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愛國主義主題手抄報的資料

愛國主義主題手抄報的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愛國主義主題的資料:愛國主義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呢?

愛國主義主題手抄報的資料

1.中華民族愛國主義以思鄉戀土的鄉土情結爲重要的情感紐帶。故土家園是一個民族的共同體成員賴以成長的最初環境,戀土思鄉的質樸情感,自然成爲世界各民族愛國主義的共同的情感心理基礎。但對於中華民族而言,這種戀土思鄉的情感更爲深厚和強烈,成爲我們民族頗具特色的生命情結。中國老百姓“葉落歸根”的歸宿意識,海外華僑尋根問祖的“本根意識”,都是中華民族這種深厚的鄉土情結的生動體現。雖然這種鄉土情結具有自發性、樸素性、地域性,有待於上升到愛民族愛國家的理性高度,但它卻構成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生命根源。正因爲它具有廣泛的社會心理基礎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所以,從古到今一直是中華民族保家衛國、建設家園的愛國主義歷史實踐的動力源泉。對於我們來說,中華民族的鄉土情結既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資源,也是一筆沉重的歷史遺產。

2.中華民族愛國主義以維護祖國的共同利益爲根本。祖國的共同利益是奠定愛國主義的物質基石,中華民族愛國主義以維護祖國的共同利益爲根本。祖國與民族、國家和社會既有聯繫也有所區別,祖國利益與民族利益,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既交叉重合而又矛盾排斥,只有體現了祖國的共同利益的民族、國家和社會利益才與祖國利益相對應。這種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生動鮮明地體現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之中。在古代社會,愛國與忠君、愛國與愛家、愛國與愛族、愛國與愛“天下”相互交織在一起,難以截然分開。但只有那些具有寬容開放的民族胸懷和憂國憂民的思想行爲,才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在近代救亡圖存的革命鬥爭中,國家主權完整、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成爲維護並實現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的時代要求。一切圍繞着這一歷史主題而展開的救亡運動、啓蒙運動和現代化的探索實踐,都程度不同地凸顯出這一時代課題並實現着這個救國興國的歷史重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完成後,建設新中國、保衛新中國成爲中華民族維護祖國共同利益的中心任務。這一崇高的價值指向,生髮出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中國的政治熱情,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體現爲熱愛集體的道德風尚,民族平等的團結精神,熱愛和平的國際主義精神以及同心同德的愛國實踐,保證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來實現民族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價值理想,成爲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中華兒女對振興中華的宗旨的認同,已經超越了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界限,成爲全世界華人共同的良好願望,成爲中華民族的普遍共識。

愛國主義手抄報

3.中華民族愛國主義以自強不息、貴和執中、羣體至上爲重要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實質上是中華民族在維護髮展祖國共同利益的歷史創造活動中所形成並鞏固起來的主體精神品質,這就是自強不息的文明創造精神,貴和執中的經驗理性精神和羣體至上的道德自覺精神。(1)自強不息的文明創造精神。自強不息既是主體的一種剛健有力,奮鬥不息的價值品性,也是一種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更是一種發憤作爲,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2)貴和執中的經驗理性精神。中華民族推崇和諧一致,反對偏頗極端。以和爲貴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一以貫之的處世態度和價值理想,“中庸”是中華民族傳統愛國主義的方法論依據。(3)羣體至上的道德自律精神。“羣體至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人生價值觀,“羣體至上”的道德自律精神,指這種價值目標的選擇和實現,不是靠外在的社會規範的督促去執行,而是靠主體的精神自覺,靠自控的方法和力量去實現。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是自強不息的文明創造精神、貴和執中的經驗理性精神和羣體至上的道德自覺精神的有機統一體。其中,自強不息是主體,它是中華民族維護祖國利益的歷史創造活動的強大發動機,而貴和執中與羣體至上則構成支持這一主體的兩翼,爲這架發動機的良性運轉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4.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是文化統合的愛國主義。所謂“文化統合”指創造富有個性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主題,文化既是統帥又是合力,文化統合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基本個性。把思想文化視爲解決社會人生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既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歷史傳統。這一傳統使中華民族把文化建設視爲創造中華文明、維護髮展祖國利益的重要內容。這樣,文化的力量就超越了血統和政治的力量,成爲整合凝聚中華民族的根本力量,文化認同也成爲個人認同並歸屬祖國的基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