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八課課後習題答案?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八課課後習題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1、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的篇幅來讚美飛蛾撲火,這是爲什麼?課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聯繫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八課課後習題答案?

因爲這裏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爲了一種象徵,是爲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徵.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寫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爲.聯繫當時的時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爲什麼歌頌光明,讚美那些爲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2、月亮在這裏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你是通過文章中的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這裏所表現的意境,能使你聯想起古詩中的哪些詩句?

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着明月,總覺寒光冷氣浸入我的身體”,“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這種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

3、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體有什麼深一層的理解?

冷和熱是一種及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纔會更加突出明顯,這就是爲什麼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爲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裏,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