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情感日記:冬天的啓示

情感日記:冬天的啓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晨光裏,頭頂飛過一字排開的雁陣,相伴着催魂奪魄似的嚎鳴,漸行漸遠……雁去也,節候也隨之剪去了秋的尾巴,拖沓出冬的頭緒。

情感日記:冬天的啓示

北風,衝動似的呼嘯着,撕扯出冰凌的沫屑,吹奏出枯萎的悲涼,一路席捲着最後的殘葉自北向南踏歌而來。

一切都在不經意間,似乎那金色的風景還在眼前,一眨眼初冬的清冷的霜風又切切實實的貼着你的臉。腦子裏所有的描寫冬的美文都似乎幻化成眼前湖水中央那閃爍着冬陽的麟波,所有的詩行都似乎寫在了田疇阡陌間那迎風搖曳的煢樹高枝上,所有的音韻都似乎融進這撲面而來的冷冷的風之末稍,所有的語言都似乎凝合成村口古樹上那幾只喜鵲的嘰嘰喳喳……

冬天是一個值得珍視的季節,因爲冬天是自然、物候嬗變的季節,是孕育種子的季節,是蘊蓄生命、孵化生命、培育生命、思考生命、提升生命價值的.季節,因而也是最能帶給人們憧憬美好的季節。

冬天是理性的,就如同春之嫵媚浪漫,夏之熱烈奔放,秋之沉穩厚實,冬則顯得冷靜睿智。智者如水,冬正如那從大山深處汩汩涌出的泉流,清俊、冷冽、凝重、透徹,叮叮咚咚,穿石縫,走峽谷,繞山口,趟石牀,行田園,過村莊,來到我們的身邊,聲聲韻韻訴說着生命的哲理和生活的意蘊:

——冬天,你用“疼”宣示着一種生活的理性——多一份辯證,少一點極端。

冬在自然,是一種情調,就如同秋在那廣袤大地上面是一種飽滿的喜悅,金色的情緒;可秋在心的上面,卻是一個愁字。冬亦如此,冬在雲淡風輕,天高水遠的日子裏宣泄着青冥浩蕩、山川寥廓、江河平曠、大地茫茫的豁達、超脫、奔放、悠揚般的喜悅和歡樂,以及暖陽高懸,親暱肌膚的柔情蜜意。但冬若是病了,卻是割人肌膚的“疼”。你看,陰風怒號,鎖窗封簾,濁雨綿綿,連日不開,空氣溼冷的透人肌骨。冬天似乎在揮舞着冰刀霜刃,猙獰着窮兇惡煞般的恣意妄爲。

冬用“疼”觸發着世間萬物的神經,考驗着生命體的意志。

一切生命機體都在經歷着嚴冬的考驗。冬用它特有的情緒化的方式,宣示着一種生活的辯證法則:節候不總是豔陽藍天,晴暖過後必有霜寒。做任何事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困難、曲折是事物發展的常態,太過順當的事便是沒有多少意義,不值得去做的事;人生不總是風平浪靜,沒有波折考驗的人生是不正常的人生;老是躺在波折裏不能自拔的人生是不成熟、不健康、沒有骨感的人生……

——冬天,你用“庝”告訴着人們應對嚴寒的基本方式方法——學會深藏、忍耐,放棄焦灼、妄爲。

“庝”者形聲也,從廣冬聲,指房子的最深處、最裏面,引申爲深藏以待變。蟄伏、養精蓄銳、休養生息、蓄勢待發、積蓄儲備、厚積薄發、鳳凰涅磐、先死而後生……

秋收冬藏,在“庝”的啓迪下,人們不僅自己呆在深屋裏,還要把種子、糧食、牲畜等等有價值的東西都深藏起來,以順利越冬,等待春天的萬物復甦。

每一片被泥土腐化的樹葉,都像是一枚特定的符號,代表着一種從死到生的演化,一種超脫而飄逸的意念,一種樸實的迴歸與超凡的脫變――葉出自於根,迴歸於根,待春風孵化,又欣欣然跳回枝頭,變得鮮嫩而嬌豔。

蟬由秋天的蛹用一冬漫長的孵化,最終蛻變成蛾,獲得新生;老鼠和螞蟻早早的深挖洞穴,備足過冬的食糧,深藏自己;蛙和蛇則被冬摁住快樂的跳躍與自在的遊弋,被深深地埋沒在洞穴裏,化爲沉默的睡眠,直到那驚蟄的雷鳴將他們喚醒……

一切都遵循着“庝”的理念,用自己的方式忍耐着,等待着,蟄伏着,蓄積着,儲備着,規劃着,運籌着,直到自己能夠把握的機遇到來……

——冬天,你用“終”提示着人們面對紛繁複雜的頭緒,要學會多一些梳理,少一些茫然。

“終”者甲骨文字形象一束絲,兩頭象結紮的末端,隱喻着面對錯綜複雜千絲萬縷,要捋一捋,梳一梳,找出頭緒來。

冬用凌厲的徹寒考驗着人們應對的智慧。人是應該有所作爲的,面對漫長的冬天,不應該總是用“庝”來一味消極的應對,應該深明弛張之理,利用冬這一最佳的、最清閒的時機去思考一些問題。冬作爲一年的四季之末,在錯綜複雜、千頭萬緒的生活與事務面前,人需要的是理性。正如冬被一團絲纏繞着,便需“終”。於是,人們通過“終”的啓迪學會了到了一年的終了,需要理性的在梳理中終結,在終結中反思,在反思中牽出頭緒,爲後續的突破找到借鑑,奠定基礎。

——冬天,你用“圖”警醒着人們,生活中要多一些計劃,少一些盲動。

“圖”:康熙字典:會意,從囗、從啚。囗表示範圍;啚,古爲“圖”之本字,表示艱難。意爲規劃一件事相當不容易,需慎重、細緻、周密的反覆考量。故“圖”者,計劃、謀取以實現突破,決勝千里也。

“圖”與“終”二位一體,相輔相成。“終”是“圖”的必要前提,“圖”是“終”的延伸和目標定位。沒有很好的終結反思,便很難確定目標基準與路徑,規劃、謀劃也就很難確定切合實際的目標方向,“圖”便限於茫然。

——冬天,你用“炵”教會人們在艱難困苦面前,要多一些樂觀,少一些苦惱。

冬的冷酷是慘烈的,在冬的磨難與困頓面前,人們在忍耐和等待中又當如何積極的適應?這又將考驗着人們的智慧。既然冬如此之冷,不如樂觀些,豁達些,反正哭喪着臉是一天,快快樂樂也是一天,乾脆在冬前加一團火吧——這便是“炵”。“炵炵”者,火勢旺盛之貌也。於是人們在“炵炵”的啓迪下將最熱鬧的節日賦予了冬天,亦用貼門神、放鞭炮,剪窗花,走馬燈,掛燈籠,舞獅子,踩高蹺,殺豬、烹羊打年糕等將冬的日子打扮的熱熱鬧鬧、紅紅火火……

可見,冬天是一個讓人冷靜的季節。冬天是培育人理性,歷練人意志,助添人智慧的季節。 冬天是嚴峻冷酷的,卻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渴望,對生命的一種塑造,對生命的一種進取,對生命的一次激發,對生命的一次突破,對生命的一次超越,對生命的一次享受……

冬日的晨曦,朦朦濃濃,一輪暖陽,緩緩升起,大地在朝霞裏悄悄甦醒。晨霧早已凝合成溼潤的空氣滋潤着枯草根部初鼓的嫩芽,沐浴着不畏嚴寒的玉蘭、冬茶與梅枝上的花骨朵。不遠處湖面上一羣水鳥嬉戲,蕩起一道道漣漪……冬天幻化成一紙水墨,在霞光裏,一片美麗——那是生命的美,自然的美,哲理的美!

冬天——萬象更新自伊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