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我眼中的諸葛亮手抄報素材

我眼中的諸葛亮手抄報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眼中的諸葛亮手抄報素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眼中的諸葛亮手抄報素材

諸葛亮素材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贊詩,諸葛亮以其不可測度的智慧、鞠躬盡瘁的精神,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意志,雖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個千古傳頌的人物。

的確,在中國古代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中,諸葛亮是最爲聲名煊赫的。他是一個超越了他生活的時代,歷代不衰、千古傳頌的人物。他是一個突破了階級界限,從帝王將相到市井平民,從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漢,衆口界碑,婦孺皆知,受到普遍稱讚、歌頌的人物;他是一個超越了地域限制,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範圍內廣爲傳頌的人物。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整個三國的歷史是與諸葛亮息息相關的,三國之局系因漢末之亂而來。

東漢末年,羣雄並起,諸侯割據。孫堅、孫策佔據江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揮軍南下,用意在於消滅割據,一統天下。而曹操的這個企圖,卻被諸葛亮給瓦解了,曹操兵敗,無力統一,江東仍然保有其割據版圖,諸葛亮和劉備方能借勢構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最值得回味的是這個格局早在諸葛亮高臥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擬就。諸葛亮精熟時勢,洞燭機先,其智不可測,而且這個大戰略純粹是要人在毫無憑藉、毫無實力中,創造一種形勢來。也就是說,是現實條件最差的劉備,諸葛亮一方主導了整個格局的發展。這種大智慧豈是小說刻意妝點渲染的“借東風”之類的小機巧所能及?

更何況那種“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修養所給予後人的不只是斷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現了一種人格典型,予人無限之嚮往與敬慕。

綜觀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嚮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說“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國鼎立的歷史格局,是諸葛亮自己構畫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則系盡力完成他對劉備的責任,以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情景構成了一種悲壯的美感,是孔子所謂“知其不可而爲之”的類型,最終北伐未能成功,星殞五丈原。

諸葛亮“死則死矣”,然而,他的忠貞、濟世、敬業、至公、廉潔、謙虛等品格,無不成爲後人學習的榜樣.他對國家、對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等身處世格言,又不知影響了多少人。他的政治、軍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軍事家所學習和借鑑。

諸葛亮語錄

1.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諸葛亮

2. 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 ——諸葛亮

3. 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

4. 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 ——諸葛亮(三國·蜀)《便宜十六策·賞罰》

5.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諸葛亮

6. 勿以身貴而,勿以獨見而違衆,勿持功能而失信。 ——諸葛亮

7. 勸農業,無奪其時。 ——諸葛亮(三國·蜀)

8.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9. 一個巧皮匠,沒有好鞋樣;兩個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佚名

10. 勿以身貴而,勿以獨見而違衆,勿恃功能而失信。 ——諸葛亮

11. 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

12. 恢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諸葛亮

13.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諸葛亮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此刻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期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明白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能夠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樣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這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樣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樣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樣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但是不能讓都督明白。他要是明白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明白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樣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佈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齊去取箭。”魯肅問:“哪裏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明白。”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應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樣辦”諸葛亮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必須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之後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明白上了當,但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裏,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五丈原

五丈原位於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爲河流衝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裏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歎道:“天下奇才也。”後人爲了紀念諸葛亮,在那裏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牆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羣衆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那裏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遊客來那裏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蹟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建立於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牆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着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讚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