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滄浪濯纓歷史典故

滄浪濯纓歷史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典源出處

滄浪濯纓歷史典故

屈原 《楚辭 ·漁父》:“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人淈 (gu)其泥而揚其波? 衆人皆醉, 何人其糟而歠(chuo)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爲?’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孟子 ·離婁》:“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釋義用法

屈原名平,字靈均,被放逐而行吟澤畔,遇到漁父,屈原講了自己不容於世的怨憤,表示要堅守清白的'操守,而隱者漁父則認爲可以與世混同,不必如此“深思高舉”。後用此典表示志行高潔,節操清白; 或表示從塵世隱退。有的也反用其意,表示隨波逐流,混同世人。《孟子 ·離婁》一段,或雜用之。

用典形式

【哺糟】 唐·皮日休:“天下皆哺糟,徵君獨潔己。”

【濯纓】 唐 ·柳宗元:“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宋 ·蘇軾:“南北檐楹照綠波,濯纓洗耳不須多。”宋 ·李冰:“不用濯纓垂釣,喚取龍宮仙駕,耕此萬瓊田。”

【歠醨】 明 ·陳子龍:“歠醨非我 事,洗耳安可忘。”

【論濁清】 宋 ·王令:“屈平死後漁人盡,後世憑誰論濁清。”

【異醒醉】 清·彭襄:“五柳三閭異醒醉,何妨千載德爲鄰。”

【思濯纓】 元·範梈:“一行竟墮萬里外,回首滄浪思濯纓。”

【獨醒人】 唐·錢起:“如逢漁父問,未是獨醒人。”宋 ·晏殊:“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解塵纓】 宋·范仲淹:“笑解塵纓處,滄浪無限情。”

【漁父足】 宋·蘇軾:“漁父足豈潔,許由耳何淄?”

【漁父笑】 唐 ·白居易:“身從漁父笑,門任崔羅張。”

【濯塵纓】 宋 ·楊億:“誤濯塵纓成底事,巖阿千古有遺文。”

【濯我纓】 金·元好問:“何以濯我纓,林間有清溪。”

【濯滄浪】 宋·范成大:“空翠滴塵纓,何必濯滄浪?”宋·黃庭堅:“勢利不可更炎涼,解纓從我濯滄浪。”

【濯冠巾】 金 ·趙秉文:“寄語滄浪流水,曾識閒閒居士,好爲濯冠巾。”

【孺子歌】 宋·蘇軾:“莫作孺子歌,滄浪濯吾纓。”

【衆醉獨醒】 唐 ·杜甫:“酒盡沙頭雙玉瓶,衆賓皆醉我獨醒。”

【塵纓欲濯】 宋·王令:“塵纓欲濯惡獨潔,滄浪流去清無涯。”

【滄浪未濯】 唐·溫庭筠:“滄浪未濯塵纓在,野水無情處處流。”

【滄浪濯纓】 唐 ·白居易:“何必滄浪去,即此可濯纓。”宋·范成大:“孺子滄浪濯纓處,千載新堂來卜鄰。”

【靈均不醉】 宋·楊億:“靈均不醉真何益,千古離騷怨楚辭。”

【靈均獨醒】 宋·辛棄疾:“胸中不受一塵侵,卻怕靈均獨醒。”

【淨濯蘭纓】 宋 ·張炎:“醉夢醒,向滄浪容與,淨濯蘭纓。”

【獨醒屈子】 宋 ·辛棄疾:“記醉眠陶令,終全至樂; 獨醒屈子,未免沉菑。”

【楚老獨醒】 唐·顧況:“鄱陽中酒地,楚老獨醒年。”

【濯發滄浪】 宋·辛棄疾:“幾許紅塵,還自喜,濯發滄浪依舊。”

【濯滄浪纓】 宋·蘇軾:“聊紆東陽綬,一濯滄浪纓。”

【濯楚臣纓】 唐·駱賓王:“詎假滄浪上,將濯楚臣纓。”

【餔啜糟與醨】 唐·韓愈:“屈原離騷二十五,不肯餔啜糟與醨。”

【漁父刺湘累】 明 ·陳子龍:“漁父刺湘累,淑媛笑首陽。”