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半空中的火把歇後語

半空中的火把歇後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歇後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爲歇後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半空中的火把歇後語,歡迎閱讀

半空中的火把歇後語

半空中的火把——高明

相關歇後語還有:

高山頂上點燈——高明

飛機上吹喇叭——高明(鳴)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樑————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耗子掉到水缸裏——時髦(溼毛)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燒旗杆————長嘆(長炭)

黃鼠狼鑽雞籠——投機(偷雞)

鹹菜煎豆腐——有言(鹽)在先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嘴上抹石灰——白說(刷)

精裝茅臺——好久(酒)

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

懷裏揣小攏子——舒(梳)心

小蘇他爹——老輸(蘇)

四兩棉花——談(彈)不上

梁山泊軍師——無(吳)用

空中布袋————————裝瘋(裝風)

宋江的軍師——————無用(吳用)

老太婆上雞窩——————笨蛋(奔蛋)

賣草帽的丟扁擔————留神(留繩)

【拓展延伸】

第一,諧音類。

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小蔥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這類歇後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表達的另一個意義。這類歇後語,往往要轉幾個彎,才能領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饒有興味。

第二,喻事類。

弄堂裏搬木杆――直來直去。

冷水發麪――沒多大長勁。

這類歇後語,是用實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瞭解,也自然能很快領悟後半截的“謎底”。

第三,喻物類。

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

棋盤上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後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作比方。瞭解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類。

楚霸王舉鼎――力大無窮。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類歇後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

歇後語生動幽默,表現力很強,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在說話、寫文章的時候,偶爾用上一兩句,就顯得生動活潑,令人難忘。

例如:一位老師到一個陌生班級去上課,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一提起我們學校的老師啊,那真是雨後的春筍――個個拔尖。說起我們同學呀,那就叫鐵錘敲鑼――響噹噹。”一下子,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

又如:一位同學在他的習作開頭寫道:劉老師關於讀書寫作的方法可多啦!這不,今天下午一上課,劉老師便神祕地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張疊得方方正正的紙。他慢慢將紙展開,原來是一張“日曆”。

時間,我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真不知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這位小作者巧妙地使用“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這個歇後語,就把當時同學們對劉老師的神祕舉動琢磨不透的心理狀態表現得活靈活現,怎麼能不使人印象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