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古代廉政的格言

古代廉政的格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1、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古代廉政的格言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魏徵

4、邪氣入內,正色乃衰。——《管子》

5、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

6、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司馬光

7、意趣清高,利祿不能動也;志量遠大,寶貴不能淫也。——王永彬

8、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洪應明

9、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詩經》

10、進不失廉,退不失行。——《晏子春秋》

1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12、凡事只要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誰。——陸九淵

13、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左傳》

1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

15、廉潔愛人者厚其祿。——《文韜·盈虛》

16、住世一日,則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則做一日好事。——羅大經

17、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

1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19、尋丈之繆,實始毫釐;君子畜德,無忽細微。——方孝孺

20、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家則不言利。——劉向

21、無私無偏,王道蕩蕩。——《書·洪範》

22、人心公則如燭,四方上下,無所不照。——《薛文清公讀書錄體驗》

23、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治安策》

2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禮記》

25、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禮記》

2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魏徵

27、君子先擇而後交,小人先效而後擇。——王通

28、大吏廉潔,小吏則自然效法。——《清實錄》

2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30、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禮記》

31、愛餌銜鉤,悔在鸞刀。——崔

32、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

33、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34、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劉備

35、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

36、知恥近乎勇。——孔丘

37、利人乎即爲,不利人乎即止。——《墨子》

38、以天下爲家,不能私於一物。——吳兢

39、公則天下平矣,平得於公。——《呂氏春秋》

4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41、言之非難,行之爲難。故賢者處實而效功,亦非徒陳空文而已。——《鹽鐵論》

42、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43、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

44、土扶可城牆,積德爲厚地。——李白

45、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6、天下爲公,無私於物。——吳兢

47、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48、人情得足,苦於放縱,快須臾之慾,望慎罰之義。——范曄

49、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

50、門如市,心如水,一塵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爲。——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