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小學生歡歡喜喜過大年手抄報資料

小學生歡歡喜喜過大年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春節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傳統節日,瞭解學習以及傳承相關的文化習俗知識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以下是本站網小編整理的關於春節手抄報相關資料,歡迎閱讀借鑑,希望能幫助到你^^

小學生歡歡喜喜過大年手抄報資料

  關於春節的作文:春節逛花市

春節到,到處都喜氣洋洋。穿新衣,拿紅包,當然也少不了逛花市!

我們這家子也不例外,高高興興地去逛花市。我們去的是海珠區花市,一到花市就看見一個大大的彩燈牌樓,這個牌樓頂端有一個像金花似的,閃閃發光的東西,璀璨耀眼。下邊醒目的字眼“XX”盛着“金花”,而“微浪”又浮着“XX”。三隻拿着橫聯的可愛“小牛”站在“金花”旁向我們微笑,“五線譜”裏的“音符”也繞着“小牛們”跳舞。牌樓的兩根支柱上各貼着一條對聯,牌樓裏邊掛着許多小燈籠。牌樓中間的四個大字寫着:海珠花市。構成了一個十分漂亮的花市牌樓!

看,花市人山人海,真熱鬧啊!春聯,風車,花兒……花市裏應有盡有。有的是溫馨一家子齊來逛花市,有的是甜蜜的情侶手牽手來逛花市,有的是小寶寶坐在爸爸的肩上逛花市……不少人拿着相機周圍捕捉美麗的瞬間。

我們先去賣玩具的地方。啊,這裏有很多玩具呀,吹氣塑料模型,魔術帽,發光頭飾等等。風車真多,有的是財神圖案,有的是銀光閃閃,有的是一片車葉一個色,有的是魚的形狀,有的是一個杆兩個風車……各式各樣的風車隨着風快速地轉動,還有那一個個笑臉,真美啊!看到這情景,我忍不住也讓媽媽買了一個給我。我挑了一個銀光閃閃的風車,把它握在手裏。我還看見了有個大哥哥拿着一個巨型風車,一片車葉差不多有一個洗手盆那樣大,搞不好的話起大風會把風車帶人吹上天空!今次XX牛年的花市還增添了不少新奇的玩意呢!如:金莎巧克力的吹氣塑料模型,應節的發光牛角頭飾,具有神祕感的魔術帽。至於我們全家呢,都戴上了發光牛角頭飾,顯得神氣十足,期盼牛年牛氣沖天!

花市嘛,就得有花。接下來我們去賣花的地方,哇,真多花啊!有高貴不凡的蝴蝶蘭,有出塵脫凡的水仙花,有奼紫嫣紅的桃花……真是繁花似錦啊!還有那些拿着花的人們,看來它們要與花比美啊!買花的人真不少,我們也決定買一盆海棠花。爸媽擠進花擋,認真地挑選着花。啊,終於買到了,這盆花可真漂亮呀!花檔老闆在大聲吶喊銷售,大家也拼命地“鑽”進花檔裏去買花,熱鬧極了!我還看見一些非常長的銀柳,在我看見的那麼多之中,最長的長達三米半左右呢!

然後我們就去賣春節飾物的地方。瞧,那些喜慶的小燈籠,豔紅的假爆竹,春節必備的春聯……紅紅的一片,真漂亮呀,有不少人買春節飾物呢!看,那個大嬸正喊着兒子爲她挑個春聯;有個小妹妹正拿着小燈籠晃來晃去;而我媽呢,禁不住誘惑,逐個逐個挑着春聯,時不時還讓我們給她提提意見呢……

春節逛花市真是一件美是啊,不但帶給了我們歡樂,而且還讓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春節氣氛!

  大年初一拜年的傳說:年獸的由來

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纔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爲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爲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裏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話拜年和網絡拜年等。

更多熱門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2016猴年過年迎新春手抄報資料

2.一年級辭舊迎新春節手抄報資料

3.辭舊迎新春節手抄報精選

4.2016小學生新年元旦辭舊迎新手抄報推薦

5.2016新年快樂手抄報

6.小學生關於元宵節的經典手抄報

7.小學生關於元宵節的經典資料內容

8.小學生迎新春鬧元宵手抄報資料

9.2016年小學生關於新春迎新年手抄報資料

10.2016一年級元宵佳節手抄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