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在等候、守望裏不斷的過度着日誌

在等候、守望裏不斷的過度着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不必惦念的,可,就會有那種無言的感傷困擾着我。

在等候、守望裏不斷的過度着日誌

有時會想是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呢?很苦惱這樣的自己,讓自己覺得一會兒在天上飛翔,一會兒在牢籠裏掙扎,如斯反反覆覆,讓人精神緊繃。

不管是高昂高興,痛苦煩惱,躊躇滿志,在字裏行間都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日子老是這樣匆匆而過,一回身玄月份來了,暑假已過了,兒子也開學了。多虧了兒子的姑姑,得於如願,從此也在姑家寄讀着,監視着兒子的成績狀況,一路陪伴着,一路教育着,這份情這份恩,不是一句“謝謝”就能表達我此時的心情的。

人們不停地追趕着潮流,慾望之盛,心態變幻無常,甚至越來越浮躁,工作的忙碌,餬口的艱辛,使人們感覺活得很累很苦。不是嗎?看那走過的風景,走過的路,說過的話,結交到的人生中的好朋友,好良知,不也一樣豐盈了生命中的厚重與出色,也不一樣會感慨感染到生命的意義,餬口的絢爛。。。。

一直在想這一件事我身爲母親,兒子還這麼小,我到底給兒子做了些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又付出了什麼?我有愧於我兒子,這麼小,小學就不在自己身邊了,沒有好好盡到我作爲母親的一份職責,一份庇護,當哪一天在學校受表揚了,摔倒了擦破皮了,或哪裏不愜意了,我作爲母親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當聽到兒子受表揚了我會欣慰的笑了,當聽到兒子淘氣搗蛋摔破了皮了,看着兒子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摔傷留下的傷疤時,我又是何等的不是滋味呀,前幾天又知道你眼睛眨的厲害,知道是眼睛又有點毛病的,也就囑咐姑姑,爺爺給你塗點眼藥膏什麼的,始終不知狀況,只是打打電話,回覆:還有一點點眨眼,好多了。也知道姑姑爺爺他們會照顧很好的。

歲月催老了面容,也催醒了一顆對餬口恬澹,寧靜的心。

夜已深沉,睏乏來襲,明天是我的休息日,睡個天然醒,真好!

所以,我覺得,人,在什麼時候覺醒、前進都不算晚,最重要是在於決心和分寸上的掌握。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事了,過去的人,過去的事,都煙吹雲散了,記得又如何,放下又怎樣呢,徒傷悲而已。每週放假兒子也只回家一次,家裏又沒有了兒子的歡聲笑語了,吵我,逗我氣呼呼的那種感覺了,始終覺得缺少了什麼?道不清說不明的那種感覺,很難熬難過又很無奈。

悄悄地站在窗戶旁,任暖和的秋風吹過我的頭髮,撫摩我的臉龐,任時光慢慢從身邊流過,任思緒填滿了氣量心胸,此時的心情是安靜的,但也有點,些許的感傷。

一首悠揚的歌曲,單曲輪迴着,聽的是音樂,品的是餬口,愉悅着是心情,那是快樂的感覺!

夜色籠罩大地,繁星點點,夏天過了,秋天來了,白天熾熱的高溫也退去了。時間一點點的溜走,沒給我們留下些什麼,像是沖淡了些什麼,也是沉澱下了些什麼。不再但願餬口平靜無波,不是但願難題困難時刻包抄着,讓我們去闖,去奮鬥,而是但願通過改變自己心中消極的思惟,讓思維、心靈活躍起來,帶着一種積極向上的立場和一顆感恩的心去面臨餬口!

人在日子裏奔走,而但願卻在等候、守望裏不斷的過度着,有人用了一分鐘就能躍上時光的列車咆哮而去,有人卻用了一輩子的苦累看不到未來,可這人生的韻味都好像是那麼啞忍和深摯。實在興奮也好,鬱悶也罷,往往也是自尋而已,沒有誰能主宰的',就像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明瞭。

想來,當今社會是佈滿競爭、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有着太多的壓力和煩惱,也有太多的誘惑。 ”喜歡文字的人,都有一顆透明的心,那是疲勞過後心靜如水的歇息。餬口有快樂就有落寞,這是相輔相成的,誰也改變不了的。

有時候卻也真的模糊過,有些事是否真實存在過?世事尋常之中老是深藏着看不見的契機和奧妙。

心情往往也是這樣,一會兒興奮,一會兒鬱悶。

我們餬口的每一天都在繁華與寂寥、喧囂與寧靜、黑夜與黎明中不斷地穿梭着。我喜歡文字,由於文字是心聲的體現,更是心靈的無聲傾訴。

一杯檸檬茶水在旁,淡淡的,暖暖的,入心入眼,清香宜人,那是幸福的味道。沖刷過後的清涼,是一種舒服的舒坦,淡淡的沐浴香濃烈着周圍,是一種洗去一天塵埃幸福的感覺,是一種知足與現狀小女人的清淡餬口的原滋味。

有人說:“一個人寫的文字,老是自己靈魂的樣子。 只要兩顆心心相印的心,相濡以沫,清淡又如何?平庸又如何?只要我在你心中,你在我眼中,歲月靜好,世事安穩,一生平安,安然就好。人,也安靜了,心情也愉快了。

這時,一天的勞累消失,悄悄的坐在房間的一角了,與音樂爲舞,與文字作伴,把亂了思緒理清,把點滴心情記實,是一種感懷,一種立場,更是一種對某種情愫的思考。哎!兒呀!你可明白媽媽此時的心情嗎?唯願你學習順利,平安,健康就是爲孃的最大心願,這輩子若學有所成,你姑姑,還有你爺爺奶奶,就是你成長中的最大的功勞,你當銘記一生,感恩,祝福,知道嗎?

靜看着樓下馬路上車來車往,熙熙攘攘的人流,心裏總會滋長出很多感觸,很多回想,很多牽掛,幾分惦念。沒有親眼看見,始終心裏放心不下的。

於是,我們學會了關愛和包容。回想兩年之前的前段時間,爲了兒子能上個好的學校,有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拖關係找人忙的一團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