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狂人日記讀後感(經典5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經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記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狂人日記讀後感(經典5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1

犀利的思想與凝練老辣的語言融爲一體,撕開其潛意識裏面的自私,冷漠,懦弱等變態性的`劣根心理,使他們在惶惶不安之中受到靈魂的折磨。

狂人的確是一個迫害狂患者,懼有恐懼多疑,知覺障礙和邏輯思維不健全等特徵。但作品的主旨並不是要挾下層勞動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個精神病人的紀實文學,而是要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因而作品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徵性的形象,是一個站在時代前面的反封建禮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啓蒙者,是一個勇於向傳統世俗社會挑戰和反封建民主主義象徵形象。他的超前思想認識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在那個變態的社會裏,狂恰恰是現實的不狂。

狂人日記讀後感2

膽怯?憤懣?悲哀?

而令我真正深思的,正是絕望當中狂人吶喊、呻吟,發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而真正絕望的是不是魯迅呢?我無從結論。但那末尾長長的省略號有意味着什麼?或許,這絕望之音是徒勞的',它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裏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脫的痛苦。

狂人日記讀後感3

“狂人”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在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他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的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吃人”的本質,被譽爲“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

狂人日記讀後感4

在《狂人日記》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狂人的各種猜測心理和病態的迫害狂想症的症狀。

由此,作者成功的塑造出了一個豐富複雜、蘊藉深厚的狂人的`藝術形象,同時,也反映了封建禮教對人的摧殘,表達了這個時代的反叛。

狂人日記讀後感5

1918年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並在《新青年》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描寫了一個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把他對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覺雜糅一體,用人物自述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壓迫,造成了對社會的恐懼心理”。他認爲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的`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容不得吃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的“吃人”本質,被譽爲徹底反對封建度的第一聲春雷。

小說用輕鬆風趣的語調,講述沉重而辛酸的故事,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新文學中難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