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十年樹木日誌

十年樹木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近期,黔山秀水掀起“遠學焦裕祿、近學文朝榮”的熱潮,觀看了焦裕祿、文朝榮教育片和典型事蹟後,我爲河南蘭考驕傲、爲貴州赫章自豪!無論是“把淚焦桐成雨”的焦裕祿,還是“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的文朝榮,他們的不朽傳奇無疑與樹木連成了一體。同時,我也在收看“紅線”專題片,爲我們的生態問題震驚、爲我們的生態紅線憂慮!所以,我不爲網上成百上千、千篇一律的心得體會和觀後感所動,而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學習焦裕祿、文朝榮精神最終要做什麼?

十年樹木日誌

很顯然,學習焦裕祿、文朝榮精神,不是組織了多少黨員幹部看了多少次,寫了多少心得體會,然後戛然而止,而是落實在行動上,結合實際去做。就我們貴州而言,生態是很脆弱的。據我所知,在我的家鄉威寧縣金鐘鎮文昌村,楊柳河沿岸到處是光禿禿的山,雨季,洪流席捲泥沙滾滾而下,乾旱季節,幾個月不見一滴雨,到處塵土飛揚;在我工作過的.普安縣三板橋鎮板橋村,烏都河沿岸也是同樣的光景。我提的這兩個地方,是我瞭解和熟悉的,而且屬北盤江中上游,地理位置特殊,是珠江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想其他一些我不知道的地方同樣存在與我的家鄉和我工作過的地方一樣的景象。要改變這樣的景象,就要像焦裕祿、文朝榮學習了。具體要做的就是大施退耕還林還草之策,大興植樹造林之風,保住青山綠水,保住岌岌可危的生態紅線。

我們貴州大部分是喀斯特地貌,石漠化面積廣、水土流失嚴重。同時,我們貴州的生態環境又關乎長江、珠江的生態安全。爲此,國家實施了系列保障長江、珠江生態安全的政策,比如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生態林保護工程等,但一些地方還沒有覆蓋到,加上一些政策落實不夠到位,可以說,我們的生態工作沒有做好。如果說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末,受吃飯問題困擾,羣衆過渡依賴土地,退耕還林還草工作推進難,但進入新世紀,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中央和地方有條件配套相應政策,加以教育引導,羣衆對退耕還林還草工作是擁護的。所以,我們沒必要把過多的精力花在寫心得體會上,應該着手抓生態環境建設相關工作,以此來弘揚焦裕祿、文朝榮精神和踐行黨的羣衆路線

“十年樹木”何所倚?十年,在歲月的長河中,只如白駒過隙,不足爲道,但在人的短暫一生中,十年的奮鬥、拼搏又何其漫長,又有多少人願意把更多的精力投注於十年的等待?因此,對領導幹部來說,學習焦裕祿、文朝榮精神,最關鍵的還要改變人生觀和政績觀,多幹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就貧困落後地區而論,不能以犧牲環境爲代價,盲目“增比進位”,片面追求GDP,甚至不切實際、變相整合推進農村城鎮化和工業化;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要算好保護中發展與破壞後治理生態投入1:100的經濟賬,要避免“大躍進”、“殺雞取卵”、“平山造城”帶來的惡果。所以我在想,我們貴州是不是考慮拿出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境內大、小河流沿岸、流域生態情況進行徹底調查研究,出臺生態建設配套政策,以村爲單位,劃定治理點,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由鄉鎮負責,對鄉鎮問責:“亂砍亂伐摘官帽,山不變綠不提拔”。總之,學習焦裕祿、文朝榮精神,就是要讓更多基層幹部的命運與樹木連在一起,爲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綠,留下永不枯竭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