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日誌

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我國人口衆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箇中國人。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着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爲我國第一個大問題。我國雖已解決了舊中國幾千年沒法解決的人民吃飯問題。我們應該爲之自豪!可是按人口算,人均有糧食僅361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3多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據測算,1公斤大米約有個米粒,我國13億人口,若每人每天節約1粒大米,則全國每天可節約公斤大米,每年可節約1200萬公斤大米,可養活人。

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日誌

朋友們,平時有沒有浪費糧食的現象呢?還記得那首“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首詩嗎?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談節約糧食是早該丟棄的陳詞濫調。如果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會發現——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

你想來世做餓鬼嗎?你知道飢餓的滋味嗎?

遠離浪費 珍惜糧食...

“不要把浪費當成瀟灑,你揮霍的是一種罪惡;不要把節儉看成尷尬,你培養的是一種美德。”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國每年都要從外國進口大量的玉米和小麥,爲了養活13億人口,我們的袁隆平教授,還在爲糧食畝產量的提高不斷奮鬥!而現在的社會對浪費現象卻如此麻木!

在飯店,每天總有好多米飯、饅頭、剩菜等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太令人痛心了!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當我們在漠視餐桌上的糧食時,人們不曾想到,糧食危機正潛伏而來。中國的現實是人多地少,雖然,袁隆平的高產量確實解決了一部分人的飢餓問題;但糧食短缺,對於十三億多的中國人來說似乎不是一個遙遠的記憶,現實的境遇似乎遠沒有如此樂觀,一些糧食專家的分析結果更像是一種警告: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中國在3年後可能發生嚴重糧食短缺。衆所周知,我國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進口數量在逐年增加:再過二三十年,中國的糧食供應將嚴重地依賴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又不可能提供足夠的糧食,所以危機在所難免。到那時,你手中的錢能填飽肚子嗎?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節約是一種光榮,浪費是一種可恥”這一口號永遠都興地過時。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爲一種美德。

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飯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在單位食堂節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愛護公共財物都是一種節約的表現。如今,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爲世界性的課題。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爲一種新時尚,成爲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在我們享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能夠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錢……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一份責任。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是全體國民的共識,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

古語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節約是一種品質,是一種教養,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美德。世界糧價目前仍在不斷波動,我們更有必要重視“節約糧食”。讓我們從節約餐桌上的飯菜做起,並把節約糧食培養成爲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我們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我們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爲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讓我們用實際行動節約糧食,珍惜糧食,遠離浪費糧食,爲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