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陽光的味道日誌

陽光的味道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陽光的味道日誌

久違了陽光,日子被濃霧纏綿。

在蒼茫中穿行的車,無法把濃霧劃開。灰白的霧無邊無際,遮住了所有。眼睛所到之處,除了茫茫的灰白,還是茫茫的灰白。司機把防霧燈打開,那光柱也只能射出幾米遠,然後就在霧中消失了。

冬天的早晨,我無法分清由黑夜到白晝的邊界,就好像一艘太空飛船被強大的磁場拽進了黑洞一般。沒有風聲,沒有流水聲,什麼聲音也沒有。如果不是間歇性的導航儀帶有金屬質感的機器語音提醒,我們的車隊一定會寸步難行。車速慢到了蝸牛一般,慢慢向前爬。車內的人緘了口,卻把眉頭皺了起來,我不知道大家的心中是否和車窗外邊的濃霧一般迷茫。

我是應同事瀟的邀約參與這次考察的。瀟是位熱情大方的美女,代表單位在村裏掛職。那天打來電話,說想帶領村班子和部分村民代表,到幾處農業園區參觀考察,來尋找一些適合村裏經濟發展的項目,知道我對農業比較熟悉,特邀我一起參加,我很欣然。

瀟那個村莊我去過兩次,在黃河岸邊的一個臂彎裏,靜靜地遠離喧囂。

村裏很靜,成年人在天還未全亮的時候就到城裏去了,學生們上了學,把村子交給了老年人和一些在街頭巷尾蹲着不動或來回溜達的土狗,還有村邊柴堆旁邊扒拉草屑,尋找幾粒遺落糧食或者蟲兒的土雞。一隻公雞羽色鮮亮,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高昂着頭,看着七八隻母雞不斷地忙碌。走在村裏,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彷彿我久違的故鄉的小村又一次復活,用溫馨將我靜靜擁抱。

第一次去這個小村的時候,瀟已經掛職了一段時間,她帶着村民們修了路,疏通了排水溝,村莊的面貌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有些庭院門口,栽上了花兒。一些常見的花卉不像城裏的花園一般修剪得整齊,卻也開的絢爛且肆無忌憚。木槿花開了好久,還在溫柔地堅持。大麗菊招搖的很,格外醒目。牽牛花攀緣着牆頭,把喇叭吹向天空。我最愛的還是那扁豆花和絲瓜花,它們會讓我憶起鄉愁。

鄉愁是很多人永遠的心結,特別是如今的許多村莊正在消失,那些圍繞着村莊的土路和田埂,小溪和野塘,大樹和老鴰窩淡出視線的時候,鄉愁就愈發濃郁起來。當一些有着悠久歷史的村莊倏然不見,那些在村莊上空繚繞了多少年的美麗傳說,也就無影無蹤了。

再回首,霧遮斷歸程。再回首,淚眼已朦朧。

我把那個村子當成了自己的故鄉,至少它喚醒了我塵封的記憶。那時候,秋色正深。

這一次在霧中穿行,時光已是隆冬。

如今的冬天,失卻了好多經典的氣象。雪越來越少了,入冬下了一場,沒等孩子們放學以後把雪人堆起來,就消失不見了。然後這個冬天,雪的影子再也沒有來過。更不用說村莊在雪的覆蓋下靜靜地呼吸,屋頂上的煙囪裏冒出的炊煙才讓人把一個村莊從原野裏辨別出來。至於用竹竿從屋檐上敲下一段凌柱,咧着嘴唏噓着把它嚼得像冰糖一般嘎吱嘎吱響,對如今的孩子們就只能是傳說了。

但冬天還是來了。

城市擴張的步子減緩了,許多往年在工地上用一根繩索把自己吊在大樓外半天空的雲霧裏悠悠盪盪的村民,今年的活路格外清冷。他們不再去城裏打工,而是回到了村裏。城裏的工地隱約在了霧霾之中,村莊的小路也隱約在了霧霾之中。霧霾是這個冬天的底色,也是這個冬天的主題。它遮住瞭望眼,讓許多人迷茫,看不清前程。

秋天開在村莊裏的那些花,早已化作了塵埃。至於扁豆和絲瓜有多少收穫,我沒有特別關注,我只是想這個冬天,霧裏看花水中望月也是一種奢望了。

看着車裏沉默的村民,瀟還是想法打破了寂靜。她向村民介紹了我,說我是農業大學畢業的',對農業發展有很深的研究,對如何讓村民在村莊裏創業有獨到見解,還談到我的電視講座《三農經濟學》。幾位村民對我投過來熱切的目光,我只好悻悻地笑。

尷尬總是被打破了,我開始看他們的臉,一色的黝黑。而他們的目光卻是真誠的,我想起了故鄉的那些舊鄰,也是這樣的目光。於是開始攀談,說些村裏的事情,莊稼的收成,土雞蛋的價格,還說到了秋天的扁豆和絲瓜。他們說,那些東西是不能換錢的,明年你到村裏去,想摘多少就摘多少。

心裏變得溫潤起來,這是一種久違的親情,屬於遙遠的記憶。那時候的鄉村,在鈔票稀缺時光裏,用來換一些果蔬和零食的,是濃濃的親情。我這一刻被感動了,看了一眼瀟,看了一眼跟我故鄉舊鄰一樣的村民,暗暗許諾,一定和他們一起,穿越這濃濃的霧,等到陽光的味道。

可那一天的陽光一直也沒來。

我們在霧裏參觀了好幾處現代農業園區,一些新的設施和技術,讓那些與土地打了幾十年交道的村民眼界大開。他們興奮起來,好似村頭的那隻大公雞看到了東昇的紅日一般,開始煽動着金色的羽翼,發出悅耳的鳴叫。我的興奮度絕對沒有他們高,因爲這類現代化的農業設施,我見到的太多了。鋼筋混凝土築起來的大棚,安裝了自動控溫控溼的電子設備,全過程監控的物聯網技術,還有自動收放的捲簾機,每一棵苗子根部的滴管,在我眼裏都不新鮮。

我曾帶隊參觀過許多更爲先進的設施農業,但我知道至少目前,它們還不屬於如我故鄉舊鄰一般的這些村民。許多的農業現代化設施,都是政府投資興建的示範性園區,永遠也不會計算每一層保溫膜下邊覆蓋的經濟效益。那些資金,就像從我們車邊逆向行駛的另一輛汽車,但見眼前一道燈光閃亮,然後就消失在茫茫的霧霾之中,再也不見蹤影。

我對瀟說,村裏的經濟,還是實在一些更好。瀟也點頭,她知道沒有辦法爭取那麼多的資金讓那個黃河臂彎裏的小村的田野一夜之間抖擻起來。倒是在三河湖看到小拱棚裏看到郁郁青青的韭菜的時候,我的眼前亮了。我對村民說,多聽聽這裏的經驗,特別是如何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來發展主導產業。

生怕刺激了大家,我就換了半開玩笑的口吻,告訴他們大半輩子在農村,或許將來都不會種地了。幾個村民就點頭,臉上有些焦慮,還有人點上了一支菸,一邊吸一邊思索着什麼。白煙從他鼻孔冒出來,立刻就和霧霾混在了一起,沒有了平時嫋嫋的盤旋升騰。

升騰或許就是希望,我真心希望把他們的熱情點燃,就像在霧裏看到隱隱約約的菸頭的那一點紅光。

路過城的西外環,一股濃烈的味道飄進了車中,霎那間有了被窒息的感覺。喘不過氣來,大腦開始變得蒼白,和車窗外的大霧一樣蒼白,彷彿就要走到世界的末日了。

這種味道絕對不屬於鄉村,即使鄉村裏這幾年建起的許多大型畜牧業基地,那些豬糞雞糞牛糞的臭味,在今天從車外一進來的味道面前,也會黯然失色。我掏出一塊白手巾,從保溫杯裏倒上了一些水,捂在口鼻部位,艱難地呼吸。當車子穿越這片區域的時候,我的眼裏全是淚水,心裏是無盡的悲哀。因了淚水的遮掩,我沒有看到車上的他人是怎樣穿越那個地獄般的所在的。

好在我們穿越了黃河。黃河很瘦,無精打采的樣子,在橋的兩側只能看到很短的一段,而且被沙洲分成了好幾路,疲憊地蜿蜒進了濃霧之中,不見首尾。黃河兩岸的城,這幾年如雨後春筍般生出了高大的樓房。樓房也籠罩在霧中,看不到樓頂。

瀟很尷尬,她說明明看了天氣預報,說好今天晴天的,怎麼會是這樣?我也笑笑,說這是光明前的黑暗,熬過去就好了。

如何熬過這光明前的黑暗,我想到了村裏秋天開的木槿花,它的花語叫做溫柔的堅持。

堅持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在如今這種躁動不斷的歲月。打開被霧霾罩住的心扉,需要我們鼓起勇氣。所有迷惑眼睛的東西,都應該讓一場凜冽的北風一掃而光。儘管北風帶來的是寒冷,卻也成了讓我們自由呼吸的救世主。

北風會盡快吹過來嗎?

那天回程的時候,天色已晚。我們在一個隆冬的短晝,看到了現代化的大棚裏因爲不見陽光而發育不良的青椒茄子西紅柿,還有那些草莓,也看到了在黑暗中依舊可以生長的蘑菇。蘑菇們正在發育,它們的菌絲蔓延了培養基,把一個個菇體從基料中伸展出來。沒有陽光也能生長,黑暗不能阻攔它們的生命進程。

然後就是最後一個基地了,萬畝蓮藕基地。儘管天色很晚了,霧又加重了許多,瀟還是要堅持讓大家下車參觀。因爲在她掛職的那個村子裏,有很大一片窪地,生長了野生的水草和蘆葦。瀟和村級班子商議,在這個冬天把它整理出來,明年栽培蓮藕。

藕塘邊很忙碌,從黃河對岸的縣裏過來的商販正在等待踩藕的人把叫做“葫蘆頭”的那種藕從池塘裏撈出來。藕池的主人站在岸上,眼前是一臺磅秤,等待計算今年的收成。他是我的相識,春夏時節我經常在他的藕池拍攝白鷺和黑翅長腳鷸。他看到我遞過來一支菸,我擺擺手回絕了。然後就代表瀟和村民們邀請他找時間到村裏指導種藕。他答應的很爽快,而且還說給大家留下藕種。

此刻,留下的藕種依舊在池底的淤泥之中謹守着黑暗,等待明年春天的到來。而那些村民們,已經開始在霧霾重整理那片池塘了。

我好似看到,那個黃河臂彎裏的小村莊,在村子的東南角的那片野水中,一片片碧綠的新荷葉,從水底鑽出尖尖的角,然後把一頂又一頂綠傘撐開,高高擎起。在無窮的碧綠之中,潔白的蓮花盛開,任憑蜜蜂和蝴蝶吮吸甘甜的花蜜,在風中與白鷺夜鷺池鷺一起舞蹈。

那個時節,小村裏城市裏到處都是陽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