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慶祝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慶祝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吳越地區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端午節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慶祝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貴州端午節的風俗

隨着年青人對傳統習俗文化的淡化,熱衷於過情人節、聖誕節時,一種對傳統習俗文化的懷舊情愫也在越來越多的人們心中生起,他們對傳統習俗文化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端午節就要到了,老貴陽的端午節有哪些講究和特色。帶着這樣的好奇,我走進了貴陽一個個普通的人家。

貴陽人又把糉子叫糉粑。包糉粑,是端午節前最重要活動。農曆五月初,各家各戶就開始準備包糉子的原料了。糯米選用上好的,糉子葉一定要新採的,捆糉子要用糉子草,這樣包出的糉子纔有清香味。把包好的糉子五個一組,二十個一提,放進大鍋里加水,用大火燒開文火煮上大約五、六個小時,這就是“han”糉粑。“han”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即使是包糉子的好手,也擔心這一關。如果煮出來的糉子完好,昭示一年的平安。如果糉子大部分散開,成了一鍋粥,或許就會有什麼不好的預兆,全家人都會緊張起來。

貴陽人包糉子是極爲講究的,三角糉、枕頭糉,有梭有角,象模象樣。包出來的糉子,也是花樣品種繁多,白糉、肉糉、排骨糉、紅豆糉、洗沙糉、紅棗

糉、蛋黃糉等,家裏面主事的女當家,還會悄悄地包上一兩隻特小糉子,然後又把小糉子包進大糉子裏,外表不露一絲痕跡,這樣,在百十隻糉子中,誰有幸吃到那隻“背兒糉”,就會有好的運氣。

老人們傳下來的話“端午吃個糉,一年到頭都不痛”、“端午吃個杏,一年到頭都不病”,於是,杏在端午這天,就身價倍增了。

紅汗菜、雄黃酒、黃鱔是端午節餐桌上少不了的。大人們用炒紅汗菜的湯汁,給孩子拌飯吃,將飯染成玫瑰紅,象徵吉祥平安。喝雄黃酒,驅邪去病。

端午節遊百病,這在貴陽端午習俗中,是最有特色的。一代代相傳下來,說在端午節這天,百草皆是藥,在郊外遊走,可以驅除疾病,大家便邀約到郊外遊玩,採些千里光、野菊花、車前草之類的草藥,拿回家煮上一大鍋藥湯,給小孩子洗澡、給老人泡腳,防病去邪,功效極佳。

菖蒲和艾蒿在貴陽的端午節也是不可缺少的,每家都要在門上掛一束菖蒲和艾蒿,用來避邪驅災。都說信則靈,端午節這天,在大街上到處可以看到手拿菖蒲和艾蒿行色匆匆的人。

在貴陽郊區,有未婚姑爺到岳父家“送端午節”的習俗。到了端午節,未婚的姑爺要帶上糉子等禮物,到岳父家,這就是“送端午節”。從前的人很看重這點,如果男方家禮數不到,女方家可能就會有看法了。

“癩蛤蟆躲端午”。民間有這種傳說,端午節這天,是看不到癩蛤蟆的,還果真如此。後來,這種說法延伸到如果在端午節這天找不着某人了,就用“癩蛤蟆躲端午”這句話來打趣。

"吃了端午糉,才把棉衣送",端午節前,貴陽的天氣比較涼,過了端午,纔算是開始熱起來。

各方各俗,貴陽的端午節雖然缺少了如划龍舟、祭屈原等大場面的氣勢,但也獨具特色。細細的品味,那糉粑裏透出的清香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