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2016關於端午節的歇後語大全

2016關於端午節的歇後語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以下是本站網小編精心收集的端午節歇後語,希望同學們喜歡!

2016關於端午節的歇後語大全

  關於端午節的歇後語大全:

荷葉包糉子 ———— 寬大有餘

裹夾心糉子 ———— 好的在裏頭

郭呆子過端午 ———— 平常一樣

二虎老婆縛糉子 ———— 板機上害擦的也是米

端午日死外母 ———— 輪到着符節

端午節貼春聯 ———— 跟不上形勢

端午節賽馬 ———— 走着瞧;走着看

端午節賽龍舟 ———— 傳統節目;爭先恐後

端午節賣糉葉 ———— 過時貨

端午節的糉子 ———— 一串兒

端午節的黃魚 ———— 在盛市上;正在盛市上

端午節才貼對聯 ———— 跟不上形勢

端午後的莒蒲 ———— 過時候不頂用

端午的黃魚 ———— 在盛市上

端午吃餃子 ———— 與衆不同

吃糉子蘸蒜泥 ———— 各有各的口味;各對口味

吃甜糉子蘸醬油 ———— 外鹹;外行

糉子裏包蒺藜 ———— 尖對棱

山裏紅包糉子 ———— 沒找(棗)

三月龍舟逆水去 ———— 力爭上游;個個出力

菱角碰糉子 ———— 尖對棱;奸(尖)對奸(尖)

癩蛤蟆躲端午 ————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過端午的龍頭 ———— 光耍嘴,

端午節賣曆書 ———— 過時貨

端午節划龍舟 ———— 載歌載舞

端午節後布穀叫 ———— 過時啦(比喻遲了。)

端午節吃糉子 ———— 皆大歡喜

端午節吃餃子 ———— 與衆不同

端午節包糉子 ———— 有棱有角

端午節拜年 ———— 不是時候

八月十五吃糉子 ———— 不是時候

狗子吃糉子 ———— 無解;難改;難解

狗咬糉子 ———— 解不開;不解;不求解

狗熊吃糉子 ———— 抓撓不開

狗吃糉子 ———— 不會解;解不開扣兒;不解;解不開;解不了那個扣;其食不解;其實不解;無法解;難解;顧不上解要要;不解腰兒;不改;沒改;沒解;顧小得解腰腰;解不清;沒得解;沒得改;終歸解不開扣

白娘子喝了雄黃酒 ———— 現了原形(原形畢露)

  閱讀拓展:關於端午節的傳說

  端午傳說——白娘子喝雄黃酒現原形

傳說,有一條白蛇修煉了一千年,終於修成人形,化爲美麗端莊的白娘子,另一條青蛇修煉了五百年,也化爲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們二人結伴來到西湖遊玩,當她們來到斷橋時,白娘子在人羣中看見一位清秀的白面書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書生許仙打着傘來到湖邊乘船,

正好看見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狽,許仙忙把自己的傘遞過去讓她們避雨,自己卻躲得很遠,任憑雨淋。白娘子看見許仙這樣老實靦腆,心裏更喜歡了,許仙也對美麗的白娘子產生了愛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許仙和白娘子成了親,並且在西湖邊上開了一家藥店,治病救人,鄉親們都很喜歡他們。

但是金山寺的法師法海卻認爲白娘子是妖精,會禍害民間。他悄悄地告訴許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還教許仙怎樣識別白蛇。許仙將信將疑。轉眼端午節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黃酒避邪,許仙按照法海教的辦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這時候已經懷孕,她推卻不了許仙,喝了酒後,馬上現出蛇的原形,許仙立刻被嚇死了。白娘子爲了救活許仙,不顧自己懷孕,千里迢迢來到崑崙聖山偷盜起死回生的靈芝草。白娘子與守護靈芝草的護衛拼命惡戰,護衛被白娘子感動了,將靈芝贈給她。許仙被救活以後,知道白娘子真心愛自己,夫妻更加恩愛。

可是法海還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間生活。他將許仙騙進金山寺,強迫他出家爲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憤怒,率領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許仙。她們不斷作法,引發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圍,這就是傳說中很有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顯法力,白娘子因爲臨產,打不過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護下逃跑。當她們逃到斷橋時,正遇上從金山寺逃出來的許仙。許仙與白娘子二人經過劫難,又在初逢的斷橋相見,百感交集,不由得抱頭痛哭。白娘子剛生下兒子,法海就趕來了,他無情地將白娘子鎮壓在西湖邊的雷峯塔下,詛咒說,除非西湖水乾,雷峯塔倒掉,否則白娘子永遠也不能再回到人間。

多年後,小青修煉得道,重回西湖,她打敗了法海,將西湖水吸乾,將雷峯塔掀倒,終於救出了白娘子。

  端午傳說——龍的節日說

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爲,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糉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糉子投入水裏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端午傳說——惡日說

民俗專家近日說,端午節最早是作爲"惡日"來過的,從唐代開始,人們才逐漸把端午節當成佳節良辰來看待。

據山東民俗學會副祕書長張勃介紹,一般認爲,端午節的形成源於古代的避"惡日"。端午日與夏至日臨近,這一時期,陽氣最盛,各種蚊蟲出現,而且時逢"重五",五是陽數,重五也有"極陽"之意。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陰陽和諧,對於這種陽氣極盛的日子一般認爲不吉利,惡癘病疫多氾濫,於是形成"躲午(五)"習俗,後來以訛傳訛,遂成端午。

端午的.很多節俗都是圍繞祛邪避邪展開的,如喝雄黃酒、插艾草、掛菖蒲(菖蒲葉子像劍,取祛邪之意),還有給孩子系五色絲繩,戴祛五毒的肚兜,縫裝有香料的荷包等,以達到祛邪、祛蟲的目的。據考證,龍舟競渡最早也與祛邪有關,人們通過某種儀式把邪氣放在龍舟上,開展競渡,看誰送得快、送得遠。

張勃說,端午最早因節令而形成節日,更多和氣候變化聯繫在一起,從魏晉時期,端午開始和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這給節日注入了文化內涵。由於人們對屈原高潔節操、偉大人格的認同,屈原與端午節之間產生了某種互動關係:端午節因屈原有了更爲豐富的節日內涵,屈原則由於端午節而被人們不斷地記起,不斷地懷念。

  端午傳說——夏至說

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糉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糉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竟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爲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爲天中節。由此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爲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羣,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