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典故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典故1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典故

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這是一個人們至今都會用的一句典故,那麼這則典故是怎麼來的呢?

程咬金是爲隋末唐初大將,其本名爲程知傑,曾任內軍驃騎,歸順唐朝後上陣殺敵甚是勇猛,鎮壓起義軍,攻擊突厥,因此被升職和罷職,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程咬金簡介。

‘’隋唐交際之時,天下羣雄並起,在瓦崗寨成立的瓦崗軍成爲了一支重要的勢力,而在瓦崗寨中,小說中指出程咬金曾經當上了瓦崗寨的皇帝,成了萬人之上的人物,但是在這個混世魔王身上,還有很多事值得我們一說。

程咬金是濟州東阿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練武,騎射本領很強。他小時候正值隋朝末年,隋末帝的暴政引發了這大規模農民起義,自己也被部將殺死在江都。後來,長大後的程咬金加入了義軍,成爲了瓦崗寨重要的'一員大將。

後來,程咬金所屬的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敗,程咬金在走投無路下,只好跟隨瓦崗軍暫且投降了王世充,後來,他和秦瓊兩人達成共識,要離開王世充,並投到了李世民的帳下。在李世民的帳下,他因爲生性勇猛、作戰英勇被李世民重用。後來,在太宗即位後,程咬金曾任左領軍大將軍、刺史、鎮軍大將軍等職。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他的經歷。程咬金的母親因年老多病,於是,他靠着在市場上賣竹筢子養活自己和母親,後來,因爲天下大亂,他被強盜尤俊達看中,邀請他一同劫掠皇帝的貢禮,爲了拉攏程咬金,尤俊達將其母接至莊園好生伺候,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

之後,程咬金就和尤俊達前後三次搶奪了進獻給隋末帝的貢禮,並且流下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說法,由此程咬金的威名也由此大振,開始被人熟知。

之後,小說中指出:加入瓦崗軍的程咬金在瓦崗寨做了皇帝,而因爲只是一軍的統領,他其實也就是一位八面威風的“土皇帝”;因此,在民間,還出現了一句諺語,叫做程咬金做皇帝——當真不得。不過,雖然這個皇帝成色不足,但是他卻爲唐朝平定天下立下了大功,成爲了李世民手底下的一大得力干將。

不過,雖然程咬金一生都與帝位無緣,但是他的事蹟和留下的諸多故事,卻一直流傳到今天,被人廣泛知曉,且令人稱讚。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典故2

意思是發生了原本沒有預料到的事情。

程咬金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後投瓦崗寨。失敗後歸順唐朝,西平突厥,功勞赫赫。此人憨厚耿直,手執板斧,常伏於半路殺出,故有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之說。

程咬金,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小說人物。他原名程(粵音咬)金,後稱程知節,是隋末唐初的人,在小說《隋唐演義》中,寫成程咬金。他是一個帶兵官,在隋末曾跟從李密、王世充等,後來跟隨李世民,討平隋末羣雄,到唐高宗時,官至大將軍,後因率軍西征無功而罷官,正史中有傳。

在小說中,他是一員福將,用一對板斧爲武器,武藝不太好,但運氣卻好。打仗時,遇到不強的對手,三板斧已經奏功,遇到強的對手,耍完三十六道板斧,仍無法取勝,便拍馬逃去。現在也有「程咬金三板斧」、「三十六道板斧」、「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等諺語,便出自這歷史小說人物。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典故3

導讀:程咬金(593-665)。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中國濟州東阿人,唐朝開國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十九。歷史上的程知節是一員猛將,善於……

程咬金(593-665)。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中國濟州東阿人,唐朝開國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十九。

歷史上的程知節是一員猛將,善於騎馬用槊擊刺。隋煬帝大業年間,盜賊蜂起,程咬金組織了一隻數百人的武裝,護衛鄉里。他後來投奔李密,得到重用,爲內軍驃騎之一。

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王世充與李密決戰。王世充軍攻擊單雄信部,李密派遣程知節及裴行儼增援。戰鬥中,裴行儼中流矢墜馬,程知節連斬數人,抱起裴行儼向後撤退。追兵用槊刺穿他的身體,程知節將槊折斷,殺了追兵,這才逃脫。李密戰敗,王世充俘獲程知節,任命他爲將軍。

619年(武德二年),因鄙夷王世充爲人多詐,程知節與秦叔寶等一起投唐,被任命爲秦王府左三統軍。此後,程知節追隨秦王李世民,先後擊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屢立戰功,被封爲宿國公。

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爭位期間,程知節被外任爲康州刺史,他對秦王說:“大王您的左膀右臂現在被一一斬除,身體還能長久保安嗎?知節就算死,也不能離開。”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程知節亦參與其事。貞觀中,改封盧國公。

643年(貞觀十七年),皇帝命人於凌煙閣繪製功臣二十四人畫像,程知節位列十九。

唐高宗顯慶年間,程知節以蔥山道行軍總管領兵出征西域。

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程知節去世,年七十三,陪葬昭陵。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意思:這是一句俗語,指的是發生了原本沒有預料到的事情。同措手不及,突如其來等成語詞義相近。

這個俗語裏面所說的程咬金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後投瓦崗寨還當過幾天的皇帝。失敗後歸順唐朝,西平突厥,功勞赫赫。中國濟州東阿斑鳩店人(現山東省東平縣斑鳩店),唐朝開國名將,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唐朝大將,封盧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此人憨厚耿直,手執板斧,常伏於半路殺出,故有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之說。程咬金是隋末唐初的人,在小說《隋唐演義》中他是一個帶兵官,在隋末曾跟從李密、王世充等,後來跟隨李世民,討平隋末羣雄,到唐高宗時,官至大將軍,其長子襲盧國公爵。

陳咬金還是一員福將,用一對板斧爲武器,武藝不太好,但運氣卻好。打仗時,遇到不強的對手,三板斧已經奏功,遇到強的對手,耍完三十六道板斧,仍無法取勝,便拍馬逃去。現在也有「程咬金三板斧」、「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等諺語,便出自這歷史小說人物。

這個俗語比喻在事情進行過程中出現了沒預料的情況而導致功敗垂成,所以我們在謀劃或準備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提前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或被忽略的因素,這樣才能很好的避免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