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初二語文習題有哪些?

初二語文習題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蘆花蕩》

初二語文習題有哪些?

一、通讀全文,複述故事情節,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1.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2.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1.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2.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爲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爲“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爲“他打不着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爲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爲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二、課文中有一段話精彩地描寫了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請找出這段話並細細體味,然後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爲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是:“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爲什麼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麼叫人喜愛!自己平日誇下口,這一次帶着掛花的人進去,怎麼張嘴說話?這老臉呀!”老頭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責任心非常強,認爲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務,纔算盡到自己的責任。聽着受傷的大女孩子痛苦地哼哼,聽着小女孩子的話語,老頭子痛苦到極點,“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把大女孩子受傷流血的責任完全歸咎於自己,他傷心到極點,內疚到極點。他是那麼喜愛這兩個孩子,孩子受傷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傷了,他的心也在流血。他強烈地自責,他感到自己向部隊作的保證落了空,他感到自己的過失給自己帶來奇恥大辱,使自己丟人現眼,沒有臉去見部隊。強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無地自容。 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爲,她想這位老同志昨天說的話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別看他這麼大年紀,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對十幾個鬼子,毫不畏懼。想不到他足智多謀,原來把一大捆蓮蓬放在船頭,自己有滋有味剝着蓮蓬吃,是在引誘鬼子。他駕船的本領神了,好像牽着鬼子的鼻子在轉。鬼子在水裏轉來轉去怎麼會不敢動彈了呢?怎麼一股一股血水冒上來呢?老同志還沒動手,鬼子怎麼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設了什麼機關,他真有點子。原來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只有捱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們頭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讓她知道這英雄的故事,讓她早日養好傷,向老英雄學習,打敗日本鬼子。

三、課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如“月明風清的夜晚……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等,找出並抄下來,仔細體味,再仿寫幾句,寫寫你家鄉的景物。 ①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②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 ③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④月亮落了,半夜以後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⑤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着一層煙氣。 ⑥水澱裏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⑦這裏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⑧在那裏,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3《蠟燭》

1 新聞兩則

一、閱讀新聞,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試分別理清這兩篇新聞的六要素。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餘華里長江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爲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作戰。 經過與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佔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佔領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爲中心和以漢口爲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進軍,大量殲敵,擴大並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雲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爲我解放。

二、閱讀新聞,還要注意它的結構的五個部分,即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主體是新聞的軀幹,它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背景和結語有時可以暗含在主體中。說說《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導語是什麼,從哪幾方面總領了全文;它的主體部分分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在一起的。 其導語是開頭兩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衝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這一導語從渡江作戰兵力、戰線(即渡江區域)、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主體部分分三個層次,分述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渡江作戰情況。第二層次開頭說時間,“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與第一層次開頭“二十日夜起”相併列。第二層末的議論說到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說到督戰原因:“湯恩伯認爲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於南京九江一線。”接着以嘲笑湯恩伯的口吻說:“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這一句在二、三層之間起了承上啓下的銜接作用。

三、朗讀兩則新聞,然後聯繫上下文,比較下邊每組中的兩個句子,說說哪一句好,爲什麼。 ①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越過安慶、蕪湖線,到達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共渡過三十萬人。 ②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提示:注意從詞語含義的差異上體會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