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安妮日記讀後感【熱門】

安妮日記讀後感【熱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一天即將過去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安妮日記讀後感【熱門】

安妮日記讀後感1

一本好書不在於詞組有多麼華麗優美,而是在樸實的語言中讓你看到了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

生命,本來就是一個人應該享有的權利,我們一直在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生命帶來的快樂,盡情揮霍這這寶貴的分分秒秒。如果有一天,我們意識到生命的珍貴,也許我們就會虔誠地、帶着感恩的心來感受這個世界。

《安妮日記》是二戰期間一位受納粹迫害的猶太少女的戰爭生活記錄。在兩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記錄了對家庭成員的感受、與密室夥伴的相處、對愛情與戰爭的看法以及對大自然的嚮往,一個成長期少女求知的過程與自我意識的覺醒讓這本戰時日記閃耀着熠熠光輝,一個早已歷經世事的成年人都要爲之感動。

安妮日記記錄了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但是從她的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成長,她的感悟,她的反思。從她的眼中看到了世界的樣子,看到了法西斯的壓迫,看到了熱心幫助他們的荷蘭人,也看到了即使生活在在危險之中也仍然樂觀向上的家庭。磕磕絆絆,爭爭吵吵,他們仍然快樂地生活着。

密室中除安妮一家外,還有其友人凡·丹一家以及後來同住的牙醫迪塞爾先生。安妮在密室裏最小,難免要跟這些大人發生矛盾,安妮在日記中記錄了兩個家庭之間因爲食物、生活習慣的爭吵,大人之間談論政治與生活的言論,在這些平常的相處中安妮只有在日記裏才能談論對他們的看法,這個小大人對大人的態度可真有自己的意見。對於威脅他們生命的戰爭,每次密室險些被陌生人發現,每次外面槍林彈雨的聲音持續不斷,安妮與其他密室成員都陷入了驚恐,而安妮也深刻地體會了死亡的威脅。當安妮看到窗外的猶太小孩,心中愧疚難當,這種“發現”彷彿是一種“舉報”。在恐懼之外,安妮也在認真思考戰爭問題。

也許這就是生活最純粹的意義,拋開一切地物質,名譽,權利,最後只剩自己內心的初衷。

安妮日記讀後感2

“戰爭”是一個多麼駭人聽聞的詞,聽到它,人們就會聯想到暴力,血腥。在納粹登上德國政壇後,進行瘋狂的種族清洗,安妮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寫下了《安妮日記》。

這本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二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本個人日記,它真實地記述了她與家人以及另兩個猶太家庭爲逃避納粹迫害躲在密室裏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安妮是多麼的不幸啊,她只是跟我們一般大的孩子,卻只能待在密室裏,不能自由自在的成長,生活。但她同時又是幸運的,在這種生活條件的磨礪下,她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忍耐,學會了以樂觀的心情對待每一天,逆境是人生最大的老師。雖然她在德國的逼迫下搬進了密室,可這個單純的小姑娘依然相信着這個美麗的世界,相信人心最終還是美好的。正如她在日記中所說:“儘管人們都有這樣那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們內心的最深處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在這些無數個黑暗的日子裏,安妮迅速地成長起來,變得成熟了。她開始思考一些問題,想爲祖國出一份力,同時更加嚮往外面的世界,可是她不得不爲了逃避屠殺而繼續躲在密室裏,在這樣的心境下,安妮愈發討厭戰爭。她在日記中寫道:“人爲什麼這麼瘋?”對於這個問題,所有人的心情都會感到沉重,戰爭讓人類失去了太多太多,不只是鮮活的生命,更是人類本應該有的善良,理性以及包容。安妮的疑問讓戰爭那醜惡的嘴臉暴露無疑。安妮在日記中並沒有多少戰爭的描寫,不提,並不代表安妮會遺忘,或許只是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語言去描寫心中的無助與悲傷,也或許她不想再觸及那悲憤的回憶。

《安妮日記》用另一種方式讓我們領略了戰爭的可怕,更加深入人心。安妮曾經說:“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是的,她做到了,因爲她的精神永遠在人世間流傳!

安妮日記讀後感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當你在讀一本好書時,書如一支畫筆,悄悄渲染着你的心靈;“書是人類的朋友”,不錯,這個摯友願傾聽你所有的心聲,從不感到厭煩;“書是一頓大餐”,當你精神萎靡的時候,飽食過這一餐,你的心靈已經復活了。我愛讀書,只要是好書,我都愛讀,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讓我感悟深刻的書——《安妮日記》。

這本書其實是安妮寫的日記,主要記述了安妮在“辦公室”的監獄般的生活。她有着孩子般的驕傲,當大人們將焦躁發泄到她的身上,她會反抗,面對自己和同伴的品性,在安靜時她會去分析,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她是一個孩子,改不掉自己的缺點,這造就了她透明的性格。她遠遠比大人們要從容、淡定——在災難將來臨時,她會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這一切。同時,她也是感性的,她用朦朧的手法錄下她那時心中所愛慕的人。她坦率、透明,沒有裝腔作勢,沒有無病呻吟。她的話像珍珠一般一顆顆留在我的心底。“再多的財富都會消失,但你內心深處的幸福只會暫時被矇蔽,只要你活着,它就終有一天會回到你心裏。”安妮的願望很簡單,但一種安寧幸福的生活對那時的她來說是一種奢侈。當她覺得一切都要煙消雲散時,當她認爲自己將要回到自己夢寐的學校時,她被帶走了,被戰爭和死亡無情的帶走了。

我痛恨戰爭,你可知它帶走了多少人的性命,我像安妮·弗蘭克那樣討厭戰爭,當一個個璀璨的生命像流星般墜落河中,一個個孩子用心靈的聲音去呼喚和平,那些“喜歡”戰爭的人又在做什麼?我們做不了什麼,唯獨像安妮那樣——堅強,她雖然生命之路很短,但她卻在內心成長的路上走了很遠。她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在困難中堅強,在淚水中微笑,在憤恨中寬容。

我們要明白,不是納粹與法西斯沒有良知,只是因某種信條堵住了他們的眼睛和耳朵,讓他們無視同胞的痛苦和呻吟。他們認爲人類的存在要從屬於歷史,爲了他們所效力的政權,他們真的有權力犧牲掉一代人、兩代人嗎?

啊,和平之夜!我希望爲了世界,您可以留住多一些的孩子,而我也知道,這是需要我們共同來創造,我相信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您會永遠真摯地留在我們這些孩子的身邊,直到永遠······

安妮日記讀後感4

《安妮日記》是安妮以日記的形式來記錄了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以及安妮對這些事的看法。我是經過同學的推薦去選擇了這本《安妮日記》的,我只有在讀完這本《安妮日記》,才能深切的感受到我們能夠生存在這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社會裏是多麼的幸福了。也許有些人就不應該再去抱怨上帝待你的不公平了,你們要懂得命運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我最喜歡主人公安妮,在她身上實在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安妮的堅強與勇敢讓我不得不佩服她。因爲安妮身爲一名藏匿者處在危險時刻卻十分的樂觀,繼續向自己的夢想前行並希望戰爭可以早點結束,讓人們過上好日子。同時安妮的堅強與勇敢使她處在黑暗時期也不畏縮,而是變得更自信。與安妮相比,我覺得自己弱爆了,不但沒有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也不爲自己的將來規劃藍圖,真像一個無知的小孩子。不過我相信自己通過對安妮的瞭解,也讓我對自己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會有更好的改變。

除了安妮,那些爲藏匿者送東西並提供幫助的人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是無私的,偉大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把這種無私奉獻、不圖回報的精神永遠留存。我想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幫助,安妮一家是無法在自屋正常生活兩年之久的。作爲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要有愛心,要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爲社會出一份力,也是爲自己找到更多的具有特殊意義的快樂。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德國法西斯是殘忍的,是邪惡的,他們不近人情的種族歧視,促使他們扼殺一個又一個正直青春的生命。無情的轟炸,殘酷的迫害,使無數家庭無法相聚。這種冷漠無情是遭世人唾棄的,我們要尊重種族差異,公平對待,和平共處。只有充滿愛的世界纔是人們最喜歡的世界。要謹慎不要讓冷漠無情矇蔽了雙眼,要讓愛永遠活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讀完《安妮日記》之後,安妮的堅強勇敢和永不屈服的精神給我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這之後,我也會懷着一顆永不氣餒、永不放棄的心,去面對人生當中未知的困難和危險。

安妮日記讀後感5

這個寒假我在媽媽的高壓政策下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安妮日記》,我本來準備稍微應付一下媽媽的,可是最後我卻只花了4天的時間將這本書認真的讀完。因爲這本書對我的感觸太深了。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讀書筆記)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猶太富裕家庭,其父爲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溺愛,上學後又得寵於老師,真可謂養尊處優。可是隨着法西斯執政起蓋世太保便把魔抓伸向猶太人,從那一刻起,安妮這位猶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因爲爲了躲避災難她們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不得不躲進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八個人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安妮日記》就記錄了這25個月的點滴。

1942年6月12日,在她13歲生日那天,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爲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這一天中,她寫道:“我對誰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我希望在這裏能對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夠成爲我獲得慰籍與支持的一個泉源”。密室是非常隱蔽的,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是拉上了厚窗簾,擋住了一切光亮。在躲進密室的這25個月裏,她們白天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所有一切只能通過她父親公司的同同事幫助才能解決。在漫長的25個月內,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密室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直到她16歲那年因傷寒而死。

我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安妮,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還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閱讀和學習的人生態度,永遠滿懷理想,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再看看我自己,從小就一大家人的寵愛中。經不起一點點小小的挫折,常常會因爲一些小小困難而輕言放棄,但相對於經歷戰爭痛苦的安妮,我們所謂的“逆境”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

安妮日記讀後感6

起初知道安妮寶貝是在報紙見到介紹她的文章,然後在榕樹下看了對她作品的簡介《絕望的歌行感受安妮寶貝》,最後在逛書店時,買了一本她的書,裏面收集了她的成名作《告別薇安》和《瞬間空白》、《七月和安生》等作品,看後有些感受不吐不快。

雖然現在對網絡文學的非議還很多,網絡作家就如滿天閃爍的星辰,大多已象流星般劃過,但顯然,對於安妮寶貝的作品依然有着說不完的話題。有人說她的作品情節雷同,人物似曾相識,表現得相當陰鬱與灰暗,甚至令人晚上看了睡不着覺。我卻恰恰相反。記得那天晚上靜靜地看那本書,慢慢地一頁一頁地看,簡直是不捨得看太快,有時還會停下來,作一些所謂的思索,也是爲了歇息。然後,狂亂不知所措的心彷彿得到了引導和安慰,漸漸得到了平息。那天晚上我睡得出奇的好,一直不容易平靜的思緒仿似沉澱了,幾乎沒多想什麼就很安然地入眠了。

也許,是因爲我在真正接觸安妮寶貝的文字時,剛好有着太多因網絡而起的、雜亂無章的思緒無法理清。無法言說的種種感受,卻在安妮寶貝的文字中找到了合適的表達形式。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許多人都聽過,就是:一個窮得沒有鞋子穿的小男孩,深感委屈地哭泣和抱怨,直到他在路上遇上另一個沒有雙腳的人。我看安妮寶貝的文字得到的一種感覺便是自己就象故事中的小孩一般,很奇怪。

也許有孤單,有寂寞,有不快樂,有難受,有傷心,有無奈,可是,這又怎麼樣?茫茫人海中,不只我一個人這樣。在安妮寶貝的文字中,我觸摸到了這種自己無法表達清楚的感受,而且,我還知道,有很多的人有着同樣的感受,安妮的文字曾風靡一時就是明證。

換一句話說,或許每一個人都有孤獨感,強烈程度不同,激發的原因不同,但大可不必自怨自艾,因爲世間上這樣的人不會少。正是想到了這一點,除去了一段時期以來束縛心靈的枷鎖,人也感覺輕快了。即使不是完全解脫,也算有所收穫。就如晴天陰天颳風下雨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一般,人們的心靈總也有被烏雲遮蓋的時候,要努力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自己一個豔陽天。在我,看安妮寶貝的文字就是其中一種方法。

安妮日記讀後感7

直到今日,我仍不願去回想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場全球性的戰爭,一想起它,腦中便會浮現出遍野的屍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淚,不要看到絕望無助的眼神,我要聽到全世界人民高聲頌讀渴望世界和平的讚美詩,而不是吟唱無助的詠歎調。

初涉《安妮日記》大約是在兩年前吧,好奇的我與一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一番心靈的交流。正是這番不尋常的交流使我的心靈有了如此的震撼與觸動。小女孩名叫安妮,出身在一個猶太家族,父親是一家糖果公司的老闆,因此小安妮從小就過着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然而,正值豆寇年華的小姑娘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有悲慘遭遇。希特勒發動了對波蘭的突襲戰,二戰由此爆發,接下來便是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無奈的安妮一家悄悄躲進了父親公司中的一間密室,躲避戰爭。然而,他們最終還是被發現了。安妮一家被兇惡的納粹黨徒關進了令人窒息的集中營。但是,安妮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堅強,她努力。她每天在發黃的牀榻上悄悄記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堅信,這麼一個對生活充滿嚮往的少女有理由活下去,並且活得更爲出色。出人意料的是日記突然中斷了,無奈的她終於含淚倒在了黑暗中,但是她的精神並沒倒,堅強的猶太人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法西斯政策倒臺了,她們獲得了重生。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動,有爲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傷,也有被頑強的猶太人民的鬥爭精神的感動,更多的是對那種黑暗獨裁統治的憎惡、不屑與鄙視。我悲憤,爲什麼有人在製造不幸,難道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戰爭是維護利益的僅有手段嗎?我悵惘,爲什麼我們不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蒙太奇也好,烏托邦也罷,但那兒沒有硝煙,沒有戰爭,男女老少平等博愛,愉快地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但這可能嗎?是的,我敢說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們的世界停止戰爭!希冀白色的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拋下橄欖枝,希冀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聽,遠處傳來了頌讀讚美詩的聲音,渾厚而圓潤的嗓音縈繞在我們耳際。人性的光輝!

安妮日記讀後感8

心裏有很大的不安。

爲曾經的自己。

我覺得,寫出下面這段話都需要勇氣:

“安妮日記”這四個字,我聽過,也看過,只是想不起在何時何地。可見,這本書有多大的知名度——連沒有看過內容的我都知道它的存在——但僅僅只是知道它的存在而已!曾經,我多麼荒唐地以爲,這是某位歐洲貴婦人寫下的文字,可能她的文字情感至真,思想至深,因此她的書得以暢銷,並將繼續暢銷下去。總之,這本書值得流傳。

直到現在,我閱讀了它的內容。我感覺已經無法直視曾經的自己,無知到令自己害怕。我甚至覺得對不起安妮——我有一份責任,讓安妮活下去——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瞭解並反省歷史,懂得並珍惜和平。

心裏有很大的震顫。

爲書中的安妮。

她13歲,是一個猶太人,生活在一戰、二戰期間。爲了逃脫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殘忍迫害,她和家人及朋友一共8人,躲進了一個“密室”。在那裏,他們一住便是兩年多,期間他們的好朋友(當然是非猶太人)爲他們提供食物及其他物品,儘自己所能保障他們的生存。在這兩年裏,正值青春期的安妮,身體和思想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有了第一次月經,這標誌着她開始走向成熟,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她對自己,對異性,也對生活和政治都進行了極深刻的思考,並且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了這一切。從日記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她的堅強,樂觀,以及對未來充滿的各種渴望。她是一個很難不讓我們喜歡的女孩。於是我們沉浸在她的日記裏,跟隨着她時而困惑,時而歡喜,但更多地卻是,一直無法擺脫的恐懼......直至1944年8月1日,她的日記戛然而止。發生了什麼?我想你已經猜到了,他們被發現了,最終被關進了納粹集中營,那個讓人一聽到名字就不寒而慄的地方,而我們喜歡的安妮,自從走進那裏,就沒能再走出來。

安妮曾在日記中說,她希望在她死後,仍能繼續活着。

她的願望實現了。

安妮日記讀後感9

猶太人是上帝的特選子民,因自身信仰猶太教的排他性,智商高超的優越感,被基督教視爲異教徒,在長達二千年的人類歷史中受到基督教的長期仇視,迫害,屠殺!經歷了二次亡國。也正因爲猶太人獨特,聰慧,堅持信仰,在流亡二千年後仍未消亡,終於成功復國以色列,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民族!

安妮。弗蘭克,是一名猶太少女。生於1929年德國的法蘭克福。1942年安妮13歲,當時歐洲的情景是德國的納粹爲轉移國內矛盾及經濟蕭條,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把猶太人當作替罪羊,瘋狂迫害,進行種族屠殺。

13歲時安妮收到了一個日記本作爲生日禮物。安妮就開始寫日記。1942年7月,安妮一家爲了躲過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躲進一間密室。在那裏度過了25個月的密室生活。

安妮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學生,她本來應該過着快樂的生活,可就因爲她是一名猶太人,所以她受到了德國的納粹的種族迫害。在密室裏,安妮不知道與媽媽吵了多少次架,不知道受了多少困苦。這一切,只因爲安妮是一名猶太人!

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在密室裏生活的25個月。在密室裏生活的25個月,他們白天什麼都不能做,只能靜靜地坐着,就連上廁所都要在特定的時間。可就算這樣,安妮還是樂觀的去面對未來。在狹小的空間裏,每天面對未知的恐懼,密室裏的8個人對恐懼表示出不同的反應,這是一種真實的表現。

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於有人告密而被德國黨衛軍查抄,1945年3月安妮與姐姐一起因傷寒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距離她16歲生日還差三個月。

安妮在日記裏說,我感到孤單,卻從不絕望!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從13歲到15歲,幾乎每一篇日記,寫的不是戰爭帶給她的傷害,而是她對待戰爭的樂觀。

正是有這麼堅強的人,一個民族纔不會消亡!正是安妮的控訴,戰爭是悲劇,是災難,它摧毀着生活中的美好!全人類要反對戰爭,堅決不讓愚蠢的災難再次發生,珍惜美好的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10

讀了《福爾摩斯》系列小說後,我知道很多關於偵探的故事。

在以前,我做事都馬馬虎虎的,總是隨隨便便的,做一樣又漏了一樣。現在看了這本書後,我從中知道和學到了好多東西,知道了如何思索,怎樣分析前因後果,做事也仔細了很多。

福爾摩斯在仔細找真時,往往要收集大量的認證和物證,雖然有人在暗中阻止他們,但是他們也不會放棄,還會繼續查找、分析,直到找到真相爲止。

正因爲如今的刑偵人員沒有福爾摩斯般的傳奇,倘若人人都能學福爾摩斯,誰人還敢伸出賊手。我很敬佩福爾摩斯,我要學習他那些好的地方。比如,他豐富的科學知識,嚴密的邏輯推理,細緻的調查研究。我覺得看了《福爾摩斯探案》這本書,思維縝密的好習慣。這一點值得我好好向福爾摩斯學習。

這讓我知道,只要堅持不懈,就會達到目的。所以我會像福爾摩斯一樣,要學會他堅持不懈的精神,用足夠的精神來學習。

2、讀一本書的感悟

人的一生會讀過無數本書,總會有一本讓你戀戀不捨,難以忘懷。我也有這樣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好詞好句。

當我第一次打開這本書時,我就深深的愛上了它。每讀一章,就讓我渴望讀下一章。安妮快樂,我也會跟着樂起來:安妮憂傷,我心裏也難受。我總是身臨其境,跟着主人公一起面對重重困難……

這本書表達了人類對戰爭的控訴,厭惡。和平這個詞就是主人公渴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安妮一家是猶太人,爲了躲避德軍,安妮一家和鄰居一起藏到了他爸爸公司的密室。在公司員工的幫助下,躲避了德軍的瘋狂追殺。可是最終又一個人告了密,所有人都被抓走了,只有公司的打字員小姐帶着安妮的日記逃了出來……

在故事的後續中,描寫了德軍的殘忍。每次重溫這本書時,我就會想到安妮的悲慘命運,讓我們遠離戰爭的警鐘,把和平再次放在心中吧!

這就是我的最愛——《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讀後感11

1942年—1944年,戰爭與種族滅絕的陰雲佈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

安妮是位猶太少女,1942年7月,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裏已經成爲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想成爲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願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麼脆弱,像閃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着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爲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

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嘆,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啓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動和啓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記讀後感12

她是個活潑好動的女孩兒,上課的時候喜歡和別的同學嘰嘰喳喳;她是個充滿想象力的女孩 兒,以後的夢想是當一個記者;她是好學的,尤其喜歡研究古代貴族家譜和讀書 。

就這樣的一個她,與我們普通的女孩子沒有區別的她,引起了我的思緒。

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篇課文,有關納粹二戰時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無法想象,一個笑容 明豔的美麗的 小姑娘會和這樣殘暴的集中營有任何關係她是安妮 弗蘭克,一 個多話不安分的小女孩,她在後屋藏了 好幾年不見天日,直到納粹發現了她。

我翻閱她的日記,發現她的日記截止到了1944年8月1日,而1944年8月4日,她被抓了起 來。她的文字是那麼充滿了希翼和渴望,我不敢想象她被送入集中營後發生了什麼,她的臉 是那麼可愛天真,讓人忍不住去想,怎麼可以?納粹怎麼下得了手?

一張圖片一直在我腦中閃爍,那是一張猶太人臨邢前的照片,被貼在奧斯維辛的長廊 上。照片上的人無不目光呆滯,嘴巴緊抿着,好像都想說些什麼。我不由自主地在其中搜尋 安妮的身影,一方面我希望找到安妮的

身影,另一方面,我又非常不想找到她,我不相信她真的被關在了這種地方。我心裏祈禱着 不要找到她。可是,除了這張照片上的人,還有400萬人死於這個集中營,死去的人太多了, 安妮的母親,姐姐瑪戈,範丹一家,杜瑟爾醫生我忍不住來回想着,這太殘忍 了!我有點受不了了,納粹的行爲令人髮指,是平常人不敢想的。

有很多像安妮 一樣的女孩兒,她們聰明乖巧,勇敢無畏地追求夢想。可是在集中營她們 受到了什麼樣的折磨呢?怎樣的死去呢?沒有人知道,只有安妮把自己的一切記錄了下來。 我們應該感激安妮,如果沒有她,她在後屋的日子,對納粹的控訴,就不可能被記錄下來。

荷蘭人特意在安妮住的後屋設置了一個旅遊景點,去的人絡繹不絕。我可以想象窗中一 雙明亮的眸子,那是安妮在向外面張望,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她,安妮。

安妮日記讀後感13

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讀完這部書後的感想,涌到心頭中的是對德國猶太人以及安妮·弗蘭克一家的悲慘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的是對德國法西斯用殘酷手段迫害猶太人行爲的憤怒,不解。

這本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記敘了安妮?弗蘭克一家以及四名猶太人爲了逃避生離死別的命運,他們便佯裝失蹤,躲進一座樓房後部,即所謂”後屋“,他們必須保持絕對安靜,因爲樓下的辦公室和庫房白天都有人工作。他們在這種名副其實暗無天日的境況下生活了兩年多。安妮把他們在”後屋“的生活情況,也包括自己憂愁,不安、歡樂、愛情全都傾訴在這本日記中。

我覺得,通過記錄在日記上發生的許多事情,可以發現,安妮是一個聰明、善良、純潔,敏感和熱情的一個少女,對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愛好和興趣十分廣泛,涉及的範圍遍及許多方面。即使在那前途渺茫,生命時刻都有危險的絕望處境中,她也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對生活的觀察已經遠遠超越了”後屋“那個彈丸之地,也超越了她所處的戰爭年代。她通過觀察周圍這羣人,寫下了她對成年人的看法以及對各種問題的思考。不難理解,安妮正是通過對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對”後屋避難者“之間的種種糾紛的描寫,從側面反映了在法西斯的統治下人民的生活,精神上所遭受的扭曲。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方面,安妮能對自己一分爲二,無情的剖析自己,糾正自己的缺點,此外,日記裏還記下了她與彼得之間的愛戀和她對待愛情的嚴肅態度。

這本日記中側面反映最多的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佔領了荷蘭,在政治制度上,德國法西斯給猶太人制訂了一大堆不成文的規定,可以這麼說,在人格上,法西斯認爲猶太人永遠比他們低一等,這也反映納粹德國的殘暴。日記的最後,十分,具體形象的描繪出二戰後,德國法西斯瘋狂的抓捕並屠殺猶太人,許多人甚至官兵也開始在黑市賣食物、藥品給猶太人,以此來盈利的表現。

這一本看似普通的日記,卻真實的反映了二戰後德國法西斯瘋狂屠殺猶太人,反法西斯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安妮日記讀後感14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營着歐佩培克公司,還有母親艾蒂斯和姐姐瑪戈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

1933年希特勒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安妮一家在這裏開始了新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一本精美的筆記本就是她的生日禮物之一。安妮還給日記本起了個名字——吉蒂。從她生日那天起,她就開始寫日記。由於納粹的迫害更殘酷。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被迫躲進父親辦公的大樓後面一些隱蔽的房屋裏面,這一躲就是兩年,至1944年8月4日遭人舉報而被納粹逮捕,把他們關進集中營。只有安妮的父親生還,其餘人無一倖免,安妮的父親決定將女兒的日記出版。

安妮在日記中直言不諱,把吉蒂當成她最信任的人,最可靠的朋友,時不時地與它談心。她在隱蔽的房間中,只有日記相伴的情況下,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她沒有享受到一點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只有納粹黨的醜惡在時刻刺激她緊張的神經。在這樣的條件下,她依然在自學知識,內心沒有沉淪,而是依然向着陽光。但是我們今天身處這樣好的環境之下,居然還有人不願讀書,與勤奮的安妮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難都勇於爲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爲什麼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逆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來,奮起抗爭,以樂觀的心態直面逆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並在逆境中錘鍊自己,把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實。以樂觀的心態將這一切化爲了爲自己理想而努力、奮鬥的動力。

“我能感受到百萬人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我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

安妮日記讀後感15

安妮寶貝。安妮和寶貝。本爲一體。她帶給我的不但僅只是一時的打動或者肉痛,更多的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震動和共鳴。我想,大概我可以套用伴侶的一句話:沒有誰的筆墨可以讓兩顆心如斯靠近……

我時常會在深夜獨自守着一盞暗黃的燈看安妮的書,良多的時候通常是一邊看一邊哭泣,一邊哭泣一邊歡笑,裹着毯子在破曉的時候感應感染着最深入的黑暗和孤傲。這些行動都是寂寞無聲的,因爲收回任何的聲響都會破損這俏麗的黑夜。

安妮寶貝。安妮和寶貝。本爲一體。

若是可以,請讓我學會安妮的飄逸,縱然在面對衰亡的時候仍然可以笑靨如花,毫無懼色。若是可以,請讓我學會安妮的頑強,那種在全部傷痛面前都不等閒垂頭的大義凜然。

在悲劇的戀愛內裏安妮扮演的永遠都是受傷者的抽象,這是何等的神奇,愛只是一剎時的事情。縱然是我們早就知道這場戀愛會像一場炊火,有着讓人絢爛的俏麗和無能爲力的長久。安妮那愛到粉身碎骨仍然可以義無返顧的斷交神氣,萬劫不復時同樣有着最初的淺笑的這抽象不但引出了大把讀者的淚水,更重要的是征服了千萬讀者的那顆心。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苦難都勇於爲本身抱負而努力,生存在寧靜年代的我們爲什麼就做不到呢?所以,要是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窘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大膽地站起來,抖擻抗爭,以悲觀的心態直面窘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並在窘境中錘鍊本身,把本身檢驗得越發堅固!因爲,安妮一個不曾絕望的女孩;一個永遠悲觀永遠高興的女孩;一個面對窘境卻不願低頭的女孩正鼓勵着我們衝出窘境!

再看看我們本身,從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們就好似一個俏麗的泡泡,只管耀眼奪目,但卻經不得一點風吹草動,隨時大概破裂。因而我們每每會因爲一些小小的波折而輕言保持,但相對於履歷戰役痛楚的安妮,我們所謂的“窘境”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