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數學老師研修日誌(通用8篇)

數學老師研修日誌(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日誌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誌了。日誌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學老師研修日誌(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老師研修日誌(通用8篇)

  數學老師研修日誌1

在研修期間的每一天,我堅持觀看學習案例、積極參與在線研討、線下討論、相互交流評論、撰寫研修感言、認真完成作業,忙得不亦樂乎。在這次網絡研修中,我完成了提問和回答作業。在進行學習的同時,我還結合自己學習的實際,將自己所學與其他學員學習情況進行對比,積極進行反思,查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同時和其他學員進行了線上的討論交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從工作到現在,我一直從事中學數學教學工作,也一直不斷的研學有關數學知識,多次參加各種教學培訓,這次研修對我來說還是得到了很大的幫助。無論從教學的理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有很大的觸動,無論是一線的優秀教師對案例的生動解析,還是專家名師對理論的生動講解,還有能夠跟很多數學老師探討,這些都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內心,產生了情感的共鳴。這次培訓讓我對數學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數學它不併是枯燥無味的數字算式教學,它是一門集生活、方法、情感在一起的一門很有趣的實用學科。老師作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着和引領者,只有與學生心靈溝通,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才能使數學教學走進學生的心理,使數學教學日趨生活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非常關注專家們的先進教學理念,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看完,總會有收穫。通過研修,促進了我對教學的重新認識和理解。

通過這次對教育專題的認真學習和研討,可以說收穫的確不小,同時也給自己的教學理念帶來很多新的思考,下面我談談自己的收穫:

1、通過對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學習的收穫是: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提倡合作交流,以多種教學方式探求教學的有效。

2、通過對新課程理念下空間與圖形教學的研討學習的收穫是:對於涉及此問題的教學,我們儘量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通過對“應用題”教學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習的收穫是:不再是原來的固定步驟,而真正理解了應用題的教學流程,教學應用題應注重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以及教學的策略,而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記住解題的步驟。

4、通過對新課程理念下統計與概率教學研討學習的收穫是:在教學統計中,我們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注重空間概念的建立,以多種方式、多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於概率的教學,注重偶然性與必然性之間的聯繫,注重聯繫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多實踐、多推理。

網絡研修開闢了一條普通教師與全國知名教育專家,數學老師與數學老師緊密接觸的通道。通過聆聽專家的講座,領略專家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轉變了教育觀念。同時,網絡研修爲學員搭建了廣闊的交流平臺。學員與名師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通過網上研修平臺,進行了充分的學習、交流,自己從各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下面談幾點自己的研修體會:

1、需要進一步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通過研修學習,我認爲要想駕馭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同時也要有一套行之藥效的方法。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我要以這次遠程研修培訓爲契機,利用各種形式廣泛收集課程資源信息,認真向課程專家團隊和同行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理論水平。

2、需要進一步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應在充分了解學生,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出發,關注每一位學生,給每位學生充實提高發展的機會。教師的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教師教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學生纔是課堂教學真正的主角,一節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是通過學生體現出來的。

3、需要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通過這次的研修我深感合作的重要性,尤其在當今社會更需要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同事之間通過交流,討論與學習,在同一個問題上折射出不同的智慧,把知識、經驗與問題有效地聯繫起來,解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從而促進教師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4、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教學策略的學習和運用。通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對提高教學效率、激起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5、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反思。對自己的教學及時反思,認真聽取學生的反應和聽課教師的評課建議,及時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並結合理論反思自己的實踐,在反思中真正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與昇華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

最後,我要感謝網絡研修平臺,通過這期間的學習,使我學到了很多數學教學知識,讓我瞭解到了很多數學教師的不斷探索,在孜孜不倦的追尋着自己的夢想;讀到了很多優秀的文章及評論;瞭解到很多專家在爲數學事業而奮鬥着,使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要作一個合格的數學教師一定要不斷的進行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爲教育爲學生爲數學而奮鬥!

  數學老師研修日誌2

透過這段時光的遠程研修學習,我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數學作爲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引發了課程目標、教學行爲、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的變革,同時也引起我對數學教學教研的強烈興趣。

  1、“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持續、和諧的發展”爲新課標數學的總體目標。

基礎教育強調誠心誠意的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應當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因此,數學課程的目標不止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還應當包括在啓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強調學生“經歷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願意接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我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發展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

  2、對教師的主角有了新的定位。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理念的確立、新課程的及時推出,社會對教師的教學、教師的主角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時期、新形式下,教師還應當扮演的主角有:

(1)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學生探究的合作者。

(3)學生髮展的引導者。

(4)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

素質教育強調,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爲學生的後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帶給保障、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瞭解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長,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明白他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幫忙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後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學業成績;在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中,教師常常是以智者長者的身份、以自我的知識和經驗、以自我的洞察力和決定力在爲學生的探究活動帶給指導、帶給幫忙、帶給服務,扮演着指導者和服務者的雙重主角。

這就要求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放下架子,摒棄“我只有教你纔會”的思想和牽着學生走的教學路子,使學生能自主地學習,有不懂的問題時能夠暢所欲言,進行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發揮自我的聰明才智。當提出問題之後,要給學生必須的思考時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好處上的探究,而不是形式上的。

3、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透過情景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

我們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搞笑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潛力。

透過這次學習,進行實踐反思,學以致用,是我這次培訓最大的收穫,在今後的教學教研中我還將更加努力,力求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課堂,優化課堂,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數學老師研修日誌3

透過參加遠程教育培訓,在此期間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動時光學習,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穫。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儘管不曾謀面,但遠程研修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全面提升了自我的基本素質,和業務綜合潛力,對於今後的發展起到了用心的促進作用。我覺得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就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我用心投身網絡研修的學習當中,就應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網絡學習培訓,自覺參加討論,自覺上交作業。透過研修,使我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課改對於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素質要求。我透過深入學習,從而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務必不斷的提高自我,充實自我,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增強了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職責感,樹立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二、用心研修,深刻感悟

透過研修學習,學了不少知識,爲我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使我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我覺得在理論的構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反思教學工作,不斷進取

在教學中,我不斷思量自我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骨幹教師學習,向有經唸的教師請教。

  四、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我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構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學生,都會對學生起着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禮貌行爲習慣等。

通這次國培學習,對我感觸很深。真真認識到“活到老,學到老,還有多少沒學到”,簡而言之,就是人的一生要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作爲跨時代的教師,這些都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做創新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引導型教師。教師如果沒有認識到自我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用幾十年前你老師教你的知識和觀念去教育此刻的學生,那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嗎?我想一個當今的教師,應同時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學生。教師爲“育人”而學習,作爲教師,我們的學習不是一般的學習,而是基於一個教育者的學習,我們最終的追求是育好人,爲“育人”而學習是教師的天職。我們應當用心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繼續教育,當不斷學習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讓自我成爲“源頭活水”更好地滋潤學生渴求知識的心田。

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我更就應用心主動地去學習,去增長知識,充分利用這些知識運用到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老師研修日誌4

形式多樣的培訓,讓我深刻感到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對教育觀念和教育科學理論有了深刻的體會,實踐中感受頗深,收穫頗多。爲以後的工作積蓄了力量、理清了思路,更加明確了目標。

  1、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透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

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搞笑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鼓勵算法多樣化,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潛力。

  2、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主體化。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呢?主要是學生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自我能學懂的,教師不教,學生自我能提出的,教師不代勞。教師在課堂中要抓準機會,創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在玩、說、練、議中學習數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潛力。例如:教學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中42—27時,讓學生自我觀察,自我說算式,再經過交流合作結合一系列玩、說、練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深入探究,這樣不僅僅學生輕易掌握了所學資料,還啓動了其思維。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用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聯繫生活實際——數學學習生活化。

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學生的學習就應從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出發,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使學生真正認識數學知識。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爲實際生活服務。正因如此,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條件讓學生把數學學習與實際、實踐活動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力。如:數文具;聯繫實際說說6、7、8、9、10能夠表示什麼?這樣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潛力。

循規蹈矩走不出封閉的大門,因步自封編不出優美的童話。在新課改這一廣闊天空裏,我們就應不怕失敗,不斷努力,不斷創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數學老師研修日誌5

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教材提供了大量數學活動的線索,成爲供所有學生從事數學學習的起點;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和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並提供了衆多有趣而富有數學含義的問題,便於展開數學探究活動,並通過提供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動機會,以“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欄目,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形式形成新知識,使學生在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師作爲課程的建設者、教學的實施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面對學生、課程、教學形式的諸多變化,必然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措施來面對新的教育形式。我結合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嘗試、做法以及與其他教師交流過程中的一些體會,作了一些反思:

  一、感覺學生對數學的喜歡程度增加了

新課程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比傳統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更關注學生的現實世界,將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自我需求”,密切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繫,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學生在課堂上顯得神采飛揚,每個學生的眼睛裏都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七年級數學上冊以《豐富的圖形世界》作爲開篇,爲以後的學習開了個好頭。在從不同方向看小節的教學中,用豐富的實物呈現,組內、組間的交流,給學生以充分的展示空間,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大大地超出我的預期;又如在學習軸對稱時,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設計班徽進行展示,並說出自己的設計意圖,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建議,他們的思維在課堂上被充分激活,也讓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這樣的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中不知不覺地就掌握了知識。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民主關係,學生對數學的喜歡自然就增加了。

  二、教師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每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機遇。要教好新課程,用好新教材,就必須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勇於實踐。新教材所有新知識的學習都以對相關問題情境的研究作爲開始,它們是瞭解和學習知識的切入點,如果能有效地抓住它,必然有好的教學效果。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多媒體的教育輔助手段有很大的優勢,在上學期的教研活動中,鄭主任用多媒體上的一節觀摩課《變化的魚》(八年級數學),通過幾何畫板軟件的應用,把點在座標系的位置、各點連線所成圖案以及各圖案間具有的聯繫表現得淋漓盡致,充分顯示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我們要儘快掌握有關的信息技能,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多樣化,要與同科教師多研討、多交流、勤反思,發揮集體的力量,互相取長補短,少走彎路。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新教材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啓動環節,不能單純用“生活化”、“活動情趣化”沖淡了“數學味”,忽略了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要通過問題情境學會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真正由情感體驗激發有效的數學認知活動。

2、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教學中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但決不能流於形式,把合作、討論問題作爲一個固定的模式,生硬地安排於每一節課中,爲了討論而討論,數學思維層次低,指向不明;爲討論而討論,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教學出現盲目性、隨意性,教學過程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課堂教學貫穿新課程理念,必須重視“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

3、計算機只是輔助教學手段,適時選取有探索意義的課件和內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興趣,擴大知識的信息量,啓迪思維,提高效率。不能把課件製作流於形式,只是課本搬家,替代了黑板,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

新課改的精神、理念要轉化爲實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爲,樹立“問題意識”,積極實踐,找差距,找問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真正走進初中數學新課程,爲實現新課程的理想而努力。

  數學老師研修日誌6

透過教學發現,要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時務必遵循兒童的思維特點和規律,結合應用題本身的結構特點,改變教法,化難爲易。我在教學中,針對問題的不一樣結構特點和學生存在的問題做了如下嘗試。

  一、要讓學生會解決問題,學生務必對要解決的問題熟悉。

只有讓學生有了認真讀題的習慣,使題目的情節、數量關係等在解題時自始自終地持續在學生地頭腦中,纔可能更好的解題。具體做法如下:

1、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掌握解題的方法。

2、根據應用題的情節,直接用實物演示,使學生在觀察數量關係的變化中理解具體的題意。

3、利用圖解法進行演示。

  二、用各種途徑引導學生尋找“中間問題”

由於複雜問題的數量關係比較複雜,涉及的範圍及反映現實生活的面也較廣,所以學生務必要有必須的思維水平才能正確解題。因此,“兩步計算”應用題成了解決複合應用題的關鍵,是提高解題潛力的轉折點,務必採取有效的方法,促使學生在條件與問題的“空隙”處找到突破口,做好認識上的過渡。

在學習簡單應用題時,加強補充條件、補充問題等形式的訓練,也能夠用連續兩問、改變問題或條件等方法,幫忙學生認識複合應用題的結構,爲尋求“中間問題”鋪路搭橋。

  三、精心設計練習,提高解題潛力和思維水平

1、一題多解的訓練

2、一題多變的訓練

3、一題多驗算的訓練

上述就是我這些年從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一點心得體會,與各位教師交流,期望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

  數學老師研修日誌7

小學數學法,"如何使相對穩定的教材與不斷改進的教學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則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思的問題。

傳統教學法裏有不少關於"如何備課"的經典之說,在現在乃至將來,仍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的認識、理解、與遵循。如:明確教學目的、任務;把握相關內容的重點、難點;安排課堂形式、內容、結構等等。

在此,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如何備好數學課"。

衆所周知,備課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教學,教學的目的是爲了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掌握知識的目的是爲了進行有效的運用。

"運用"是一個能動的概念,它是由知識演變爲能力,進而發展成爲素質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同時也是不以一章一節內容爲劃分區域的全面綜合的過程。

由此可見,要想備好數學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瞭解知識體系因材施教

系統瞭解知識體系這裏所說的"系統瞭解",並非讓我們掰着手指數出某章、某節是何內容,而是要我們認真研究數學發展的歷史,反覆考察現有教材的知識體系(主要是指:各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間的內在聯繫),國內外初、高等數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數學在其他邊緣學科、社會各個領域的實際運用情況、未來發展態勢等等。

認真探討內在聯繫我們知道:數學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對穩定性,幾年如一日(使用同一版本)的現象可以說是司空見慣。這爲我們更好地探討教材與教材、章與章、節與節、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提供了極爲有利的條件。沒有聯繫就沒有數學,縝密的數學體系,有着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內在聯繫:公式、法則的推導,定理、公理的引入,數與形的結合,立體感的建立等等無一不是普遍聯繫的經典之作。

仔細關注能力要求"可持續發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數學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專業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觀察、理解、記憶、運用等能力;專業能力包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證明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養往往須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之前,一定要將能力要求加以明確,做到有所側重、有的放矢。

全面實施因材施教方略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想用一個教案來將所有的學生"九九歸一",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教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教案內容應具有相當的"梯度"。這種"梯度"要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吃不了,兜着走"——給他們留一些有思考性的問題,以作爲課堂內容的延續;讓基礎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吃得香,不肯走"

——讓他們在簡單的題目裏,找回自信心,擁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檢查教師駕馭課堂能力大小、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備好數學課的前提條件。

  二、內容與方法的有機統一

合理安排、優化重組(內容)有道是:"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因爲各地文化底蘊有厚有薄、教學質量有高有低,教材的大範圍統一,則意味着其針對性的減弱,所以課本內容只能作爲講課的主要參考依據,而非唯一標準。從教育的最終目的來看,學生要學的是知識體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何種版本的教材。因而,備課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優化重組是十分必要的。

以人爲本、按需分配(對象)孟子這樣認爲:"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參見《孟子》)學習的過程,是對原有知識體系進行整合、更新與擴容的過程,更是一個能動的、無法他代的艱苦的心理歷程。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一定要遵循"以人爲本、按需分配"的`原則,找準"教"與"學"的切入點,激發、培養、並滿足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愉快教育、適度緊張(心理)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參見《論語》)。由此可見,教師備課的過程實質是"導演"利用多種"道具"形成多樣可觀可感的信息源的過程。唯有課程安排巧妙、課堂設置合理,才能給學生以多種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對他們進行適當的誘導,使其在愉快教育、適度緊張等心理狀態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方法)數學以其特有的"嚴密性"而著稱,而這種嚴密意味着其邏輯體系的"不可拆分性"。這一"密不可分"的特點,決定了數學教學過程的整體性、聯通性與有序性。任何"一勞永逸"、"一步登天"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只有教師因勢利導,學生才能循序漸進。這個"勢"往往包括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理年齡、心理年齡、社會年齡)、知識結構(同一科目的不同階段、不同科目的同一階段、不同科目的不同階段)、認知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等;"導"的方法則有:點撥、啓發、暗示、互動、表揚、糾正等等。

  三、"形散神不散"是散文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

有限的篇幅與不漏的"天網"俗話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每一篇教案都應成爲一張無邊的"天網"。儘管從內容、形式上來看,教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從知識、能力、技巧、乃至品質等方面來看,她應是一張無所不在的天網。絕不能讓任何一個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機會,消失於教案的"盲點"之中。要想將這張"網"織好、用好,教師的"修爲"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師應具有完備的知識體系、較強的組織能力、以及良好的預見、應急能力等等。

數學美與"作秀""枯燥"是數學公認的特點,有"數學煩、物理難、化學玩"之說。或許數學有時真的有點"煩",但"煩"的背後,往往隱藏着一個又一個"數學的精彩"。這種精彩之所以不是經常爲絕大多數人所感知,主要是因爲人們在數學的某個方面的某些素養不夠所致。數學美是客觀存在的,只是有時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罷了。如何才能將數學美淋漓盡致地展現給每一位學子?"作秀"!精美的包裝與適度的展現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數學美的同時,激發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因而,要能使學生"入局","佈局"——備課很重要。

數學模型與實際運用"數學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題模式。模型的建立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已有知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爲學生能儘快地擁有儘可能多的知識、技巧與能力,做好內容、方式、方法上的準備。

形散與神不散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知識結構的差異以及難易程度的區別等等,同是數學這門學科,在備課時,教案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上也應有所變化:或突出性質、或強調圖形、或標註符號、或分析思路,各具形態,不一而足。有時一段畫龍點睛的文字、一個出神入化的圖形、一組不同尋常的公式、一條始料未及的思路均有可能成爲一篇優秀的教案。這種提法也許不能爲大多數人所接受。事實上,教案的風采往往在她內在的"神韻",而不在其"形式"。如果我們把目光僅僅放在"形"上,則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錯誤,得"形而下"的苦果。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認爲:"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

當然,用有限的幾段文字來闡述"如何備好數學課"這一偌大的課題,實屬不妥。好在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想將自己的觀點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只是想通過這一形式,拋磚引玉,以儘快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學水平。有不當之處,敬請賜教。

  數學老師研修日誌8

數學課堂教學既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心,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運用數學教學語言是數學教師進行教學工作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加快數學課程的改革,使之更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語言的運用水平,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必須探究的重要課題。

  一、對當前課堂中”小組合作”現象的思考。

在本次學習中,對當前比較流行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從”合作”到”合座”,從製造”霸語權”,到”流於表面”。一直到問題的解決舉例,都給我們指出了以後組織此次活動要注意的問題。

  二、聽,想,討,說,論

在此次學習的基礎上,我把想到的看到的研討中,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討,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解決的方案。就研討的內容進行了反饋和總結。可以說,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對數學課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確實達到了組織此次學習的目的。

  三、學習的危機感。

在此次學習中,不但有我這樣的有好幾年教齡的老數學教師,還有年輕的大學生們。說實話,總感覺他們還年輕,心裏是比較輕視的。可是通過此次學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年輕的力量,他們不僅僅是年輕,也有着一些獨特的思考和見解。”老師不能即當裁判員,也當運動員”這是他們的見解,雖然有點偏激,但是也可能從中看出,他們對當前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對專家的不盲從,不迷信;我想,用不了幾年,他們如果能始終保持這種懷疑的精神,他們一定會成長的很快很快。我們如果不從現在開始加強學習,那幾年以後,也許,我們就會被遠遠的甩在後面。

  四、加強自身學習

在這次學習中,我反思了很多。是沒有時間,工作時間緊——我爲自己找了若干理由,可是最終發現,所有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因爲,我還有很多的時間。爲什麼?我在思考。”你就是懶,一有時間就玩,什麼理由都沒有”。是我自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得過且過——“從而造成了現在的狀況。”我在心裏暗下決心,”從現在開始,我不會再爲自己的一切,找任何理由,我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走好我的路,讓關心我的人不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