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顛覆以往的經典愛情格言

顛覆以往的經典愛情格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1、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顛覆以往的經典愛情格言

難道女人都是受虐狂嗎?

其實,女人只是不喜歡那些刻板、笨拙、沒有情趣的傢伙。相對而言,“壞”的男人有意思一點。但這個“壞”應該是有特殊含義的。真正的壞男人是很可怕的,聰明的女人很快就會嗅出氣味,及時脫身。而那種假壞,俗稱“扮酷”的男人則很快會成爲女人的“嘔像”。

2、男人喜歡美麗的女人

戴安娜王妃爲了取悅王子,想方設法保持苗條的身段,在吃下東西以後就開始嘔吐,後來發展成不可遏止的嘔吐症。對此,查爾斯並沒有心懷感激,相反,他厭惡地回憶:“我的蜜月充滿了嘔吐的氣息。”查爾斯跟戴安娜離婚的時候,戴安娜的三圍是35―28―35(英寸),被美容專家稱爲“魔鬼黃金比例”。一個身材完美的棄婦。

但是那個又老又醜,卻讓王子癡戀了幾十年的卡米拉,連譴責她破壞皇室婚姻的熟人都不得不說:“說句公道話,凡是熟悉卡米拉的人,無不認爲她是個讓人喜愛的女人。她不但聰明,還很風趣。”她是宴會上的女王,文學藝術、政治經濟,她都能侃侃而談;美麗是男人在女人身上很看重的東西,但是,愛情不是看海報,也不是一頁情。當美貌引起的`吸引力淡去的時候,如果每天面對一個遲鈍,笨拙的情人,生活怎不無聊乏味?

3、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

男人不是救世主,女人不是泥娃娃。在愛情中,包容、諒解是應該的;但是無限制的、絕對的要求也是不合理的。只有“平等”,人之間才能產生健康、深沉的愛情。

女人的感情較男人脆弱,男人則大大咧咧一些,要男人完全照顧女人的心思,巴爾扎克有一個比喻:“好象要大猩猩去拉小提琴。”小有摩擦,流點眼淚對女人來說是情感的宣泄。要一個女人不爲愛情流淚,那會苦惱死她的。

4、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

第三者剛成爲第二者的時候經常這麼說,但是後來大多哭着喊着要“天長地久”。自欺欺人,有什麼意思?愛情中的獨佔欲是我們不可迴避的本能,當你是進攻者的時候你忙於準備炮彈;等到愛情變老,你想到防守的時候,你多麼渴望那座安全的“圍城”啊。

5、因爲不瞭解而在一起,因爲了解而分開

這句“格言”好像流傳很久了,理論依據是“距離產生美”,所謂“遠看一朵花,近看一團麻”。

所以有一種愛情婚姻指導也隨之興起,說是在婚姻中夫婦雙方也要保持神祕感,不要經常在對方面前暴露自己的身體。我的一個朋友最近離婚了,他的前妻就是這樣的教條,她在洗澡的時候,先生一定不能進去,如果不小心進去了,她就會大叫一聲,用浴巾遮擋身體,如遇流氓。朋友的評論是“用得着嗎,她身上哪裏我沒見過”。

相反,只有建立在瞭解基礎上的愛情纔是深刻而持久的。在不斷認識對方過程中認識了自己,那種快樂肯定不如性高潮那麼激烈,但一定更深厚,更巨大。

6、我們分手是因爲:有緣無份

緣份是佛教概念,很深奧,是因果律的一種。現在拿來說愛情,其實借用的意思很淺薄,就是說在千人萬人中怎麼就遇見你一個你,相遇相知相愛,太不容易了。可惜,太多不可抗拒的因素讓我們不得不分離,這是宿命的結局,這不是我們的錯,這是命運的錯。

看似是現代人說道理,其實和古代人排生辰八字沒什麼區別。愛得痛苦,愛得不順利,不反思自己的原因,倒去推咎於命運,說緣分不可捉摸。這就像小孩子被絆倒了,不說自己不當心,卻去打凳子,罵它擋道。

不好的愛情都是有原因的,找出真正的原因纔是正道,而不應怨天尤人,推說命運和緣份。

7、找個愛你的人,忘了你愛的人

在這句話裏,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肯定不是一個人。“情願找愛你的人”,倒是挺講究實惠的,只接受,不付出。只是沒聽說過分裂生活的人會得到幸福。而且,愛情好象還不完全是做生意,贏利大於成本,就賺了。恰恰相反,愛情就本身而言,愛人比被人愛更值得祝福。心理學家弗洛姆在他的名著《愛的藝術》中說:“好的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因爲‘給’比‘得’更加快樂。”

愛無能是現代社會的流行病。如果你能真心愛上一個人,真實地在爲愛受苦,那麼,恭喜你,你的身心是健全的,你的痛苦還不是滿世界無人可愛的絕望。被不被愛是無法強求的,但首先,擁有愛的能力就是值得祝福的。

8、第三者格言:讓愛做主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對,馬克思說過這句話。但是,他直接針對的是那些父母包辦,或者建立在金錢,地位基礎上的婚姻。現代第三者們卻有了新的理解和闡發;你們的婚姻已經沒有愛了,而我跟你丈夫之間有愛,所以,黃臉婆應該識相點,早點讓開。

如果這句話換成“讓性做主”,倒還坦率得有些可愛。的確,有一調查表明,近來國內因爲第二者插足而引起的離婚案佔總數的80%。可同時有另一個數據;與第三者結婚後這種婚姻的離婚率也同樣是80%。別把性的新鮮刺激當成了愛。

你怎麼知道他們夫妻當初沒有愛得徹心徹骨?你怎麼知道他在你之後會不會把“愛”的方向轉移到其他人身上?讓“愛”做主,讓哪份愛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