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有關詩人的手抄報內容

有關詩人的手抄報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現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手抄報了吧,手抄報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那麼什麼樣的手抄報纔是好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詩人的手抄報內容,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詩人的手抄報內容

有關詩人的手抄報

〖古代詩人的故事〗孟浩然

孟浩然(公元 689─740),是盛唐時期與王維齊名的大詩人。他與王維合稱“王孟”,是唐代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大多以寫隱逸和田園生活而著稱,其清淡、自然的詩風在唐詩中獨樹一幟,“匠心獨妙”,“神韻超然”,格調甚高,頗受後人推崇。他的許多詩“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換句話說,其高妙之處來自內心的修爲,與文字筆墨的巧拙無關。

他的《秋登萬山寄張五》即具有上述特點。全詩情景交融、渾爲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清淡而優美;他的《夏日南亭懷辛大》,極富於韻味而被“一時嘆爲清絕”,且誦讀起來“有金石宮商之聲”;他的《題義公禪房》情調古雅、瀟灑物外,手法自然明快、詞句清淡秀麗;《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詩,後人譽爲“與其說是孟浩然的詩,倒不如說是詩的孟浩然,更爲準確”;而《渡浙江問舟中人》則被蘇軾評爲“寄至味於淡泊”;他的《晚泊潯陽望廬山》,色彩淡素、渾成無跡、“一片空靈”,後人嘆爲“天籟”;他的《過故人莊》“淡到看不見詩”,“篇法之妙,不見句法”,把藝術深深地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至於他的《春曉》,是任何一個稍稍讀過幾首唐詩的人都會背誦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一千多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似乎這短短二十個字中有着不盡的藝術寶藏。詩人情入於境,深得大自然真趣和神髓。此詩是最自然的詩篇。反覆吟誦,不免讓人慨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孟浩然出生於一個傳統的書香門第之家,“家世重儒風”,世代讀“詩”、遵“禮”,總是以“君子當自強不息”爲勉。並且孟浩然在“詞賦”方面的造詣很高[9]。在40歲以前,他一直在襄陽硯山附近的澗南園過着隱居生活。後來上京投考落第,遊吳越後再度歸隱並投入修煉的生活中。除了晚年在朋友張九齡帳下作過幾年官外,他的一生都是在隱居中度過。他特別喜歡山水,遊覽山水、陶冶性情是他一生中生活的基本內容:住在左右空曠的林野中,聽不到城裏那種喧鬧。

在北邊的山澗旁釣一釣魚,打開南面的窗戶聽一聽樵夫們打柴時的“樵唱”。把隱居中心裏的想法寫下來,找那些善於靜思的朋友討論;在白雲飄浮的山上,隱者自我怡悅,登高望遠、心境隨着遠飛的大雁漸入空寂。他對陶淵明特別崇拜,認爲陶淵明式的隱居是高雅的林園生活;躬耕垂釣,自逸自足,飲酒取樂,趣味盎然。沒有俗人來打擾,培養着古代高人雅士的高風亮節。此外,他還一直象古代隱士那樣讀書、練劍,書與劍相伴了他幾十年時間。他也偶爾種一點菜蔬、培植一點竹木園林,但目的主要是蓄養自己高尚的氣質。

孟浩然四十歲時進京考試,與一批詩人賦詩作會。他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兩句詩令滿座傾倒,一時詩名遠播。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和王維等愛詩的京官都來和他交朋友。郡守韓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揚他的才華,再和他約好日子帶他去向那些人推薦。到了約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談詩,很是融洽。

有人提醒他說,你與韓公有約在先,不赴約而怠慢了別人怕不行吧。他不高興地說,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樂,哪管其它事情。一個求仕的大好機會失掉了,而他事後也毫不後悔,其“好樂忘名”的程度實在讓人感嘆。

這件事情除了表現出他放任不羈的性格外,恐怕也隱含着他的自信:覺得自己用不着別人推薦,憑真本事也一樣能平步青雲。然而,進士考試的結果一公佈,他卻出乎意外地落了榜。這一打擊對他來說是特別地沉重,因爲他曾經“爲學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得滿腹才華,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等大詩人和大官的宣揚、延譽,已經在京師頗有詩名了。這一下真是“擡得高,摔得痛”。他在懊喪之餘想給皇帝上書,但又猶豫不決、左右徘徊,滿肚子牢騷不知向誰去發。在這種複雜的心緒中,他寫下了《歲暮歸南山》一詩:“北闕休上書,南山歸蔽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表面上他在詩裏一連串自責自怪,骨子裏卻是層層的怨天尤人:“你還向皇帝上什麼書啊,還是早點回你那個破房子裏去吧;你沒有一點才能,聖明的皇上當然要把你拋棄啦;一身毛病,朋友也都疏遠你了,真是窮途末路啊;頭上都生白髮了,求仕心切偏落榜,連美好的春天也都把人往老邁、死亡上推!這排遣不去的愁緒弄得人一晚到亮睡不着覺,而松風明月還偏偏越窗而入,把院落和寂夜的空虛帶到已經很空虛的心上!”

據說孟浩然曾被王維邀至內署,恰恰遇到唐玄宗到來。玄宗向孟浩然要詩看,孟浩然就讀了這首《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後很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看來玄宗還是從他那含蘊婉曲的語句中聽出了他滿腹的牢騷和抱怨,並且認爲他在“誣”自己,因而龍顏不悅。不用說,一個最好的、可能得到皇帝賞識和直接提拔的進仕機會又失掉了。

這一個沉重打擊成了他思想上重大轉折的起點,就象當頭棒喝一樣把他猛地推到了決心長期歸隱的心境上去。他決定離京,先到江南遊覽一遭後便回家過隱居的生活。他在離京時留了一首詩給自己的好友王維,以沉痛的語言、怨懟的情懷、辛酸的眼淚描述了自己親身體驗到的世態炎涼、人情似水的滋味,感嘆知音太少,表達了自己堅決歸隱的決心。

關於思念愛人的詩句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李白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

他生莫作有情癡,人間無地著相思。《減字浣溪沙》 ——況周頤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張先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玉樓春》 ——晏殊

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 ——李白

相思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思念情人的詩句《燕子樓》 ——張仲素相思的詩句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 ——趙必豫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爲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席慕容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思念的詩句《鳳求凰·琴歌》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

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賦別》 。——鄭愁予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無題六首其三》 ——李商隱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月滿西樓》 ——李清照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玉樓春》 ——晏殊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爲離人照落花。《寄人》 ——張泌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

淚縱能幹終有跡,語多難寄反無詞——陳端生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楊柳枝》 ——溫庭筠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怕相思,已思相,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俞彥

平生不會相思,纔會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徐再思

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關於愛情的日誌《虞美人》 ——納蘭性德

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黏地絮。《玉樓春》 ——周邦彥

送別詩

(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詩歌)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漢族詩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送別詩抒寫離別情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此段話把情和景截然分開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人意”,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言情”。

簡介: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友情,或用於寄託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別詩往往洋溢着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貌。

古時候由於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爲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恆的主題。

一般是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有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詩歌題目通常以“贈、別、送”等字眼。送別內容有寫夫妻之別、親人之別、友人之別,也有寫同僚之別,甚至寫匆匆過客之別。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藝術特點,有的格調豪放曠達,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詞淺情深。

寫作特點:

託物寓情 形象生動

就是採用託物或比物的手法來表達某種情誼或情懷。情誼是一種無形的東西,要把無形的東西變成形象的東西,就需要施展多種藝術手段,包括託物寓情在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名家讚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爲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此外,比較有名的託物寓情的詩句還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這是託勸酒表達對友人的情誼。“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這是借托玉壺、冰心比擬詩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親友。這比通常的帶口信報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名人詩人的愛情語錄

1.綺席凝塵,香閨掩霧。——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

2.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司馬光《西江月》

3.思歸未可得,書此謝情人。——李白《送郄昂謫巴中》

4.君門一入無由出,唯有宮鶯得見人。——顧況《宮詞》

5.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晏殊《玉樓春》

6.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7.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鵲踏枝》

8.羨他蟲豸解緣天,能向虛空織羅網。——元稹《織婦詞》

9.對菱花、與說相思,看誰瘦損。——陸叡《瑞鶴仙·梅》

10.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王維《伊州歌》

11.君在陰兮影不見,君依光兮妾所願。——傅玄《車遙遙篇》

12.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沈佺期《雜詩三首·其三》

13.相思一夜天涯遠。——晏幾道《蝶戀花·黃菊開時傷聚散》

14.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15.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劉禹錫《楊柳枝》

16.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李商隱《辛未七夕》

17.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18.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晁補之《摸魚兒·東皋寓居》

19.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縷衣》

20.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爲情。——李白《三五七言》

21.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鄭谷《淮上漁者》

22.車遙遙兮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傅玄《車遙遙篇》

23.盡日相思羅帶緩。——嚴仁《玉樓春·春思》

24.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月夜》

25.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李白《獨不見》

26.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宋之問《七夕》

27.曾把芳心深相許。——史達祖《留春令·詠梅花》

28.佳人獨立相思苦。——劉鎮《玉樓春·東山探梅》

29.換我心,爲你心,始知相憶深。——顧敻《訴衷情》

30.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

31.捫蘿正意我,折桂方思君。——範雲《送沈記室夜別》

32.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蘇軾《賀新郎·夏景》

33.天與短因緣,聚散常容易。——晏幾道《生查子·狂花頃刻香》

34.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溫庭筠《更漏子·柳絲長》

35.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秦風·小戎》

36.忍把千金酬一笑?畢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戀花》

37.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納蘭性德《攤破浣溪沙》

38.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晏幾道《鷓鴣天三首其一》

39.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40.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蝶戀花二首其一》

41.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42.最關情,折盡梅花,難寄相思。——周密《高陽臺·送陳君衡被召》

43.可能無意傳雙蝶,盡付芳心與蜜房。——宋祁《落花》

44.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李清照《點絳脣·閨思》

45.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46.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盧照鄰《長安古意》

47.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48.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二首·其二》

4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50.爲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宋祁《玉樓春·春景》

51.嗟餘隻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陳衡恪《題春綺遺像》

52.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53.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王國維《點絳脣·屏卻相思》

許渾詩人簡介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陸,寓居潤州丹陽(今屬江蘇),遂爲丹陽人。武后朝宰相六世孫。文宗大和六年(832)進士及第,先後任當塗、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間入爲監察御史,因病乞歸,後復出仕,任潤州司馬。歷虞部員外郎,轉睦、郢二州刺史。晚年歸丹陽丁卯橋村舍閒居,自編集,曰《丁卯集》。其詩皆近體,五七律尤多,句法圓熟工穩,聲調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謂丁卯體。詩多寫水,故有許渾千首溼之諷。

特色

許渾以登臨懷古見長。名篇如《咸陽城東樓》、《金陵懷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臺》,追撫山河陳跡,俯仰古今興廢,頗有蒼涼悲慨之致。但往往限於傷今弔古,別無深意,讀多難免有落套之感。其宦遊、寄酬、傷逝諸作,亦時有佳句,如馬上折殘江北柳,舟中開盡嶺南花(《暮宿東溪》),兩巖花落夜風急,一徑草荒春雨多(《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都能在寫景中託寓情思,婉麗可諷。而意境淺狹,氣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許渾是《清明》一詩的作者,由於南唐編《千家詩》時出錯,導致《清明》一詩的作者至今仍誤傳爲,在此改正。

其詩現存 500首左右,無一首古體。近體以五、七言律詩居多,圓穩工整,屬對精切,致有"聲律之熟,無如渾者"(田雯《古歡堂集·雜著》)的讚語。 但也有人批評他專對偶、工有餘而味不足(《瀛奎律髓》)。一般說來,他的警句常出現在第二聯,如溪雲初起日沉閣(一作谷),山雨欲來風滿樓(《咸陽城東樓》)、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故洛城》),而到後半篇往往流於平沓,各首間句意也時見覆出。他喜歡將律句三字尾的聲調改爲仄平仄對平仄平,以顯示拗峭變化,爲後人所仿效,稱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閣刻本及《四部叢刊》影印的影宋寫本。涵芬樓影印宋蜀刻本,題名《許用晦文集》,多拾遺2卷。《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則於正集2卷外,有續集1卷,續補1卷、集外遺詩1卷,較爲完備。《全唐詩》析爲11卷,有相當數量詩篇與杜牧及他人詩作重見互出。事蹟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評價

從總體上說,許渾缺乏對現實的自覺關注與剛健高朗的性格,追尋曠逸閒適、逃避社會的思想在他詩中顯得更特出。所以,儘管他也寫過不少詠史詩,如荒臺麋鹿爭新草,空苑鳧鶩佔淺莎(《姑蘇懷古》),行殿有基荒薺合,陵園無主野棠開(《凌歊臺》)之類,但他在嘆息的同時並沒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緒更偏於消沉,一味哀嘆歲華變遷,給人以灰暗的感覺。也正因爲如此,他更大量地寫的是消極恬退的閒適詩。

從藝術角度來看,正因爲他反覆詠歎個人境遇和描寫閒適的生活,詩的內容很單調,雖然技巧嫺熟,意境卻容復。像扣舷灘鳥沒,移棹草蟲鳴(《送同年崔先輩》),魚沉秋水靜,鳥宿暮山空(《憶長洲》),這種以鳥禽蟲魚來點綴的句子單獨地看還不錯,寫多了就成了俗套,後人所謂許渾千首溼(《苕溪漁隱叢話》引《桐江詩話》)的說法,就是對他總是重複地用水、雨之類景物構成詩境的諷刺。

豪傑詩人作文

劉禹錫前輩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出身官宦人家書香門第, 貞元九年(二十一歲)與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又中宏詞科,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官至檢校禮部尚書。是中唐時期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散文家。劉前輩一反唐朝文人墨客遭遇貶官挫折就軟弱禿廢自甘墮落沉淪,他性格剛毅饒有豪猛之氣概,屢遭打擊而始終堅持着不屈的意志,保持着一個與命運抗爭鬥士的靈魂,每一次打擊只能激起他更爲強烈的憤懣和反抗,並從不同方面強化着他那詩人氣質。在淡泊中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在生活體驗中吸取民歌文學,創作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仿民歌體詩歌。晚年和同齡人白居易結爲詩友,白居易則稱他爲“詩豪”。留於後世《劉夢得文集》四十卷。

詩作中具有高昂力量和精神的代表作當屬《秋詞》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作者入筆就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了一種激越向上高昂的淡泊詩情和思想境界。“我言秋日勝春朝”人們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寥蕭條蕭殺,讓我看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後面兩句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雲”鶴飛之沖霄之風景,詩情之曠遠,秋高之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着凌雲之鶴,也載着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讓看客獲得的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讓看客感受到的是一種高揚的精神和開闊的胸襟。

竹枝詞是劉禹錫前輩吸取民俗文學之民歌歌謠體裁的精華,然後改變成了一種新的詩體文學,借竹枝詞格調而寫出的七言絕句對後代影響很大,這一類文人氣較濃的七言絕句,仍都冠以統一的詩名“竹枝詞”。劉前輩寫《竹枝詞》的作品比較多,代表作有“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是一首以第三人稱她寫的詩,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她站在江邊正在看着如鏡的江面上楊柳樹的倒影,水面上幾葉小舟忽遠忽近在江上打着魚。岸上少女忽然聽到一葉舟中有打魚郎在對她唱情歌。她從歌聲裏沒有聽出來對方明確的表示,但卻似乎有些情意。這真好象黃梅季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是晴天吧西邊還下着雨,說是雨天吧東邊還出着太陽,管他是無“情“(晴)還是有“情”(晴)呢?反正她的心理是一陣子愉悅的感覺。

《陋室銘》是後人書法、繪畫、學文常選的勵志題材,其實裏面有一個典故。那是劉前輩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參加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裏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裏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當官的,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後人多用於勉勵自己學習和淡泊名利的警戒。“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託物言志,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陋室銘》開篇以山水興而起筆,山的名氣不在於它的高峻,而在於是否存有仙人,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爲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爲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爲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之不陋。

讀劉前輩之七絕《浪淘沙》,頓感作者心胸之博大與豪邁。“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這首詩的絕妙之處就是無形中給看客來了一個疑問句?看那千萬年來奔騰的九曲的黃河,它是不是要帶着萬里沙流要去天涯呢?然後詩人騰胸撞懷的把黃河的浪淘沙“扯”到了天上的銀河,銀河是否也是“萬里沙”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那你就一同隨我前往住在銀河上的牽牛織女家去問一問吧。

白居易贊其詩作“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故劉禹錫前輩後世又譽爲中唐“詩豪”之稱,是中唐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