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我們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我們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春節快到了,很多地方的春節習俗就是新年一定要貼窗花,貼窗花是古老的傳統節日習俗,新春佳節時,中國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下面是關於我們的春節手抄報圖片的內容,歡迎閱讀!

我們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我們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我們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第2張

我們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第3張

我們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第4張

我們的春節手抄報圖片 第5張

春節是什麼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的來歷有一個傳說,中國古時候一個怪獸,叫“年”,每到除夕就傷害人命。有一年除夕,有人在家門口貼了大紅紙,屋裏燭火通明,還有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也不敢往前。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於是,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放鞭炮,成了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是貼福字、貼窗花、貼門神。我家也不例外,今年是狗年,我家貼上了小狗模樣的窗花,美麗極了!

春節,是吃豐盛的年夜飯,是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團聚在一起,享受美味大餐。

春節,是豐收的好日子——收紅包!長輩們給我的壓歲錢可多了!我都交給了媽媽,存進了銀行,以後我會有巨大的財富。

春節,是走親訪友去拜年。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和小朋友們一起放鞭炮!我的膽子可大了,摔炮大家都會玩,我還敢點小煙花和小鞭炮,不過我在農村拜年的時候放的不多,畢竟要保護環境!

春節,是廟會裏紅豔豔的燈籠、糖葫蘆、糖人、打年糕、耍雜技……熱熱鬧鬧,喜氣洋洋,充滿年味!

春節,是我在商場裏抓公仔娃娃,給媽媽抓到了一個她最喜歡的小狗公仔,送給她作爲狗年禮物,看着媽媽欣喜的笑臉,我很滿足。

春節,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節日,爸爸媽媽不用上班,一直陪着我到處玩樂,真希望每天都在過年啊!

年前習俗

掃塵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佈新爲活動主題,掃塵是年節除舊佈新習俗之一。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年尾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掃屋”。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在年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辭舊迎新的祈求與願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來年清吉。《清嘉錄》卷十二記載:“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塵埃’”。

祭竈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民間送竈神迴天的日子。竈神是和羣衆生活最接近的神。竈神的'觀念,先秦時代已經出現,但當時是在初夏或臘日祭祀它。宋代盛行於臘月二十四日送竈神上天。北宋范成大的《祭竈詩》詳細敘述了當時男人們用美酒嘉餚款待竈神,希望它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當時,女性已不參與祭竈活動。元代周密《乾淳歲時記》所記錄祭竈的祭品是花餳米餌(糖餅)和糖粥。傳說從臘月二十三小年,一直到除夕,這幾天都是竈神回宮的日子。除夕當天,則要重新請竈神下降,百姓都會先貼上竈王爺的神像然後再開始準備除夕的年夜飯。雖然各地宮觀中也都保留着祭竈的活動,但教內的祭竈儀式和百姓平時家中的祭竈活動還略有不同。除了在儀軌等方面更正規外,宮觀中通常都會以祀竈作爲新的一年迎請衆神的標誌。這是因爲竈神是率領衆神下降人間的神仙,只有先拜過竈神,接下來才能對衆神進行朝真。其他諸位神仙在人間過完年後,各自返歸仙班值守,只有竈王爺依舊留在人家中,保護這一家人一年四季的日常。

竈糖

趣聞:民間傳說,竈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哪家被告有惡行。在送竈時,人們在竈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竈糖、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爲了讓竈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就用各種辦法對付他。有的用膠牙糖敬它,好把竈王爺的牙齒粘住,讓它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酒槽塗抹竈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竈神不能亂說話。竈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軟”,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

地方習俗:江蘇蘇州鄉賢宋朝詩人范成大有《祭竈詞》傳世,生動描寫了宋時蘇州人家送竈的習俗,其詩曰:“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少留戀,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婢子爭鬥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據老蘇州人回憶,送竈最重要的除了“糖元寶”外,還有另外一些供品,如竈神紙馬、竈簾、竈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