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高中寫作素材專輯大綱

高中寫作素材專輯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1、尋找新大陸

高中寫作素材專輯

魚類是用鰓呼吸的,但生活於非洲沼澤中的肺魚,卻有類似肺的呼吸器官,這是它們度過旱季的法寶。原本在沼澤中優遊自在的肺魚,當一年一度的旱季來臨、沼澤的水越來越少時,它們就會挖個洞,鑽到泥地裏,將身體捲成一個球形,分泌黏液,將自己包起來。在沼澤完全乾硬後,這層黏液就變成羊皮紙般的繭,兼具防止日曬與阻止水分喪失的功能。 更妙的是,肺魚躲藏的地洞與外界預留了一個管狀通道,繭上的小開口就接着它的嘴,肺魚抽動肌肉,把空氣送入體內類似肺的囊袋中,就進行氣體交換工作。利用這種方法,肺魚可以在洞中蟄伏几個月,以待下次雨季的來臨。

2、知更鳥變心

春天一到,雄知更鳥便忙着在林中尋找可供築巢、育雛的地盤。在確立地盤後,它就會站在視野良好的枝頭上,鼓起紅色的胸羽,高歌一曲,以吸引雌知更鳥。雌知更鳥被它的動人歌聲所吸引,飛來相伴,於是夫“唱”婦隨,共築愛巢。在這裏,雄知更鳥唱歌除了吸引異性外,也有“聲明”地盤所有權的意思,如果其他雄鳥膽敢不識趣地闖入,那它就會將對方驅趕出去。 但如果對方存心挑釁,而自己在戰鬥中又落敗的話,則只好將地盤拱手讓人,到別的地方去另尋棲身之地,此時,雄知更鳥會發現一件令自己傷心的事:自己的“愛妻”不願跟它離去,而是留在巢內和新鳥交配。

3、脫殼而出

烏賊跟海螺、海麒麟等同屬軟體動物。海麒麟因擺脫了外殼,而成了海里最美的動物,烏賊則因擺脫了外殼,而成爲最大型也最聰明的軟體動物。烏賊體內平滑的海螵就是其退化的外殼。在沒有外殼的限制下,烏賊可以長得很大。1933年,紐西蘭海面曾出現長二十一公尺、眼睛直徑達四十公分的大烏賊,跟傳說中的“大海怪”非常相像 事實上,動物學家認爲,以觸鬚將船隻纏繞起的“大海怪”,並非子虛烏有,它很可能就是大烏賊,只是因爲它們的視覺敏銳,動作又快,很少被人類發現而已。

4、“無殼蝸牛”的策略

海蛞蝓又稱海麒麟,是海中的“無殼蝸牛”,跟海螺是近親。從進化的觀點來看,它們不是“長不出殼”來,而是“甩掉”過分沉重的外殼,露出色彩鮮豔的身體,結果成爲最美麗的軟體動物。 雖然沒有外殼的保護,但它們卻另有禦敵方法,其中最特異的是某些海蛞蝓會在近海處用觸絲捕捉水母,在吃了水母后還將其身上有毒的刺絲胞貯存在自己的裸鰓內,並把刺絲胞的尖端朝外。結果這些原來屬於水母的武器,就成爲它們防禦敵人的利器。這比以鮮豔的色彩或分泌有惡臭的汁液來退敵更具巧思。

5、人類的獵場

野生的肉食動物,需要有它的獵場,獵場的大小通常以它能夠捕食到足夠的獵物爲依據,但並非食量大的肉食動物,就有較大的獵場。譬如就同屬鼬科且獵物大致相同的短尾鼬和長尾鼬而言,短尾鼬的身體約爲長尾鼬的兩倍,但它的獵場卻是長尾鼬的八倍,原因是短尾鼬只能在地面追獵,而長尾鼬在追獵同樣的獵物時,卻能追到地洞裏,所以它不必要太大的獵場。 又譬如五磅重的鬆貂,獵場廣達七平方公里,反之,十磅重的紅狐卻只需一平方公里的獵場:這是因爲鬆貂很挑食,只以紅松鼠和雪兔爲獵物,而紅狐則能吃更多種小動物,所以它只需較小的獵場。

6、致命的溫柔

很多動物都以分泌物或排泄物的氣味來表示自己的勢力範圍,並吸引異性。在自己的活動範圍內撒尿“做記號”,尿的氣味好像一堵無形的圍牆,達到警告對方並提高自身安全感的作用。在野地被捕的生物當放到動物園內時,雖然四面是鐵欄,但因失去了那代表安全的氣味,有些竟離奇地死亡。其他存活的則連忙在牢籠四周撒尿“做記號”,以確認自己的地盤。 盡職的”動物園管理員,如果將這些尿漬清洗掉,生物又會立刻再撒尿“護盤”,如此反覆進行尿液的清除與保衛戰,直到因撒尿太多“脫水”而死,管理員才悟出其中的道理。

7、單純的世界

鯊魚是海中的恐怖殺手,表皮多呈單調的灰色。乍看之下,這似乎是在潛近獵物時,不容易被發現的一種保護色,但事實不然。動物的體色有多種功能,除了掩護(保護)自己外,還有向同類異性炫耀的作用。鯊魚的眼睛跟多數魚類一樣,有一顯著的不同點是,它的視網膜上只有分辨明暗的桿狀細胞,而缺乏分辨顏色的椎狀細胞,任何東西在它們的眼中只是不同層次的“灰色”而已。 因此,即使有了繽紛多彩的體色,然在異性眼中也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是進化上的一種“浪費”。所以它們就一直保持着最純樸的體色——灰色。

8、精神崩潰的狗

巴甫洛夫研究室的一位研究員,以“古典制約”的方式訓練狗來分辨圓形圖案或橢圓形圖案。他讓圓形圖案和食物配對,使得狗看到圓形圖案時,能預料食物的出現,即會流口水。起初,橢圓形長軸與短軸的比爲二比一(即扁橢圓形和圓形很容易區別),此時,狗的`分辨能力極好。但當橢圓形越來越接近圓形時,狗的分辨力就越來越困難。 最後,當橢圓形的長軸與短軸之比爲九比八時(連一般人都難以將它和圓形分辨),狗的分辨力即使再怎麼訓練也無法改善,而且出現來回踱步、亂咬東西等焦慮不安的症狀,最後連原來具有的分辨力也消失了。

9、母熊的方式

孩子長大了,總要離開父母去獨立生活,有不少子鳥或子獸都難以割捨它們的母親,但此時不少母鳥或母獸會以粗暴的舉止讓她的子女識趣地離開。會爬樹的黑熊則以一種令人感傷的方式來演出這場母子離別的場景。小熊和母熊是形影不離的,當母子在路上遇見敵人時,母熊會將小熊趕到樹上去,而單獨對付敵人,等狀況解除後,再叫聽話的小熊下來。當離別的時刻到來時,行走於路上的母熊也會一如往常看到敵人般將小熊驅趕到樹上,而她自己卻默默地離開。 等到聽話的小熊因等候過久,自己從樹上下來時,卻已不見母親的蹤影,自立的生涯正式開始,求生的本領跟着啓動。

10、友愛的麝香牛

結羣而居的麝香牛,是一種很有同伴友愛的生物。如果有一隻同伴受傷,則在它還活着時,其他麝香牛都會留下來陪伴,不忍棄它而去。在荒野裏,這原是對付它們主要的天敵——野狼最好的方法,因爲只要不落單,野狼就很難得逞。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種同伴友愛因有利於族羣的生存而受到了強化。但在人類出現後,它卻成了讓麝香牛趨於絕滅的一個可悲因素。 當人類射傷了一隻麝香牛後,其他牛羣不僅不會逃跑各尋生路,反而留在受傷同伴的身邊,結果整羣麝香牛都成了被獵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