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百鍊成鋼成語典故

百鍊成鋼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鐵經過多次鍛鍊,能煉成鋼。古代以“百鍊之鋼”比喻久經鍛鍊、堅強不屈的.優秀人物。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蕭若百鍊之鋼,不可屈抑。”

百鍊成鋼成語典故

大約在春秋戰國時代,鐵器開始逐漸取代銅器和青銅器。鋼鐵作爲金屬材料的“元帥”赫然登上歷史舞臺,推動着歷史突飛猛進地發展。在西漢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創造出了鍊鋼方法,其過程大致是: 把熟鐵放在木炭中加熱,一邊加熱一邊進行滲碳,使其含碳量達到一定的百分比,然後經過上百次的冶煉、鍛打,不斷地將磷和硫等雜質氧化成氣體或爐渣清除掉,使碳和各種雜質的含量都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於是,熟鐵煉成了鋼。這種鍊鋼法名副其實,是經過千錘百煉而成的,因此稱爲“百鍊鋼”。西晉·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鍊鋼,化爲繞指柔。”

成語“百鍊成鋼”即由“百鍊之鋼”演化而來。喻指人經過鬥爭生活的長期考驗,能成爲意志堅強、有作爲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