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清明節紀念烈士日記(精選5篇)

清明節紀念烈士日記(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這一天裏,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紀念烈士日記(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紀念烈士日記(精選5篇)

清明節紀念烈士日記1

每年的4月4月,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烈士的清明節,爲紀念這個有着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學校舉行“緬懷革命先烈,清明節掃墓”活動。

清明節一早,全校師生排着整齊的隊伍坐着車,舉着少先隊隊旗,來到老營革命烈士陵園,師生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碑下,向革命先烈門獻上自己親手做的小白花。少先隊員們面對鮮紅的隊旗,進行了集體宣誓:“準備着,時刻準備着,爲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誓詞在烈士紀念碑前久久地迴盪……。

宣誓儀式上,同學和老師和老師們紛紛表示:要繼承先烈們的遺志,高舉旗幟,沿着他們沒有走完的路奮勇向前,讓星星火炬代代相傳。練好本領,增強素質,爲祖國的富強和民族的強盛做出自己的貢獻!

接着同學們討論了關於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我想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爲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爲建設國家的棟樑。

下午3點多,掃墓活動結束了,同學們乘着車緩緩的'回到學校,同學們也累了一整天,在車上許多同學都進入了美夢之中……

清明節紀念烈士日記2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裏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爺爺的清明節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在也不回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着。還有那無人採摘的碧綠的青蓬。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着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着。哪個緊隨其後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爺爺嗎,他的臉色爲何這樣蒼白,爲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爺爺乖乖地採青蓬。再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着小女孩的快樂。

知道無奈的離開人世。

爺爺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紀念烈士日記3

我的老家在湖南臨武縣。天剛朦朦亮,我們一家便從縣城往鄉里趕路了。

說來也怪,昨天還是陽光燦爛、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卻有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夾雜着陣陣涼風,讓人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我們的車子被籠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車流交織在一起,行進變得十分困難,莫非真應了那句古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難道是上天刻意安排了這樣的天氣,讓人們在憂傷肅穆的氛圍中去祭拜祖先,緬懷故去的親人?

我們來到鄉間時,雨少了一些,我們開始步行上山。一路上,爺爺不時地在和似曾相識的路人打着招呼,或許他們正是兒時在一起的玩伴? 而我卻被路旁的景緻所吸引:紅磚壁瓦的矮房,搖着尾巴的家狗,水井邊搓着衣服的農婦,這都是我在城裏從未見過的景象。還有那蔥鬱碧綠的毛竹,鮮豔欲滴的映山紅,整齊劃一的田埂,匯成了一幅生動的農家山水圖。   終於來到了墓地,家人一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冥錢、供品和蠟燭,一邊一齊動手,清除墓地四周的雜草,平整墓碑前後的鬆土。準備停當後,接着,爺爺讓我們一起在墓前三鞠躬,並許下自己的心願。我想我就祝願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爸爸媽媽工作順利,而我自己也學有所成吧。

“噼噼啪啪……”爸爸在一旁點燃了鞭炮。在升騰的煙霧和鞭炮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掃墓活動。

清明節紀念烈士日記4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例如:春節,元宵節,中秋,重陽節等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清明節,因爲它的由來很耐人尋味。

清明節與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有關。重耳耳垂大,肋骨是連在一起的,一隻眼睛裏有兩個眸子。晉國內亂,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殺太子自封晉惠公,對他更加無禮,重耳只好帶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齊國,在途中公子重耳因連日吃野草,發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嶺中哪有大夫?爲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塊大腿肉生火做湯,把肉湯送給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國,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了晉國做了晉文公,國家建立之後,晉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訴他那肉湯是介子推的肉,說重耳忘記給介子推封官了。於是他後悔忘了給介子推封,可是現在六部的尚書都有人做了,他去請介子推去做官,誰知介子推隱居綿山,文公不忘本,就親自去綿山請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個餿主意:燒山必他出來。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來,後來兩個人抱着兩棵老柳燒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舉國哀悼介子推,把綿山重新命名介山,規定每年的這一天全國不許用火,並要插柳,還將4月5號命名爲清明,又稱寒食節。

兩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很重視這個節日,在清明節這一天家家不動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團之類的。近來我國又把它定爲法定假日。讓人們有時間去祭祖、掃墓、踏青。

清明節,標示着中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

清明節紀念烈士日記5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 “清明節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節”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節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節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使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好習慣。

我們的傳統節日有很多,然而當我們享受節日給我們帶來的假期時,是不是也應該像祖先一樣在這些節日裏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