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高中語文寫作素材積累

高中語文寫作素材積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項羽

高中語文寫作素材積累

項籍,字羽。

(一)、性格特點:

1、少懷壯志,志向遠大,不甘爲人下

(1)少時聰明,但學寫字和劍法都沒能堅持。結果被叔父項梁責備,就滿不在乎地說出了:“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唸書識字有什麼用處?

學會了,不過記記自己的名字;劍學好了,也只能跟幾個人對殺,沒什麼了不起。要學,就要學打大仗和萬人對敵的本領。)的豪言,令項梁很高興,遂教其兵法。從其豪言中可以看出,項羽並不甘爲人下,要一鳴驚人。

(2)秦始皇巡遊會,項羽與父同去觀看,發出“彼可取而代也” (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的驚人之語。嚇得項梁忙掩其口,警告他不要亂說話。此即成語取而代之的故事由來。他年紀輕輕就可以說出這樣的話,而項羽最終儘管統治地位不長久,但也的確帶領起義軍滅了秦朝。他在摧毀秦王朝暴虐統治的鬥爭中,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3)當會稽守通向項梁表達了希望先發制人揭竿反秦,以免後人受制於人的時候,不甘爲人下的項梁和項羽就馬上把他殺了,接收了他的部下,自己登上領導者的地位,組織反秦。

2、率直爽朗,坦蕩淳樸,以誠待人。

(1)在攻佔黃城後,他聽取了外黃城十二三歲小孩子關於收取民心的建議;

(2)鴻門宴上,對樊噲的“闖宴”大度且容忍,只因欣賞樊噲的英武氣質;

(3)在與劉邦的爭鬥中,對於劉邦劃分鴻溝,約定中分天下的和解條約都信以爲真並努力維持。

3、勇猛無敵(英勇善戰)

(1)身材魁梧,又有才能勇氣,吳中的年青人,都很敬畏他。

(2)項羽“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有拔山蓋世的勇力(“力拔山兮氣蓋世”)。正是由於這一點,使它在追隨叔父項梁的反秦鬥爭中屢建奇功。項羽正是靠着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農民起義中節節取勝,奪得了西楚霸王的統治地位,最終登上了權力的頂峯。

(3)(項羽與敵將對陣,經常只要嗔目視之,就令敵將聞風喪膽。)楚漢雙方在廣武對峙時,項羽派出三名壯士向劉邦挑戰,結果都被劉邦的射手樓煩射死。項羽一怒之下拍馬出陣,“嗔目叱之”,竟嚇得樓凡“目不敢視,手不敢發”,拔馬逃回軍中。

(4)救趙是最好的體現。鉅鹿之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九戰九捷,大破秦軍,秦將蘇角被斃,王離被活捉,涉間不降,自焚身亡,章邯向南潰逃,項羽取得了巨大勝利,奠定了項羽在反秦歷史上的地位。也充分體現了項羽的驍勇善戰。

這即是歷史上有名的鉅鹿之戰。

(6)垓下失敗後,他引兵東向逃到東城時,只剩二十八騎,而漢兵有數千人之多。項羽將僅有的二十八騎分爲四隊,鼓動餘部做最後拼殺,向四面突圍。他身先士卒,率先衝向漢軍,斬殺將軍數十百人。

最後,項羽退至烏江,江上有一船可渡河而逃,但他因當年率西擊秦軍的江東八千子弟沒有一人生還,竟不肯渡江。贈出烏騅馬後又與漢軍展開搏鬥,相繼殺死數百人。最終身負重傷,對烏江自刎而死。

這突出他勇猛剛毅的英雄氣概,不愧爲一代豪傑,李清照有詩云:“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4、重情重義(有恭敬慈愛仁者之心)

(1)垓下之圍中,項羽“夜聞漢軍四面楚歌”大爲惶恐,項羽面對其隨軍寵妾

虞姬和心愛的烏騅馬,不禁感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嗚喑悲慨,淒涼動人,這是項羽本人面對自己經歷和麪對失敗的心路寫照,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千古有心人莫不下涕。

歌聲在鐵馬寒風,夜月刁斗的軍營中迴盪,令人傷感唏噓!情不深無以至此!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項羽在戰場勇猛殺人如麻以外深情至切的另外一面。此時的項羽不再是殺人不眨眼的暴君,也不是意氣風發的英雄,他只是一個真情流露的男兒。

他用情之深之真,在他英雄的身份之上更讓人唏噓不已。他和虞姬的愛情也傳唱至今。英雄末路的悲涼和愛情的悽美共同造就了這千古姻緣,讓人難以忘懷!

(2)項羽也 “項羽爲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項羽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飲食。”他不殺劉邦,也不殺其父親和妻兒。

(3)在垓下之圍中,他悲歌辭美人,意氣慷慨;

(4)在烏江畔,他馬贈亭長,情調悲涼,

(5)自刎而死,爲仇者成“德”。

5、俠骨柔情、優柔寡斷(婦人之仁)

(1)對於謀士范增,雖尊爲亞父,但是屢屢不採納他的意見,氣得范增說“豎子不足與謀”。

鴻門宴中,項羽私自改變向劉邦進攻的決定,同時對范增在席間屢次勸他殺死劉邦的暗示不表態(“默然不應”),致使劉邦最後逃離鴻門,喪失除掉自己這一勁敵的機會。

(2)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開始他接受范增的建議要“擊破沛公軍”,可是聽了項伯的三言兩語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還同意劉邦前來謝罪。堂堂一軍統帥,做事卻“風吹牆頭草”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這不能說不是項羽的個人悲哀。

而項莊舞劍,項伯以“身翼蔽沛公”時,項羽卻一味地姑息縱容,指責項羽席間舞劍“欲誅有功之人”,項羽“未有以應”,而且非但不怪罪樊噲的放肆無禮,反而賜坐。(仁慈軟弱,缺乏原則性)

(3)鴻門宴上,根本沒把劉邦視爲主要對手,以爲殺之無益;而劉邦親自來請罪又注意維護他的尊嚴,使他動了“不忍”之心,認爲殺之不武。

(4)鴻門宴上沛公逃席卻安然接受劉邦的禮物(“置之坐上”)。(與范增對比:“置之地,把見撞而破之”)

(5)項莊舞劍意圖尋機殺劉邦時,項伯不奏請,亦擅自舞劍,並暗中保護劉邦。項羽對此睜隻眼閉隻眼,未對項伯的行爲加以制止。

6、自矜功伐(驕傲自大)

(1)項羽一聽說劉邦“欲王關中”,觸犯了他的尊嚴,所以決定進攻。

(2)宴會上的座次安排,違犯了賓爲尊,主爲次的原則,項王、項伯最上位,范增第二,劉邦再次,張良侍坐。(“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西向坐;張良西向侍。”)

7、不善用人

(1)在用人原則上,苛禮唯親,項莊、項伯都是他的族親。

(2) 在用人態度上,剛愎自用,多疑嫉才,所以很多原來是項羽麾下的將領後來都投向劉邦。如陳平、韓信,儘管他們有驚世之才,但項羽不把他們放在眼裏,只將他們分配到地方做小角色,大材小用,最後兩人都投奔劉邦,成爲劉邦的重臣謀士,奪取天下的有力棋子。

他看不起出身無賴的韓信,當韓信投奔他時,只給他做了個肩戟侍衛的郎中。韓信曾“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無奈之下,韓信投奔劉邦,並在蕭何的竭力推

薦下達到重用,成爲三傑之一。

陳平也是這樣,他出身寒門,既無資力可憑,又無聲望可恃,僅是一個“好讀書”的窮書生,當他往歸項羽時,項羽並沒有把他放在眼裏,儘管他有“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的奇才,項羽卻不能用,也儘管他有“擊降殷王”之功,項羽不僅不予重用,反而“將誅定殷者將吏”這就使得陳平在項羽麾下不僅不能謀得存身立命之地,還有丟掉腦袋的危險,“陳平懼誅”只有偷偷地逃走投奔了能用人的劉邦,併成爲劉邦的重要謀臣。

縱觀他爲劉邦出的六計:一是捐金行反間計,離間項羽和鍾離昧;二是用惡劣菜蔬進食楚使,離間項羽和范增;三是夜出婦女,解滎陽圍,實是幫劉邦逃出滎陽;四是潛躡帝足,請封韓信爲齊王,以安定天下;五是僞遊雲夢,抓韓信;六是救出白登,讓劉邦脫離匈奴人之手。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陳平的奇才,如此賢良,項羽卻因其偏見和高傲而不能用,敗局已經很明顯了。

劉邦用人則正與項羽相反,劉邦是地痞流氓出身,沒有那麼多的偏見和傲慢,他的信念就是於己有用的都接受,一視同仁,心胸寬廣。是貴族出身的張良也罷,無賴出身的韓信也罷,只要你有才他都會用,而且能讓人盡其全才。王符在《潛夫論本政》中論劉邦用人:“苟得其人,不患貧賤;得其才,不嫌名跡。”真是一語點中要害。

項羽和劉邦抱有不同的人才觀(項取人以名以尊,形成親親尊尊的人才觀;劉取人以實以賢,形成尚賢任能的人才觀),執行了相反的用人政策(劉虛己聽人,放手用人,賞不移時;而項剛愎自用,信讒多疑,忘功尋過),用人得失是楚漢戰爭勝敗的關鍵。

在用人原則上,劉唯纔是舉,項苛禮唯親;在用人態度上,劉自明聽人,項剛愎自用;在用人政策上,劉寬容誠信,項多疑嫉才。所以劉邦本身並不一定具有超人的文武之才,卻能取衆才用衆智,項羽雖武藝出衆,勇猛過人,但他用人有失無得,既不能盡己人才,更不能盡人之才,這是漢勝楚敗的主要原因。

8、做事輕率

項羽一聽說劉邦“欲王關中”,觸犯了他的尊嚴,所以決定進攻;而在獲悉劉邦“籍吏民,封府庫”待他來處理之後,便放棄了進攻殺劉的打算。

9、殘暴不仁

(1)項羽入關以後,大肆擄掠。不但殺掉了已經投降過的秦王子嬰,面且還在咸陽城內大肆燒殺搶掠,火燒宮殿(特別是火燒阿房宮)。在秦都咸陽,坑殺秦降卒20萬,把虜掠來的財寶美女帶歸彭城。“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這麼明顯的強盜行徑,無怪乎後來令“秦人大失望”。(《史記.項羽本記》)

【對比】劉邦入咸陽後,“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而且申明軍紀,廢除秦的嚴刑苛政,『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去秦法』,於是『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史記.高祖本紀》)。

(2)項羽自立爲王后,把都城由關中遷到彭城,提出“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誰人知之。”後聽到別人對此批評他這是“沐猴而冠”(獼猴戴帽子,比喻本質不好卻裝模作樣),就把那個說他的人斬了。

(3)殺掉了由項氏敘侄一手扶植起來的義帝楚懷王,楚懷王雖爲傀儡,但他卻是當時人民羣衆抗暴反秦的精神領袖,項羽的不義之舉把自己搞得聲名狼藉,在政治上空前的孤立。

(4)項羽進攻外黃,外黃因被彭越佔領而不投降。數日,外黃投降後,項羽下

令要將外黃年紀在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活埋。後來在一名十三歲的孩子的遊說下才取消了這個殘酷的命令。

10、生性多疑

亞父范增以70高齡跟隨項羽運籌帷幄,出謀劃策,可謂是盡心竭力,忠心耿耿了,然而就是這樣的忠臣也難以逃脫項羽的猜忌。

公元前208年4月,劉邦在河南滎陽被項羽包圍,這是繼鴻門宴之後又一個消滅劉邦的大好時機,范增立即勸說項羽,要他急攻滎陽,正當項羽對此未置可否之時,劉邦的謀士陳平略施反間小計,就挑撥了項羽和范增之間的關係。

項羽由此開始懷疑和疏遠范增,並拒絕採納其正確建議,范增因此憤而出走,客死途中,項羽不但失去了一個消滅劉邦的天賜良機,而且失去了一位輔佐帝業的肱股之臣。

餘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霸王別姬的千古悲劇,緣於一個男兒對自我認識的太過偏激。當連營掛出了漢家的旗,當垓下響起劉邦的馬蹄聲。我們的英雄惟有以從凋零生命之花來捍衛人活於世的至重尊嚴。

我好恨,恨我沒有早生千年,不能飛臨烏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將血刃的劍。輕輕地告訴他“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東坡仰天一嘯,生命之佩瑤瞬時飄溢出盈天漫地的磬香。我看到那飄飄白衣獵獵於蕭蕭風中,風度翩翩風情萬種風華絕代。 。

你認識的自己是灑脫的,所以你在悽風苦雨的黃州仍“何妨吟嘯且徐行”不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你認識自己是超然的,所以你在獨處荒僻的瓊州仍摯情的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慈遊奇絕冠平生”。

苦難歷程中的熱忱不減,贏得了東坡浪漫瀟灑的一生,超越狹隘自我的男兒本色,造就了一段瑰麗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