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5年 民族團結的手抄報資料

2015年 民族團結的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民族團結的辦報資料:古代中華民族

2015年 民族團結的手抄報資料

“中華”一詞出現甚早,源自於中國古代華夏民族起源於黃河流域一帶,居四方之中,文化、科技發達;歷史悠久,因此稱該地爲中華,此區後來被稱爲中原或中國。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只相當於今陝西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帶。

在可信的文獻中,最早出現華夏二字並稱的,是《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孔穎達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華夏族的服飾很美,故作“華”。歷史學家認爲華是源於上古的華胥國(位於陝西西安附近),也有人說“華”是因華山而得名,“夏”是因夏水(漢水)得名。久而久之“中華”便成了中國,華夏的代名詞。

民族團結的手抄報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爲主體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中華”,原意與中國相通,又與華夏相系。據《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雲:“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納魏徵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唐律疏議》雲:“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華。”又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時也曾提倡:“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章炳麟認爲:“中國雲者,以中外別地域之遠近也;中華雲者,以華夷別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錄初編·別錄卷一·中華民國解》)。這裏強調中華一詞乃區別文化高下之族的含義。“中華”在歷史上曾專指漢族,這是由於中華與華夏一詞有關。華夏文化發達,遂以中華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