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作文素材:關於文明的故事

作文素材:關於文明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異域採風﹡

作文素材:關於文明的故事

少年的誠信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裏觀光旅遊,

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爲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爲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裏,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點撥]這位少年不惜體力,不怕辛苦,翻山過河爲遊人補充購買啤酒,他用自己的行爲贏得了遊客的信任。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於誠信信任感動等話題。

﹡歷史事件﹡

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清廷派駐臺灣的總督劉銘傳,是建設臺灣的大功臣,臺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爲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面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面,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只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牆上的字畫。後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只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爲臺灣總督。

[點撥]一個遵守文明禮儀、有耐心的人,必定會被別人所認可,甚至委以重任,從而爲自己贏得成功的機會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於禮儀耐心機遇等話題。

立木爲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

際,爲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衆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點撥]商鞅故意以此舉來取得百姓們的信任,奠定下了以後變法的羣衆基礎,看來誠信也可以改變歷史。

[適用話題]素材適用於誠信智慧等話題。

名人典故﹡

張良敬老

張良曾經在閒遊時,見到有一位老人,走到他面前時,故意將他的鞋掉下橋去,並叫張良下去幫他拿上來,張良拿上來後,那位老人又叫張良幫穿上。張良因他是位老人,所以又給他穿上鞋,老人叫張良五天後清晨來這裏與他相會。五天後,張良來時,老人已經先到了,於是老人很憤怒,並讓張良過五天再來,張良五天後聽到雞叫就來到這裏,見老人又先到了。老人又很憤怒地要他五天後再來。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趕來此地,過了一會兒老人才到,對張良說:你就應該如此。於是取出一本書給張良,對他說:讀過這本書後,就可以輔助帝王成就大業了。天亮時,張良看那書原來是《太公兵法》。

[點撥]上面材料證明:一個有美德的人,就會受到別人的信任,甚至會委以重任,從而抓住機遇改變命運。

[適用話題]所以這則材料適用於美德禮儀信任機遇等話題和主題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