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程門立雪的典故(通用6篇)

程門立雪的典故(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下面就讓我們詳細地瞭解一下程門立雪的故事內容吧。

程門立雪的典故(通用6篇)

程門立雪的典故 篇1

程門立雪(漢語拼音:chéngménlìxuě)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音zuò)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着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着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爲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佈。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爲“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爲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程門立雪的典故 篇2

【釋義】程:程頤,宋代著名的學者;立:侍立。站在雪中,在程頤的門口等待。形容學生恭敬受教,尊敬師長。

【歷史典故】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程顥人稱明道先生,程頤人稱伊川先生,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世稱“二程”。他們爲人正直做事嚴謹,到他們門下求學的人特別多,楊時和遊酢便是其中的兩位。

楊時自幼聰明好學,反應靈敏,口齒伶俐。成年後,他雖然考取了進士,卻淡泊名利,爲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爲師,虛心求教。程顥死後,他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爲師。

遊酢是楊時的好朋友,他們二人志同道合,經常就一些問題秉燭夜談。他聽說楊時要去拜程頤爲師,便也不辭辛苦,與楊時結伴而行。他們到了程家,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

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程頤見了感動不已,於是將自己的學問傾囊相授。楊時和遊酢也不負衆望,都成了飽學之士,楊時更獨創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成長心語】

俗話說:一日爲師,終身爲父。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觀念,提倡將那些授予自己知識的人當做自己的長輩來看待,這不僅僅是對爲師者的尊敬,更是對知識的尊敬。楊時恰恰是尊師重道、求學若渴的榜樣。

學習既需要有虛心和誠懇的態度,也需要有尊師重道的'精神。

人們如果失去了尊師的精神,必然也就失去了求學的懇切,這樣的人根本無法得到任何有用的學識。

【出處】

"程門立雪"語出《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北宋哲學家、教育家。洛陽人。顥、頤二人孩童時代曾讀書求學於外祖母家——孝感董湖西北隅。《孝感縣誌》雲:"程子讀書檯,在縣東五里,宋慶曆年間,二程讀書於此。"程子讀書檯又名"鳳凰臺",因相傳在晉穆帝永和四年,有鳳集於東崗,產九子於其上而得名。程顥,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嘉祐進士。反對王安石新政。神宗時爲太子中允監察御史裏行。曾與弟學於周敦頤,同爲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

在洛陽講學十餘年。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他和弟頤的學說後來爲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著作有《定性書》、《識仁篇》等。程頤,字正叔,學者稱伊川先生。曾任祕書省校書郎,官至崇政殿說書。反對王安石新政。先後講學達三十餘年。宣揚"氣稟"說。主張"去人慾,存天理",認爲寡婦再嫁是大逆不道。極力爲名教綱常辯護。著作有《易傳》、《顏子所好何學論》等。

程門立雪的典故 篇3

程門立雪這個典故小時候大家就聽說過,故事的主人公是楊時和遊酢,此刻人們普遍認爲程門立雪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恭敬受教、尊師重道,包括很多詞語解釋的網站和百度百科文庫的解釋都是這樣,來揭祕吧不這麼認爲。

尊師重道和受教只是程門立雪的表現,這個詞語的內在含義或價值,就應解釋爲求學堅定或心誠意堅更恰當點,爲什麼來揭祕吧有這樣的看法,這要從程門立雪的典故說起。

程門立雪的意思及典故

故事的主人公叫楊時,從小就十分伶俐,有一年楊時赴縣令途中,與他的學友遊酢,對某問題有不一樣的看法,誰也說服不了誰,爲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齊去程頤家請教,程頤當時很有學問,他倆去請教時正值隆冬。

去了之後大雪紛飛,冷風嗖嗖的,來到嵩陽書院程頤屋外,程頤正在閉門養神,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故意不予理睬。楊時二人不敢驚動程頤,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當時外面的雪下得很大,兩人還是畢恭畢敬的沒有動。

等了半天程頤起身了,見了楊、遊二人,裝作一驚道:“啊!賢輩早在此呼!”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程頤大受感動,將兩人收爲入室弟子,之後楊時和遊酢各自成爲一代理學大師,這就是程門立雪的典故。

楊時早年拜程頤的哥哥程顥爲師,之後程顥死了,自己也有四十多歲了,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爲師。二程學說,之後爲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理學”。而楊時和遊酢的典故被後人稱爲程門立雪,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但我們看到更多的就應是求學的意志。

程門立雪的典故 篇4

“北宋時期,進士楊時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他的老師程顥在自己去世前將楊時推薦到程頤門下,某日楊時於遊酢一同去求學時,趕上老師正在睡覺,於是兩人便站在門外等老師醒來,當時天上正下着鵝毛大雪,等程頤醒來時,兩人已成雪人”

1 程門立雪的故事

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與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經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 頤視爲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楊時同一起學習的遊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旽兒,楊時便勸告遊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遊酢卻還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衆望,終於學到老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遍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2 程門立雪資料

【注音】chéng mén lì xuě

【解釋】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出處】《宋史·楊時傳》

【簡介】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遊酢、楊時見程頤於洛(今洛陽),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遊酢(音zuò)與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近義詞】尊師重道

【成語舉例】這位青年學者求學堅持不懈、程門立雪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程門立雪的典故 篇5

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尊師更是我國傳統的美德。老師擔負着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被稱爲“全人類的靈魂工程師”。中國自古以來就流傳着許多尊師的動人故事,“程門立雪”就是其中一個有代表性的典故。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原文是這樣寫的: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意思是: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遊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遊,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人物簡介

程頤,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爲程顥之胞弟。二人都曾就學於周敦頤,並同爲宋明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二程是洛陽伊川人。二程學說,後來爲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遊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遊二人,原先以程顥爲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二程的學術主張以德育爲重,強調自我修養,其途徑爲致知、格物、窮理。“致知則智識當自漸明”,致知乃在窮理,即盡天理。致知的辦法是“格物”。“格者,至也”,“格”是內感於物而識其理。“耳目能視聽而不能遠者,氣有限耳,心則無遠近也”,因此認識事物的關鍵乃在“心”。心“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故致知重“內感”而不重外面事物。

程顥、程頤所創建的“天理”學說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我國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都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並受到了後世歷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變成爲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後期近千年的佔有統治地位的思想。

程門立雪的典故 篇6

我國北宋時有個著名的學者名叫楊時,經典故事:程門立雪。他年輕時非常好學,經常訪師拜友,向別人請教問題。寒冬的一天,楊時在學習中遇到了不明白的問題,就和同學遊酢一起去向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求教。當他們來到程家時,恰巧程老師正在睡午覺。爲了不打擾老師,他們就在大門口靜靜地站立等候。這天,天氣很糟,陰沉沉的天空飄起了雪花,雪花落在他們的頭上、身上,一絲絲涼意襲來,他們怕吵醒老師,仍不肯進屋,就一直這樣站在門外的雪地裏。雪越下越大,天也越來越冷,他們的手腳都凍得生疼,可是他們誰也不活動活動,跺跺腳,搓搓手。

就這樣,他們不知在雪地裏站了多長時間。程頤終於醒了。他打開門出來賞雪,卻看見兩位學生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外,都要成雪人了。程頤大吃一驚,問道:“看你們身上和腳下的雪,就知道你們已經來很久了,爲什麼不進屋呢?”楊時連忙上前施禮,對程頤說明來意,“我們是來向老師請教問題的,中午到時您在睡午覺,我們怕吵醒您,沒敢進門。”程頤聽了大受感動,連忙請二人進屋。二人這才進屋,向老師請教問題。後來,“程門立雪”的故事廣爲傳頌。

感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尊重師長是一種美德,是受到人們讚揚的。我們從小就要尊重老師、尊重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