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幾篇元曲三百首的讀後感啊

求幾篇元曲三百首的讀後感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元曲三百首》讀後感

求幾篇元曲三百首的讀後感啊

對於元曲三百首,我並不陌生。因爲在過去的學習生涯中,已經多次在課本中接觸到一些著名的名篇。接下來,讓我來做一些介紹。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爲“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隨着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和臨安爲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我最熟悉的應該是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位遠離故鄉的遊子,流落天涯,在蕭瑟的秋日黃昏獨自漂泊。此曲正是以這樣的畫半輩子切入,表現了“秋思”。而此情此景應該就是作者當時的真實境況。《天淨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爲凝鍊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爲“秋思之祖”。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一是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淒涼悲苦的意境。二是使用衆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三是善於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遊子深秋遠行圖。四是採用悲秋這一審美情感體驗方式,來抒發羈旅遊子的悲苦情懷,使個人的情感獲得普遍的社會意義。

接下來是張養浩的《水仙子·詠江南》:‘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陽光照耀江水,騰起了薄薄的煙霧,兩岸人家彩繪的屋檐相連,畫樑相接。江面上荷花叢生秋光恬淡,看沙鷗正在江面上一次次飛舞盤旋,家家珠簾裏飄出香風。美麗的船隻好像從天邊駛來,酒家的旗幟迎風招展。真讓人喜愛啊,江南!這首小令着重描寫了江南水鄉特有的景象,表達了對江南真切的喜愛。“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兩句採用對偶的寫法,從大處落筆,先描寫江上之景,霧靄瀰漫,煙雲繚繞,再寫兩岸人家,鱗次櫛比,畫樑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畫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經晴日照射,氤氳盪漾,更顯出煙水迷茫之致。次句“兩岸人家接畫檐”寫出了江南地區人口稠密和繁華富庶的特點。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溫柔水鄉的濃郁春光沖淡了,彷佛有抿去囂擾的意味,更增添了幾許詩意盎然的.搖曳之姿。“看沙鷗舞再三”寫得是作者張養浩本人閒灑自適得怡然之味。“卷香風十里珠簾”暗示了其所在的溫柔鄉之香豔、富麗,和前面的畫檐人家相呼應。“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相對,也是水仙子的慣例。而這兩句不僅是字面相對,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對應,一方頻頻召喚,一方倦旅來投。最後一句由客觀觀察轉回主觀感受,“愛殺江南”總結心得,既突顯主旨,又充分表達了情感。這首小令在藝術的處理上,能夠把遠近的景物交錯來寫,富有變化,江南各種富有特色的景觀足以激發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體現了江南人家的富裕,閒適恬淡的心情和秀麗的自然風景

我很喜歡元曲,因爲元曲的句子很優美,邊讀彷彿進入了作者所寫的環境中,讓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