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諺語 > 年立夏的習俗諺語

年立夏的習俗諺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7W 次

導語:立夏前後華北、西北多風乾燥,而江南一帶升溫陰雨綿綿。立夏節氣是早稻栽插的農忙時期,此時雨水的遲早、雨量的大小都會影響着種植收成好與否。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立夏節氣的習俗諺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立夏的諺語: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

春爭日,夏爭時。

立夏麥齜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兩穗,一月入囤。

麥秀風搖,稻秀雨澆。

年立夏的習俗諺語

風揚花,飽塌塌;雨揚花,秕瞎瞎。

立夏麥咧嘴,不能缺了水。

麥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幾。

寸麥不怕尺水,尺麥卻怕寸水。

立夏天氣涼,表子收得強。

立夏前後連陰天,又生蜜蟲(麥蚜)又生疸(鏽病)。

立夏前後天干燥,火龍往往少不了(火龍指紅蜘蛛)。

風生火龍霧生疸。

麥拔節,蛾子來,麥懷胎,蟲出來(指粘蟲)。

小表開花蟲長大,消滅幼蟲於立夏。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個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穀雨花,立夏前後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滿谷。

立夏的玉米穀雨的谷。

立夏種綠豆。

地頭巖頭壩窩頭,春種芝麻秋打油。

季節到立夏,先種黍子後種麻。

立夏前後種絡麻。

立夏種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後,種瓜點豆。

立夏種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滿種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滿倉,五月插秧一場光。

先栽淺,後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裏打獨身。

立夏三日正鋤田。

鋤板響,莊稼長。

棉花聽着人的腳步長。

要想莊稼好,田間鋤草要趁早。

種在犁上,收在鋤上。

鋤下有水也有火。

夏天不鋤地,冬天餓肚皮。

幹鋤溼,溼鋤幹,不幹不溼鋤個暄。

早鋤地暖,深鋤不板,多鋤旱澇雙保險。

頭遍鋤不好,到老一地草。

春鋤深,夏鋤淺,秋天鋤地似刮臉(指早春作物)。

頭遍淺,二遍深,三遍四遍下狠心,五、六、七遍莫傷根。

頭遍挖(間苗),二遍抓(深鋤),三遍四遍大鋤拉(淺快鋤)。

頭遍開,二遍栽,三遍四遍跑起來。

頭遍苗,二遍草,三遍四遍順壟跑。

頭遍高粱,二遍谷,三遍棉花要深鋤。

鹽鹼地,勤中耕,纔有季季好收成。

見草鋤草工夫到,才能保證收成好。

無雨鋤地,有雨補苗。

苗子不全,及早補填。

移苗要保活,必須帶泥坨。

一邊一鐵杴,末後連窩端。

多帶老孃土,陰水兩把捂。

苗子補嚴,間定莫慢。

定苗帶個籃,蚜株移出田。

節氣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棉花鏊子腿,穀子羊屙屎。麥子下種子隔子,穀子留苗屙屎。

要想吃小米,穀子羊屙屎。

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壯的。

春天戀了苗,秋後收得薄。

草荒荒一時,苗荒荒一季。

苗荒甚於草荒。

草夾苗,不長苗;苗接苗,不長桃。

苗荒苗,不結桃。

留苗過稀,後悔莫及。

苗過稀長草,苗過密易倒。

高粱稠了難通風,秸倒粒癟減收成。

稠倒高粱稀倒谷。

稠谷稀麥,十有九壞。

稠谷好看,稀谷吃飯。

不稀不稠,才能豐收。

適當密植不誤地,一季收成頂兩季。

不稀不稠莊稼旺,秋收到來糧滿倉。

留苗不長眼,管好也減產。

揀苗如上糞。

谷莖圓,莠莖扁,莠草脆硬,谷葉綿。

穀子根擴杈,莠草杈擴杈。

挖苗不除根,大棵抱小孫。

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顧品種下霜期,千萬不搞一刀齊(棉)。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薄地還可五、六、七(千)。

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關於立夏的習俗: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爲“立夏”節氣。它預示着季節的轉換,爲古時按農曆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在古代,立夏是一個重要節日,有許多的風俗,而且各地的風俗都有所不同,別有情趣。

  福建閩東地區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麪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爲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江浙地區吃“七家粥”“嘗三鮮”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麪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羣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後到野地裏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竈,自燒白吃,稱爲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爲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當日,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着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南方地區吃筍、槐豆、“五色飯”

四川、巖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北方大部分地區食用麪食

立夏時有食用麪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麪食主要有夏餅、麪餅和春捲三種。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