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推薦】讀書日記模板彙編6篇

【推薦】讀書日記模板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日記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讀書日記模板彙編6篇

讀書日記 篇1

最近我閱讀了沈石溪的《第七條獵狗》這本書。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故事就是《災之犬》,這篇故事就像一塊磁石,吸引我的眼球。在這裏我還結識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花鷹。

花鷹是一條漂亮的獵狗,奔跑起來快如疾風,但因爲雪白的身上長着幾撮黑毛,被當地人說是一條災之犬。沈石溪不相信,便埋下了它,但接連發生幾件禍事之後,他相信了花鷹真的是災之犬,他想趕走花鷹,但花鷹始終沒離開他。於是他決定害死花鷹,可花鷹總是絕處逢生。一天他在游泳時碰見了鱷魚,花鷹恰好看到了,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擋住了鱷魚。

看完這個故事,花鷹的精神令我感動,一條狗,面對想要害死自己的'主人,它沒有怨恨。它完全可以站在岸邊看着主人被鱷魚吃掉,用主人的血來補償自己的傷痛。但它卻用自己的身體爲主人擋住了死神。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兩個同學因爲發生了矛盾就像隔了千山萬水,互不理睬,一看到對方遇到困難心裏就無比開心。跟花鷹比起來,我們實在是慚愧。從花鷹身上我的到一個道理:恩要一生銘記,仇要一抹了之。要銘記他人對我們的幫助,用感恩消除怨恨。

《災之犬》這篇故事讓我認識到動物對人的情感。還告訴我們對待他人要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把恩“刻在石頭上”,把仇“寫在沙灘上”!

讀書日記 篇2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好多書,那一本本書彷彿就是一顆顆美麗的珍珠,吸引着我的心。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笑貓日記》。

讀完這本書,我仍然沉醉在故事裏。裏面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寶寶,因患有自閉症,沒有朋友,彷彿是一個從外星球來的孩子。春天就快到來的時候,球球老鼠和笑貓陪着整日無所事事、無比懊喪的胖頭來到一所寵物特技學校,希望胖頭在這裏找到自信與心中的光亮。在刻苦學習鋼琴的那些日子裏,胖頭在銀杏林裏遇見了寶寶。胖頭和寶寶在一起的每一天,總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胖頭也漸漸地感受到人間偉大的`愛。

寶寶的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寶寶,不離不棄,這博大的愛使我感動。在報紙上,在電視上,我曾看到有些人家把自己有病的孩子扔到福利院,扔到垃圾堆或賣給別人,孩子失神的眼睛是那樣無助。每想到那樣的眼神,我的心就像被針刺一樣難受。

還有些人家,看孩子爲掌上明珠,嬌生慣養,結果孩子成了一個無賴。我覺得家長這樣做不是真正的愛孩子,而是把孩子帶入歧途。他們如果能像書中寶寶的父母一樣,社會上將會增加多少溫馨啊!

我衷心希望那愛的故事能成爲現實,我也期望那些“外星球上的孩子”回到我們溫暖的星球上來。

點評:書開啓了孩子愛的窗戶,愛使孩子的眼睛更加明亮。願小作者的呼喚成爲現實吧。

讀書日記 篇3

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於我這個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來說,真的是晦澀難懂,如同嚼蠟。可名作就是如此,不然何以區分大家與大衆之分。

所以於我,魯迅先生的文章必讀兩遍以上,方可略知其意。如若再不懂,那隻能是自己的智商拙急,不能深領其意了。而《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篇晦澀難懂的文章。

至於寫下這篇筆記,也是再讀了很多遍的前提下,再參考着文章,才用拙劣的文筆寫下的一絲小理解。

文末的註釋寫到《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封建禮教的'小說。那麼魯迅先生便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誰都知道當時的中國社會還處於動盪不安的年代,寫此文必定會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響。

那麼魯迅先生既敢寫出此文去抨擊社會禮教,就證明了魯迅先生已經深刻認識到當時的社會已經腐朽沒落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也缺少敢於對抗的思想。

所以魯迅先生通過《狂人日記》這篇小說,塑造了一個被外界認爲是“瘋子”的我。而我之所以被認定爲“瘋子”,就是我覺得身邊的所有人都是會“吃人”的人,而且都要吃掉我。甚至連那狗都想要分一杯羹。

可最後的我,竟然發現我那死去的妹妹,可能也被我的哥哥做成了肉,予每個人都吃了。而我可能也是那吃了自己妹妹肉的人,也成了那“吃人”的人。

於是文末感嘆到: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甚是悲涼悽慘。

所以以我低能的智商理解這篇文章,魯迅先生許就是通過那真真假假的“吃人”手法,來批判當時社會的昏暗腐朽,來批判那封建禮數。

通過吃人,來反應那落後的封建思想,反應被那封建思想吃掉的真正的“吃人”者。使社會沉淪,使思想沉淪。

所以魯迅先生纔會棄醫從文,不光是因爲封建禮數的“吃人”,還有中國人自己吃自己的慘痛經歷。

魯迅先生當時在日本求學時看到了一羣身體強健的中國人冷漠的旁觀一個要被殺害的中國人,竟然麻木到不能反抗,任人宰割。於是魯迅先生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

造就當時國情的一切根本毒瘤。就是封建思想的麻木,沉淪。它腐蝕了人的思想,讓人逆來順受。

你順從,則永生;你若反抗,則必死無疑。

所以當時社會纔會淪爲最大的殖民地,淪爲人不人鬼不鬼的人間地獄。纔會有許多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去換取人間正道。

讀罷,竟也覺得悲慼,想到當時若是沒有像魯迅先生這樣的愛國文學家去做文章,做新文學。來對抗舊時思想,那麼還有有多少人都殘忍的“吃”掉呀!

讀書日記 篇4

打開《蘇菲的日記》,我才意識到小時候對生命和自然的思考竟然也有哲學的影子。囊括人類與世界的終極原理,那些關於思維與存在的高深邏輯,原來也可以出現在孩子的世界裏。只是,這種孩子般的溫馨也把我帶入了煩惱中——我們探索千年,忙碌一生,卻無法確定我們個體的存在與否。《蘇菲的日記》,講述了一個十四歲女孩學習哲學的神奇經歷。故事情節很簡單,大家都只習慣性地當它是擺放哲學信息的框架了,但如果摒棄攫取信息的心態細細回味,就能找到新的理解與迷惑。

蘇菲,本應是故事的主角,卻在探索哲學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世界原來是賈德爸爸筆下的配角,她的家人、朋友、哲學老師來自虛無,並終將會隨着小說的結束而消失。在故事的結局,她與哲學老師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逃出這個虛無世界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無法融入真實世界的生活,因爲沒有人可以看到他們,而他們也無法改變真實世界。

生命由一串巧合組成,奇妙而珍貴。在此之前,我從沒有懷疑過我的存在,即使當我意識到蘇菲並不存在是件很悲哀的事情,我還是對生命保持着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莊子》裏曾經有一段:“昔者周莊夢爲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蝴蝶歟?蝴蝶之夢爲周歟?”究竟是我們在做夢,還是夢中的人物夢到了我們?上帝存在與否,靈魂存在與否,我們存在與否,一代代仁人志士甘願用一生的質疑和探索去完善它,這是哲學的幸運還是悲哀?

因爲那幾千年前的疑問,辯論家們用幾千年的着書立說來薈萃思想,科學家們試圖用剖析自然來尋找真理,唯物主義者用解剖和實驗證明立場。我想當初的質疑者大概不會想到,因爲這個問題,世界開始忙碌起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啓發人們用懷疑與思考證明自己是存在者;黑格爾的辯證法,用動態的包容昇華於尋找永恆真理;尼采的“上帝已死”,無情地揭示生命的發生、發展與解釋宇宙存在的關係;薩特的“存在先於本質”,肯定了“我存在”比“我是誰”更加重要。而神話的流傳、宗教的興起和藝術的萌芽,也都因我們對生命的探索產生。可以說,正是這種懷疑給了人類探索世界的意義,同時教會我們怎樣堅忍地拿起手中的天地神石,擦出照亮廣袤大地的文明之火。

如果說對存在的思考讓我痛苦、矛盾,那麼值得慶幸的是,《蘇菲的日記》把始終貫穿的哲學精魂涓涓傳遞。其實,蘇菲的日記也很精彩。蘇菲師生的哲學課是世界燦爛哲學史的遷移,從演說、藝術,到科學和詩;從米雷克斯和雅典,耶路撒冷和亞歷山大港,到倫敦和巴黎;從神話傳說、希臘自然派哲學家的早期哲學,到蘇格拉底、柏拉圖的理論昇華,從中世紀的黑暗,穿越文藝復興、啓蒙運動的重生,到馬克思、達爾文,不斷延續到將來的未知。多少理論的推翻與誕生,凝聚着人類對於生命與存亡的不懈探索,就在這樣一本有趣的小書中生成。我想,這也就是很多人喜歡把它當做哲學史入門的緣由吧。

蘇菲的哲學老師曾經說過:“生命本來就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麼美好的世界裏,彼此相逢,彼此問候,然後我們就失去了對方,並且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就像我們莫名其妙地來到世上一般。”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悲觀,這讓我想起周國平的寓言《幸福的西緒弗斯》裏的一句話:“總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長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細小的事情,在那裏,便有了我們的幸福。”如果,我們存在,就更有理由珍視生命;即使不然,也不應該懦弱,因爲存在於細枝末節中的幸福總可以彌補生命的缺憾。

讀書日記 篇5

暑假我開始讀《笑貓日記之虎皮貓你在哪裏》,今天我剛好讀完了。仔細回味着書中的內容,我還是被虎皮貓深深地感動了。笑貓心愛的虎皮貓失蹤了,笑貓千辛萬苦地尋找虎皮貓,終於在古老的鐘樓找見了。虎皮貓每天都爲大家敲響祈福的鐘聲,爲了讓鐘聲傳得更遠,給更多的人、更多的.動物送去祝福,她必須要把鐘聲敲得更響一些。結果,鐘聲把她的耳朵震聾了。笑貓希望帶虎皮貓去治耳朵,可是虎皮貓爲了心中的信念,害怕走了。大家就再也聽不到祈福的鐘聲了。虎皮貓堅持留在了鐘樓上。

這個故事我不只佩服笑貓的不怕艱辛曲折的精神,更爲虎皮貓的“堅守心中的信念”精神所感動。我想我們如果有了笑貓和虎皮貓的那些精神,我們還會有什麼事情幹不成?

讀書日記 篇6

我媽媽很喜歡魯迅先生寫的書,所以買了一些魯迅的書擺在書架上。

小時候我聽媽媽講魯迅先生的故事,但那時我對他並不感興趣。此刻我讀初中了,教師說我們應當看一看魯迅先生的作品,於是有很多同學買來看。我很好奇,問了問看過這些書的同學,他們都說看不懂,很無聊。我心裏覺得異常奇怪:這些書很難嗎怎樣會看不懂呢

回家後,我翻開媽媽的書來看,剛開始看了幾頁覺得還能夠,可是看久了就覺得沒意思。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我看了大半天也沒看懂,異常是《狂人日記》中的“吃人”,我都不明白“吃人”是怎樣一回事。

吃晚飯的時候,我問媽媽那是怎樣一回事。媽媽一時也說不上來,之後她說《狂人日記》裏說的'“吃人”,是魯迅先生對當時他所處的封建社會種種不合理的制度、社會風俗的一種說法,但把這一切指出來的人卻被年作是瘋子。體現了魯迅先生不被世人所理解的痛苦。媽媽又說:你一下子看這個是看不懂的,我挑一些比較易懂的你看,慢慢你就會欣賞魯迅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