的現代化校園,似乎感覺一種教育的核心東西———學校文化的式微。一所優秀學校吸引人的地方,首先在於好的學校文化,而不在於校園之多大,大樓之多高。許多成功學校學成功之處在於有特色,特色是學校強勁的生命力。教育的精髓在於促進人的身心發展,傳播先進文化,而校園建築設施只是其外在條件。過分追逐其外在條件建設,有可能讓教育的本真意義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